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作者简介:王力先生(1900-1986年)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的诗词格律书籍,基本的有三本,第一本是《诗词格律》,第二本是《诗词格律概要》。第三本是《诗词格律十讲》

《诗词格律十讲》:主要内容包括了诗词格律十讲、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言律诗、平仄的变格、对仗、古风、词牌和词谱、词的和平仄、诗律余论、关于平仄的问题、关于押韵的问题、关于对仗的问题、音韵学初步。这本书似乎抛开了繁杂的关系,只是将一些格律要点分门别类的清楚叙述,非常便于理解。

第一讲 诗韵和平仄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极其密切的关系。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现在先请大家读几首唐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唐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例如《登鹳雀楼》,“流”字读liú,“楼”读lóu,都是收音于ou的;《相思》,“枝”字读zhī,思字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这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去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例如《江南曲》,“期”字读qí,“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至于讲到平仄规则,就必须先说明什么是平仄。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诗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

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个平仄格式写成的。每首只有二十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字外带圈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带框的表示押韵,下同。)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经消失了,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平声好办,只要把阴平和阳平同等看就是了。入声归入上声、去声的也都好办,反正上、去两声也都是仄声。唯有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非查字典不可(可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音字典》)。大概平仄格式上标明仄声而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多半是古入声。这三首诗中的入声字是“白”、“日”、“入”、“欲”、“目”、“一”、“国”、“发”、“撷”、“物”、“得”、“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发”、“撷”、“得”,它们在普通话里都变了平声,而它们所在的位置是规定要用仄声字的。

这三首诗是严格依照平仄格式写成的。一般地说,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不拘平仄。试看第一句第一个字,“白”、“嫁”是仄,而“红”是平,第三句和第四句的第一个字,这里三首诗都是用了仄音,但是在其他唐诗中也有用平声的。唯独像“平平仄仄平”这样一个五言平仄句式(在这三首诗中是第二句),第一个字只能用平声,不能用仄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这一讲所讲的是最基本的东西。讲的虽然是五言,但是可以类推到七言。讲的虽然是绝句,但是可以类推到律诗。讲的虽然是诗,但是可以类推到词。

第二讲 五言绝句

绝句都是四句。五言绝句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现在先谈律绝。律绝一般之用平声韵,而平仄格式则有四种。第一讲所讲的平仄格式是第一种: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里有四种句式:第一种句式是平仄脚,第二种句式是仄平脚,第三种句式是仄仄脚,第四种句式是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所有变化的基础,四种五言绝句都是由这四种句式错综变化而成的。

第二种五言绝句只是把第一中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了一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听筝 李端

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第三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一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平平脚: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溪居 裴度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飞不到,时有水禽啼。

第四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二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仄平脚: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闺人赠远 王崖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在四种平韵五言律绝当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其次是第三种。其余两种都是少见的。去了平韵律绝之外,还有一些仄韵律绝。现在只举一个例子: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忆旧游 顾况

悠悠南国思,夜向江南泊。

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

律绝只有四种句式,即使是仄韵的五言律绝,也不超出这个范围。依照这四种句式写成的诗句叫做律句,凡不用或基本上不用律句的五言绝句可以称为“古绝”。古绝不拘平仄,在押韵方面即可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例如: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拜新月 李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夜思》是平声韵,《拜新月》是仄声韵。“疑是”句“平仄仄仄平”,“细语”句“仄仄平仄平”,“北风”句“仄平平平仄”,都不是律句。

第三讲 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也是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七言律绝是以五言律绝为基础的。跟五言律绝一样,七言律绝共有四种平仄句式,这只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如果是仄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平起的七字句,如果是平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仄起的七字句。试看下面的比较表:

平仄脚:

五字句——‌(仄)仄平平仄

七字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脚:

五字句——‌平平仄仄平

七字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脚:

五字句——‌(平)平平仄仄

七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脚:

五字句——‌(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跟五言绝句是相一致的。不过,七言绝句以首句押韵为比较常见,所以次序应该改变一下。第一种七言绝句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题金陵渡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二种七言绝句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脚,第三句仍然收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第三种七言绝句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这一种比较少见):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忆江柳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第四种七言绝句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仄韵七绝颇为罕见,这里不举例了。

七言绝句每句的第一字都是不拘平仄的,第三个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因此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是,这个口诀是不全面的,在正常的情况下,第五个字不能不论;更重要的是仄平脚的句子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了孤平。凡是不合于这里所讲的都是变格,在第六讲里还要谈到。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