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东方直心 繁体
第56章
“吹牛,靠不住。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嘛!娃娃,莫要上去。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
话说1958年8月9日晚,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刘子厚的警卫员小李风风火火地来到刘子厚的秘书李光柏家里,他说:
“有紧急任务,省长要你马上去。”
李光柏马上穿好衣服,和小李立即乘车直驱天津市干部俱乐部去见刘子厚。刘子厚吩咐李光柏说:
“今天晚上,毛主席要来天津视察工作,你要回到办公室值夜班,主席的专列一到,省公安厅有人会来电话通知,你就马上告诉我和李耕涛同志,去迎接毛主席。”
这一夜,李光柏坐在电话机旁,一直等到次日凌晨3点钟,省公安厅领导来电话说:
“毛主席的专列已经到了天津,停在河北区转盘村的叉道上,请刘省长他们去接毛主席。”
李光柏即刻转告了刘子厚和天津市长李耕涛。刘子厚嘱咐李光柏继续守着电话值班,他和李耕涛立即到专列上向毛泽东汇报工作。
8月10日中午,李光柏接到电话,叫他通知主管农业的省委书记处书记阎达开,马上到专列上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李光柏通知了阎达开,并同阎达开一道乘车前往。
中午12点以后,列车上通知工作人员们吃午餐,大家一起进了餐车。这一顿午餐,既有葡萄酒,也有“狗不理包子”。
下午4点多,毛泽东由刘子厚、阎达开、李耕涛陪同,视察天津市东郊四合庄乡新立村农业社。毛泽东头戴一顶草帽,走在新立村的田埂上。东郊区委书记曾国栋、区长张福安、乡总支副书记孟繁兴、社主任徐树清、社支部书记王星元正走出村外,刚好迎上毛泽东。毛泽东同他们一一握手,大家都问候毛泽东说:
“毛主席好!”“毛主席好!”
毛泽东走过小溪上的桥,来到稻田边,指着田埂上插着写有“上游”的红旗,问道:
“上游是什么意思?”
张福安说:
“社里在稻田管理中,10天各队评比一次,评比后,一类苗插上游旗,二类苗插中游旗,三类苗插下游旗。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二三类苗赶上一类苗。”
毛泽东说:
“下游了怎么赶?能不能赶呀?”
张福安说:
“能赶,下游苗只要多施肥,加强后期管理,就能赶上上游苗。”
他指着其中一块已插上“上游”旗的稻田说:
“这是4队的稻田,原来都是‘中游’,评比后,社员们管理加上了劲儿,半月工夫,就争到了‘上游’。”
毛泽东听了,点点头笑了。他顺着稻田边走,贴在社员赵益和家后墙上的大字报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拐过几条田埂走过去,看了看,上面写的是第5生产队力争全区第一的内容。他很感兴趣地念了一遍,特别注意其中写的争第一的生产措施。细细地看完了大字报,他才走进5队的稻田,突然侧身问曾国栋:
“这块稻田有多少墩苗?”
曾国栋回答说:
“这块稻田共有300多亩,每亩平均两万墩,每墩合二十七八株。”
毛泽东蹲下身,用手分数着稻株,回头问:
“这片稻田是否都是这样?”
社干部说都是这样。毛泽东站起身来,乡总支副书记孟繁兴说:
“主席,里边还有一块密植22000多墩的试验田呢!”
毛泽东说:
“好,咱们去看一看。”
热辣辣的太阳和地里的蒸气使毛泽东汗流浃背。来到那块试验田前,孟繁兴向毛泽东汇报说:这块稻子亩产可以达到10万斤。毛泽东摇摇头,表示不相信,他说:
“不可能的事!”
他又指着一位领导干部说:
“你没有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这是放大炮。”
那位领导干部解释说:
“新立村的同志们用电灯为水稻照明,用鼓风机朝水稻里吹风,说可以亩产10万斤。”
毛泽东仍然摇头,说:
“吹牛,靠不住。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嘛!”
有人为了证明亩产10万斤的可靠性,让小孩子往水稻上站。毛泽东摇头说:
“娃娃,莫要上去。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
后来,报纸上还是登出了天津新立村水稻亩产突破10万斤大关的消息。那些新闻记者们可是没有他们不敢说不敢吹不敢干的事情。
再说这时毛泽东看到稻田旁水沟里漂着许多小草,便停住脚步,问:
“这是一种什么草,有什么用处?”
社员李顺弟跳下水沟捞出一把草,递给毛泽东说:
“这是带子草,可以喂猪喂鸭子。”
毛泽东接过水淋淋的带子草,仔细看看,笑着说:
“哦,可以喂猪喂鸭,这沟里是不是还可以养鱼啊?”
社干部说:
“可以养,将来我们准备要养鱼的。”
此时,这一带的社员们听说毛泽东来了,都纷纷赶了来,不少人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不断地向社员们挥手致意。他问身边的技术员冯维雄:
“你们是哪里来的呀?”
冯维雄说他们是中国科学院的,到这里主要是为了考察稻田试验。毛泽东又指着他手里拿着的网兜问,这是做什么用?冯维雄说,是在稻田里捕捉虫子用的。毛泽东笑着说:
“我看像个打鱼的东西。”
人们“哄”的一声笑了。
8月10日晚,毛泽东从云南路别墅坐车到马场道尽西头的天津干部俱乐部参加晚会。晚会中途,他不声不响下楼,乘车返回杨村附近的专列,继续工作。
8月11日下午3点,毛泽东参观了天津进出口商品陈列馆。他仔细地观看着展品,不时询问展品的质量、性能、产地及出口创汇等情况。他对进出口贸易工作非常关心,指示要搞好进出口贸易,多出口,多创汇。他期望天津作为北方的进出口基地,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毛泽东在展览馆参观了三四个小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奋进,力争各种产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晚上,毛泽东回到专列上工作。
8月12日晚8点,毛泽东在河北省长刘子厚、天津市长李耕涛的陪同下,到天津市第二文化宫参观“工业技术革命展览”。
展览大厅里灯火辉煌,毛泽东来到“东风馆”天津拖拉机制造厂的产品前。厂长刘树英指着一项产品告诉毛泽东说:这是一项新技术,它用高周波电滚,将齿轮毛胚加热以后,就直接用机器轧成齿界限,效率比用机床加工提高10到50倍,可以节省25%的钢材。在国产矽胶的展品前,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成功研制矽胶的21岁青年工人孙守纲。他弯腰伏在展台前,一行一行地看各国的矽胶样品和质量比较表,得知孙守纲研制的这种矽胶吸酸能力超过英国和日本的同类产品时,赞扬说,好。接着,他又参观了重工业、机电工业展览。毛泽东看到一幅图表上写着:气筒质量超过美国。他笑着问:
“气筒也在赶?”
讲解员介绍说:
“我国的气筒能打气250磅,美国的只能打150磅。”
李耕涛一语双关地说:
“我们的气要比他们打得足。”
一句话说得毛泽东和周围的人都笑了。一行人来到休息室里,毛泽东关心地询问起天津工业大跃进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李耕涛市长说,当前主要问题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同其他地区协作也有些困难。毛泽东点燃了一支烟,说道:
“地方应该想办法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首先是协作区,然后是省,只要有条件,都应建立比较独立的但又是情况不同的工业体系。你们应该自己想办法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华北几个省建立联系可以搞一个大的体系。你们能不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来?3年怎么样?”
刘子厚说:
“现在开始向独立体系搞,三五年能够建立起来。”
天津地委第一书记赵克向毛泽东汇报了在非山区组织群众到山区开矿、大搞钢铁的情况。
这一时期,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党内两种思想:一种是不了解抓粮食和钢铁的重要性;一种是只抓钢铁,看不到抓粮食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有了钢铁,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吃饭问题十分严重,客观实际不允许只抓钢铁,不重视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别的国家和地区是无法满足中国粮食需求的。他听了赵克的汇报,高兴地说:
“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可以搞了。”
毛泽东问及天津制造大型设备的工作,他认为要抓紧,早些安装使用起来。他听说天津几个发电厂的修配工正在制造发电机,便说:
“这个办法很好。发电厂为什么只能发电而不能制造发电机呢?可以扩大一点,固定一些工人,成为发电厂附带的车间。”
休息一会儿后,毛泽东接着参观化工、纺织和毛麻丝工业、手工业、轻工业展览馆。
他顺着展台边走边看,迎面跑来一个青年人热情地向他伸出手。有人介绍说,这是研究不用染料染丝绸的青年技术员梁树楷。毛泽东问:
“你的发明在哪里?”
梁树楷便引着毛泽东走到排着一匹匹粉、浅黄、棕色丝绸的旁边,说:
“这就是不用染料染成的。”
毛泽东说:
“颜色怎么不太多呀!”
梁树楷解释说:
“这是拿来的一部分,还有色泽更好看的,没拿到展览会上。我们还准备染出更多的色,到北京向您献礼。”
“谢谢你们。”毛泽东说完,便仔细询问观看了染色用的原料,并说:
“我在报上见到过你的名字。”
梁树楷连忙谦虚地说:
“这办法是在党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试验成功的。”
毛泽东在第二文化宫参观了近3个小时,才与展馆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告别。刘子厚将毛泽东送到专列上,已经是午夜时分了。他嘱咐秘书李光柏说:
“你在办公室继续值班,随时准备接毛主席专列上的电话,得到主席去北戴河的消息,及早通知我和李市长,为毛主席送行。”
8月13日早晨7点钟,李光柏接到毛泽东专列上打来的电话,通知说:
“主席今天特别高兴,他改变了原定去北戴河的计划,还要在天津继续参观一天,先参观南开、天津两所大学的科技展览和校办工厂,中午在天津正阳春烤鸭店就餐。参观时间从上午10点开始。”
李光柏不敢怠慢,立即向刘子厚作了汇报,刘子厚说:
“马上通知李市长,要求省公安厅迅速做好参观的严密的保卫工作,通知两所大学和正阳春烤鸭店,充分做好毛主席视察和就餐的准备工作。”
这天上午,毛泽东在专列上起床后喝茶看报,他扫了一眼《人民日报》,忽然拍案叫道:
“哎呀,糟糕!捅出去了!事先没讨论呢,政治局还没有讨论!”
原来,跟随毛泽东的记者未经毛泽东批准,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毛泽东和谭启龙在8月9日的谈话,并加了套红。报道中写道:毛主席称赞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
后来有人向毛泽东提问这个问题,毛泽东说:
“这个话我是讲了,是我没慎重。也不能全怪记者。但是已经捅出去了,怎么办呢?”
从此,这个口号传遍了大江南北,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效仿。这是毛泽东没有料到的,他深有感触地说:
“以后再也不让新闻记者跟着了。”
后来,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与会者们通过了“人民公社”这一提法,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此是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