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22

     “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的责任在于当好群众的传达员,就是说,应当善于总结出大多数群众的正确意见和要求,及时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党的领导机关要根据这些意见和要求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然后再由领导者把党的决定传达到群众中去执行。”

话说1929年10月22日,陈毅带着崭新的认识和中央精神,绕道香港返回闽西,回到了红4军。

上一章已经说过,早在7月末,陈毅就化妆去了上海。那时他是由闽西苏区出发,经厦门、香港转赴上海。他在途中多次听到群众议论‘朱毛’如何如何厉害,这才知道红4军的政治影响远远超过了苏区边界,已经在全国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

陈毅到了上海后,找到了他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老同学、现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李立三,详细汇报了红4军的情况及“七大”会议的结果。李立三要他尽快写出书面报告,提交中央政治局。

在8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李立三将陈毅刚刚写出的书面报告向政治局作了汇报。据这次会议记录记载,陈毅在报告中的最后一句话仍然是:“但一定要中央找一政治上强的人去”苏区。

在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陈毅汇报。向忠发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立三、周恩来、项英、关向应。

会议听取汇报后,决定由李立三、周恩来、陈毅组成3人委员会,由中央军委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周恩来负责召集,讨论审议红4军问题,提出决议案后再由中央政治局讨论。

周恩来和李立三反复阅读了陈毅提交的《关于朱德、毛泽东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况报告》、《关于朱毛争论问题的报告》等5个书面材料。在《关于朱毛争论问题的报告》中,陈毅最后写道:“对朱毛去留意见:1、在中央能各派1人去担任他两个的工作,则两人同时可以离开。2、如不能同时派两个人去,则先派1人去任前委书记,毛可先走,朱可暂留工作。”

9月1日,周恩来、李立三与陈毅一起进行了第1次讨论。

在第2次讨论中,周恩来对于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着重重申了他于8月21日起草的那封指示信中的观点。他还对陈毅说:

“军队只能集权,才能行动一致。你们去年‘湘南失败’,就和放任让群众自由讨论有关。”

李立三问陈毅:

“当时如果润之和你们在一起,又会怎样呢?”

一句话问得陈毅无话可说。是啊,当时陈毅自己就曾经说过:“润之若在,必能阻止部队南行。”周恩来接着说:

“这说明前委一定要集中权力,还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人物。一个能够把大家的正确意见,把委员们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的书记,这绝对不是什么‘家长制’啊!”

3人委员会在第3次讨论组织问题时,陈毅坚持他的意见,他说:

“中央可以派人去红4军,我当不了前委书记,我陈毅两次代替毛泽东干前委书记,两次放任下面搞极端民主化,正说明我管不了这一坨嘛!”

李立三问陈毅:

“你看毛泽东如何?”

陈毅没有说话。李立三接着说:

“我考虑,如果仍由原班人马负责,毛泽东、朱德都不调离红4军,只把刘安恭调回中央,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红4军党代表,但不兼政治部,朱德仍为军长,你看4军同志能不能接受?”

陈毅说:

“他两三年来坚持的绝大部分都非常正确,不但正确,而且别开生面,为中国革命创出新路。但是在组织上,我仍然担心搞不好团结,他为人……我在汇报时都说了,个个怕他。这次代表大会没有选他,出乎意料,但也不奇怪。”

周恩来说:

“认识一个政治家,是看他的主流还是看他的支流?我认为现在选择红4军这样一支全国红军的先锋部队的领导人,毛泽东是最好的人选。他在1927年率先提出上山打游击,提出了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同时认识到红军不仅要打仗,而且要成为党的一支强大的宣传队、群众工作队等等。这一切都代表着红军发展的未来。我相信,这样一位同志,身负重担,面临大敌,是不会不注意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的。”

陈毅见李立三、周恩来都如此表了态,便说:

“这次闹得有点伤感情,主要是我的错误。我没有认清毛泽东天大的优点,没有指出正确的路线。我回去带头检讨,我相信退一步是可以进三步的。”

周恩来见陈毅终于表了态,就特意建议由陈毅为中央起草《中共中央给红军第4军前委的指示》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月来信”。

9月28日晚,陈毅就“军阀混战的形势与红军的任务及前途以及战略”等问题,为中央给红4军前委写出了一封约8000字的书面指示信。他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4军前委的指示》信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他写道: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先有农村根据地,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红军不是与工会、农会同等的组织,它是经常与敌人在血搏状态中的战斗组织,它的指挥,应该集中,军队中的民主化,只能在集中指导下存在,不应漫无限制,搞极端民主化。”

《九月来信》指示红4军全体指战员,要维护毛泽东、朱德的领导,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以团结全体同志努力向敌人作斗争,实现红军所担负的任务。《九月来信》还指示: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

此时,中央还考虑到陈毅主持“七大”选掉了毛泽东,现在毛泽东复职了,如果陈毅感到回红4军不方便,可以安排他到其它根据地工作,说现在鄂豫皖红军需要加强领导,还有广西正在准备起义,这两处可以由陈毅任选一处。陈毅说:

“我应该回红4军去,代表大会没有开好,我有主要责任,我应该回去挽回不好的影响。现在还没有把毛泽东同志请回来,等办好了这件事,再考虑我的工作问题。”

周恩来说:

“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自己也说了,‘七大’选举前委书记,你的关键一票使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落选,中央要求你再去把他请回红4军,你不会介意吧?”

陈毅说:

“请中央放心,我一定会把毛泽东请回红4军。”

就这样,陈毅于10月1日离开上海,带着“九月来信”于10月22日到了红4军总部所在地广东松源。

此前,前委代理书记朱德在10月15日带领红4军第1、2、3纵队4000余人,按中央指示“到东江游击,向赣梅发展”。第1纵队由纵队长林彪、党代表熊寿祺率领,从福建上杭出发,10月18日进入广东梅县、蕉岭交界的上步村。第2纵队由纵队长刘安恭、党代表彭祜率领,从上杭出发,18日进入大埔青溪,19日在虎市击溃敌1个营,俘获3个连,攻占石上、虎市、青溪,刘安恭等20余人牺牲;纵队长由郭化若继任。第3纵队由纵队长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率领,打垮了福建省武平县钟绍葵的保安团。

10月20日,红4军主力攻梅县松口。因粤军陈维远部一个团已抢先占领了松口,红4军主力于次日进入松源。

10月22日这一天,陈毅在广东省梅县松源见到了朱德,简单讲了一下中央精神,又询问了毛泽东的近况,并说要请毛泽东回来领导。朱德微微一笑,说:

“我服从中央的指示。不过,你欢迎他回来,他是否愿意回来,还很难说。”

陈毅说:

“这个我负责。我相信,是可以把他请回来的。我这次回来就是要使毛泽东复职,使红4军团结起来。也许你们认为我到中央是为自己捞点东西,是为了我个人。我是为红4军去的。这次由我向毛泽东检讨,他会回来的。”

朱德说:

“毛泽东对你最不满意,你知道吗?你走后,9月下旬我们又召开了红4军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并由彭祜、郭化若起草了一封信请毛泽东回来,但是毛泽东不回来,引起了代表们对他的不满。10月初,他还写了一封回信把责任推到你头上。”

说罢,他将毛泽东给前委的回信拿给陈毅看。陈毅看了毛泽东称为“陈毅主义”的那封信,心情也沉重起来。但他毕竟是经过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这次回来就是为了纠正那种错误倾向所造成的“没有从政治上指出正确路线”的不良后果。他激动地说:

“我陈毅其它的用心是没有的,但敷衍调和模棱两可是有的。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陈毅主义’是非无产阶级的东西,我自己也要和同志们一起打倒这个‘陈毅主义’。”

说罢,他当即派人将“九月来信”送往毛泽东在上杭的住处,并附上亲笔信,请毛泽东回到前委主持工作。他在信中写的是:

“我自己在主持前委工作期间有缺点错误。‘七大’没有开好,需要公开检讨的话,这个检讨我来做。”

10月23日晚,红4军主力离开梅县松源。24日晨,红4军主力经南礤、蓝坊进抵蕉岭县城,林彪率1纵队击溃守敌1个营。10月25日,红4军主力向梅县进发,守军弃城而逃。10月26日下午,东江革命委员会在县城孔庙召开大会,有600多人参加。大会由朱云卿主持,朱德站在大成殿的石鼓上,用客家话向群众进行演说,宣布红军的政策和纪律,说明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子弟兵,号召大家武装起来,建立苏维埃,打土豪分田地。

是日,粤军第61师师长蒋光鼐率3个团反扑,红4军主力被迫撤离梅县县城。

10月31日,朱德探得梅县只有一个教导团驻守,率红4军主力再度攻入县城。粤军并不畏惧红军,他们凭借着武器精良、训练有素而又熟悉地形,与红4军主力展开了巷战。从凌晨打到下午4时,红军发起7次冲锋,都未能得手,反而死伤惨重。这时,蒋光鼐的主力已火速赶来增援,朱德急忙下令撤出战斗。

11月1日,朱德、陈毅、朱云卿等到达梅县平远石正。当晚,陈毅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总结了攻打梅县的深刻教训,拟报告粤省委转报中共中央。

冒进东江,二打梅县,给红4军造成了惨重损失,死、伤、逃跑共计1000多人,总兵力减员多达三分之一,1纵队原有的3个支队不得不缩编为两个支队。2纵队就更惨了,2、3纵队也不得不实行缩编。这是继“八月失败”打郴州之后,又一个大败仗。朱德后来曾总结说:“红4军第八次代表大会以后,部队入东江,此次行动失败,原因又是方向错了。当时上海党中央命令红4军入东江打蒋光鼐、蔡廷锴,打梅县,配合张发奎入广东的反蒋战争。这个主观主义的命令,我们执行了,所以又遭失败。”“这是接受主观主义瞎指挥的第2次的失败教训。”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