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真诚是无价的礼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礼尚往来,互帮互助,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寓意是要知恩图报。人与人之间关系好的标志,是互通有无,彼此亲近,我有好东西愿与你分享,你有为难事我替你分担。分享是给予,分担是承揽。好的给你,不好的我拿来,这才是中国人的真精神。

现实中,朋友之间,亲戚之间,彼此短不了要送点什么。送什么好呢?送对方亟须的最好,雪里送炭最好,你给的一点,恰能救人急难,别人求之不得,结果你恰逢其时。没做到雪里送炭,锦上添花也好,你好,我再添上一个好,好上加好。最怕的是给人送了个不高兴,钱也花了,东西也送了,别人却因此不高兴,甚至恼怒。为什么?因为东西不好,不只对方不需要,而是不好。比方说你买了劣质品,比方说你只注重了包装,外表看是一豪华大礼盒,里头的东西却是糊弄人的。礼品代表的是人,礼品的虚假就代表了人的不实在,这样的礼真不如不送。送东西一定要真诚,真诚最好。东西不一定贵,但一定好,因为物品代表了人品。因此送两个萝卜来也可能比送两支人参来还要好。看实用,看真心,看是不是为对方想。

如果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很简单,就一个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自己这里出发就知道,你喜欢真诚,那么你真诚即好,你喜欢的东西一般对方也喜欢。即便他不喜欢,你也完成了自己。你只管完成自己就好,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就看发心。也真有明珠暗投的,好东西对方不懂,误会了你,错怪了你,没有什么,你真心对对方好就是了。有一天对方会明白过来,他会加倍感激。即便对方最终也不明白,那也须完成自己。

送人东西有一个标准,就是拣自己喜欢的送,拣自己舍不得的送。能把舍不得的东西送出去,本身即是舍悭贪,于自己来说是把小心化成大心,是心灵上的超越。因此千万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更不能把明知不好但舍不得丢掉的东西送人,若是好朋友,可以把自己对东西的认识告诉对方。也真有自己不喜欢而对方喜欢的,不是属于质量问题,而只是花色、样式等等的外在特征,自己不喜欢,送给喜欢的人也是好的。

救济贫困,救济灾区,也是如此,想着对方的需要,于对方的困难感同身受,不论捐钱捐物,真心是前提。不要把扶贫看成是施舍,而要看成成就,是对方成就于我,给了我布施的机会。捐物捐钱其实是捐心。物有价,心无价。

我们看古人是如何做的:一位贫苦老妇提着一篮竹扇在路旁叫卖,却少人顾及。王羲之见到了,他在老妇的扇子上题上字,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还有北朝赵州人李士谦,李士谦乃豪富之人,常周济百姓。这年春荒,李士谦拿出一万石粮食借给乡里的缺粮户,说秋后收了粮食再还。但这年庄稼歉收,借了粮的人要求延期偿还。李士谦说:“我借粮是为了帮大家度荒,不是为求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粮就不用还了。”他还把欠粮的人请来吃饭,当着大家的面烧毁了全部借据。第二年粮食丰收了,许多人挑粮来还,李士谦坚决不收。李士谦乐善好施 30 年,他去世后,一万多人为他送葬。

生活都是具体的,方法也是具体的,关键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真心帮人,无论何种方式都能帮到。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白马啸西风
白马啸西风
金庸
立即阅读
越女剑
越女剑
金庸
立即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立即阅读
帷幕
帷幕
阿加莎·克莉丝蒂
立即阅读
简爱(英)
简爱(英)
夏洛蒂·勃朗特
立即阅读
明史
明史
张廷玉等
立即阅读
海底两万里(英/汉)
海底两万里(英/汉)
儒勒·凡尔纳
立即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英汉)
鲁滨逊漂流记(英汉)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