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作品简介】

  《客至》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客至》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歌自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这首诗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杜甫自不可能飞跃时空去戏效他后代的元白体,那么从什么角度什么意义上讲,《客至》“戏效元白体”呢?简而言之,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难怪刘克庄说它是戏效元白体。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原文】

  《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注解】

  1、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2、舍:居住的房子,指家。《鬼谷子. 本经阴符》:神归其舍。

  3、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皆:都是。

  4、缘:因为。

  5、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借指贫苦人家。

  6、飧(sūn):亦泛指熟食,饭食。 《左传.昭公五年》:“飧有陪鼎。”

  7、市远:离市集远。

  8、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指饭菜不丰富。

  9、樽(zūn):古代的盛酒器具。唐.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10、旧醅(pēi):醅,泛指酒。旧醅,隔年的陈酒。

  11、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12、呼取:叫,招呼。取:助词。

  13、尽:喝完。余杯:余下来的酒。

  【翻译】

  房前屋后都涨满了春水,把我的草堂和外界隔绝了,每天只能看见成群结队飞来的沙鸥。老夫院中的花间小道儿不曾因为因为您的到来而打扫过,这柴门也是今天才刚刚为您打开的。这里离集市太远,再加上老夫家境不济,不能为您置办什么好饭菜,只能用这家酿的陈年老酒招待您。如果您愿意邀请邻居家的老翁过来一块儿喝两杯,那我就隔着篱笆叫他一声!

  【韵译】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表现出宾主之间无拘无束的情谊,诗人为人的诚朴厚道跃然纸上。诗中流露出一种闲适恬淡的情怀,诗语亲切,如话家常。

  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这是761(上元二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评析】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讲解】

  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草堂的南北,春水漫漫,只见鸥鸟天天成群而至。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舍”,自称其家为舍,这里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春水”,指流经草堂的浣花溪。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草遍地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用蓬草编成的门,因为你的到来,今天才打开。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其对仗颇具匠心,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上下两意,互文而足。“缘客扫”,为了客人而打扫,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蓬门”,茅屋的门。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它情节,专取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盘飧”,盘中的菜肴。“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兼味”,菜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人肯不肯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招唤他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的这首诗。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

  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舍”,自称其家为舍,这里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诗人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写花草遍地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用蓬草编成的门,因为你的到来,今天才打开,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对仗颇具匠心: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上下两意,互文而足。“缘客扫”,为了客人而打扫,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蓬门”,茅屋的门。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盘飧”,盘中的菜肴。“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兼味”,菜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以旧醅待客而有歉意。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是说客人肯不肯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招唤他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这首诗自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英汉对照】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A HEARTY WELCOME TO VICE-PREFECT CUI

  Du Fu

  North of me, south of me, spring is in flood,

  Day after day I have seen only gulls...

  My path is full of petals -- I have swept it for no others.

  My thatch gate has been closed -- but opens now for you.

  It's a long way to the market, I can offer you little --

  Yet here in my cottage there is old wine for our cups.

  Shall we summon my elderly neighbour to join us,

  Call him through the fence, and pour the jar dry?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