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4月17日,于都盘古山特委书记徐复祖率领矿山暴动的300多名赤卫队员开赴会昌,要求参加红军。徐复祖到陈家祠来见毛泽东,刚进屋,见毛泽东正在阅读文件,就静静地等候。毛泽东发现身后有人,转过身来问道:

“你是……”

徐复祖作了自我介绍。毛泽东马上起身倒了一碗水,递给徐复祖,说:

“早就听说盘古山有个徐复祖,组织过多次暴动,地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介绍介绍情况如何?”

徐复祖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盘古山矿工的生活状况和最近火烧黄坑发动暴动的战斗经过。毛泽东认真听完后,赞扬道:

“你们这次行动准备充分,战术运用恰当。我写篇文章,将你们的斗争经验介绍给其它地方的同志。”

他顿了顿又笑着说:

“盘古,盘古,盘古开天地。名字老了点,叫仁风山如何?”

徐复祖说:

“那好哇!山下有个仁风圩,是上下山的必经之路,把盘古改为仁风,当地群众不会感到陌生的。”

毛泽东说:

“为了便于邻近各县革命力量的联合,可以将盘古山特委改组为安远、于都、会昌、赣县4县特区委。以盘古山赤卫队为基础,建立红军22纵队,利用山区的有利条件,在边界开展土地革命。”

徐复祖完全赞成毛泽东的决策。毛泽东当天就从红4军中抽调了4名干部和一名司号员,协助盘古山特委做好这两项工作。

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安、于、会、赣4县特区委和红22纵队很快就在陈家祠宣布成立了,由徐复祖任特区委书记兼纵队政委,谢海波担任纵队长。红4军还向红22纵队赠送了48支枪和1000多发子弹。

4月22日,徐复祖、谢海波率领红22纵队回到盘古山,开展反土豪劣绅、反山霸的斗争。毛泽东也在这一天晚上,在陈家祠的豆油灯下,伏案写出了一篇专门介绍仁风山斗争经验的文章,指导当地的革命斗争。

4月底,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主力按前委原定计划经会昌筠门岭到达江西寻乌,消灭了寻乌澄江的地主武装。在寻乌的一个小镇子里,红4军主力与当地古柏领导的游击队和地下党取得了联系。此后,红4军分兵在寻乌、安远、平远等地做发动群众的工作,逐步地扩大红色区域的范围。

1930年5月上旬,毛泽东在寻乌县委所在地西井天主教堂指导寻乌县委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县工农民主政府。

此时,中共中央在李立三指导下,一部分领导人的“左”倾教条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了。他们不顾中国的实际情况,完全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的经验来指导中国的革命。他们指示各根据地普遍开展反富农斗争,平均分配一切土地,提倡组织集体农场,实行集体生产,在党内还展开了反“富农路线”的斗争。

毛泽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仔细研究了寻乌的情况。他认为寻乌地处闽、粤、赣3省交界处,是江西赣州与广东梅县之间商品、物资的一个集散地,只要明了这个县的情况,对3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就可以基本明了,对于全部了解工商业状况和中国的富农问题也有作用,对于有计划地帮助寻乌红色区域的党和群众组织政权、建设武装、分配土地,把红区从寻乌推广到邻县,从而巩固和发展赣南革命根据地,沟通和推进闽粤赣3省红色区域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毛泽东决定选择寻乌亲自进行调查。他在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向知情人士对寻乌城的概况作了一番初步调查。正是在这次调查中,毛泽东结识了郭友梅和范大明两位老人。

郭友梅是万安县人,12岁就来到寻乌,已经47年了。他做过寻乌两任商会会长,目前是城里本钱最小的一个杂货店的店主。范大明51岁,是城区一个饱经风霜的贫苦农民,现在是县苏维埃委员。他们对寻乌城的历史和现实的盛衰荣辱情况,十分了解。

初步调查结束后,毛泽东写下了《调查研究》一文,即《反对本本主义》。此文主要是为了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即“本本主义”思想。他在文章中写道:

“斗争的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了,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在山上。我们要了解农村,也要了解城市,否则,将不能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对于商业的内幕始终是门外汉的人,要决定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和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策略,那是非错不可的。”

“我是要下决心了解城市问题的一个人,总是没有让我了解这个问题的机会,就是找不到能充足的供给材料的人。这回到寻乌,因古柏同志的介绍,找到了郭友梅和范大明两位老先生,多谢两位先生的指点,使我像小学生发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真是不胜欢喜。倘能因此引起同志们尤其是做农村运动和红军工作的同志们,研究城市问题的兴味,于研究农村问题之外还加以去研究城市问题,那更是有益的事了。我们研究城市问题,也是和研究农村问题一样,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去研究个别地方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容易了。倘如走马看花,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这种研究方法是显然不对的。”

“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社会调查。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事当前,不去调查它的实际情况,成天的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

“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各种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这篇文章很快就印成了小册子,在红4军中和革命根据地内传阅。

毛泽东在寻乌不仅第一次系统地调查了城镇,同时又调查了农村。

几天后,毛泽东离开寻乌县委所在地西井天主教堂,搬到县城南门外马蹄冈一栋坐北朝南的石砌楼房里居住,在这座楼上的中厅里,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寻乌调查。

在这个中厅里,天花板上悬挂着一盏宝盖灯。中厅的中间放着两张八仙桌,桌上放着接待客人的茶壶茶碗,四周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凳子和椅子。

那些参加开调查会的客人,每天都准时来到中厅,一共有11人。其中有过去在衙门管过钱粮、现在已经失业的小官吏赵镜清和城郊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亮凡以及郭友梅、范大明,这4个人是经常来参加调查会的。此外,还有一些工农出身的区乡苏维埃干部、教师、店员和60多岁的前清穷秀才郭清如等,也定期参加调查会。这样,参加调查会的人各行各业、年老年少的都有,更使调查全面可信。

毛泽东深知,那种“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的“挂狗肉账”式的调查,用处是不大的。因此,他的这次调查搞得非常详细、具体、认真。

毛泽东在开调查会时,坐在中厅的一张八仙桌旁,其他人都聚在宝盖灯下,围坐成一个半圆。他亲切、谦逊地接二连三发问:

寻乌城里有几家工商业?商业、手工业店铺各有多少?各个行业老板的姓名,是土商、还是客商?雇了店员没有?本钱多少?对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态度怎样?

到会人员就一边屈着手指报名计数,一边同别人小声商议,努力把毛泽东要的材料说得更准确些。毛泽东始终口问手写,一条条、一件件细细地问,静静地听,认真地记。他碰到听不懂的土话,就请古柏“翻译”一下,遇有疑义的,就给时间让大家讨论。

毛泽东调查了47家商店、94家手工业店铺,内容非常广泛:从寻乌的历史到现在的盛衰荣辱,从寻乌的地理环境到政治区划,从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到政治经济,从旧有土地关系到土地革命,以及妇女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等等。他对每一个问题,又调查得细致入微。关于“寻乌的土地斗争”情况,他就调查了17个问题:

1、分配土地的方法。2、山林分配问题。3、池塘分配问题。4、房屋分配问题。5、分配土地的区域标准。6、城郊游民要求分田。7、每人得田数量及不足生活之补贴。8、留公田问题。9、分配快慢。10、一个“平”字。11、抵抗分田的人。12、原耕总合分配。13、暴动在分田之后怎样处理土地。14、非农民是否分田。15、废债问题。16、土地税。17、土地斗争中的妇女。

这次调查会一共开了十多天,光毛泽东写的第一手材料就有近10万字。

此外,毛泽东还深入田间、作坊和商店进行调查,收集到许多闻所未闻的材料。

在端午节后的第2天,毛泽东又召开了有50多人参加的调查总结会。毛泽东一开始就说:

“我来寻乌调查了近20天,承蒙诸位先生的指点,使我获得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今天请大家来核对材料,叫作集思广益。”

这次大型会议整整开了两天。毛泽东问了大家100多个条目,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都问到了。问得最多最细致的还是寻乌的商业、农村各阶级的状况和土地斗争情况。其次如水陆交通、山林特产、进出口货、市场店铺、人口成份、土地占有、田租债利、店员和雇农的家庭、婚姻等等都问到了。

毛泽东在这次大型调查中发现:寻乌的农民以两个理由反对用大的区域为单位分配土地,欢迎用小的区域为单位分配土地。他们一是怕把自己区域的土地分出去,二是不赞成移民。不但是从这个区移到那个区不赞成,就是从这个乡移到那个乡也不赞成。毛泽东生动地描述说:“‘上屋搬下屋,都要一箩谷’,说的是搬家要受损失。”“摸熟了的田头,住惯了的房屋,熟习了的人情,对于农民的确是有价值的财宝,抛了这些去弄个新地方,要受到许多不知不觉的损失。”另外还有因为地理的原因,如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地方的农民不肯移到闭塞的地方去,也同样是经济原因。毛泽东说:“那种以为农民的地方主义,是由于农民的思想陈旧,即承认是心理的原因,不承认是经济的原因,是不对的。”

毛泽东通过调查,主要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1、制定了限制富农的政策。2、制定和检验了土地革命各方面的政策。3、解决了对城市工商业者和城市贫民的政策。

就在毛泽东为反对教条主义而努力工作的时候,他却受到了中共中央更为严厉的批评。

欲知毛泽东受到何人批评,且看下章分解。

东方翁曰:寻乌《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后留下的史料中最为详实的一篇,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工作态度是多么的认真,工作方法又是多么的细致,多么的科学,的确与众不同,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毛泽东的这种优良作风和实践活动堪为一切负有领导责任者的范本。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