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野兽吃人。

半兽人杀人,却不吃人。

一个真正的人类应该是什么样?

我想应该是爱与宽容。

这两个字眼看起来如此的老生常谈,但却如此稀缺,我在网上已经很少遇到有这种品质的人类了。

李秀成是一个完全的人类,一个好人,他在那个黑暗时代里是如此的耀眼。

本文第三部分有外国报纸刊登的清政府屠杀太平军将士刑场记录,会有点血腥,可能会引起不适,如果您不想看到那部分文字,读到第二部分停下来就可以。

我也不想写那些东西,但可悲的是历史就这么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它很可怕,但它是事实,我无法回避它,只有将它搬到阳光下晒一晒。

我们看到黑暗并不是为了沾染黑暗,有了黑暗的衬托我们才能更珍惜阳光,愿你的余生都在阳光里。

好了正文开始。

都说慈不掌兵,义不理财,但李秀成就是一个反例,他很仁慈,但却是一代名将。

一个国家对待战争的文明程度,则反映了这个国家人们的人性含有量。

现代社会宣扬了太多的狼性,以至于人性显得有些稀缺,难道人性就意味着失败和软弱吗?

难道人性就会被贬低成所谓的“妇人之仁”吗?

我喜欢有人性的人,有人性的人会散发一种美,像一个孩子那样耀眼。

李秀成识字不多,但爱读书,他对待俘虏的仁慈,对百姓的仁爱,对文物古籍的珍惜,在当时社会都是极为罕见的。

相比之下,以道德标榜自己的曾国藩只能算是半兽人。

李秀成:半兽人时代里的仅有人类

下面看几个小例子。

1861年,李秀成在江西击败湘军将领李金旸,李秀成见他是当时有名的勇将,不忍将其杀害,就问他是不是愿意投降。

李秀成见其没有投降之意,但仍然以礼相待,并未锁押,悉听其由。过了数日,发盘川银六十余两, 他不接受而去江西”

其手下部将六、七员亦已回去。(《李秀成自述原稿注》)

真实的历史中很难出现的一幕就这么发生了,虽然看起来很像戏台上的情节。

一方面我们能看出李秀成的仁爱,另一方面也看到李金旸的忠心不二。

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切都非常圆满。

但可惜,李金旸这一回去不要紧,跑到曾国藩那里,反而丢了脑袋。

李金旸绰号“冲天炮”,原本是天地会成员,后来降清,左宗棠说他有血性、善冲锋。

那一战失败后,他的下属跟他有矛盾,下属先逃跑了,跟曾国藩打小报告说:李金旸投降了。

俩人互相指责对方先逃。

曾国藩很聪明,一眼就看出毛病所在,一般先跑的都会恶人先告状,所以直接把那个下属咔嚓了。

这时候李金旸感激涕零,盛赞曾国藩明察秋毫,第二天去拜见曾国藩,却也被曾国藩捆上杀了。

众人都诧异又害怕。

曾国藩为何明知其没有投降,为何又要杀他?

曾国藩说:左宗棠等都说其材可用,若不能用,不如除之,江西人纷纷都说他通敌,我既然违背众意杀了张光照(就是前文中的下属),又何不能稍顺人心乎?

他的理由很简单,反正杀一个也是杀,既然大家都说他通敌,那我就顺众人心愿杀了吧。

曾国藩很鸡贼,将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为人处事恶心之处,他想杀一个人不眀说,让你来感谢我,你来自投罗网,我再把你杀了。

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却又那么的恐怖。

李秀成:半兽人时代里的仅有人类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政府如何残忍对待一位民族英雄的。

李秀成军破杭州后, 浙江巡抚王有龄畏罪自隘。李秀成命将其尸身“ 用棺木载之”,又召集王有龄部下,当众声明:

肯来太平军的就来,不来的请自便。

不来的人任其回乡,随身的各种金银物品,不准兵拦。

随后,李秀成点了500亲兵送他的棺木,动用了15条船,花了3000两银子,送他的棺木回乡安葬。

李秀成对杭州的一众大小文官以礼相待,要么给职位,要么给钱,给护照,听其自便。

这其中就有林福祥。

林福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年轻时候热烈拥护林则徐,并带领几百水勇领导了三元里抗英斗争。

因为英军在三元里为非作歹,他跟乡民约定,每个乡设立一面大旗,准备几个铜锣,一旦出现危急,锣声响起,其他各乡都要来就应。

并且他将自己的水勇当先锋。

可以说林福祥是三元里斗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他在日记里记载的想当感人:

不一会儿,前来集结的民众就有数万人,刀斧犁锄,都成了手中的武器,妇女儿童的呐喊也助长了兵威。

一时间,人们密密麻麻,漫山遍野,早已将英军围困在中心了。

敌我之间互相发炮,各有死伤,但最先阵亡的,就是我的家人谭胜。

此时他已经是接近60岁的老人了,李秀成对他非常优待,常常去探视他,并跟他谈论世事到半夜。

后来,林福祥请求放回,李秀成属下设宴款待,并送给他盘缠,还派200人护送。

林福祥临行前给李秀成一封信,说:

今世不能为友补报,来世不忘。

可以说二人已成忘年之交。

但就这么一个人,下场如何呢?

林福祥等辗转到江西投奔左宗棠,立即就被软禁在营。

清廷让曾国藩将其严刑审讯,如果通敌属实,就地正法。

其实清廷也未必说一定要他死,只是要曾去审讯是否通敌。

曾国藩将这事推脱给左宗棠,说既然在他那,就让他审,并说:

(包括林福祥在内不止一个人)其情节尤重者,即在浙境正法,使人人知有守土之责,庶几惩一儆百。

这种做清廷走狗,摇尾乞怜之态就显露出来了。

左宗棠随后宣布其罪状:

大意是,巡抚王有龄都殉节了,你却恬不知耻,忍辱偷生,希求苟免,即刻在衢州正法。

可怜林福祥临死前还得跪对朝廷,口念:

谢皇恩,臣罪该万死,甘愿受刑。

想象一下一个老人,年轻时奋勇抵御外敌,临老了,还得死,多么的荒诞。

我们可以将这个责任推脱给清廷的恶毒,但曾国藩和左宗棠你俩为啥没做出营救的努力呢?

其实像这种战时地方大员,权力是非常大的,无非是为了自己顶戴花翎,不敢顶撞朝廷罢了。

李秀成:半兽人时代里的仅有人类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清廷多么的可怕,一旦城破就得殉国。

这不是为了五斗米折腰,而是折脑袋。

这里让我想到另外一件个场景。

太平天国刚起义的时候,势如破竹,有个县的士兵和吏员都跑光了,老百姓也跑了,只有县令一个人坐在大堂里。

广西巡抚问他如何防守?

县官说:“卑职只有一根绳子”。

意思只有一死而已,说完抱头大哭,巡抚也爱莫能助。

当清朝的官是多么的绝望,跑不敢跑,这关系到全家性命,打又没兵,只有死路一条。

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有大量的官员自杀,他们并非爱国,只是被清廷胁迫不得不死而已,至少死了还能落个忠臣名声。

清朝当时对广西士兵非常残忍,只要抓到,不用问,斩而不赦。

太平天国起初对对满人也是杀无赦。

但李秀成即使面对满人,也并不主张无差别屠杀。

每攻一城,都会射谕入城说:

你奉命守城,我奉命攻城,各扶其主,咱们之间的事,别伤老百姓性命,给你船只,你有金银都带走,没有我给你,送你出去。

在杭州内城有个满人将领顽固不化,打死太平军千百余人。

但李秀成破内城后,仍寻找主将尸首,装上棺木埋了,并通知士兵不准乱杀人,私自杀害者抵命。

但我们再看清政府对待太平军又是怎么做的呢?

有个英国人目睹了清政府杀害太平军将士的情形,将其刊登在印度《泰晤士报》上。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刚出世的婴孩,道八十岁蹒跚而行的老翁,从怀孕的妇人,到十至十八岁的姑娘,无所不有。

他们将手无寸铁的俘虏开膛剖腹,伸手进胸膛,把一颗冒热气的心掏出来。

少壮的男俘不但被剖腹,而且还受凌迟,刽子手们割下他们一块一块的肉,有的塞到他们嘴里,有时则剖向喧哗的观众之中。

清军规定:

杀真长毛一个头者,赏银五十两。

曾国荃破安庆的时候,杀贼一万多人,成年男子皆死。

清廷这种拿一个人头换赏银的做法,实际上造成了大量的平民死亡,很多士兵为了赏钱,那会管是民还是兵,成年男子一律杀了领赏银。

曾国荃还大肆杀戮投降的人, 刘玱林部四千余人,尽杀之,后来又来了8000多降者,又全杀了。

石达开在绝境中, 让自己5名妻妾自杀,溺死刚出生的孩子,自己舍命保三军,依然换不来几千旧部的性命,皆被屠杀干净。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难道曾国藩在写仁义道德文章的时候,没有劝弟弟少杀一点人?

他不仅没劝,实际上曾国藩就是下屠城命令的那个人,一直以来都是曾国藩在用书信遥控指挥:

“接手书,知九江克复,喜慰无量。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网耳。”

“二十九日有三垒出降,全数杀之”。

“初一日一律踏平,杀贼八千”。

“安庆克复,城贼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差快人意。”

屠城后,曾国藩居然在信中“差快人意”,这就是所谓的半个圣人?

在曾国藩差点在绝望中投水而死时,在祁门写下遗书的时候,看他真可怜。

但他拿起屠刀时,又真的可恨。

太平军杀人残忍者也很多,这里只是写李秀成,他在太平天国的将领里确实是一个异类。

在苏州城,八王已经跟李鸿章约好投降,但他们拒绝了李鸿章的要求,不忍加害李秀成,可见其人格魅力。

李秀成严禁士兵们大肆破坏古迹,严禁士兵们掠夺人民财物,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太平天国对社会的破坏。

1864年8月8日,曾国藩心心念念地终于等到朝廷的封赐,封一等侯,太子太保,双眼花翎。

一向不苟言笑的曾国藩乐不可支,近乎失态。

幕僚赵烈文打趣道:“此后当称中堂,抑称侯爷?”

曾笑答:“君勿称猴子可矣。”( 赵烈文 《能静居日记》)

你看那个人,他真的很开心!

恐怕这是他这辈子最开心的事了。

他哈哈大笑,脸上无肉,一笑就满脸皱纹,但他真的很开心。

一个真正爱民如子的人不被人记住,写两篇道德文章的屠夫就被奉为圣人。

曾国藩还在放声狂笑,他在累累白骨上笑,在废墟与血中笑,在他的笑声中,这个世界越发显得的虚妄与荒诞。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