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原文】
子曰:“法语(1)之言,能无从(2)乎?改(3)之为贵!巽(4)与之言,能无说(5)乎?绎(6)之为贵!说而不绎(7),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7)也已矣!”(《论语·子罕第九》)
【注释】
(1)法语:严肃庄重的告诫。
(2)从:听从,依照着做。
(3)改:修改,去除不好的换成好的。
(4)巽:音“逊”,古同“逊”,谦恭、恭维。
(5)说:同“悦”,愉悦。
(6)绎:音“译”,理出头绪,推究事理。
(7)末如之何:就是“无如之何”。指的是“圣人也无法教化他”。
【语译】
孔子说:“严肃庄重的告诫,能不听从吗?听了就改正错误是最可贵的。恭逊称许的话,听了能不令人愉悦吗?但是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这才可贵。只是愉悦而不分析,只是当面顺从,而行为不改,像这种人,我就不知道能如何教化他了。”
【研析】
法语在此可当成:指导正确学习的道理。这样的话光是听得懂是不够的,还需要确确实实地从行为上改变,才算是真正的学到了。当别人恭维的时候,是否会沉溺在洋洋得意之中,而忘记静下心来思考:我达到这些赞美的标准了吗?我要因此而停止继续努力吗?别人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能够这样做,就不容易被花言巧语所迷惑,也才能够秉持住自己的心志,不断地往正道上学习前进。
【延伸思考】
1、说说看在《论语》课中,你学到了哪些好的德行,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2、我能真心地赞美别人吗?我又如何正确对待别人对我的赞美?
【历史故事】
经世致用 身体力行
王安石在鄞县做知县时,由于成功地解决了旱灾和饥荒的问题,受到上级的赏识,被推荐到北宋首都开封做羣牧司判官,但是王安石却连续上书十几次请求外调。他的上司有些恼怒地问他:“士人们都愿意考上功名以后到京城做官,我也是因为赏识你,所以才一定要推荐你做这个官职,你为什么一直上书请求外调呢?难道你不满意牧司职务,觉得这个官职太小,不足以展现你的才能吗?”王安石听后解释说:“老师实在是误解了我的意思啊!学生十分蠢笨,到十七岁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明白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这才发愤读书。但是我读书的目的不在于以文士出名,而是想做些实事。”
听到这里,上司的脸色缓和了下来,说:“你的志向远大啊!”
王安石说:“我年青的时候,曾经随着父亲辗转各地,发现地方上存在很多弊端,民众生活艰苦。我记得父亲在临江做判官时,曾经因为整治当地横行乡里的豪强,而被他们诬告陷害,我曾经很为父亲抱屈,认为他这样做不值得。但是父亲教导我说,做官就要为民请命,不要贪图一时的荣华富贵,否则读书又有什么用呢!”
上司非常感动地说:“真是后悔没有与令尊大人深交啊!”
王安石又说:“我在鄞县做知县的时候,看见贫民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缴官,我实在惭愧,不知道他们以后还怎么过日子。我一直想往地方上调动,也是不能忘记那些穷苦的百姓,希望到地方上做一些实事,兴利除弊啊!”
儒家认为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身体力行。实践是学习的一部分,学而不行,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见诸行动,就等于没有学习。因此,只有知和行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付诸实际行动,才能取得真知,也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