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进被刺死——又一个祖国的背叛者,死在美国

繁体

自苏东剧变后,在美国专门从事反华活动几十年,并帮助那些想移民美国的特定人群搞“政治庇护”的美籍华裔律师李进进,14日被自己的客户捅死了。

讽刺的是,李进进在临死之前,还在社交媒体上配合美国政府在涉乌克兰、涉华等话题上的宣传鼓噪。我们可以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现,其关注的好友,多是从事反华活动的人士以及媒体。

这样一只“丧家犬”死在了美国的土地上,围绕他身后的恩恩怨怨,是美国司法管辖范围内的事,但偏有别有用心者,还在榨干他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把这个黑锅扣到中国头上。

以及,李进进所从事的某个游离在法律之外的产业,也值得我们警惕。

李进进,湖北武汉人。1993年前往美国,出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之后又前往威斯康星大学攻读法学博士,获美国法学学位,毕业后担任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

又一个祖国的背叛者,死在美国

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不但是美国反华社团的成员,还和邪教有着紧密联系。他曾因多次作伪证并长期帮助非法移民制作所谓“受迫害”的假证据,非法收受钱财,为数百人办假移民等受到美国政府调查,生意一度关张,案件至今还未结束。

据传,原温州市副市长,潜逃海外13年之久的“百名红通人员”头号嫌犯杨秀珠在美期间就曾受李庇护。而部分在美邪教成员的移民身份也是李进进帮助造假取得的。

一个卖国贼死了,首先引起他的同伙们在境外社交媒体上哭丧。“美国之音”以及邪教组织也对此进行了政治性报道和解读,最为荒腔走板的栽赃是:李进进死于 “职业杀手”之手。

有一些消息称,案发原因是李进进未能成功帮张晓宁拿到“政治庇护”的身份。

25岁的张晓宁去年8月以留学签证来纽约,但并没有上学,而是积极投身政治,包括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门口举有反华内容的标语牌,称自己在国内遭遇“性侵”,反华宣传机器还对此作了跟进报道。期间,张晓宁委托李进进申请“政治庇护”,双方曾有不快,上周五李报警将张带离律师楼。这周一她就用菜刀在办公室杀了李进进。

又一个祖国的背叛者,死在美国

在与李进进闹翻后,境外互联网上的相关账号发出了一份据称是张晓宁本人所写的澄清信息,透露出几个细节:一、张晓宁在国内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所以要到美国上学。但加入李进进的组织,走“政治庇护”的门路,是受相关人物的要挟、欺骗和蛊惑。二、张晓宁在联合国门外的抗议活动,是李进进一手操办的。三、从事相关宣传任务的,是邪教和反华媒体。四、张晓宁表示不想再继续帮着李进进和他的组织抹黑中国了.

如果以上信息确实系张晓宁本人发布,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为什么当时炒作张晓宁事件的大量信息都来自于反华媒体。而当张、李二人关系破裂乃至出现命案后,对张晓宁谩骂、指责的,也是同一拨人和同一批“媒体”了。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用完就扔?

另外,这件事也暴露出一个长期存在的黑产业——靠“政治庇护”移民美国,而这个产业在我国竟然有某些移民机构进行公开宣传。

同样,还有在国内相关议题上故意引战,制造矛盾的账号,给“政治庇护”移民做文案支持,目前该账号已经被禁言。

又一个祖国的背叛者,死在美国

又一个祖国的背叛者,死在美国

又一个祖国的背叛者,死在美国

例如,这个名为“北京美签之家”的移民机构,在自己的微博上炫耀,称帮助自己的客户通过“政治庇护”顺利拿到了美国签证。

“政治庇护”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出国方式,显然要在某些国家的外交机构签证官面前说一些、甚至是做一些符合该身份的事。

那么,这里可能会有两种情况。其一,如果这个人的确是因为“恨国”想去相关国家,那么这些事情做起来可能会更顺理成章。其二,如果申请者不那么“恨国”,甚至仅仅是把这当作一种手段,是不是就需要某些所谓的律师在背后提供指导,甚至是制作一些“黑材料”?就像张晓宁案这样。

在一些中文社交媒体上,吹捧、推销这类移民方式的中介账号还不少。

而在相关“成功”案例中,就包括“凤姐”罗玉凤。

在移民美国后,她还曾配合“美国之音”,做了一期所谓“中国底层人”不可能翻身的节目。不知道算不算这种移民手段的后期KPI考核。

又一个祖国的背叛者,死在美国

有知情人士告诉“补壹刀”,过去美国主要寄希望于这些极端人士到美国之后能反过来渗透到中国内部。然而,美国也逐渐发现,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安定团结,这些人身上可以利用的价值越来越小,大多数只能在美国“举举牌子”。而美国的移民政策是高度功利主义的,因此近些年对这些人的“政治庇护”口子收得越来越紧。

一些人到了美国去之后,也建立了办理“政治庇护”拉人头赚钱吸血的一条龙产业。然而随着移民口子越收越小,移民越来越难办,一旦办不成,矛盾就来了,也充分说明逃美势力内部的困难程度。对美国来说,这些人的价值越来越低,给他们输血的基金会也越来越少,僧多粥少,因此绝大多数在美国混得很惨,没着没落。

当走上背弃国家和人民的不归路时,就终会有“走狗烹”的一天,这是李进进们的宿命。

本文初摘录于:2022-03-19,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2-04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