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第七部分 天下归心(第94回——第100回)
朝歌之战——
①商军主将鲁仁杰带领副将丁策、郭宸、董忠在朝歌城外阻击联军。东伯侯姜文焕刀劈董忠(上封神榜被封北斗星官的招摇星),哪吒乾坤圈打死丁策(上封神榜被封帝辂星),杨戬三尖两刃刀斩杀郭宸(上封神榜被封北斗星官的巨门星)。鲁仁杰败回城中。
②纣王命老将殷破败出城和谈,双方谈判失败,姜文焕一刀把殷破败砍为两段(上封神榜被封小耗星)。殷破败之子殷成秀为父报仇,与姜文焕大战20回合,殷成秀被姜文焕斩于马下(上封神榜被封白虎星)。
③朝歌人民听闻联军已至,纷纷打开城门,箪食壶浆以迎联军入城。见到如今的姜子牙已是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姜子牙在朝歌的前妻马氏后悔万分于当夜悬梁自尽(上封神榜被封扫帚星)。
④纣王见联军入城,遂率领雷开、鲁仁杰、雷鹍、雷鹏等残兵败将做最后的抵抗。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应鸾出战围攻纣王,雷开、鲁仁杰、雷鹍、雷鹏杀入重围以求为国尽忠。纣王一刀砍死鄂顺(上封神榜被封北斗星官的贪狼星),鲁仁杰枪挑联军副将林善(上封神榜被封披麻星)。姜子牙召唤联军35员战将齐出将商军将领围在中间,双方混战,杨戬刀斩雷鹍(上封神榜被封南斗星官),哪吒一乾坤圈把鲁仁杰打落马下身亡(上封神榜被封中斗星官),雷震子黄金棍打死雷鹏(上封神榜被封勾陈星),雷开在乱军之中阵亡(上封神榜被封驿马星)。纣王逃回宫中。
大厦将倾——
①中大夫飞廉和恶来见商朝亡国在即,偷出玉玺献给姬发。姜子牙深知二人为纣王宠臣曾助纣为虐,下令将飞廉和恶来父子二人斩首(上封神榜被封冰消瓦解之神)。
②雷震子、杨戬、韦护在女娲娘娘的帮助下,分别活捉了苏妲己、胡喜媚和王贵人。三人现出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的本相,姜子牙用陆压的葫芦飞刀将轩辕坟三妖斩首。
③纣王见大势已去(上封神榜被封天喜星),走上摘星楼放火自焚而死,宦官朱升也跳入火中随纣王而去(上封神榜被封寡宿星)。至此,成汤六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诸神归位——
一、未被封神:
彩云仙子(三仙岛)
龟灵圣母(通天教主弟子)
二、封神榜体系外:
神荼(shū)——高明(棋盘山桃精,千里眼)
郁垒(lǜ)——高觉(棋盘山柳鬼,顺风耳)
三、封神榜:
①西方教:
辅弼西方教典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魔礼青(佳梦关总兵),职风;
广目天王——魔礼红(佳梦关总兵),职调;
多闻天王——魔礼海(佳梦关总兵),职雨;
持国天王——魔礼寿(佳梦关总兵),职顺。
镇守西释山门哼哈二将:
哼将——郑伦(冀州侯苏护督粮官,后归顺西岐);
哈将——陈奇(青龙关总兵丘引督粮官)。
②365位正神:
001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清福正神——柏鉴(轩辕黄帝帐下总兵,大战蚩尤时被火器打入北海)
002三山正神炳灵公——黄天化(黄飞虎长子,道德真君弟子)
003东岳泰山齐天仁圣大帝,五岳之首并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黄飞虎(商朝镇国武成王,归顺西岐后封开国武成王)
004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北伯侯崇侯虎之弟,曹州侯,后为北伯侯)
005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文聘(飞凤山,后与黄飞虎结义,归顺西岐)
006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崔英(飞凤山,后与黄飞虎结义,归顺西岐)
007西岳华山金天顺圣大帝——蒋雄(飞凤山,后与黄飞虎结义,归顺西岐)
008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闻仲(商朝太师,金灵圣母弟子)
雷部二十四位催云助雨护法天君:
009邓天君——邓忠(黄花山,后为闻仲副将);
010辛天君——辛环(黄花山,后为闻仲副将);
011张天君——张节(黄花山,后为闻仲副将);
012陶天君——陶荣(黄花山,后为闻仲副将);
013庞天君——庞洪(二龙山,后为殷洪副将);
014刘天君——刘甫(二龙山,后为殷洪副将);
015荀天君——荀章(二龙山,后为殷洪副将);
016毕天君——毕环(二龙山,后为殷洪副将);
017秦天君——秦完(金鳌岛“十绝阵”阵主);
018赵天君——赵江(金鳌岛“十绝阵”阵主);
019董天君——董全(金鳌岛“十绝阵”阵主);
020袁天君——袁角(金鳌岛“十绝阵”阵主);
021李天君——李德(万仙阵时阵亡);
022孙天君——孙良(金鳌岛“十绝阵”阵主);
023柏天君——柏礼(金鳌岛“十绝阵”阵主);
024王天君——王变(金鳌岛“十绝阵”阵主);
025姚天君——姚斌(金鳌岛“十绝阵”阵主);
026张天君——张绍(金鳌岛“十绝阵”阵主);
027黄天君——黄庚(万仙阵时阵亡);
028金天君——金素(万仙阵时阵亡);
029吉天君——吉立(闻仲弟子);
030余天君——余庆(闻仲弟子);
031闪电神——金光圣母(金鳌岛“十绝阵”阵主);
032助风神——菡芝仙(金鳌岛)。
033南方三气火德星君正神——罗宣(火龙岛)
火部五位正神(前四位同属28星宿,皆为万仙阵时阵亡):
034尾火虎——朱招;
035室火猪——高震;
036觜火猴——方贵;
037翼火蛇——王蛟;
038接火天君——刘环(九龙岛)。
039主掌瘟癀昊天大帝——吕岳(九龙岛)
瘟部六位正神:
040东方行瘟使者——周信(九龙岛,吕岳弟子);
041南方行瘟使者——李奇(九龙岛,吕岳弟子);
042西方行瘟使者——朱天麟(九龙岛,吕岳弟子);
043北方行瘟使者——杨文辉(九龙岛,吕岳弟子);
044劝善大师——陈庚(九龙岛);
045和瘟道士——李平(九龙岛)。
046坎宫斗母正神——金灵圣母(通天教主弟子)
东斗星官:
047苏护(冀州侯,苏妲己之父,后归顺西岐);
048金葵(北伯侯崇侯虎副将);
049姬叔明(文王第72子);
050赵丙(冀州侯苏护副将,后归顺西岐)。
西斗星官:
051黄天禄(黄飞虎次子,后归顺西岐);
052龙环(黄飞虎副将,后归顺西岐);
053孙子羽(北伯侯崇侯虎副将);
054胡升(佳梦关第二任总兵);
055胡云鹏(佳梦关总兵胡升胡雷副将)。
中斗星官:
056鲁仁杰(商军将领);
057晁雷(商军将领,晁田之弟,后归顺西岐);
058姬叔升(文王之子)。
059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姬伯邑考(文王嫡长子)
南斗星官:
060周纪(黄飞虎副将,后归顺西岐);
061胡雷(佳梦关第二任总兵,胡升之弟,火灵圣母弟子);
062高贵(青龙关总兵丘引副将);
063余成(青龙关总兵丘引副将);
064孙宝(青龙关总兵丘引副将);
065雷鹍(商军将领)。
北斗星官:
066天罡——黄天祥(黄飞虎四子,后归顺西岐);
067文曲——比干(商朝亚相,纣王叔伯);
068武曲——窦荣(游魂关总兵);
069左辅——韩升(汜水关总兵韩荣之子,法戒弟子);
070右弼——韩变(汜水关总兵韩荣之子,法戒弟子);
071破军——苏全忠(冀州侯苏护之子,后归顺西岐);
072贪狼——鄂顺(南伯侯鄂崇禹之子);
073巨门——郭宸(朝歌隐士,后为商军将领);
074招摇——董忠(朝歌隐士,后为商军将领)。
群星:
075青龙星——邓九公(三山关总兵,后归顺西岐);
076白虎星——殷成秀(商军将领,殷破败之子);
077朱雀星——马方(青龙关总兵丘引副将);
078玄武星——徐坤(佳梦关总兵胡升胡雷副将);
079勾陈星——雷鹏(商军将领,雷鹍之弟);
080滕蛇星——张山(三山关第二任总兵);
081太阳星——徐盖(界牌关第二任总兵,后归顺西岐);
082太阴星——姜王后(纣王夫人);
083玉堂星——商容(商朝首相);
084天贵星——姬叔乾(文王第12子);
085龙德星——洪锦(三山关第三任总兵,后归顺西岐);
086红鸾星——龙吉公主(昊天上帝与瑶池金母之女,洪锦夫人);
087天喜星——纣王(商朝天子);
088天德星——梅伯(商朝上大夫);
089月德星——夏招(商朝上大夫);
090天赦星——赵启(商朝上大夫);
091貌端星——贾氏(黄飞虎夫人);
092金府星——萧臻(元始天尊弟子);
093木府星——邓华(元始天尊弟子);
094水府星——余元(金灵圣母弟子);
095火府星——火灵圣母(多宝道人弟子);
096土府星——土行孙(惧留孙弟子);
097六合星——邓婵玉(邓九公之女,后归顺西岐,土行孙夫人);
098博士星——杜元铣(商朝司天监太史);
099力士星——邬文化(朝歌大力士,后为商军将领);
100奏书星——胶鬲(商朝上大夫);
101河魁星——黄飞彪(黄飞虎二弟,后归顺西岐);
102月魁星——彻地夫人(游魂关总兵窦荣夫人);
103帝车星——姜桓楚(东伯侯);
104天嗣星——黄飞豹(黄飞虎三弟,后归顺西岐);
105帝辂星——丁策(朝歌隐士,后为商军将领);
106天马星——鄂崇禹(南伯侯);
107皇恩星——李锦(三山关总兵张山副将);
108天医星——钱保(三山关总兵张山副将);
109地后星——黄妃(纣王夫人,黄飞虎之妹);
110宅龙星——姬叔德(文王之子);
111伏龙星——黄明(黄飞虎副将,后归顺西岐);
112驿马星——雷开(商军将领);
113黄幡星——魏贲(金鸡岭,后归顺西岐);
114豹尾星——吴谦(黄飞虎副将,后归顺西岐);
115丧门星——张桂芳(青龙关总兵);
116吊客星——风林(青龙关总兵张桂芳副将);
117勾绞星——费仲(商朝中大夫);
118卷舌星——尤浑(商朝中大夫);
119罗喉星——彭遵(界牌关总兵徐盖副将,法戒弟子);
120计都星——王豹(界牌关总兵徐盖副将);
121飞廉星——姬叔坤(文王之子);
122大耗星——崇侯虎(北伯侯);
123小耗星——殷破败(商军将领,首相商容学生);
124贯索星——丘引(青龙关第二任总兵);
125栏杆星——龙安吉(穿云关总兵徐芳副将);
126披头星——太鸾(三山关总兵邓九公副将,后归顺西岐);
127五鬼星——邓秀(三山关总兵邓九公之子,后归顺西岐);
128羊刃星——赵升(三山关总兵邓九公副将,后归顺西岐);
129血光星——孙焰红(三山关总兵邓九公副将,后归顺西岐);
130官符星——方义真(穿云关总兵徐芳副将);
131孤辰星——余化(汜水关总兵韩荣副将,余元弟子);
132天狗星——季康(三山关总兵洪锦副将,后归顺西岐);
133病符星——王佐(渑池县总兵张奎副将);
134钻骨星——张凤(临潼关总兵);
135死符星——卞金龙(临潼关总兵欧阳淳副将);
136天败星——柏显忠(三山关总兵洪锦副将);
137浮沉星——郑椿(渑池县总兵张奎副将);
138天杀星——卞吉(临潼关总兵欧阳淳副将卞金龙之子);
139岁杀星——陈庚(三山关总兵孔宣副将);
140岁刑星——徐芳(穿云关第二任总兵,徐盖之弟);
141岁破星——晁田(商军将领,后归顺西岐);
142独火星——姬叔义(文王之子);
143血光星——马忠(穿云关总兵徐芳副将);
144亡神星——欧阳淳(临潼关第二任总兵);
145月破星——王虎(汜水关总兵韩荣副将);
146月游星——石矶娘娘(骷髅山白骨洞);
147死气星——陈季贞(冀州侯苏护副将,后归顺西岐);
148咸池星——徐忠(汜水关总兵韩荣副将,后归顺西岐);
149月厌星——姚忠(游魂关总兵窦荣副将);
150月刑星——陈梧(穿云关总兵);
151黑杀星——高继能(三山关总兵孔宣副将);
152七杀星——张奎(渑池县总兵);
153五谷星——殷洪(纣王次子);
154除杀星——余忠(南伯侯副将);
155天刑星——桂天禄(临潼关总兵欧阳淳副将);
156天罗星——陈桐(潼关总兵);
157地网星——姬叔吉(文王之子);
158天空星——梅武(北伯侯崇侯虎副将);
159华盖星——敖丙(东海龙王敖光三子);
160十恶星——周信(三山关总兵孔宣副将);
161蚕畜星——黄元济(北伯侯崇侯虎副将);
162桃花星——高兰英(渑池县总兵张奎夫人);
163扫帚星——马氏(姜子牙前妻);
164大祸星——李艮(东海巡海夜叉);
165狼籍星——韩荣(汜水关总兵);
166披麻星——林善(西岐副将);
167九丑星——龙须虎(姜子牙弟子);
168三尸星——撒坚(万仙阵时阵亡);
169三尸星——撒强(万仙阵时阵亡);
170三尸星——撒勇(万仙阵时阵亡);
171阴错星——金成(北伯侯崇侯虎副将);
172阳差星——马成龙(西岐督粮官);
173刃杀星——公孙铎(临潼关欧阳淳副将,后归顺西岐);
174四废星——袁洪(梅山七怪白猿);
175五穷星——孙合(三山关总兵孔宣副将);
176地空星——梅德(北伯侯崇侯虎副将);
177红艳星——杨妃(纣王夫人);
178流霞星——武荣(西岐督粮官);
179寡宿星——朱升(纣王宦官);
180天瘟星——金大升(梅山七怪水牛);
181荒芜星——戴礼(梅山七怪野狗);
182胎神星——姬叔礼(文王之子);
183伏断星——朱子真(梅山七怪野猪);
184反吟星——杨显(梅山七怪山羊);
185伏吟星——姚庶良(右伯侯);
186刀砧星——常昊(梅山七怪蟒蛇);
187灭没星——房景元(万仙阵时阵亡);
188岁厌星——彭祖寿(兖州侯);
189破碎星——吴龙(梅山七怪蜈蚣)。
二十八星宿(此20人加火部和水部的8人,皆为万仙阵时阵亡):
190角木蛟——柏林;
191斗木豸——杨信;
192奎木狼——李雄;
193井木犴——沈庚;
194牛金牛——李弘;
195鬼金羊——赵白高;
196娄金狗——张雄;
197亢金龙——李道通;
198女土蝠——郑元;
199胃土雉——宋庚;
200柳土獐——吴坤;
201氐土貉——高丙;
202星日马——吕能;
203昴日鸡——黄仓;
204虚日鼠——周宝;
205房日兔——姚公伯;
206毕月乌——金绳阳;
207危月燕——侯太乙;
208心月狐——苏元;
209张月鹿——薛定。
三十六天罡星(皆为万仙阵时阵亡):
210天魁星——高衍;
211天罡星——黄真;
212天机星——卢昌;
213天闲星——纪丙;
214天勇星——姚公孝;
215天雄星——施桧;
216天猛星——孙乙;
217天威星——李豹;
218天英星——朱义;
219天贵星——陈坎;
220天富星——黎仙;
221天满星——方保;
222天孤星——詹秀;
223天伤星——李洪仁;
224天玄星——王龙茂;
225天健星——邓玉;
226天暗星——李新;
227天佑星——徐正道;
228天空星——典通;
229天速星——吴旭;
230天异星——吕自成;
231天煞星——任来聘;
232天微星——龚清;
233天究星——单百招;
234天退星——高可;
235天寿星——戚成;
236天剑星——王虎;
237天平星——卜同;
238天罪星——姚公;
239天损星——唐天正;
240天败星——申礼;
241天牢星——闻杰;
242天慧星——张智雄;
243天暴星——毕德;
244天哭星——刘达;
245天巧星——程三益。
七十二地煞星(皆为万仙阵时阵亡):
246地魁星——陈继真;
247地煞星——黄景元;
248地勇星——贾成;
249地杰星——呼百颜;
250地雄星——鲁修德;
251地威星——须成;
252地英星——孙祥;
253地奇星——王平;
254地猛星——柏有患;
255地文星——革高 ;
256地正星——考鬲;
257地辟星——李燧;
258地阖星——刘衡;
259地强星——夏祥;
260地暗星——余惠;
261地辅星——鲍龙;
262地会星——鲁芝;
263地佐星——黄丙庆;
264地佑星——张奇;
265地灵星——郭巳;
266地兽星——金南道;
267地微星——陈元;
268地慧星——车坤;
269地暴星——桑成道;
270地默星——周庚;
271地猖星——齐公;
272地狂星——霍之元;
273地飞星——叶中;
274地走星——顾宗;
275地巧星——李昌;
276地明星——方吉;
277地进星——徐吉;
278地退星——樊焕;
279地满星——卓公;
280地遂星——孔成;
281地周星——姚金秀;
282地隐星——宁三益;
283地异星——余知;
284地理星——童贞;
285地俊星——袁鼎相;
286地乐星——汪祥;
287地捷星——耿颜;
288地速星——邢三鸾;
289地镇星——姜忠;
290地羁星——孔天兆;
291地魔星——李跃;
292地妖星——龚倩;
293地幽星——段清;
294地伏星——门道正;
295地僻星——祖林;
296地空星——萧电;
297地孤星——吴四玉;
298地全星——匡玉;
299地短星——蔡公;
300地角星——蓝虎;
301地囚星——宋禄;
302地藏星——关斌;
303地平星——龙成;
304地损星——黄乌;
305地奴星——孔道灵;
306地察星——张焕;
307地恶星——李信;
308地魂星——徐山;
309地数星——葛方;
310地阴星——焦龙;
311地刑星——秦祥;
312地壮星——武衍公;
313地劣星——范斌;
314地健星——叶景昌;
315地耗星——姚烨;
316地贼星——孙吉;
317地狗星——陈梦庚。
九曜星官(除崇应彪外,后8人皆为万仙阵时阵亡):
318崇应彪(北伯侯崇侯虎之子);
319高系平;
320韩鹏;
321李济;
322王封;
323刘禁;
324王储;
325彭九元;
326李三益。
327北斗五气水德星君——鲁雄(商军上将军)
水部四位正神(同属28星宿,皆为万仙阵时阵亡):
328箕水豹——杨真;
329壁水狳——方吉清;
330参水猿——孙祥;
331轸水蚓——胡道元。
332执年岁君太岁——殷郊(纣王长子)
333甲子太岁——杨任(商朝上大夫,后为道德真君弟子)
太岁部下日直众星:
334日游神——温良(白龙山,后为殷郊副将);
335夜游神——乔坤(武夷山散仙);
336增福神——韩毒龙(道行天尊弟子);
337损福神——薛恶虎(道行天尊弟子);
338显道神——方弼(商军将领,后归顺西岐);
339开路神——方相(商军将领,后归顺西岐);
340直年神——李丙(万仙阵时阵亡);
341直月神——黄承乙(万仙阵时阵亡);
342直日神——周登(万仙阵时阵亡);
343直时神——刘洪(万仙阵时阵亡)。
镇守灵霄宝殿四圣大元帅:
344王魔(九龙岛四圣);
345杨森(九龙岛四圣);
346高友乾(九龙岛四圣);
347李兴霸(九龙岛四圣)。
348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赵公明(峨眉山)
349招宝天尊——萧升(武夷山散仙);
350纳珍天尊——曹宝(武夷山散仙);
351招财使者——陈九公(赵公明弟子);
352利市仙官——姚少司(赵公明弟子)。
353主痘碧霞元君——余化龙(潼关第二任总兵)
354卫房圣母元君——金氏(余化龙夫人)
五方主痘正神:
355东方主痘正神——余达(余化龙长子);
356西方主痘正神——余兆(余化龙次子);
357南方主痘正神——余光(余化龙三子);
358北方主痘正神——余先(余化龙四子);
359中央主痘正神——余德(余化龙五子)。
感应随世仙姑正神:
360云霄娘娘(三仙岛);
361琼霄娘娘(三仙岛);
362碧霄娘娘(三仙岛)。
363分水将军——申公豹(元始天尊弟子,后投靠通天教主)
冰消瓦解之神:
364飞廉(商朝中大夫);
365恶来(商朝中大夫,飞廉长子)。
封邦建国——
姬发在800诸侯的拥戴下,即天子位,史称周武王,追封曾祖父姬亶为周太王、祖父姬历为周王季、父亲姬昌为周文王。因部落发祥地为周原,国号为周,定都镐京,今陕西长安附近,并按照公、侯、伯、子、男、附庸六个等级分封72个诸侯国。
纣王之子禄父(武庚)被封于殷,邶国,管理商朝遗民,子姓武氏,今河南安阳附近。后联合管国蔡国谋反,被周公旦镇压,邶国与康国合并为卫国。
纣王叔伯胥余(箕子)被封高丽,子姓箕氏,今朝鲜附近。后于汉初,被卫满所灭。
纣王兄长启(微子启)被封宋国,子姓宋氏,公爵,今河南商丘附近。春秋时宋襄公在名义上称霸诸侯,战国时发生内乱,被齐国、楚国、魏国瓜分。
神农的后代被封焦国,姜姓焦氏,侯爵,今河南三门峡附近,后被废。
黄帝长子少昊的后代兹舆期被封莒国,己姓计氏莒氏,子爵,今山东胶州附近,后被齐国所灭。
黄帝二十五子禺阳的后代裔畛被封薛国,任姓薛氏,侯爵,今山东滕州附近,后被齐国所灭。
尧的后代被封蓟国,姬姓伊祁氏,侯爵,今北京广安门附近,后被燕国所灭。
尧的四岳伯夷(不是封神中伯夷叔齐的伯夷)的后代吕尚(姜子牙)被封齐国,姜姓吕氏齐氏,侯爵,今山东潍坊附近。姜子牙后传位于长子伋(齐丁公),春秋时齐桓公在千古一相管仲的辅佐下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齐康公时被陈国的后代田氏取而代之。
姜子牙次子稷被封纪国,姜姓纪氏,侯爵,今山东寿光附近,后被齐国所灭。
尧的四岳伯夷的另一支的后代吕丁(许文叔)被封许国,姜姓许氏,男爵,今河南许昌附近,后被楚国所灭。
舜的后代满(陈胡公)娶了姬发的长女太姬,被封陈国,妫姓陈氏,侯爵,今河南周口附近,后被楚国所灭。但其后代陈完(田完)入齐,以古音中与陈同音的田为氏,田氏子孙逐步取代姜子牙的后代,夺取了齐国的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后被秦国所灭。
禹的后代云衢(东楼公)被封杞国,姒姓娄氏杞氏,公爵后降为伯爵,今河南杞县附近,后被楚国所灭。
夏少康庶子于越(无余)的后代被封越国,姒姓者旨氏越氏,子爵,今浙江绍兴附近,越王勾践时国力达到鼎盛,后被楚国所灭。
火神吴回之子陆终(第三子为彭祖)的第五子晏安的后代被封邾国,曹姓邹氏,子爵,今山东邹城附近,后被楚国所灭。
陆终的第六子季连的后代鬻熊被封楚国,芈姓熊氏,子爵,今湖北丹江口附近,春秋时楚庄王称霸诸侯,后被秦国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二伯仲雍的后代周章被封吴国,姬姓吴氏,子爵,今江苏无锡附近,吴王阖闾时国力达到鼎盛,后被越国所灭。
周章的弟弟仲(虞仲)被封虞国,姬姓虞氏,公爵,今山西运城附近,后被晋国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三弟叔(虢叔)采邑在虢,姬姓虢氏郭氏,公爵,今陕西宝鸡附近,史称西虢国。世代虢公在周天子的中央政府担任卿士,后随周王室东迁至河南三门峡附近,史称南虢国,被晋国所灭。东迁后留守在原西虢国的领土的虢国,史称为小虢国,后被秦国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二弟仲(虢仲)被封虢国,姬姓虢氏郭氏,公爵,今河南荥阳附近,后被郑国所灭,史称东虢国。东虢国灭亡后,其后代又被封于山西运城附近,史称北虢国,由于国力衰弱,依附于南虢国,后被晋国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四子姬叔旦(周公旦)采邑在周,姬姓周氏,公爵,今陕西岐山以北。后与召公分陕而治,周公主管陕塬以东。世代周公在周天子的中央政府担任卿士,周公旦后其次子姬陈(周平公君陈)继承。
周公旦长子姬伯禽被封鲁国,姬姓鲁氏,侯爵,今山东曲阜附近,后被楚国所灭。周公旦另外六子分别分封在凡、蒋、邢、茅、胙、祭等六国。
周文王姬昌的庶长子姬孟奭(召公奭)采邑在召,姬姓召氏,公爵,今陕西岐山西南。后与周公分陕而治,召公主管陕塬以西。世代召公在周天子的中央政府担任卿士,召公奭后其次子姬闻继承。
召公奭长子姬克被封燕国,姬姓燕氏,伯爵,今北京房山区附近,后被秦国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十五子姬叔高(毕公高)采邑在毕,姬姓毕氏,公爵,今陕西咸阳以北。世代毕公在周天子的中央政府担任卿士,毕公高后其次子姬仲继承。后被西戎所灭,其后代入晋,帮助晋国灭魏国(古魏国,今山西运城附近),被晋献公封于此,以魏为氏,魏氏后代与韩氏赵氏瓜分晋国,建立魏国,定都安邑(今山西运城附近),后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附近),故也称梁国,最终被秦国所灭。毕公高长子姬伯被封楷国。
周文王姬昌的三子姬叔鲜(管叔鲜)被封管国,姬姓管氏,侯爵,今河南郑州管城区附近。后参与武庚叛乱被废。
周文王姬昌的五子姬叔度(蔡叔度)被封蔡国,姬姓蔡氏,侯爵,今河南驻马店上蔡县附近。后参与武庚叛乱被废,后周公旦命其子姬胡重建蔡国,后被楚国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六子姬叔振铎被封曹国,姬姓曹氏,伯爵,今山东菏泽附近,后被宋国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七子姬叔武被封郕国,姬姓成氏,伯爵,今山东菏泽附近,后被齐国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八子姬叔处被封霍国,姬姓霍氏,伯爵,今山西临汾霍州附近,后参与武庚叛乱被废为庶人,其子继位,后被晋国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九子姬叔封(卫康叔)被封康国,姬姓康氏,侯爵,今河南禹州附近,武庚叛乱,周公旦将邶国与康国合并为卫国,迁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附近,后被秦二世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十子姬载(冉季载)被封聃国,姬姓冉氏沈氏,侯爵后降为子爵,今河南郑州附近,后被郑国所灭。
周文王姬昌的十四子姬叔绣被封滕国,姬姓滕氏,侯爵,今山东滕州附近,后被宋国所灭。
周武王姬发的三子姬虞(唐叔虞)被封唐国,姬姓唐氏晋氏,侯爵,今山西临汾翼城附近,后其子姬燮(晋侯燮)迁都至晋水之畔,改国号为晋国,是春秋时代的第一强国,晋文公成为齐桓公后又一位中原霸主,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周武王姬发的五子被封韩国(古韩国),姬姓韩氏,侯爵,今陕西韩城附近。后被晋国所灭,其后代入晋,被晋武公(曲沃武公)封于韩原,以韩为氏,韩氏后代与赵氏魏氏瓜分晋国,建立韩国,今河南禹州附近,灭郑国后迁都新郑,后被秦国所灭。
共国,姬姓共氏洪氏,伯爵,今河南新乡辉县附近。周厉王下野后,共国国君姬和(共伯和)被诸侯们推举,与当时的周公召公共同代行周天子之职,直至太子姬静亲政,史称“共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和共和制的政治制度。共国后被卫国所灭。
周宣王姬静封其弟姬友(郑桓公)于棫林,建立郑国,姬姓郑氏,伯爵,今陕西渭南华州区附近,后迁至于郑,今河南新郑附近,郑桓公之孙郑庄公曾为春秋初期的霸主,后被韩国所灭。
纣王宠臣飞廉(嬴姓)的次子季胜的后代造父由于驾车的技术一流被周穆王封在赵城,以赵为氏,今山西洪洞附近,造父的后代叔带被周幽王免职,从而跑到晋国担任大夫,后与韩氏魏氏瓜分晋国,建立赵国,嬴姓赵氏,今山西太原附近,而后迁都邯郸,后被秦国所灭。
飞廉的长子恶来的后代追随季胜这一支嬴姓同宗在赵城生活,也以赵为氏,直到非子这一代因为养马的水平卓越,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定都于秦邑,今甘肃天水附近,本应以秦为氏,但由于附庸地位低实力弱,为与地位显赫的同宗赵氏以及其他中原国家建立联系,故仍然以赵为氏。后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升级为伯爵,正式建立秦国,嬴姓赵氏,后迁都雍城,今陕西宝鸡附近。春秋时秦穆公称霸诸侯。秦孝公时商鞅变法,迁都咸阳,秦国由此进入新时代。后秦始皇奋六世余烈,基本统一全国,建立了秦朝,后被刘邦的汉朝取代。
散宜生、南宫适等西岐文武官员也得到封赏。
杨戬、李靖、金吒、木吒、哪吒、韦护、雷震子等阐教众弟子与武王姬发和师叔姜子牙告别,各回山修行,后皆肉身成圣,修成正果。
姜子牙在完成封神大业后,也与武王辞行,解甲归田回到封地齐国颐养天年。姜子牙薨后,其后代继承,传至齐桓公小白,以管夷吾为相,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盟后成为中原首位霸主,成就另一番霸业。姜子牙的两个外孙,女儿邑姜与姬发所生姬诵和姬虞,姬诵被立为天子与其子姬钊开创成康之治;姬虞被封唐国,后更名为晋国,传至晋文公重耳,大器晚成,勤王周室,践土之盟后成为中原第二位霸主。
后姬发驾崩,其长子姬诵被立为周天子,史称周成王,周公旦辅佐。成王崩后,其子姬钊被立,史称周康王。自文王兴周,武王伐纣,周公吐哺,成康之治,历经四代人的奋斗,国力逐渐达到强盛。后厉王下野,共和行政,宣王中兴以来,几经沉沦动荡,开始由盛转衰。而平王东迁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后,周王室彻底沦为列国争霸的看客,最终于公元前256年在享近八百年国祚后被秦取而代之。
来源:暮染岚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