复原 纸纹 护眼

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有《孟浩然集》。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二十一年(733),漫游吴越之后,在还乡路上,途经九江时,晚泊浔阳,眺望庐山所发思古幽情之作。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

孟浩然诗鉴赏

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读他的诗,如同在观看镜头不断转换的电影。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

自洛之越

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

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

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

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

谁论世上名。

孟浩然诗鉴赏

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应举不第,大约在开元十六年( 729 )到东都洛阳游览。在洛阳滞留了半年多,次年秋,从洛阳动身漫游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这首诗就作于诗人从洛阳往游吴越前夕,故诗题作“自洛之越”。

登望楚山最高顶

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

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

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

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

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

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

梦月映深溪。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是经游之作。开元二十年夏,孟浩然游越回故乡襄阳。返乡不久,他登览了襄阳城南八里的望楚山。望楚山是襄阳城一带最高的山,传说周代秦与齐、韩、魏攻楚,曾经登此山以望楚,后人便称此山为望楚山。

听郑五愔弹琴

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

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

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

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

闻之谐夙心。

孟浩然诗鉴赏

郑五愔,即郑愔。排行第五。阮籍为三国时魏人,博极群书,嗜酒,善弹琴。步兵厨营人善酿酒,藏有酒三百斛,他就请求到那儿当步兵校尉。常与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聚集在竹林下喝酒,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首句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象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豪饮。竹林是用典,也是写实。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

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

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

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

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

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

归来恨如失。

孟浩然诗鉴赏

王迥,号白云先生,孟浩然的好友。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一位隐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谊深挚。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

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

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

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

沿月棹歌还。

孟浩然诗鉴赏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浩然常游此地,诗集中就有三首于此得题。“万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处。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

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孟浩然诗鉴赏

“精思观”,在襄阳附近。“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与孟浩然多有唱和。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终宵劳梦想。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抒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是孟浩然的五古名篇。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五言古诗的语言风格一般要求古朴、粗拙,以便获得一种类似汉魏古风的古朴森茂韵致。但孟浩然在这首诗里所要抒写的,是一种清爽闲逸、其中夹着淡淡惆怅的情绪,就不便采取朴拙、拗峭的语言了。因此,诗人在写法上有意吸取了五言近体诗的音律美和形式美的长处。首先它不用散体单行,而在中间六句采取似对非对的句式,使语言比较整饰,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其次,注意语言的平易、浅近,声音的响亮动听,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再次,在韵脚方面,它有意采用宏亮级的“江阳”部韵,清亮爽口、铿锵悦耳。而为了保持古诗的特色,诗中不用平声韵,全部押仄声韵。全篇五个韵,除了第一韵“上”字是去声外,其余“敞”、“响”、“赏”、“想”、全是上声。加强了诗的音乐美。由于上声字诵读时声音是从高往低,又由低向高,给人以悠扬起伏的感觉,用它们作韵脚,使节奏较为舒缓,很契合这首诗所抒写的悠闲自得情绪。更充分地表现了题旨。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景寄寓客愁乡思。诗人很自然地摄取适于表达旅途孤寂、飘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着墨轻淡地写来,却传达出了真切的情意。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诗。大约是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

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诗鉴赏

第一联写落弟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出自《离骚》本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比喻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决定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表现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诗人的惜别之情。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

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

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

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

一坐凛生寒。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不详其名。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樟亭:在钱塘县城外的一个观潮亭子,今已不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一题《夜归鹿门山歌》。据《襄阳记》载:

“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四十岁后,一度隐居于此。

此诗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涧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墅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诗人秋天登览万山寄给他的朋友张五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色,并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思飘逸而真挚,景物疏淡而优美,是孟诗代表作之一。

万山,又名汉皋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十里,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与万山相望。张五,名子容,是孟浩然的同乡好友,隐居于襄阳岘山附近的白鹤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诗鉴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737 ),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诗人写给他的。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贪利涉,

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

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

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

涔阳何处边?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五年( 727)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本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

彭蠡湖中望庐山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

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

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

势压九江雄。

黕黤凝黛色,

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

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

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

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

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

毕趣当来同。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出襄阳、过夏口,准备东游吴越、淮海途经鄱阳湖时写的。彭蠡湖,即鄱阳湖,在今江西省境。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鄱阳湖口以西,亦名匡山,又称庐阜。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境内,为钱塘江的上游。诗人孤舟停泊在这里,江边月夜,怀念着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的朋友们。

耶溪泛舟

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

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

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

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

脉脉不得语。

孟浩然诗鉴赏

开元十八年(730 )冬,诗人孟浩然在长安求仕未成,沮丧地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一日,泛舟耶溪(在浙江绍兴城南二十里若耶山下,北流入镜湖),傍晚,在溪边看到了垂钓的老翁,浣纱的村女,他们生活得自然、和乐,无忧无虑,深深触动了诗人之心。因此,写了这首《耶溪泛舟》,以表达他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这一带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区,《水经注》谓:“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又名浣纱溪,相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曾在此浣纱。此地秀异的山水吸引了古代许多骚人墨客,游佳作甚多,浩然此作是较有特色的一篇。

济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

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

何处青山是越中。

孟浩然诗鉴赏

首句以景入题,一句三景,描绘了他登舟渡江时的自然环境。诗人在杭州时,曾观赏钱塘江潮,“百里雷声震”、“ 惊涛来似雪”(《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是表现江潮卷来的奇景伟观。然而,潮退风住之后,江边渡口就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风平浪静,天气清和,一派悠闲,而这正是乘船旅游者最渴望、最感惬意的时刻。这里一笔勾画出了这种平静恬淡的江面风光,隐隐传达出了诗人重登旅途时的欣悦心情。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

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

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

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

疑是赤城标。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叙述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望庐山,望楚山,望海潮,舟中晓望,诗人似乎格外青睐“望”字,甚至向往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远远胜于实际游览,这或是因为远望与喜欢的淡泊的诗味更吻合。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诗鉴赏

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赴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心情很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修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负诗名。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心绪极端复杂。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便发作,只能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为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由此可见,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诗开篇既未点题意,也不叙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意同“天涯若比邻”,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往往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胸怀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着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