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对我国早期的诗格作较全面整理的应算是日本的空海和尚的《文镜秘府论》,他归纳整理了我国早期的诗格理论形成此书,提炼出其中的二十九种对,由于原文叙述比较长,现将其内容概括如下,供大家参考:
1.名对(正对):要求上下句内容或意义相对应,如天地、山水等,强调对称性和正面呼应。例句: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2.隔句对(扇格对):不是相邻两句相对,而是第一句与第三句、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形成间隔对仗,增加诗句的层次感。例句: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3.双拟对:一句中重复出现的字(如两个“秋”或“炎”)在上下句中均以相同意义的字相对,形成间隔反复的修辞效果。例句: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4.联绵对:句中连续使用两个相同的字(如“山山”、“水水”),上下句亦然,形成连绵不断的音韵美。例句: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情。
5.互成对:同一句中本可成对的两个字已连用,而下句中同位出现的两个字虽可成对但与上句不构成直接对仗,强调句内对仗的巧妙变化。例句:天地心间静,日月眼中明;麟凤千年贵,金银一代荣。
6.异类对:上下句所用词汇不属于同一类别或门类(如天文对地理、草木对风物),通过对比形成独特的对仗效果,打破常规的门类对应。例句:天清白云外,山峻紫薇中;鸟飞随去影,花落逐摇风。
7.赋体对:通过句首或句中的重字、叠韵或双声来实现对仗,要求上下句在相同位置有相似的语音特征。例句:
句首叠韵:徘徊四顾望,怅悢独心惊。
句腹叠韵:君赴燕然戍,妾坐逍遥楼。
句尾叠韵:疏云雨滴沥,薄雾树朦胧。
句首双声:留连千里客,独待一年春。
句腹双声:骏爱君健马,妾怜娱由人。
句尾双声:妾意逐行云,君身入暮门。
说明:叠韵:指双音节的词是同韵的,称叠韵。如徘徊:pai huai。怅悢chang liang, 燕然yan ran, 逍遥xiao yao, 滴沥di li,朦胧 meng long,今音不叠韵,旧时同属东韵mong long则属叠韵。双声:指双音节的词,是同声母的,叫双声。如留连liu lian,独待dudai,崎岖 qi qu,暮门 mu meng,都是同一声母的,属双声的。其他的古今音似乎都不属同声母,不应属双声;独待、暮门也都不是固定的双声词,所以也不应引以为例。
8.双声对:利用双音节词声母相同的特点进行对仗,如“留连”对“独待”。例句: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9.叠韵对(注:原描述中关于叠韵和双声的描述有误,此处已更正):利用双音节词韵母相同的特点进行对仗,如“放畅”对“逍遥”。例句:放畅千般意,逍遥一个心;漱流还枕石,步月复弹琴。
10.回文对:上下句的文字顺序颠倒后仍然可以形成对仗,如“情亲由得意”与“得意遂情亲”。例句:情亲由得意,得意遂情亲;新情终会故,会故亦情新。
11.意对:即使字词不直接对应,但意义相关联,逻辑通顺,也可视为对仗,如“岁暮”与“凉风”。例句: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12.平对:最常见、最基础的对仗,如“青山”对“绿水”,字词意义相对,无明显技巧性。
13.奇对(无情对):上下句在字面上毫无关联,但在词性、字数等方面严格对仗,形成出人意料的对比,如“三星白兰地”对“五月黄梅天”。
14.同对(同类对):上下句使用同一类但不同义的词进行对仗,如“大谷”对“广陵”。若同义则犯合掌之忌。如:云、雾、星、月,风、烟、霜、雪,酒、觞,东、西、南、北,青、黄、赤、白、丹、素、朱、紫,宵、夜,朝、旦,山、岳,江、河,台、殿,宫、堂,车、马,途、路。
15.字对:指利用字的字形或草名等特殊含义进行对仗,而不完全遵循词义的对应。如“桂楫”对“荷戈”,“荷”虽为“负”义,但因其字亦指草名,故与“桂”相对。另一种理解是意别字对,即字面意思不同但类别相近的字相对,如“山椒”与“池筱”。例句:山椒架寒雾,池筱韵凉飚。
16.声对:指利用字的同音或近音进行对仗,即使字义和字形都不同。如“晓路”对“秋霜”,“路”与“露”同音,故与“霜”相对。例句: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初蝉韵高柳,密茑挂深松。
17.侧对:又称字侧对,指利用字的偏旁部首进行对仗,即使整体字义不同。如“冯翊”对“龙首”,“冯”半边有“马”与“龙”相对,“翊”半边有“羽”与“首”相对。例句:忘怀接英彦,申劝饮桂酒。英彦、桂酒字义俱别,然形体半同是。
18.邻近对:指对仗双方虽不完全同义,但属于相近或相关的概念范畴。文中例子显示此格与互成对相似,但解释较为模糊,强调了对仗的宽泛性。例句:死生今忽异,欢娱意不同。又曰: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
19.交络对(蹉对、参差对):指对仗时字词的顺序或对应关系不是一一对应,而是交错或参差,以达到平仄和谐、意义不损的效果。如“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中,“密”与“多”相对,“少”与“疏”相对,但位置交错,形成参差之美。例句:出入三代,五百余载。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耸巫山一段云。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20.当句对(自对):当句对,即句中自对再上下句相对。如“薰歇烬灭,光沉响绝”,“小院回廊”,“浴凫飞鹭”等,同类字词在句中成对,再与下句相应字词成对。例句: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海气秋。
21.含境对:含境对重在情境相符,字面上不严格要求对应。如“修远长怀,寂寥无声”,主要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与意境。
22.背体对(反对):背体对指上下句内容和意义相反的对仗,避免合掌,拓宽思路,古人认为优于正对。例句: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23.偏对:偏对指上下句词语结构不同但仍成对的现象,如“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古墓”对“松柏”等,虽结构不同但天然成对,多见于长联。例句: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谓非极对也)又曰:古墓犁成田,松柏摧为薪。又曰: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又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白云飞。
24.双虚实对:双虚实对指上下句中实词与虚词交错成对的情形,如“故人云雨散,空山往来疏”,“故人”对“空山”实对实,“云雨散”实中有虚,“往来疏”全虚,构成双虚实对。
25.假对:通过借音或借意来实现对仗,即使原本不能成对的字词,通过音韵或意义的转换也能形成对仗。例如,“策”借“泽”音与“山”对,“荐”借“草荐”之意与“衣”对。例句:不献胸中策,空归海上山。“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因“杨”字与“羊”音同,可以用来对“鸡”。“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枸”音同“狗”,可以借来与“鸡”成对。“五峰高不下,万木几经秋”,“下”与“夏”音同,可以借来与“秋”对。“闲听一夜雨,更对柏岩僧。”因“柏”与“百”同音,可与“一”对。“当时物议朱云小,后日声名白日悬。”朱云是人名,借“朱”为红色之意与“白”相对。
26.切侧对:指联语主体并非同类,但字面上看似对仗工整,实际需仔细分析才能发现其差异。如“浮钟”与“飞镜”,一虚一实,需从精粗、理别文同的角度去理解。例句:“浮钟宵响彻,飞镜晓光斜。”“浮钟”是钟,“飞镜”是月,谓理别文同是。
27.双声侧对:指成对词语虽称双声,但并非全是双声,而是双声与非双声相对,形成偏侧之状。如“金谷”与“首山”,“雉堞”与“檐楹”。例句:花明金谷树,叶映首山薇。“金谷”与“首山”字义别,同双声侧对。又曰:翠微分雉堞,丹气映檐楹。“雉堞”与“檐楹”,亦双声侧对。
28.叠韵侧对:与双声侧对类似,但侧重于叠韵。成对词语虽非正对,但均为叠韵,因此可对。如“平生”与“窈窕”,“优游”与“圣政”。例句:自得优游趣,宁知圣政隆。“优游”与“圣政”,义非正对,字声势叠韵。
29.总不对对:指整首诗或联语在字面上看似没有对仗,但实际上通过整体意境、音韵等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这种对格并非真正的对仗格式,但在诗词创作中仍有其独特价值。例句: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落,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