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在谈诗歌节奏之前,我们先看看音乐节奏。在音乐中,节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音乐运动中的多个方面。

定义: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音的强弱。简单来说,它描述了音符在时间上的组织方式,以及这些音符在力度上的变化。

与节拍的关系: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通常是同时并存的。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而节奏则更侧重于音的长短和强弱的组织。在我国传统音乐中,节拍被称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弱拍或中眼。

基本要素:节奏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长短(即音符的时值)和音的强弱。这两个要素共同构成了音乐的骨架,使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表现力。

节奏型:节奏型是音乐中常见的、具有特定规律的节奏组合。它们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单位拍的构成形态,如基本节奏型、复合节奏型等。常见的节奏型包括音值均分型(如两个八分音符均分一拍)、长短交替型(如两个十六分音符与一个八分音符交替组成的节奏型)、附点节奏型、切分节奏型以及含有休止符的节奏型等。

作用:节奏在音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音乐的本质和生命。节奏与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之间所发生的共振,使得音乐能够表达人们的感情和思想。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与其他要素(如和声、力度、速度、曲式、旋律等)相结合,共同构成音乐的完整表现。

律诗的节奏

律诗的诗句,不管是五言句还是七言句,都是有节奏的。律诗之所以精美绝伦,与它的节奏美也有很大的关系。律诗的节奏,除了诗句的音律节奏即平仄格式以外,还有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诗句中一般都是以两字为一顿,语言学上称它为音步。五、七言最末一个字,单独作为一个节奏。这样,五言诗每句就有两个双音步、一个单音步。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黄河”为头节,“依山”、“入海”为腹节,“尽”“流”为脚节。七言律诗则有三个双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它较五言律诗多了两个字,自然就增加了一节。“两个”、“一行”为顶节,“黄鹂”7、“白鹭”为头节,“鸣翠”、“上青”为腹节,“柳”、“天”为脚节。

律诗诗句的每个双音步的第二个音和单音步,是每个音节的节奏点,一般称做节拍。律诗的节拍与字和句的平仄格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意义节奏是指一个词、词组或句子的形式。在诗句中,它有时和音调节奏一致,有时不一致。对诗句的理解要抛开音调节奏,而从意义节奏上去理解。

四种基本句式

律诗之所以为律诗,是因为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按照一定的格律要求来 结构的。因此,学习律诗,首先就要从它的每一种句式学起。基本句式弄懂了、记熟了,就像拿到了一把开启格律诗词大门的钥匙,再往下学习很多问题也就不是很难了。 王力先生把格律诗的句式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式。用∣表示仄,—表示平,这四种基本句式是:

甲种句式:

五言句式:仄仄平平仄 ∣∣— —∣

七言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乙种句式:

五言句式:平平仄仄平

— —∣∣—

七言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 —∣∣—

丙种句式:

五言句式:平平平仄仄

— — —∣∣

七言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丁种句式:

五言句式:仄仄仄平平

∣∣∣— —

七言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从上边这四种基本句式可以看出,七言律句不过是在五言律句的前面再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这四种基本句式,是组成多种律诗形式的基本句式。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了不同格式的律诗。在具体的组合过程中,不管某一首律诗的格式如何变化,乃至如何变格、如何变通,但它都离不开这四种基本句式。

四种基本格式

下面我们先以绝句为例,来说明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律形式。

五言绝句:

甲种句式起句(仄起仄收):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仄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例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如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乙种句式起句(平起平收):

(乙)平平——仄仄——平

(丁)平仄——仄——平平

(甲)平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例诗(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丙种句式起句(平起仄收):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平仄——平

例诗(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丁种句式起句(仄起平收):

(丁)平仄——仄——平平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例诗(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七言绝句:

甲种句式(平起仄收):

(甲)仄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诗(王勉《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乙种句式(仄起平收):

(乙)仄仄—平平—平仄—平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丙种句式(仄起仄收):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平仄—平平—仄

(乙)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杜甫《绝句》):

(丙)两个—黄鹂—鸣—翠柳,

(丁)一行—白鹭—上—青天。

(甲)窗含—西岭—千秋—雪,

(乙)门泊—东吴—万里—船。

丁种句式(平起平收):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平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诗(李白《朝辞白帝城》):

(丁)朝辞—白帝—彩云—间,

(乙)千里—江陵—一日—还。

(丙)两岸—猿声—啼—不住,

(丁)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后,验证律诗平仄格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使用基本律句格式进行校验

首先,我们需要检查诗句是否遵循四种基本律句格式之一。这四种格式规定了诗句中字的平仄如何交错排列。以七言律诗为例,如果首句采用了甲种基本句式,那么它应该符合“平平仄仄平平仄”或变格“〇平〇仄〇平仄”的平仄规则。在二、四、六位置上,字的平仄声调需符合基本句式的要求,若符合,则平仄正确;否则,即为错误。乙、丙、丁三种基本句式的验证方法同理。

第二,利用平仄粘对法进行检查

律诗中每两句构成一“联”,分为“出句”和“对句”。粘对规则指的是:同一联内,“对”即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反;而“粘”则要求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通过检查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我们可以明确“粘”和“对”的规则。符合此规则的诗句在平仄上便是正确的;若出现“失粘”或“失对”的现象,则表明平仄有误。唐诗中虽偶有失粘,但宋代以后,诗人们对格律的严谨性要求更高,失粘和失对的现象已鲜见。

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

辛苦遭逢起一经,(丁)平仄平平仄仄平

干戈寥落四周星。(乙)平平仄仄仄平平

山河破碎风飘絮,(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以此类推)

每联的出句与对句,以及相邻两联的相应句子,均严格遵循了平仄粘对的规则。

第三,运用诗喉竖读法进行核查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平仄粘对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谓“诗喉”,即每句诗中的第二个字,因其位置关键,故有此称。诗喉竖读法即是将律诗诗句上下排列整齐,然后从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开始,逐句检查至第八句的第二个字,看它们是否遵循平仄粘对的规则。若符合,则平仄无误;若不符合,则需进行调整直至完全符合规则。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