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期,华尔街多家银行陆续给出提醒,称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出现放缓之势。
其中一大原因是,美国消费热潮不会一直支撑美国经济。随着美联储积极加息以控制通胀,强劲的消费者支出被认为在2023年大部分时间里支撑了经济增长。
消费将出现乏力
不过,富国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去年的节假日消费可能是消费者“最后的狂欢”。富国高级全球市场策略师Scott Wren周三(1月24日)称,“良好的假日销售并不意味着强劲的消费势头就会持续到今年年中。”
以下几点数据印证了未来消费走软的迹象。
首先就业市场持续走软。失业率在2023年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上升,年底位3.7%。较高的失业率可能会触发一个典型的衰退指标,而且很容易影响美国人缩减他们的可自由支配支出。
其次,美国全国独立企业联合会(NFIB)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小企业的乐观情绪连续第24个月低于50年平均水平。这是小企业可能在为经济放缓做准备的一个警告信号,表明它们将开始削减库存,以应对经济出现明显放缓。
此外,消费者似乎处于不稳定的财务状况。费城联储的数据显示,逾期超过30天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升至3.2%,为10年来最高。
经济将出现显著放缓
富国银行预测,美国经济将在2024年中期“显著放缓”。
麦格理集团在一份报告中也警告称,消费者支出的回落很容易引发消费者主导的经济放缓,这将把美国推向衰退边缘。
根据德意志银行全球首席投资官Christian Nolting最新预测,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今年的年增长率可能仅有0.8%,低于2023年时给出的2.3%的预测。
此外,德银的Nolting指出,随着这种增长减速逐渐渗透到股市,美股短期内可能会从当前水平下跌5%到10%。
02
债台高筑、政治分裂…… 美媒:美国走下坡路不可逆转
资料图: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 (图片来源:路透社)
近期,美国媒体《国会山》网站报道,没有哪位美国总统或政党能够解决长期纠缠在一起、根深蒂固的系统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五大因素导致美国走下坡路不可逆转。
第一,国债失控
34万亿美元国债为美国敲响警钟,这一数字比2000年的5.6万亿美元增长了6倍多。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表示,超过34万亿美元的美国外债令人恐惧。
耶伦对记者说:“我们的外债是34万亿美元,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字。”
她强调,美国经济“规模巨大”,因此外债“完全可控”。
美国众议院议员约翰•詹姆斯早些时候表示,按人口计算,平均下来每人背负了10万美元的债务。
卫星通讯社采访的专家认为,偿还如此巨额的国债可能会花费美国政府约三分之一的预算收入。
联邦政府就像一个不负责任的信用卡用户,永远在借更多的钱来支付到期的利息。而由于近期利率大幅上调,新再融资债务的利息支出将大大增加。
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2.30%左右。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28年将达到150%。不要指望民主党和共和党任何一方能拿出解决方案。
第二,学生学习成绩差
如果美国要摆脱债务陷阱,就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有技能和创造力的优秀学生,有朝一日,他们将发明和利用技术,制造最先进的产品和相关服务,推动经济繁荣,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遗憾的是,“国家教育成绩单 ”并没有暗示这样一个乐观的未来。
从1970年代开始,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国家教育进步评价”(NAEP)就对学童在全国测验的数学、阅读表现展开记录及追踪。
该项目发现,根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只有29%的四年级学生和20%的八年级学生精通数学。与2019年已经令人失望的数字相比,疫情发生之后,学童阅读和数学的总体成绩都有所下降。
第三,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加剧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民调显示,中产阶级在美国家庭中所占的比例从1971年的61%下降到2021年的50%。
第四,丧失美国身份认同
对许多美国人而言,“大熔炉”的概念已经过时。爱国主义情绪下降,在18岁至34岁族裔更为多元化的人群中尤其明显。一项新的分析发现,到2050年,美国少数族裔将占美国人口的大多数。没有一个现代国家经历过如此戏剧性的人口变化,而已经加剧的种族紧张关系可能会加速国家的衰落。
第五,政治体制已经崩溃
许多民意调查都反映出美国人对政治体制的憎恶,政治制度已经支离破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相互攻讦令事态更加糟糕。
03
美国已失去全球领导地位,却仍活在幻想中
“输掉乌克兰战争,挑起中东冲突,削弱俄罗斯未成,美国政府却仍不明白世界上的力量平衡正在发生变化。”美国退役陆军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杂志《美国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上撰文称,美国在经济、内政外交以及军事工业上正在遭遇严重问题,近期的事件只凸显“美国的弱点”。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称,乌克兰冲突正在以“乌克兰和美国的灾难性失败”结束。美国坚持北约东扩,只显得完全不懂局势。
“乌克兰冲突和加沙战争表明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在发生多大的变化,”麦格雷戈指出,“力量平衡在出现大转变,这种转变正在明显地将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朝远离美国的方向转移。”
麦格雷戈写道:“美国借助乌克兰的生命摧毁俄罗斯的愚蠢企图给俄罗斯带来战略胜利,并向全世界展示了美国的弱点。”与此同时,美国的内政情况也不好:人心涣散、公共债务有增无减。
麦格雷戈认为,美国仍然在靠过去的军事成就生活,但情况已经发生巨变。美国军队中也不太顺利:军队风气和指挥官存在问题,指挥官领导能力不强,还存在不良行为。他指出,国防工业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增加产量,无力应对各种冲突和与日俱增的风险。
美媒:美巨额债务“失控” 亿万富豪警告将爆发金融危机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Fox News)1月18日报道,在对美国“失控”的“巨额债务”进行评估后,美国亿万富豪、欧米茄家族办公室首席执行官莱昂·库珀曼警告称,美国将爆发一场金融危机,却没人知道会何时爆发。
报道称,库珀曼将矛头指向了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认为他们都应该为美国经济当前的状况负责,并称“政府领导体制正处于危机之中”。
库珀曼还表示,他正在远离“估值过高”的美国政府债券。他还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股市都不会从当前水平上涨。贝索斯们投资美国新闻业损失惨重,亿万富翁们正在像几乎其他所有人一样艰难挣扎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18日报道,有句老话这样描述新闻行业:要想发点小财,先从花大钱开始。
过去十年,随着新闻出版业的前景黯淡,亿万富翁们蜂拥而至,收购了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些品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2013年以约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盛顿邮报》。生物技术和初创企业的亿万富翁黄馨祥2018年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洛杉矶时报》。软件巨头赛富时公司的创始人马克·贝尼奥夫2018年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时代》周刊。
这三家媒体都以谨慎乐观的态度迎接新东家,认为他们的商业头脑和技术知识将有助于弄清数字出版物如何赚钱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亿万富翁们正在像几乎其他所有人一样艰难挣扎。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人士说,在所有者投入大笔资金并且努力创造新收入之后,上述三家媒体去年还是大幅亏损。
亏损可能会对《洛杉矶时报》造成最直接的影响,该报的记者正在准备迎接坏消息。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该报广受尊敬的主编凯文·梅里达上周宣布将会辞职。
据三名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年中《洛杉矶时报》就预计将在2023年损失3000万至4000万美元。据另外两名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去年裁员约74人,高管们最近几天开会讨论大幅裁员的可能性。
贝索斯在《华盛顿邮报》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与许多新闻机构一样,《华盛顿邮报》一直在努力保持它在2020年大选后获得的势头。订阅量和广告收入下滑导致去年亏损约一亿美元。年底,该公司通过买断的方式裁减了2500个工作岗位中的240个,其中包括一些颇受好评的记者。
《时代》面临类似的阻力。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该杂志在2023年亏损了约2000万美元。知情人士说,《时代》考虑在今年第一季度削减成本,以帮助弥补部分亏损。
04
美国“印太经济框架”正在失去吸引力:落地难度较大,前景不乐观
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高级副总裁近日表示,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缺乏可靠的结论和实施措施,导致除美国以外的其他成员对该框架失去兴趣。中国专家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美国更倾向于通过该框架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而非真正实现双赢合作。因此,“印太经济框架”的落地难度较大,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特朗普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支持者集会上称:“美国在拜登领导下变成了其他国家的垃圾场。”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US-Asean Business Council)负责政策事务的高级副总裁马克·米利(Marc Mealy)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组织的在线小组讨论中表示,美国总统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持续缺乏可靠的结论和实施措施,导致非美国成员失去兴趣。
他指出,“为了真正维持我们在印太经济框架(IPEF)背景下合作伙伴的关注和兴趣,特别是在今年的东南亚,IPEF必须产生具体、有形且与商业相关的结果。”
他补充说,不过,由于东南亚国家“绝对欢迎”该倡议,因此人们对 IPEF 能产出一些切实成果仍抱有一定程度的乐观态度。
米利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但即使在我们的成员国内部,显然从一开始就存在广泛的担忧,认为这还不够。”
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缩写:IPEF)是美国等国于2022年5月在日本东京正式启动的经济合作机制。美国在 IPEF 的合作伙伴包括澳大利亚、文莱、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IPEF 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总量的 40%。该架构侧重于四个关键支柱:“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脱碳”“税收和反腐败”。
在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时,拜登强调:"我们现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旨在与我们在印太地区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以确保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力。"
而根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描述,这一经济框架将特别关注半导体等关键产品的供应链,目标是“围绕供应链开展强有力的长期合作”,从而解决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缺乏协调的问题。她提到,该框架还包含协调出口管制,以“限制向中国出口‘敏感产品’”。外界普遍认为,“印太经济框架”具有将中国挤出全球供应链的性质。
从东盟(ASEAN)来看,在10个成员国中,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和汶莱等7个国家加入了这一经济框架。但米利表示,尽管IPEF的初衷是对抗北京的影响,但该框架“不太可能”真正阻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关系。
据了解,中国连续14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国。去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超过9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米利说,“在这个阶段,IPEF 可以在进一步加强美国与东盟贸易或美国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方面发挥作用,但我不认为它会成为我们已经看到的该地区正在发生的趋势的反向驱动因素。”
他还指出,“还有很多其他事情正在发生。 无论 IPEF 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它仍然必须与所有其他不会停止的倡议和框架竞争,没有人会等待美国参与”。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研究员钱亚旭博士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难以落地。该框架更像是美国用于打压中国的工具,而非为了真正实现双赢合作。这种倾向性对框架的实施和成效产生负面影响。
她说:“合作需要实际的投资、技术对接和具体的措施,而不仅仅是意愿。首先,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在经济结构上有一些断层,特别是初级产品从东南亚进入美国市场的市场准入条件较高。因此,虽然该框架对东南亚国家具有吸引力,但在实际对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
“其次,美国在战略层面上不愿意完全开放市场,只是倾向于通过此框架吸引东南亚国家,作为一种拉拢手段。其最终目标是在产业链上‘去中国化’,将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在高端产业链方面通过‘小院高墙’的手段阻碍中国的技术进步,这是美国的底层逻辑。”
钱亚旭进一步表示,近年来,美国通过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框架,在打压中国发展方面不断“打补丁”,这表明美国自身面临的危机相当严重。从“印太经济框架”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也可以看出美国的衰落趋势和为了转嫁危机不负责任的态度。
她说:“美国在处理自身衰落所产生的危机时,是通过采取金融等手段逐渐将风险转嫁出去。这表明美国在处理问题上的初衷可能并不正当,行动也缺乏稳定性,最终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美国面临着债务危机等问题,导致其再次面临通货膨胀风险,其转嫁内部危机的做法不仅对美国自身形象不利,也对全球经济构成潜在威胁。”
202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而根据美国最近的民调结果显示,现任总统拜登的支持率近期落后于他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前总统特朗普。为了凸显自身的政绩和与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不同,拜登是否有可能在推动“印太经济框架”方面加大动作?对此,专家表示,即使有可能采取一定政策,其主要目的仍是打“中国牌”,因此效果有限。
她说:“由于框架本身面临的问题以及美国内外的种种挑战,即使拜登有意推动该框架取得一定成果,其成效也可能有限。拜登主要还是会选择打‘中国牌’,因为在选举中,通常会强调对中国的立场。因此,推动‘印太经济框架’可能只是他在这方面的一种手段。”
“印太经济框架”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特朗普曾在去年11月表示,如果他赢得2024年总统选举并重返白宫,他将取消由拜登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他认为这将掏空美国制造业并导致失业。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财联社等
本文初摘录于:2024-01-21,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1-26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特朗普在短短时间内就搅动了整个美国政坛,甚至影响了国际格局,真的只是凭他个人能力?当然不是!除了特朗普个人的政治手腕,他背后的幕僚团队同样强大,甚至可以说,这是他... 2025-02-23
- 特朗普上任已一月有余,埃隆·马斯克和他的政府效率部(DOGE)对美国联邦政府进行了急风骤雨般的整肃。马斯克上任首日便裁撤了联邦人事管理局下属的“首席多元化官员执行委员... 2025-02-22
- 特朗普刚批评泽连斯基是罪魁祸首,晚上就被乌军炸了宝贝石油管道特朗普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挑起”了血腥冲突,并敦促乌克兰立刻进行总统大选。结果,乌军晚上就把美国有... 2025-02-21
-
谈主义伤钱,谈交易要筹码,川普虚假的底牌:乌克兰不大选就亡国
俄美双边会谈刚结束,川普就开始公开对泽连斯基破口大骂。泽连斯基居然还敢顶嘴,于是川普就亮了底牌:俄美正式签署乌克兰停战协议之前,乌克兰必须重新大选,否则乌克兰将不... 2025-02-21 -
你在上面看到的是昨天特朗普在海湖山庄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的场景。有记者问:美国为何要抛弃乌克兰?特朗普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泽连斯基,怒斥是他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从... 2025-02-20
-
1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当泽连斯基从天降圣人沦为美国弃子,才看出从前那些溢美之词有多廉价。这也难怪,炮制和引导舆论风向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已经被特朗普和马斯克关停... 2025-02-20
-
当地时间2月19日,特朗普再次用“喜剧演员”称呼泽连斯基。他表示泽连斯基操控了拜登政府,导致了乌克兰危机的持续,“泽连斯基做得太差了。”泽连斯基:美方要求乌克兰交出50... 2025-02-20
- 壹罗斯柴尔德家族堪称世界金钱市场的主宰者,其影响力几乎渗透至其他所有领域。实际上,他们拥有以整个南意大利地区财政收入作为抵押的资产,欧洲各国的君主与政府官员皆对其... 2025-02-19
-
近期,埃隆·马斯克在特朗普的支持下,领导其“政府效率部”(DOGE)对美国政府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腐败大调查”。这也让美式腐败的冰山一角逐渐浮出水面,其惊人程度,足以颠... 2025-02-18
-
1俄乌战争是苏联解体的余震。眼下俄乌战争的三大主角,普京,特朗普,泽连斯基,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留下的人生轨迹,犹如一出戏剧在高潮前的伏笔。克格勃特工普京,在80年代... 2025-02-17
-
王毅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的主旨讲话:没有了规矩,昨天在餐桌边,明天就可能在菜单上
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的主旨讲话王毅(2025年2月14日,慕尼黑)尊敬的霍伊斯根主席,各位朋友,各位同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 2025-02-17
-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自动驾驶明星企业、去年底刚转型进军游戏产业的图森未来(TuSimple),广州总部现场大门紧锁已无人办公,据悉,高管曾发生激烈内斗,有员工称在2月17日收到... 2025-02-21
- 连续几天发现家里的天然气表一直不停地抖动,他担心发生意外遂致电燃气公司,孰料工作人员怼得他气愤不已。近日,网上一段16秒视频显示,一根竖着的管子上面挂着一个天然气表... 2025-02-21
-
无法兑付,江苏中农集团董事长被曝失联!客服:公司运作都停止了
近日,网上流传公告称,江苏中农集团实控人董事长陈井辉失联,导致公司经营和管理权限出现问题,暂时不能对中农易购的经销商进行兑付和发货。2月19日,江苏中农集团客服回应新... 2025-02-21 - 特朗普刚批评泽连斯基是罪魁祸首,晚上就被乌军炸了宝贝石油管道特朗普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挑起”了血腥冲突,并敦促乌克兰立刻进行总统大选。结果,乌军晚上就把美国有... 2025-02-21
-
你在上面看到的是昨天特朗普在海湖山庄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的场景。有记者问:美国为何要抛弃乌克兰?特朗普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泽连斯基,怒斥是他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从... 2025-02-20
-
当地时间2月19日,特朗普再次用“喜剧演员”称呼泽连斯基。他表示泽连斯基操控了拜登政府,导致了乌克兰危机的持续,“泽连斯基做得太差了。”泽连斯基:美方要求乌克兰交出50... 2025-02-20
-
“翟欣欣案”择期宣判,苏享茂哥哥再发声:她没有自首情节,没如实供述犯罪事实
翟欣欣涉嫌敲诈勒索一案,1月21日在北京开庭。经过3个多小时的审理,翟欣欣敲诈勒索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山后人民法庭结束一审,该案件将择期宣判。2月17日晚,死者苏享茂... 2025-02-18 -
河北新乐公安机关人员5·25专案组刑讯逼供案开庭:八名被告人认罪认罚
2月13日上午,新乐公安机关人员刑讯逼供案在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训练基地公开开庭审理,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家属旁听了此次庭审。2022年7月7日,被害人暴钦瑞等九人因涉嫌寻衅... 2025-02-17 - 这是一起特大医保基金诈骗案,涉事民营医院的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员已被刑事拘留。撰文 | 燕小六、文慧据国家医保局所属媒体“中国医保”2月13日消息,天津市河东区某眼科医... 2025-02-17
-
泽连斯基:“没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乌克兰人在战争中死亡,仍有数万士兵失踪或被俘
【环球网报道】综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乌克兰真理报》当地时间2月16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接受NBC采访时表示,他恳请特朗普在与普京对话时... 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