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生平简介

张潮,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生活在大历(766—779)时期,是一位处士。大概他比较接近下层人民,所以他的诗作在内容上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在形式上善于向民歌学习,语言朴素自然,笔触比较细腻。他的存诗不多,现在只能在《全唐诗》中见到五首。

采莲词

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

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

并着莲舟不畏风。

张潮诗鉴赏

自六朝到唐代,描写采莲女的诗歌往往写得活泼清新,并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慕艳情为主。张潮这首《采莲词》另辟蹊径,生动地塑造了一伙采莲女勤劳勇敢的形象。表现了她们为了采莲,朝出暮归,遇到险情,相互依靠,齐心协力地去战胜困难的独特风姿。

“朝出沙头日正红,”一开篇便写采莲女晨起采莲,太阳刚露头就已来到滩头上船出塘。至于一天中怎样采莲,如何经受风吹日晒,诗人没有写,但从这句早起和下句的晚归中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其中的艰苦。

“晚来云起半江中”,写船归至半路,风云突起,一场战胜狂风恶浪的战斗摆在采莲女的面前,人们不禁为这群女子担起心来,她们怎么办呢?“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船头不畏风”两句回答了这种担心。风浪虽起,但这群女子并不畏缩、慌张,她们邻里伙伴之间迅速地靠拢船头,并肩前进。一个“赖”字,写出了她们之间的精诚团结、相互信任;一个“并”字又极尽她们的机智;“不畏风”三字更充分地表现了她们的坚定、沉着,对战胜风浪充满了信心。可以想象,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对一群采莲女来说是何等凶险,她们战斗的场面又该是何等紧张激烈!尽客诗人没有详加描绘,但通地“赖”、“并”、“不畏风”的字眼,这群采莲女在这场搏斗中的音容姿态,以及她们所显露出来的坚强勇敢性格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到个个都活泼俏丽,可敬可亲。

江南行

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

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

张潮诗鉴赏

张潮的诗,《全唐诗》中共收五首,除了一首《采莲曲》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外;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都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这首也不例外。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即慈姑,一种生长在水田中的植物,地下的球茎可吃。“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西湾,指江边的某个地方。“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这里当指第二年的夏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我在西湾送别了你,而今已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可你还没有回家。这两句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不见人归。诗人以景入情。先描绘一幅水枯叶烂、寒风萧瑟的景象,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再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把恩妇的情怀表现得很细腻。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意象交替出现,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一个“久”字。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妾梦不离江上水”,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清晰。同时,这句又回应了第一句,“ 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抛开这些套路,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诗至此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商妇是喜是忧,诗人却不置一词。这一结尾至少包蕴两大含义: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凤凰山有多处,此处不知何指,也不必确指),行踪无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何以解忧,何以慰愁..,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结句结得巧妙,妙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第三句是前两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两联之间并不拘泥于字面的对仗,显得明快蕴藉,语浅情遥,颇得民歌神韵。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