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我个人以为在家人在家里禅修,盘腿打坐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说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一种训练,在盘腿的姿势下我们的身心更容易安稳不动。这个训练什么?我们这边维那师强调要专注,就是要训练你的专注力。因为没有基本的专注力,你就没有办法训练你的正念,所以盘腿打坐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一种禅修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老和尚讲的生活禅。

现在我把这句话分开来讲。生活包括什么?诸位在家的朋友们,你们生活中有吃饭、走路、睡觉、说话、做家务、跟家里人沟通、照顾别人,还有上班、工作,跟上下级、单位同事的沟通、互动……看这些生活现象,好复杂,对吧?

我们要归纳,必须让它简化,从修行的角度,我们要简化。其实不管生活多么复杂,无非是三业在活动。哪三业呢?第一是身体的,包括你的肉体、行为。第二是我们的语言,讲话。第三个就是我们的思想情绪。出家人的生活跟在家人比相对简单,但我们所有人,生命中每天的活动就是这三个范畴——三业。所以我刚才讲最重要的并不是盘腿打坐,而是要养成一种禅修的生活方式。

有的居士学佛有点偏,他把生活中所有要做的其他事的时间都挤压了,每天只知道打坐,这是错的。其实你每天打坐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禅修的生活方式。

你们会问禅修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就是你在每天的身口意三业的活动中要具足正念,保持觉醒。你说话,走路,或者身体有其他的举动,你在跟别人互动中听到一件让你难以接受的事,你的情绪有波动,乃至生活中有意外的收获、挫折,或者突如其来的困难等,在这一切情形中,你能否始终对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情绪和念头保持正知正念、觉醒、清晰?你对现在的状态很清醒,其实就是禅修的生活方式。

这种禅修的生活方式跟我们平时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形式上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它又有一个最大的不一样,在哪里?主客颠倒。这是关键。没有禅修、不会禅修的人在生活中的身体行为、语言、心念完全没有正念的呵护,完全是被眼前的境界牵引,就像是一块飘浮在流得很急的河水上的木头,一片在狂风暴雨中的树叶,完全是被境界牵引,没有支点。 

禅修的生活方式是让你在内心中始终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的建立,与你每天用一定的时间盘腿打坐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你始终对自己的一切状态有一个正念的观察、清醒的觉知。

始终不间断地有这种正念、清醒的觉知的结果就是你反客为主。本来你的一切好像都被外面的境界牵引,现在你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就是正念的光、自我觉醒的光,也就是那个,是什么?其实也就是那个你们说“我很烦”、知道你烦的那种知、知道的能力,你说“我很痛”、知道你痛的那个光明(不要误解,我是一个形容,是指的你清楚、清晰明了,你不要去找那个光)。

对你们在家人来讲,这才是禅修的关键。所以你们在家的人要修行、要禅修,一定要培养一种禅修的生活方式、禅修的生活习惯。

说养成禅修的生活习惯并不是说我们生活的内容有很大的改变,而是说我们的心态在同样的生活内容中有很大的改变。心态改变,就在于总是有一个正念呵护我们,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禅修的要点。

你不要小看。如果你在生活中累积这种正念的力量成习惯,累积到一定程度,那么你能感觉到你的生活发生了一种转化。这个转化应该是慢慢地从一种迷里走出来,迷茫、疑惑会减少,经常打失正念会减少,然后你犯错误就会减少。还有你对自己的了解会加深,包括身体、性格、个性、喜好,以及情绪的反应方式。你会对自己有一种新的发现,甚至你对自己的生活——其实还是那样的生活——也会有一个新的发现。

这个新的发现,不是说你看到了什么,见神见鬼,见到什么奇异了,不要搞错。你可能还是吃饭,但是你发现,哎呀,从来没用这种心态吃过饭,你会有这种发现。因为你用正念吃饭的时候,饭菜是另外一种味道,它变了。你走路,也会有一种新的发现,你观察自己走路,也享受走路;乃至你看这个世界,看其他人,看身边的所有人,你都懂得观察自己,同时也享受你的观察。

你还是在原来的生活环境中,但是你发现它的滋味变了,这就是所谓当下。当下的意思不是说我们有一个目标在远处,而是每个念头都是我们的目标。如果我们在每个念头上都具足正念,当下的一切就是我们的目标,所以祖师说“途中即家舍,家舍在途中”。

大家一定要在我讲的养成禅修的生活方式这一点上痛下功夫。如果你们只是在冬天到寺院来打坐几天,坐几个七,回去你自己的习惯、心态没有改变,那是没用的。那样你的修行是一种分裂状态。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