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的主旨讲话:没有了规矩,昨天在餐桌边,明天就可能在菜单上

繁体

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

——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的主旨讲话

王毅

(2025年2月14日,慕尼黑)

尊敬的霍伊斯根主席,

各位朋友,各位同事: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更加变乱交织的世界,大家都关心这个世界今后向何处去。借用今年慕安会报告的主题来回答,那就是走向多极化。80年前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1个会员国,到今天是193个国家共乘一艘大船,多极化的世界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现实。

多极化是否会带来动荡失序、冲突对抗?是否意味着大国主导、弱肉强食?中国给出的答案是, 应当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这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又一重大主张,也是我们对多极世界的真诚期许。中国必将是多极体系中的确定性因素,将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

在此,我表达4点看法。

一是应倡导平等相待。列强争霸曾给人类带来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殷鉴不远。殖民体系也罢,中心-外围体系也罢,不平等的秩序注定土崩瓦解。世界各国独立自主风起云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可阻挡。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应当成为建设多极世界的基本原则。

正是秉持这样的原则,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呼吁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不会导致“西方的缺失”,而将促进世界的正和。慕安会近年邀请更多“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参加,这是明智之举。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每一个国家都可在多极格局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是应尊重国际法治。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建设多极世界的重要基石。当今世界乱象频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国家迷信实力至上,打开了丛林法则的潘多拉盒子。实际上,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国际法治的利益攸关方。 多极格局不能是无序的状态,如果没有了规矩,昨天在餐桌边,明天就可能在菜单上。大国要带头讲诚信、讲法治,坚决摒弃言行不一、零和博弈。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中国坚定维护国际法治权威,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600多项国际公约,从不搞例外主义,更不搞“合则用不合则弃”,为当今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了最大的确定性。我要强调的是,在遵守国际法上不能搞双重标准,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应该支持中国实现完全统一。

三是应践行多边主义。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搞本国优先只会造成各方“多输”。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已经为各国遮风挡雨近80年,未来的多极世界更加需要联合国。对于这座大厦,我们应该固本强基而不是拆梁毁柱;对于治理全球难题,应该共担责任而不是唯利是图;对于共同挑战,应该团结应对而不是阵营对抗。

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我们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承担着超过20%的联合国会费。我们切实履行《巴黎协定》,建成世界上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我们还提出并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

四是应坚持开放共赢。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的钥匙,多极世界应当是各国共同发展的世界。保护主义不是出路,滥加关税没有赢家。“脱钩断链”断的是机遇,“小院高墙”封的是自己。应当坚持开放合作,以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来支撑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正是朝着这样的目标,中国坚定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有位澳大利亚学者把中国称为“赋能型大国”,我认为很形象。去年中国GDP增长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担当起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向世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中国愿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欧盟“全球门户”战略对接,赋能彼此,也赋能世界。

各位朋友,

中方始终认为欧洲是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中欧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欧方用好这一契机,深化战略沟通和互利合作,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谢谢!

王毅:中国不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如何保障14亿多民众的需求?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在“中国专场”致辞并回答现场提问。

针对所谓中方通过中俄油气贸易支持俄罗斯的疑问,王毅表示,中国和俄罗斯互为两大邻国,有着漫长边界。两国从过去的曲折经历中汲取教训,探索建立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之间有着正常的经贸往来。试问,如果中国不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如何弥补缺口,保障14亿多中国民众的需求?

关于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方面的立场,王毅说,对于世界上的争端与冲突,中国一贯主张对话协商、政治解决。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也一样。中国不是这场危机的制造者,更不是当事方,但我们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借机牟利。从危机爆发的第二天起,中方就希望对话协商解决。习近平主席提出四点主张,是中国立场的最权威阐释,指出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应得到重视,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我们以此为遵循积极开展外交斡旋,并同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发起“和平之友”小组。形势发展证明,中方的主张客观、公正、理性、务实,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王毅强调,任何冲突的终点都是谈判桌,历史最终一定是公正的。中方乐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包括美俄达成的和谈共识。同时我们期待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都能适时参与到和谈的进程中来。战事发生在欧洲大地,欧洲更有必要为和平发挥作用,共同解决危机的根源性问题,找到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实现欧洲的长治久安。

来源:外交部公众号

本文初摘录于:2025-02-17,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2-17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