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4月3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转发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党组《关于节约煤炭的报告》写了一个批语,全文如下: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各党组,军委总后勤部:

现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党组关于节约煤炭的报告发给你们。望即布置执行。

燃料缺乏是目前国民经济中最突出的问题。大力开展节约煤炭的工作,是解决当前燃料不足的一项紧急措施,也是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从长远看,根本解决我国的燃料问题,必须逐步改变燃料的构成,即增加石油、水电和天然气等燃料动力的建设和生产,减少煤炭的消费。这是我国今后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针。但是,燃料构成的改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建设过程,在当前解决燃料不足的最有效办法,除了力争煤炭生产的好转,努力增加产量以外,就是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煤炭质量,合理组织供应,降低煤耗定额,力求煤炭的充分利用,来保证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中央要求国务院工、交、商业各部党组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根据上述精神,指示所属制订节约煤炭的指标和措施,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列入今年计划,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有效地开展节约煤炭的工作,各级党委必须加强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使职工群众认识清楚节约煤炭的重大意义;同时要做好经常的组织工作。中央同意在工业、交通10人小组的领导下,设置一个煤炭节约办公室,由国家计委、经委和煤炭部各指定一党组成员兼任此项工作。负责综合拟订节约煤炭的规划,总结和交流经验,进行督促检查。国务院工业、交通和商业各部,各中央局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指示所属也应设置人数不多的专职机构或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发至省军级)

中央 1961年4月3日

4月8日下午,毛泽东离开武汉,又转回长沙。

此时,在省档案局任副局长的毛华初听说毛泽东回来了,就和母亲王淑兰带着宁利、宁科、宁娜3个小孩到省委蓉园一号来见毛泽东。一家人见了毛泽东,王淑兰亲热地叫着三哥,毛华初喊着伯伯,3个小孩子则争前恐后地喊爷爷,好不热闹。毛泽东见了他们也很高兴,吩咐大家坐下。毛华初便和母亲分坐在毛泽东两边的座位上,他说:

“我们来看大伯。”

毛泽东说了声:

“好。”

他问毛华初:

“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毛华初回答:

“我现在搞档案工作。”

毛泽东问:

“你年纪轻轻的,怎么搞档案工作?”

王淑兰听出了三哥的弦外之音,连忙夸儿子怎么怎么行,要搞其它工作才好。毛泽东说:

“革命工作都一样,行行有出息。不过,现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多搞点调查研究工作。”

毛华初说:

“我虽然管档案工作,但省委尽量安排我下农村,多搞调查研究。”

“好!”毛泽东又嘱咐道:“你还是多搞点调查研究好,档案让那些老头子去搞。”

毛泽东问了几个孩子的名字,毛华初一一作了介绍。毛泽东指着他的大女儿说:

“为什么叫宁利?”

毛华初说:

“她是1949年2月生的,新中国即将成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就是‘宁利’的意思。”

毛泽东笑着说:

“这些名字取得还很有意思。”

毛泽东热情地款待了王淑兰一家人。后来,他和省委打招呼,要毛华初去韶山参加胡乔木领导的调查组,参加调查工作。

4月9日晚7时半,毛泽东在专列上与刚从乡下调查回来的张平化谈话。张平化汇报说:在讨论《六十条》时,生产队对于粮食定购,普遍要求包死,就是把上缴大队的、国家的数量都定下来,其余都是生产队的,这样就有个奔头。关于食堂问题,他说:

“讲食堂好的,讲得很多;讲食堂坏的,也讲得很多。我听了以后,觉得原来自己对食堂的看法有些片面,好像不喜欢食堂的就是那些富裕中农。”

毛泽东说:

“才不是哩!”

张平化说:

“现在看来不见得。”

毛泽东肯定地说:

“不是。愿意参加食堂的是少数人。食堂的确存在这几个问题,所说用工太多,浪费劳动力嘛!浪费柴火,破坏森林嘛!还有浪费粮食,再一个就是社员不能养猪。得两头搞,一头是搞食堂,一头是家里开伙。”

汇报到供给制问题,张平化说:

“现在初步地可以说,供给部分超过30%,肯定不必要,过去搞那么多是错了。估计10%左右基本上就解决问题了。”

毛泽东说:

“如果只包五保户,补助困难户,百分之一、二、三就可以解决问题。30%是多了,这不是真正各尽所能,按劳付酬。基本原则是两条:一个是各尽所能,按劳付酬;一个是价值法则,等价交换。将来所谓公,靠什么呢?靠积累,现在就困难了,现在公社就不要搞积累,恐怕两年、三年之内,新的公社就不要积累。新的公社老百姓又怕哩!现在划小,公社多了,它又去搞平衡,这个你们要议一下,万万不能再平调。如果认为没有家底又去平调,那可不得了啦!供给制,是多劳多得,还是多劳不能多得?平均主义问题嘛!食堂也是平均主义问题嘛!就是要恢复1957年那个时候的评工记分、多劳多得,要恢复那一套。”

正是:平均主义层层查,食堂也是大问题。上下求索非易事,调查研究出真知。

此时,胡乔木从韶山回来了,他向毛泽东汇报说:

“看起来群众最关心的有3个问题:第一、超产奖励问题;第二、分配制度问题;第三、食堂问题。食堂问题在目前特别突出。干部很敏感,群众也很敏感,一谈就是食堂问题。原来我在长沙看到的情况,是食堂搞得好的。同时也有这么个原因,就是过去省委一贯强调这个东西,干部不敢议论这个问题,群众也不敢议论,所以就没有发现怀疑的言论了。这回《六十条》这么一说,好些大队反映,说念这一条的时候,群众最欣赏的是末了一句:‘在居住分散或者燃料困难的地方,也可以不办食堂’。我们在韶山大队为着先试探一下,找3个小队长和这3个小队的一部分社员,一起座谈《六十条》里面的主要问题。座谈会一开始,就对食堂问题展开了非常尖锐的争论,双方都举出理由,针锋相对。”

毛泽东问:

“你参加了?”

“我参加了。我们原来都没有这个思想准备。我原来对于食堂还是比较热心的,经过几次辩论以后,觉得他们提出不办食堂的理由是有道理的,是对的,应该考虑。”

胡乔木列举出一些理由,肥料减少了,山林破坏了。毛泽东说:

“还有,浪费劳动力,不能养猪,就是广东提的那几条。还有一条,是不是浪费粮食问题。”

胡乔木说:

“他们也讲到这个问题。家里吃饭,多一点少一点,他就是量体裁衣了;而吃食堂呢?有那么多定额,反正要吃掉,吃掉了还觉得不够,吃得不好。”

毛泽东说:

“还有一条,在食堂吃饭没有家里搞得好吃。现在马上解散行不行呢?”

胡乔木说:

“根据韶山公社5个大队的统计,89个食堂,已经散掉50个,讨论《六十条》以后,估计还要继续散。有些还要维持。”

毛泽东问:

“他要维持干什么呢?”

胡乔木回答:

“因为省委宣传部宣传得比较久,都说食堂是社会主义阵地。”

毛泽东说:

“河北也是这么宣传的嘛,什么社会主义食堂万岁。”

胡乔木说:

“《人民日报》写过社论,也说公共食堂万岁。我觉得,第一现在解散有利;第二,现在可以解散。”

毛泽东说:

“要看现在有没有锅灶,有没有粮食,有没有柴火,有没有房子。

胡乔木说:

“虽然有些困难,分过了之后,群众还是会陆续自己去解决的。”

毛泽东再次提出他十分关心的问题,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胡乔木说:

“现在由生产队分配,恐怕还有点困难。因为大队可以超越生产队范围组织一些生产,组织一些收入,这一部分收入是为生产队服务的,作用很大。搞得好的,都是靠大队这方面的收入来补充生产队。”

毛泽东问:

“比如讲,韶山大队11个生产队,水平也不一致,分配的时候拉平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胡乔木说:

“这个问题不怎么突出,干部和群众反映不多,实际上各生产队之间生活水平相差很多。”

谈话结束时,已经是半夜里11点20分了。

4月11日,毛泽东给汪东兴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汪东兴同志:

请打电话给王任重、王延春二同志,请他们2人于14日下午2时到长沙,在这里住三五天,带全部湖北3级会议简报及重要文件来,帮助湖南同志解决一些问题,主要是走群众路线,及时看出问题,先下手,争取主动权,这样两个问题。湖南在这两个问题上有些同志似乎还不大懂。(一)十二条政策没有认真坚决去做,有些县群众没有真正发动,无蓬蓬勃勃之气,有不敢讲话之风;去冬10月至今,整整半年,五风没有普整,相当多的地区,政权还没有从敌人手上夺过来。见事迟,抓得慢,以致春耕大忙临近,在许多地区党还没有取得主动权。古人有言:“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见兔顾犬,未为迟也。”在这次3级会议上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是可以做到的,无所用其忧虑。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此件同时送湖南省委书记处各同志及少奇同志,谭震林、胡乔木二同志。

毛泽东 1961年4月11日

4月11日这一天,刘少奇从宁乡、长沙县蹲点回到长沙市,毛泽东到刘少奇在蓉园的住处,就湖南农村调查中的一系列问题,和他交换意见,直到凌晨2时。

4月14日下午,毛泽东正在寓所批阅文件,电话铃忽然响了,秘书拿起话筒,是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打来的,说是请主席接电话。毛泽东接过话筒,只听张平化在电话中说:

“主席,毛华初现在已经从韶山回来了,带回了胡乔木同志的一封信及几份材料,让我转呈给您。另外,华初同志还给您写了一封信。他希望能见您一下,有很多情况想跟您当面谈谈。”

毛泽东高兴地说了一声:

“好,快把材料拿来。”

工作人员很快便送来了信和材料,他掂了掂,然后打开毛华初那封信,只见信上写道:

大伯:

您好!我已由韶山回省参加省委3级扩大会议。乔木同志嘱我带回韶山报告及信件,并向您老汇报情况。我在长沙大约有两、三天时间,请您随时通知我来看您老。

此致

敬礼

毛华初 4月14日

毛泽东放下毛华初的信,又拿起胡乔木的信及几份材料一一翻阅。胡乔木在信中提到的那些具体情况及数据,令他大为惊讶,他心里一阵紧似一阵。胡乔木在信中是这样写的:

主席:

送上调查组关于解决食堂问题的报告一份,请审阅。另送上韶山公社讨论《六十条》情况简报一份,韶西大队杨家生产队食堂分伙后情况一份和毛华初同志访问东塘生产队材料一份。关于韶山公社的一些情况,请毛华初同志面报。

韶山大队准备在后天(4月16日)召开代表大会,讨论食堂、山林、房屋、包产等问题。韶山大队因原来包产较高,经社员讨论后提出包产增2%,即亩产由原包的531斤增包至541.6斤,公社党委已同意,将在这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决定。

昨天我和王力同志、毛华初同志、省农业办公室贺炳贤同志等人去了一起湘乡县委。我们原听说邻近韶山的原东郊公社现龙洞公社死人情况严重(从1958年10月到1961年3月,3个大队死707人,占现有人口13.5%),拟去该处调查。结果因为道路不便,临时到原东郊公社现陈赓公社的楠香大队、七星大队、水底大队、石匠大队的几个生产队看了一下,发现这几个大队的情况也很严重,楠香和石匠两大队3年来死亡率都达20%左右。据县委说,全县3年约死3万人,去年约死2万人(请注意,叶永烈在他的书中引用此材料时,在前一个“约死”二字中间添了一个“饿”字,在后一个“约死”中去掉了“死”字,这样,就使此处变成了“全县3年约饿死3万人,去年约2万人”。于是,联系上句,“约2万人”也变成了“饿死2万人”,其心何其毒也——笔者注),而以去年年底最为严重。全县病人在去年年底达7万人,现已减至1万余,但我们去的地方,有些生产队病情尚未停止。经过彻底整风的地方,群众敢于讲话,气氛较好,倒是一类二类的队,因为没有整风,现在问题反而多些。全县粮食都由大队而不由小队保管和加工(据说邵阳全区从1958年以来就这么办),对于社员安排口粮和发展养猪都很不利。这一点我们提出意见后,地县委同志都表示同意立即改变。去年年终决算应分给社员的工资和应退赔的实物现金发得都很少,县委已决定最近加以解决。未整过风的社队,县委也准备在插秧后着手整风。湘乡原被认为一类县,从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问题说来,其严重不下于湘潭,而在去年年底大量死人这一点上还有过之。但是只要把问题揭开,发动群众认真整风,也是完全可以较快地扭转局面的。

毛华初同志回省开会,同时向省委报告韶山和湘乡的一些情况,预备过两天还回来。如有指示,希望能告诉他转告。

敬礼

胡乔木 1961年4月14日

4月15日清晨,毛泽东在胡乔木的信上作了如下批示:

张平化同志:

胡乔木同志来信一件及附文4件,送上请阅。我看可印发你们的三级干部会议各同志,予以讨论。请在今日印好发出。发出时,请送刘少奇同志、王任重同志、王延春同志各一份,送我20份,为盼。

祝好!

毛泽东 1961年4月15日上午

后来在湖南3级干部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决定调王延春到湖南工作,担任分管农业的省委常委、书记。

4月15日下午4时许,毛华初正在办公楼里翻阅材料,听见电话铃响,他拿起听筒,是省委办公厅打来的,通知他去见毛泽东,电话中说:

“毛主席在蓉园4号楼会见你,车子已在楼下等着,请你马上下楼来。”

毛华初急忙下楼,坐上小车奔向蓉园4号楼。来到毛泽东下榻处,他一脚跨进门,见伯伯正在看材料,便向前一步,习惯地喊了一声“大伯!”并行了一个军礼。

“你来了,华初!”毛泽东朝他笑着,并招呼说:“好,你坐下。”

秘书来给毛华初倒了一杯茶,便退了出去,随后又进来送给毛泽东一支铅笔和一本稿纸。毛泽东问道:

“华初,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毛华初回答:

“昨天回来的。”

毛泽东说:

“乔木同志的报告和所附的4个材料,我昨天晚上都看过了,今天你再给我谈些乡里的情况。”

毛华初听了,心想:既然主席已经看过材料,那么汇报乡里情况,只需抓住几个关键问题,也就是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就行了。于是,他说道:

“看来,当前农村水肿病比较严重,非正常死亡人数在增加,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群众说,食堂这个办法要不得,粮食歉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农村经济破坏严重……食堂要解散。”

毛泽东一边凝神听着,一边用铅笔在稿纸上画着。他问道:

“公共食堂为什么群众不满意,办不下去呢?”

毛华初说:

“主要是群众吃不饱,还有群众认为吃食堂不自由。”

“粮食都是那么多呀!”毛泽东问:“为什么办食堂就吃不饱呢?”

毛华初说:

“因为吃法不一样,一家一户大小人丁,吃多吃少不一样。加上过去有自留地种小菜,主粮吃得就少了。另外,一家老小几口人,谁多吃一口,谁少吃一口都无所谓,吃食堂就不行了,吃多吃少心理不平衡,容易产生意见。因此,吃食堂不吃食堂大不一样。”

毛泽东问:

“那么办食堂为什么山林破坏那么严重呢?”

毛华初说:

“因为食堂吃饭人多,用大锅大灶蒸饭,毛柴子不经烧,火力小,而大柴火力大,又省事,所以人们上山砍树当柴烧,山上的树也就砍光了。”

“依你看,食堂不办为好啰?”

毛泽东用征询的语气问道。毛华初果断地回答:

“是的!我看,农村办公共食堂的条件不具备。办食堂,社员不种菜,尽靠主粮,怎么吃得饱啊!”

毛泽东说:

“你们省里有位书记,过去是喊‘公共食堂万岁’的。你们主张解散食堂,不是和他唱对台戏吗?”

毛华初回答说:

“那也许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认识吧!现在他的观点可能改变了。”

谈话时间已经很长了,护士进来催毛泽东休息。毛泽东摆摆手,示意她不要打扰。过了一会儿,护士第二次进来了。毛华初怕影响伯父休息,便起身告辞。毛泽东按了一下手,要毛华初坐下继续谈,问到了他外婆家那边的情况。

“唐家圫那边情况怎么样?”

毛华初说:

“唐家圫一个屋场基本上是一个生产队,他们都姓文,都是自家兄弟叔侄,加上他们历来有勤劳致富的传统,因此现在虽然生产和生活情况都很一般,但还算勉强过得去。但团结性较差……”

毛泽东听了,脸色沉了下来,严肃地说:

“文家是我的亲戚,应该带头搞好团结,搞好生产。你回去转告当地党组织和政府:请他们教育文家兄弟叔侄好好听党的话,听政府的话,勤耕守法。”

他还赞赏地对毛华初说:

“你谈得好哇!今天说了很多真话。当干部,汇报情况就是要说真话。有人汇报,就是不说真话,尽说假话,报喜不报忧,结果害人不浅。这是万万要不得的啊!”

毛泽东点了一支烟,接着说:

“你回去告诉乔木同志,看来公共食堂不能‘万岁’,我同意你们的意见。不过,关于解散食堂问题,我一个人不独自作决定,即使解散,也经中央讨论决定后,再正式行文。因为这是关系全国的问题。解散食堂,你们在韶山可先试点,但应注意还会有一些新问题,一定要搞好生产!你回去和乔木同志讲,韶山要搞好,唐家圫要搞好。”

毛泽东和毛华初的这次谈话,大约持续了50分钟左右。毛华初回到韶山后,马上将毛泽东的指示传达给胡乔木等人。

欲知毛泽东此后去向何方,请继续往下看。

东方翁曰:毛泽东在“调查年”率先垂范,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平均主义问题,并力图及时纠正。但从“三南会议”和“三北会议”合并以后的广州会议情况来看,并非易事。广州会议先后否定了他提出的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和打破生产小队之间的平均主义的建议,由此可见党内的阻力是不容小觑的。关于解散食堂问题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他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尽管如此,在4月15日下午和毛华初谈话时,他还强调说:“看来公共食堂不能‘万岁’,我同意你们的意见。不过,关于解散食堂问题,我一个人不独自作决定,即使解散,也经中央讨论决定后,再正式行文。因为这是关系全国的问题。”毛泽东的民主意识、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纪律观念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