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与会的多数人认为毛泽东的这个提议是从当前敌情出发,实事求是,比较可行。周恩来在会前已经通过别的渠道听到了毛泽东的意见,现在见多数人支持毛泽东,就站了起来,望着大家说: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对的,当前,我们必须改变进军方向,西入贵州,我军才有一条生路。”

“粗暴!”李德愤怒地说。一向被他视为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周恩来,竟然转而支持毛泽东,这使他非常吃惊。在李德看来,周恩来的军事主张一贯与毛泽东相左。如今听到周恩来这样表态,他真的很生气了,大声叫着:“毛泽东简单而又粗暴否定了我的提议,你周恩来还支持他!”

周恩来竭力控制着情绪,说:

“华夫同志,我们的决策要面对现实,现在情况变了,我们应当跟着变嘛。”

李德恼羞成怒,红着脸,瞪着眼,叽里呱啦地冲着周恩来叫道:

“去湘西与2、6军团会合,是你周恩来的计划。”

他一面说,一面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不停地翻着,翻了几页就停了下来,指着一页上的内容对大伙说:

“今年6月10日,在你们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准备转移外线作战问题,你周恩来指出:向西南的赣粤边突围,越过湘粤边区后,沿湘桂边区北上进入湘鄂西区与贺龙的第2军团会合,然后向湖南的衡阳、长沙方面进攻。后来的突围计划,就是在你的这个意见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今天,你竟出尔反尔。”

周恩来瘦削的脸上掠过一丝苦笑,他说:

“华夫同志,是的,在那次会议上,我的确有过这个建议,什么时候,我也不会否认。可是当前敌情发生了变化,无法去会合,我们也得改变一下计划嘛。”

李德被周恩来不软不硬顶了回来,只好转而问博古:

“博古同志,你的意见呢?”

此时的博古虽然不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但他“认为从贵州出发也可以一直向北,在那里才真正有可能遇到很小的抵抗”。李德十分不快,心想,我这个顾问的话是没有人听了。特别是周恩来开始与他不一条心了,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于是,他便对着大家声色俱厉地吼道:

“你们不执行原定计划,胆小!右倾!怕死!”

一向镇定自若的周恩来也有些激动了,他说:

“华夫同志,你的态度好一点。”

彭德怀也站起来说:

“以理服人嘛,少扣帽子。”

李德见众人态度严肃,有些动气了,只好缓和了口气,说:

“我保留意见,到了贵州后,再开会讨论,到底能否去湘西,那时我们再议。”

说罢,起身离开了会场。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多数人接受了。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西进贵州。

尽管如此,在中央领导人之间,北上与西进的争论还没有完全解决。博古并没有放弃北上与红2、红6军团会师的计划,李德也仍然耿耿于怀。三十九年之后,李德还在他的《中国纪事》一书中回顾了这件往事,心中仍然充满了愤懑。他在书中叙述了自己坚持北上与红2军团会师的计划之后,又写道:

“毛泽东又粗暴地拒绝了这个建议,坚持继续向西进军,进入贵州内地。这次他不仅得到洛甫和王稼祥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当时就准备转向‘中央三人小组’(毛、王、张——笔者注)一边的周恩来的支持。因此,毛的建议被通过了。”

12月13日,李德见到周恩来,非要他详细说说昨天在会议上为什么要改变主张。周恩来显得很不耐烦,说:

“我们的部队累了,需要休息。”

就在12月13日这一天,中央红军根据通道会议的决定,开始西进贵州。

12月14日,博古等人又以中革军委的名义电令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由湖南常德一带向湘西北发展,以接应中央红军北上。

这一天,毛泽东在途中闻讯傅连暲在快到贵州时,因不谙骑术,连人带马掉进了河里,幸而被警卫人员救了出来。他马上派人把自己的棉被送给了傅连暲。

12月15日,中央红军越过了广西与贵州交界的老山界,进入贵州省雷山县境内,越过与黎平县交界的骷髅山和八宝山,一举攻克了黎平县城。

毛泽东闻讯,非常高兴,想起这一带的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不由得引发了他的诗兴,吟出了《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12月16日,军委纵队进驻黎平城。

12月17日,中革军委将部队部署在黎平附近休整。

中央红军西进贵州的举动,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之外,一下子就把他部署在湘西的重兵置于无用之地。他要想再重新调整部署,就需要多费时日了。中央红军自10月份开始长征以来,第一次获得了休整机会。

李德把红8军团军团长周子昆找来痛骂了一顿,训斥周子昆带的什么兵?把部队都给带垮了,没有兵还有什么脸逃回来!这个毫无自知之明的外国佬因为已经无法控制局面了,所以常常一筹莫展,喜怒无常。他不但不检讨自己的失误,反而还要迁怒于他人。

红8军团的大多数士兵,是长征前新编入部队的地方赤卫队和农民,他们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和实战锻炼,在连续的行军作战中,特别是湘江之战,整个部队几乎全被打散了。

李德命令警卫班把周子昆绑起来,送交军事法庭审判。可是警卫班的人就是不肯动手。李德十分恼火,很尴尬。博古、毛泽东都在一旁。博古默不作声,毛泽东就走上前去,问周子昆:

“你是周子昆同志!怎么搞的?”

周子昆说:

“猛烈地扩大红军,我们是刚成立的新军团。军团部机关和各级指挥机构都缺干部。不照过去逐步锻炼逐步提升的方法扩大红军,军队里没有骨干。我坚辞不当军团长,不准,只好服从命令。部队一出发就担任侧卫,每天跑上百余里,不断遭到敌人的侧击。新兵不惯艰苦,很多人掉队,跑散,还没有过4道封锁线,全军团就减员不少人,过了湘江,就只剩下1000余人了。”

毛泽东转对李德、博古说:

“周子昆交给我处理。”

又对周子昆说:

“跟我走。”

说完,他就把周子昆带走了,和周子昆谈了话,鼓励周子昆好好干,继续带兵打仗。李德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大骂毛泽东是“收容败将,笼络人心”。

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城内召开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战略方针问题。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朱德、李富春等参加了会议。

李德因患疟疾没有参加会议,周恩来在会前征求了他的意见。博古和李德的意见是坚持要红军从黎平北上,经黔东去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创建新根据地。

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在发言中公开批评了李德。

毛泽东主张继续向贵州西北部进军,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他还建议说,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召开一次正式会议。他摆事实,讲道理,申明大义,循循善诱,使与会不少人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观点。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放弃北上方针。周恩来也表示支持毛泽东的意见。

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西渡乌江北上,到川黔建立根据地。更为重要的是,黎平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决定明确说:

“鉴于目前形成之状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也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

黎平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在适当时机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5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这样,黎平会议就为后来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将会议决定的译文带到李德下榻的地方,将会议的情况转告给他。李德闻言大怒,大发雷霆,向周恩来提出质问。一向颇有涵养的周恩来也显得格外激动,厉言厉色和李德闹了一场。

据周恩来的警卫员范金标回忆说:两人用英语对话,“吵得很厉害。总理批评了李德。总理把桌子一拍,搁在桌子上的马灯都跳起来,熄灭了,我们又马上把灯点上。”

周恩来后来也曾经说过:“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为激烈。这时,李德主张折入黔东。这也是非常错误的,是要陷入蒋介石的罗网。毛主席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我决定采取毛主席的意见,西进渡乌江北上。李德因争论失败大怒。”

12月19日,中革军委下达了《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军事行动的决议》,决议说: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至遵义西北地区;政治局并决定在适当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第5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口号是:“首先消灭贵州军阀,赤化贵州!”“为创建新苏区而奋斗!”

中革军委同时对部队进行了部分调整和缩编:

第1、第2纵队合编为军委纵队,以刘伯承为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兼任军委纵队司令员,以陈云为纵队政委,叶剑英为副司令员,钟伟剑为参谋长。

军委纵队下辖第1、2、3梯队。纵队司令员、政委、参谋长兼任第1梯队司令员、政委、参谋长;以何长工为第2梯队司令员兼政委;以李维汉为第3梯队司令员兼政委。

干部团、保卫团合编为独立作战部队,归军委纵队直接指挥。

撤销红8军团建制,将其编入红5军团;陈伯钧为红5军团参谋长,罗荣桓为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

12月20日,中央红军以红1、红9军团为右纵队,以红3、红5军团和中革军委为左纵队,分两路西进。

中央红军路过剑河县的一个村子时,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和她的小孙子在严冬季节里还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倒在路旁,战士们簇拥在那里久久未散。毛泽东来了,问是怎么回事,一个战士说:

“刚才问过,这位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在前几天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去当了兵。她没法活下去,就和儿媳妇分两路讨吃的。今天天气太冷,从早上到现在还没有吃上东西,又冻又饿,就跌倒在这里了。”

毛泽东闻言,已是热泪盈眶,从身上脱下一件毛线衣,从行李袋中拿出一条布被单子,又叫警卫员吴吉清拿了两袋装满粮食的干粮袋,一起送给那位老太太。他蹲下身,亲切地对老太太说:

“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穷苦老百姓的队伍。”

他怕老太太听不懂,又用贵州方言重复了一遍。老太太和孙子披着毛泽东的毛衣、单子,吃了一点东西,这才缓过来了。想不到遇到了这么好的队伍,她嘴里不住地念叨着“红军,红军”,拉着小孙子走了。

毛泽东看着远去的老太太,久久地沉默着。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开口了,对战士们说:

“我们从这位老妈妈身上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的,绝不是这位老妈妈一家的遭遇,而是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缩影。我们的祖国就是这样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地步!祖国和人民是这样,那么我们的任务呢?我们的任务,正是从水深火热中把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拯救出来。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同志们!这个光荣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完成!这个目的一定要达到!眼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惊涛骇浪的天险乌江,还有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我们要勇往直前,在大风大浪之中踏出一条路来!”

12月下旬,中央红军一路上连克剑河、台江、镇远、施秉等城。

12月28日,中央红军进至黄平、余庆地域,直逼乌江。

12月31日下午,毛泽东和军委纵队到达瓮安县的猴场。

猴场是中央红军离开苏区以后所经过的一个较大较繁荣的小镇,商业发达,物资丰富。

中央红军各路大军已经云集在乌江南岸,即将渡过乌江进入黔北。因博古、李德对黎平会议决议一直有争议,对下一步的行动方针还有不同意见,中央政治局不得不于1934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在猴场下司宋家湾一个宅院里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一开就开到了1935年1月1日。

博古、李德在会议上坚决反对中央红军过乌江,他们仍然坚持过去的方针,主张回头东进转而北上,与红2、红6军团会合。如果按照博古、李德的主张改变行军路线,中央红军仍然要钻进中央军和湘军主力部署的“口袋”里,遭到毁灭性打击。

毛泽东再次重申在黎平会议上所阐明的正确主张,与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赞同毛泽东的建议,再次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会议还作出了一个《中央政治局关于渡过乌江后新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中明确说:

“立刻准备在川黔边广大地区内转入反攻,主要是和蒋介石主力部队(如现在的第2兵团或其它部队)作战,首先消灭他的一部,来彻底粉碎5次‘围剿’,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

政治局会议还决定:

“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

欲知毛泽东如何进一步斗败博古、李德,请看下一章内容。

东方翁曰:通道会议的决定,是毛泽东被排挤3年多以来,特别是自第5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第一次得到了中央多数人的尊重,第一次对中央的战略决策发生重大影响。西进贵州的主张,不仅挽救了处于危难之中的党和红军,同时表明了人们越来越认清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是战略转变的一个良好开端。黎平会议通过的《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不仅以正式决议的形式否定了博古、周恩来、李德“三人团”坚持北上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肯定了毛泽东关于改变进军方向的正确主张,成为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重大战略转折,同时也表明博古、周恩来、李德“三人团”的最高决定权和最高军事指挥权正在消失。猴场下司宋家湾政治局会议“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的决定,则以巧妙的方式强调了政治局的集体领导,对博古、周恩来、李德“三人团”把持的指挥权在组织上作出了限制,打破了他们在军事指挥上的一统天下。不久,毛泽东就像那轮沉没于海底的红太阳一样,喷薄欲出,冉冉升起了!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