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59章

“今天胜利会师了,我们1、4方面军是一家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彻底消灭蒋介石反动派、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而共同奋斗

话说中央红军过了泸定桥后主力又掉头南下,阻击薛岳部北渡大渡河,在汉源地区与其进行了激战。

毛泽东认为不能在此与国民党军纠缠,立即改变原计划,尽快占领天全、芦山,北上向红4方面军靠拢。于是,中央红军又折而向北前进。

1935年6月4日,毛泽东率领军委纵队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因为山高路窄,部队行进缓慢。走到半山腰一段开阔地段,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胡昌保突然摆手示意大家停下。他的耳朵灵,已经听到了飞机的嗡嗡声。毛泽东见他指指上空,急忙抬头仰望,只见国民党军的飞机即将飞临头顶了,急忙喊道:

“大家隐蔽!”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飞机“呜”的一声尖叫,便俯冲下来,机关炮咕咕咕地扫向地面,树木被一排排的拦腰击断,呼啸的炸弹落地开花,顿时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眼疾手快的胡昌保大喊一声:

“主席——”

猛扑上前,用力将毛泽东推向一边。“轰”的一声巨响,炸弹掀起了数丈高的尘土。警卫员陈昌奉被气浪推倒了,警卫员吴吉清惊惧地喊着“主席——”,不顾一切地冲进了烟柱。此时的胡昌保双手紧紧地捂着肚子,一声不响倒在地上。毛泽东满身尘土,正蹲在不省人事的胡昌保身边,一手抚摸着他的头,一边急切地呼唤着:

“昌保,胡昌保……”

胡昌保在毛泽东的呼唤声中,缓缓苏醒过来,微微睁开双眼,看到毛泽东就在自己身边,问道:

“主席好吗?受伤没有?”

“没有,没有,小胡,我很好!”毛泽东说罢,急切地喊卫生员钟光:“快给小胡包扎!”

钟光跑过来急忙打开药箱。胡昌保却说:

“主席,我不行了,把药留下给同志们用。你们继续前进吧。”

“没关系,你会好的!”毛泽东一边安慰胡昌保,一边与钟光一起为他包扎伤口。毛泽东坐下来,用双手把胡昌保抱在怀中,鼓励他说:“胡昌保同志,你不要紧,你要挺住,我们把你抬到水子地,找医生治疗一下就会好的。”

胡昌保的头在毛泽东的怀里转动了一下,不无遗憾地说:

“主席,我知道,血全流到肚子里了。我没有什么牵挂的,只可惜不能再跟你向前走了……我不行了。主席……您要多保重!”

停了好一会儿,胡昌保又转过脸望着围在身边的警卫班战士们,缓慢地吃力地说:

“同志们,不要难过……我不能继续保护主席了。我们的任务很重要,很光荣。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主席,祝——革——命——成——功……”

胡昌保在毛泽东怀里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毛泽东和战士们急切地喊着:“昌保!昌保!”“班长!班长!”但是无论怎么喊,他也不会醒过来了。毛泽东再也抑制不住悲伤,伤心地哭了,警卫班的战士们也全都哭了。

毛泽东缓缓地把手从胡昌保的脖子下抽出来,将他轻轻地放在地上,叫人取来一条毛毯,盖在他的遗体上。毛泽东又缓缓地站起身,摘下自己头上的红星八角帽,默默地站在胡昌保的身边,向胡昌保致哀,泪水从他那宽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良久,他沉痛地说:

“胡昌保同志,你是个好同志。安息吧!”

毛泽东又吩咐警卫员们:

“把他好好掩埋起来,在坟前立个牌子。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大家含着眼泪,掩埋了胡昌保。毛泽东慢慢地举手摘下红星帽,默默地站在胡昌保的坟前,不说一句话,站了很久很久。

大家又继续前进。毛泽东突然从一名战士手中拿过一把小小的工兵铁锹,又返了回去,再一次为胡昌保的坟头培土。他一锹一锹地把土培在高高的坟堆上,又用铁锹拍打拍打,然后迈着沉重的步子,缓缓离开。

胡昌保牺牲以后,毛泽东在几天里很少讲话,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在行军中,还不时地回头望望,总以为胡昌保还在身边。

6月7日,毛泽东在水子地指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在天全、芦山、宝兴防线,占领了天全。

红1军团在天全、芦山接到中革军委发布的命令,命令中说:全军迅速北上,与4方面军会合。这是战略总任务,而全局的关键是要翻越夹金山去夺取懋功。

此时,毛泽东和中革军委只知道红4方面军在岷江边的茂县一带活动,还不知道红4方面军由李先念率领的一部为迎接中央红军,正在向懋功前进,前锋已经到达夹金山北麓。

中革军委把先锋任务交给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1军团,红1军团命令红4团充当全军前卫团,由师长陈光亲自率领,必须在12日赶到懋功。

6月11日,红4团进抵宝兴县的跷碛镇,来到了夹金山下。夹金山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红4团组织了几个工作组,深入居民访问夹金山的情况。年长的老乡告诉他们:早晨、晚上切勿过山,因为山上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山风四起,遮天蔽日。要过此山,必须在上午9时以后上山,下午3时以前下山;而且还要多穿衣服,带上烈酒、辣椒,好御寒壮身;还得拿根拐棍,借力爬山。

6月12日9时许,师长陈光、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红4团沿着河旁的小路,向夹金山进发。4团2营为前卫营,6连为前卫连。战士们手执木棍,在雪中探路,利用刺刀、铁铲在雪上挖着脚踏孔,为后面的部队开路。越往上走,空气越稀薄,雪也越来越深,气温也越来越低。队伍刚到山顶,突然下起一阵冰雹,核桃般大的雹子劈头盖脸打下来,战士们无处藏身,只好用手捂着脑袋继续朝前走。冰雹过后即是万里晴空,举目一望,只见银峰环立,到处都是一片冰的世界。团长黄开湘在山顶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没有一个掉队的。

红4团下得山来,山脚下突然响起一阵枪声。黄开湘和杨成武派出3个侦察员前去探查。黄开湘又让司号员用军号和对方联络,但光听军号声也分不清对方是敌是友。对方的声音越来越大了,仿佛听见对方在喊:“我们是红军!”陈光、黄开湘、杨成武都有点纳闷,对方是红军?4团是前卫团,怎么前面还会有红军?难道他们是红4方面军的?正在此时,一个侦察员飞奔而来,边跑边喊:

“是红4方面军的同志!”

同时,对方也传来了清晰的喊声:

“我们是4方面军的!”

顿时,整个山谷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红4团指战员们蜂拥而下,与红4方面军红25师一部的指战员们紧紧握手,长时间沉浸在欢乐之中。

原来在前不久,红4方面军总部曾派红30军政委李先念、副军长程世才率领红30军88师和红9军25师、27师各一部,西进小金川地区,迎接中央红军。李先念等率部到了懋功地区,韩东山率领的红25师在抢占懋功后又奔赴达维镇,并派出一部寻找中央红军,结果还真的与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相逢了。

6月14日,红2师师长陈光率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4团进抵达维镇,与4方面军红9军韩东山师长的红25师胜利会师。

关于红4方面军的历史,说起来话长。这支英雄的部队是在1927年崛起于鄂豫皖地区的。1931年春,张国焘、陈昌浩奉中央之命来到鄂豫皖根据地,张国焘出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徐向前任红军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树声任副总指挥。

前边已经说过,张国焘是参加过筹备党的一大,在党内一直担任着重要领导职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始终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党的“六大”后,他作为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留驻莫斯科。1931年,张国焘回国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在鄂豫皖苏区推行王明“左”倾政策,开展“大肃反”,极力打击与他意见不同和反对过他的人,先后杀掉了2500多人。

徐向前、倪志亮在《鄂豫皖苏区红军史》一书中这样写道:“红军中有战斗经验的老干部几乎被杀完了,鄂豫皖苏区与红军的创造者几乎被杀完了,外来的党的军政干部被杀得差不多了,六安兵暴的领导者也被杀了。这一肃反的危害,不仅捕杀了大批大批的党政军群众的领袖,而且在党内苏维埃政权内,军队内与地方群众中,造成了极端严重的赤色恐怖,未被肃反的同志终日惴惴不安,不知死亡何时将至。由于大肃反,红军的战斗力大大削弱了,部队中知识分子有军事知识,有战斗经验勇敢而机智的大批干部被肃掉后,使红4军在军事理论上与作战指挥上大大削弱了,部队中的文化程度也一落千丈,使部队中造成极端反知识分子反对戴眼镜的恶劣倾向,几乎使红军成为一支愚蠢的军队了。”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其曾祖父时代徐家是村上的大户人家,有人做过官,盖了一座瓦房,被称作楼院徐家。徐家虽然是书香门第,可后来家道衰落,徐向前一直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到八九岁时,父亲才教他背几首唐诗。10岁那年,徐向前进入永安村私塾。后来他又读了两年高小,终因家庭贫困失学。几十年后,年迈的徐向前得知女儿考上了大学,就对女儿说:“很多年以前,我想进学堂,总不能如愿。你就要进大学堂了,要珍惜呀!”徐向前的第一位妻子叫朱香婵,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朱香婵是一位温雅、勤快、会体贴人的姑娘。1924年,徐向前去投考黄埔军校,她忧急交加,患了重病,怀着一腔忧思离开了人世。1925年,徐向前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1期1队的一名学生兵。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第1队军校生作为孙中山的贴身卫队保护孙中山、宋庆龄及苏联顾问鲍罗廷,徐向前由此成了孙中山的护卫队队员。在黄埔军校期间,校长蒋介石每月要找10多个学生当面测试和谈话,从学生中发现了不少人才。一天,轮到徐向前了,他被叫进去谈话。徐向前生性少言寡笑,不善辞令,蒋介石只简单问了他几句,就认定他是个没出息的学生。1929年,徐向前和第二个妻子程训宣结婚,程训宣比徐向前小10岁,两人结婚不到一年,程训宣就在张国焘搞的肃反运动中被当作AB团分子关押和审查。她被杀害时年仅21岁。在那恐怖的肃反岁月里,徐向前力所能及地挽救了一些战友,却最终未能保住自己妻子的性命。后来,徐向前终生都在怀念着那位大别山的女子。

再说在1932年10月间,红4方面军反第4次“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西征川陕,建立了川陕根据地。1935年3月底,4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新区,部队发展到8万多人。在这种极为有利的形势下,张国焘既不请示中央,也未经任何会议讨论,在4月下旬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带领8万大军和原定留守根据地的部队、地方武装和一切后方机关渡过嘉陵江、涪江,于5月间进驻岷江地区,5月18日在茂县成立了西北特委;5月31日,又成立了以他为主席的“西北联邦政府”。

张国焘采取这一错误行动,是由于对川陕根据地和整个革命形势的悲观估计。他看不到坚持川陕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和对于策应中央红军的重大作用。他把中央红军退出江西看成是红军战争的彻底失败,因而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他还认为尾追中央红军的蒋介石嫡系部队会很快进入四川,红军将招架不住,不如主动向西撤退。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