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第一法
特点: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解读:赋陈即直接叙述;起兴即以写景开篇,引发情感;议论则是对某一事物发表看法。第三句用否定词(如“不”、“无”等)进行转折,使诗意更加跌宕起伏。
例诗:
《高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第二法
特点:一二句说一事,第三句用转折连词承接,第四句顺着第三句扣主题。
解读:一二句描述一个场景或事件,第三句用转折连词(如“却”、“但是”等)引出新的信息或情感变化,第四句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题。
例诗: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第三法
特点:第一句点明时间,第二句点明地点、人物行为及空间环境,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第四句作答。
解读:通过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的明确设定,构建出一个清晰的场景。第三句以假设或设问的形式提出疑问,第四句则给出答案,形成完整的叙事结构。
例诗:
《落凤坡吊庞士元》
沔上风流万古存,鱼梁洲畔向江村。
何如但作鸿冥好,采药相携去鹿门。
第四法
特点:前二句说现在之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等词。
解读:一二句描述当下情境,第三句则通过回忆过去,与当下形成对比或呼应,增强诗歌的时空感和情感深度。
例诗:
《杨枝紫云曲之一》
名园一树绿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忆向灞陵三月见,飞花如雪飐轻丝。
第五法
特点: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表现今昔之感。
解读:一二句回顾过去,第三句则拉回现实,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的感慨与情感变化。
例诗: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
渔阳三月无芳草,客思离情不奈何。
此日淮南好天气,青骢尾蘸鸭头波。
第六法
特点: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用“好似”、“分明”等词加以评论。
解读:一二句直接描绘眼前景象,第三句则以评论的形式对景象进行解读或升华,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
例诗:
《清溪》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第七法
特点:一二句就题直起,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结句则由实返虚。
解读:一二句紧扣题目,直接描绘景物或抒发情感。第三句则通过叙述人事来转折,使诗意更加复杂多变。结句则通过由实返虚的手法,使诗歌意蕴更加深远。
例诗: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第八法
特点: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第三句与第四句有呼应。
解读:第四句作为全诗的收束,用否定词表达一种遗憾、失望或无奈的情感。第三句则通过时间状语、转折连词或因果连词与第四句形成呼应,使诗意更加完整。
例诗: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四》
十里清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
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
第九法
特点: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解读:第四句以诘问的形式结束全诗,形成悬念或引人深思。第三句则可根据诗意需要选择是否呼应第四句的诘问。
例诗:
《樊圻画》
芦荻无花秋水长,澹云微雨似潇湘。
雁声摇落孤舟远,何处青山是岳阳?
第十法
特点:前三句写今事,第四句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
解读:前三句描述当下情境或事件,第四句则通过追忆往昔的方式与诗人自身产生联系,但并不具体说出往昔的具体内容,形成含蓄蕴藉的诗意。
例诗: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第十一法
特点:前三句皆是烘托,结句归结点明自身。
解读:前三句通过时空、场景的描写为第四句做铺垫和烘托。第四句则点明诗人自身或与诗人相关的内容,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
例诗:
《大风渡江三首之一》
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第十二法
特点:诗中必有对偶(不必对仗),可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
解读:对偶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在渔阳绝句十二法中,要求诗中必须包含对偶句。对偶句可以出现在一二句之间或三四句之间,但不必全诗对仗。对偶句的使用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例诗:
《新滩二首之一》
上滩嘈嘈如震霆,下滩东来如建瓴。
瞥过前山才一瞬,鹧鸪啼处到空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