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先。其古诗全文如下: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前言】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是宋代词人张先的作品,曾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因为孤寂而触景怀人的满腔愁苦。上片写词人春日的感怀,从大处着眼,淡淡写来,极尽沉痛哀伤索寞;下片写清醒后的情怀,从细节落笔,语言奇特,含无限思绪。词人调动多种身心感受,并且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把心中的情感表现得深沉含蓄,意味隽永。全词构思别致,情景交融,含蓄宛转,丽辞腻声,表现出张词的风格。

  【注释】

  ①庭轩:一种有窗的长廊。

  ②中酒:醉酒。

  ③画角:涂有彩色的军中号角。

  【翻译】

  转暖还有轻寒的季节。一天里风雨交加。庭院中寂寞冷清,又到了清明。在残花中饮酒,与是一样的的心病。楼头上画角嘶鸣,在风声中更令人心惊,我被这声音吹醒,这才发现已经入夜。层层大门关闭,庭院中更加寂静。心绪本来就纷乱不宁,月光袭人,照着隔墙那面又送过荡秋千的姑娘身影,更引起我无尽的情思,令我神往,久久不能让心思宁静。

  【赏析】

  南宋吴文英作词,论者谓其善于表现锐敏尖新的感觉。其实早在北宋,张先已在这一艺术造诣上导其先路。这首小词可以为证。

  起笔二句,写自己对春天气候的感触。短短一天里,天气发生了频繁的变化。乍暖,见得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虽说春天之冷,较冬日为轻,但这冷是紧接暖而来,所以格外容易感觉。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在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在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都暗示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意蕴。大自然与人生常有相通之处。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也正是此意。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如果说前两句所写种种感触,还是属于身体的感觉;那么,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怀旧伤今,已见于言外。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去年如此,今年又是如此。愁与年增,情何以堪。

  换头承醉酒之后而来。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黄蓼园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实际上吹字也尖刻。角声催醒不曰惊而以风吹之吹兼写,这一吹字便沟通了角声之惊耳与晚风之刺肤的不同感觉。醒,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在醒了的时候自是痛苦,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的降临,象征心情的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结笔二句更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黄蓼园又云: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渺之致。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揭示了结笔着重在为秋千影所触动之怀。至于是不是所怀者竟与秋千有不解之缘,并未道破,这就愈增尾声幽渺的意味。

  总之,贯串这首词的是双管齐下描写触物与感怀。通过视觉、听觉以至肤感等作种种敏锐尖新的描写,暗示了人物多愁善感的心情。由于以层层感触及暗示造境,故词境层层翻进,终至极希微渺之致。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对这首词的表现特征,作了相当准确的概括。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