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随着中国古建筑游的日渐升温,山西佛光寺、南禅寺、华严寺,浙江保国寺、国清寺,以及辽宁的奉国寺、天津的独乐寺,这些之前不为人熟知的古寺渐成热点。这也不奇怪,因为保存最好的中国古建筑,基本上都是古寺。

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

山西佛光寺,中国古建筑的天花板

古寺游要看出门道、品出味道,很显然,对佛教基本知识了解得越多越好。为什么钟楼下面供奉的总是地藏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什么总是结对出现?西方三圣和华严三圣之间什么关系?

再细究下去你会发现,原来不同的寺庙居然属于不同的宗派。佛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宗派?这些宗派有什么区别?——最关键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有没有必要了解这些?怎么能轻松记住这些(而不是看过即忘)?本文想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1、缘  起

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

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佛教在两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最初并无宗派门户之见。随着隋唐时期佛典的大量译成,不同的高德大师对教义、经典及仪轨有不同的解释,宗派就逐步形成,并主要发展壮大为八大宗派:禅宗、密宗、律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

太极分几大门派,京剧分几大流派,都是这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各个宗派究竟是什么意思。

2、禅  宗

先说说我们最常听说的禅宗。

在日常语境中,由“禅”引申而来的词很多:禅意、禅味、禅风;禅心、禅机、禅理;禅房、禅堂、禅寺;禅师、禅学、禅宗;禅定、参禅、修禅,等等,似乎自古以来就有“禅”这个词。

其实“禅”是个外来语,梵文音译为“禅那”,简称为“禅”,意译为“静虑”、 “止观”。所谓“静虑”,就是静下心来、思虑思考。所谓“止观”,就是停止下来、观察觉悟。

人为什么喜欢看综艺、刷视频、玩小游戏?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烦恼,你在看综艺、刷视频、玩小游戏的时候,大脑就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暂时忘记这些烦恼,但这些烦恼其实还在。

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

参禅,反观内心,明心见性

许多人以为佛教是消极的,遇到解不开的烦恼干脆就遁入空门,似乎烦恼就随之消失了。其实禅是积极的,它让你静下心来,直面这些烦恼,这就是所谓的“悟”。悟什么?自然就是悟佛理。何谓佛理?就是破除执念、明心见性。何谓明心见性?就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一路这么追问下去,你已经是在悟的道路上了。

至于究竟应该怎么悟,自五祖弘忍以下禅宗又分为两支:北宗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渐悟:“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南宗以慧能为代表,主张顿悟:“心性本净,本来是佛,识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

渐悟、顿悟,各有各的道理。

3、净 土 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禅宗接近于哲学,无论是渐悟还是顿悟,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都很难,于是就有了净土宗。

何谓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何谓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的地方。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叫阿弥陀佛。所以净土宗极其简单,只要你诚心念诵“南无(nā mó”,意思是皈依、顶礼)阿弥陀佛”,死后就可往生净土。——难怪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念:阿弥陀佛!

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未来是如此美好,方法竟如此简单,你觉得这可能吗?我告诉你,这是可能的,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宗教和科学两方面来解释。

从宗教角度看,净土宗是真正体现了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思想。创立净土宗的人,才是真正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要解脱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苍生。在中国古代,90%以上的人都是文盲,你让他们怎么参禅、悟道?他们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你让他们如何在艰难的生活中,看到一点未来的希望?

从科学的角度看,净土宗其实是概率学和心理学的问题。人在无助的时候会祈求上天的保佑,于是你诚心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从概率学角度,显然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会逢凶化吉、转危为安的。但凡是绝处逢生的体验,一定会被铭记、被宣扬、被放大,进而被认为是灵验。

宗教就是为有需要的人而创造出来的,所以有了净土宗。

4、密  宗

密富禅贫方便净,一句话说尽三宗。

参禅不需要什么条件,双腿一盘,即可参禅。古代禅宗大师隐居山林,生活清贫,但心境淡泊、乐在禅中,故而称禅宗为“禅贫”。

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

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

不论身份地位,无论何时何地,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即为修持,实在方便之极,故而称净土宗为“方便净”。

但密宗就不一样了,要学密宗,经济上居然必须富有!

经常听到人们讨论佛教的显宗和密宗,尤其是密宗,更是让人感觉神秘。教义和仪轨是公开的,以开放的方式传授给信徒和僧侣,这就是显宗。反之,教义和实践被视为高度机密,只有特定的信徒经过严格的启发(灌顶)仪式后才能获得教导,这就是密宗。显宗重在自我的修行,密宗重在师傅的引导。

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

曼荼罗,神秘的修持能量中心

密宗充满了复杂的仪式、曼荼罗(象征图案)和咒语(密言)。这些符号和象征在密宗修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引导信徒通向觉悟之门。

密宗坛场精致庄严,金银铜器样式繁多,对上师更要有优厚的供养,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撑,所以称为“密富”。

5、律  宗

律宗顾名思义就是强调戒律,诸恶莫作(哪些不可以做)、众善奉行(应该怎么做)。

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

戒堂,令人心生敬畏的地方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并无受戒仪式,僧侣只需剃发染衣,以别于俗人。所谓剃发,就是剃去头发,表示舍弃尘世的装饰和烦恼,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菩提。所谓染衣,就是穿上黑色的僧服,象征着朴素无华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欲望的舍弃。

为什么是黑色?这话可能需要解释一下。

在中国古代,物资极度匮乏、社会等级分明,权贵阶层华冠丽服,但普通百姓只能穿未染色的麻棉衣物,这种衣物是白色的,所以后来就用“布衣”或“白丁”来指代平民。为了使僧俗有别,僧服自然用缁色。缁色就是黑色。

随着佛教的发展、演化,僧衣的色彩也逐渐丰富起来,到明朝洪武初年,形成完善的僧侣服色制度。清代以后,一般僧人常服为黄色,黄色僧衣也一直沿用至今。

6、其他四宗

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这四宗比较好记,也最为流行,其它四宗我也用最便于理解的方式简述如下。

(1)天台宗

浙江有个台(tāi)州,台州有个天台(tāi)县,天台县有个天台(tāi)山,隋代高僧智顗(yǐ)在此开宗立派创建天台寺,故名天台(tāi)宗。天台寺建成以后,恰逢隋朝开皇盛世,“寺若成,国即清”,天台寺遂改名为国清寺。

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

天台国清寺,真正的千年古刹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创立宗派之始,之后才陆续有了其他各个宗派,所以国清寺在佛教界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中、日、韩天台宗均奉国清寺为祖庭。

顺便说一句,因为天台宗奉《法华经》为主要经典,由此也称为“法华宗”。全国各地有许多的法华寺,足以可见天台宗的影响力。

(2)华严宗

华严宗,该派别尊《华严经》为最高经典,所以得名。

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

大同华严寺,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

西安华严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是华严宗的祖庭,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价值。而大同华严寺始建于辽(1038年),比西安华严寺晚400年,但大同的华严寺同时具有辽代皇室宗庙的性质,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融建筑、宗教、雕塑、壁画、历史、文化等诸多元素于一身,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三论宗

三论宗,因据《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三部论典创宗而得名。三论宗后来渐趋衰微,但它所宣扬的“一切皆空”、“诸法性空”、“缘起性空”,我们至今耳熟能详。

(4)法相宗

所谓法相,就是佛法的相貌。佛法当然不可能有相貌,所以法相指的是佛法的本质和要义。其他宗派是谁创立的你未必能记得,但法相宗的鼻祖却每个中国人都认识,他就是游学印度18年而后回国的唐代高僧玄奘。我们说密宗神秘,其实法相宗才更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非专业人士难以窥其奥妙。

法相宗比禅宗更接近于哲学,所以曲高和寡,难以兴盛。

7、结  论

禅宗、密宗、律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至此,佛法八宗全部介绍完了。

中国人喜欢说“四大”、“八大”、“十大”,一旦定论就很难变更。八大宗派其实都是形成于隋唐盛世,在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虽然不断融合、演变,但这些宗派各具独特的教义、教规和修持方法,并且为了维护自己宗派的势力和寺院经济财产,模仿世俗封建宗法制度,建立了各自的传法世系。但究其本质,任何一宗均可归于禅,任何一宗均需有律。

佛法八宗,本是一味。

来源:春山漫步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