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后记:向林则徐致敬
2018年8月30日,我在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开始攀岩:创作林则徐二卷本。那一天,《林则徐》正式动笔。
如果问我创作《林则徐》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说,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算不上什么,个人得失更不必斤斤计较。
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要看你趋避的标准是什么。林则徐的标准是国家利益,这句话其实可以作为他一生的概括。
我没有写林则徐的一生,我只写了他南下广东禁烟到被发配新疆,1839年初到1845年底近七年的故事。
广东禁烟,是林则徐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当时,道光皇帝对他“圣眷优渥”,临行前,连续八次召见,并赏他紫禁城骑马,就是领班军机大臣穆彰阿也羡慕嫉妒得很。他到广东,两个多月间就收缴了几乎运到中国的全部鸦片,并在虎门销毁,令中外侧目,也永远记录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禁毒史中。然而,他南下禁烟,并不是个好差使。当时全国吸食鸦片者众多,从鸦片利益链上分肥者众多,大量高级官员牵涉其中,谁向这个既得利益集团挑战,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他与京中亲贵重臣告别,大家多是三缄其口,不提禁烟。不少有识之士为林则徐前程担忧,他的房师(科举阅卷分成若干房,房师先选出若干考生推荐给主考,因此房师才是最重要的贵人)沈维鐈十分担心。林则徐劝慰老师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肱股以为门墙辱!”意思是说,生死有命,成败在天,为了国家社稷,我必须尽上肱股全力,不能有辱师门。沈老师了解这个学生的性格,认准的事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结果是师生相顾而涕下。
最终大家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鸦片战争爆发,不少官员认为是林则徐办理不善,惹怒了英国人,才惹来这场泼天大祸。道光皇帝一怒之下,把林则徐贬到新疆。在起程不久,开封祥符段黄河决口,河南、安徽、江苏二十余州县被灾。朝廷派七十多岁的军机大臣王鼎去堵黄河,王鼎奏请先别让林则徐去新疆,改道去开封治理黄河。林则徐当过河道总督,治理过汉水、淮水、运河,是水利大家;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王鼎是林则徐禁烟的坚定支持者,他希望林则徐在治河中立功后,可以免去发配新疆的罪名。
林则徐在黄河大堤上累了八个多月,以至于脾虚上火,经常流鼻血。最后当然堵住了决口,但论功行赏,却没他的事。当时英军屯兵南京城下,道光皇帝怒火未消,下旨林则徐继续贬往新疆。王鼎觉得愧对林则徐,大堤告别,放声大哭。林则徐反过来劝慰他不要难过,赠诗《壬寅二月祥符河复仍由河干遣戍伊犁蒲城相国涕泣为别愧无以慰其意呈诗两首》——
幸瞻巨手挽银河,休为羁臣怅荷戈。
精卫原知填海误,蚊虻早愧负山多。
西行有梦随丹漆,东望何人问斧柯。
塞马未堪问得失,相公切莫涕滂沱。
元老忧时鬓已霜,吾衰亦感发苍苍。
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
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
公身幸保千均重,宝剑还期赐尚方。
王鼎回到京中,数次为林则徐求情,结果未能如愿,最后怀揣一份谏奏在圆明园上吊自杀。据说他的谏章中说:“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穆就是穆彰阿,王鼎认为,事就坏在他身上。
为了方便联系,林则徐的家人搬到西安暂住。与家人告别西去时,林则徐尚在病中,身体很弱,他的妻子非常担心,林则徐一再开导老妻,并留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就出自其中。
林则徐被发配新疆,本是罪犯,却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沿途地方官都是高接远迎,除了派手下迎出数十里甚至上百里外,主官们都是到城外迎接。更有林则徐的崇拜者,陪他走了七八百里。到了伊犁后,伊犁将军对他也是尊重有加,经常送食物、礼品,隔三岔五就请他到将军府吃饭,从未拿他当罪人。
林则徐在伊犁发挥所长,主持修建阿齐乌苏大渠,并捐款亲自承修了工程最难的龙口段。如今这条大渠还在使用,就是总长四百余里的人民渠,至今被称“林公渠”。
当时南疆各城都积极开垦荒地,但开垦的土地交给什么人种,朝廷拿不定主意,派林则徐专门去勘察。林则徐临行前对伊犁将军说:“派我去可以,但要因地制宜,毫无成见,不能让我迎合朝廷的意思。”他以病弱之躯往返哈密、吐鲁番、喀喇沙尔(今善耆)、库车、阿克苏、喀什噶尔(今喀什)、和阗(今和田)等城,行程一万余里。根据勘察的实际,他坚决支持地方官员的意见,并转呈伊犁将军上奏,结果受到朝廷置疑。伊犁将军打算迎合朝廷,并劝林则徐为了前程,不要开罪朝中重臣。但林则徐依然坚持从社稷出发,不肯让步,最后朝廷同意他的意见,这对新疆的屯垦实边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是罪臣身份,但林则徐仍然在勘察南疆的过程中,对南疆水利建设提出了许多指导和建议,尤其是大力推广坎儿井,至今这些井还被称为“林公井”。他两次接百姓诉状,为深受盘剥的百姓主持公道,甚至接下控告深受皇帝信任的哈密王的状子,并迫使哈密王取消了所控的各项盘剥。
被贬新疆,是林则徐的至暗时刻,但他的身上依然闪烁出熠熠光芒。一个人在顺境中有所作为不足为奇,一个人在逆境中、挫折中仍然以“苟利国家”为念,并积极有为,才是最令人佩服的。林则徐虎门销烟值得尊重,其实,他被发配新疆后的作为更令人尊重,在新疆的足迹更值得称道。
从2018年9月开始,我又深刻交往了一位新朋友——林则徐,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林则徐。与他共同经历了中国近代开篇的岁月,了解了封建帝国大门被坚船利炮强行撞开的那一刻,也认识了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相撞击、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交锋、专制向民主转向的艰难起程。而深刻经受这一切的第一人,历史选择的是林则徐。
要说的话太多。最后只能说,这一年,没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