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财富王朝---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家史

繁体

少数能够理解支票货币与信用货币这一系统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热衷于该系统所产生利润之人,另一类则是极度依赖这一系统 “施惠” 的群体,诸如部分政治家。处于此类阶层的个体,通常不会对该系统予以反对。

反观另一面,绝大多数民众受智力所限,难以洞悉基于此系统衍生而出的资本所蕴含的巨大优势。他们默默承受着压迫,却未曾表露怨言,甚至全然未曾察觉这一系统已然损害自身利益。

罗斯柴尔德兄弟所处的 1863 年,正值产业革命在欧洲高歌猛进、金融业呈现空前繁荣之态。全新的金融实践与理念,自荷兰、英国向整个欧洲广泛辐射。伴随 1694 年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的创立,一批富有冒险精神的银行家缔造出了远比过往更为繁杂的金钱概念与实践模式。

在 17 世纪的百年间,金钱的概念与形式历经深刻变革。从 1694 年至 1776 年亚当・斯密《国富论》问世之际,人类历史上银行发行的纸币数量首度超越流通中的金属货币总量 。产业革命催生了铁路、矿山、造船、机械、纺织、军工、能源等新兴行业,其对融资的需求可谓史无前例。然而,传统金匠银行古老且低效的运作模式,以及极为有限的融资能力,与之形成了愈发尖锐的矛盾。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典型代表的新兴银行家群体,精准捕捉到这一历史性关键契机,以最契合自身利益的方式,全方位主导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走向。与之相对,其他众人的命运则或被动、或在浑然不觉间,为这一新兴制度所左右。

自 1625 年起,英国历经两次内战,政局陷入持续动荡,致使国库亏空。1689 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国(因其迎娶英王詹姆士二世之女玛丽,方获王位),彼时所面临的乃是满目疮痍的局面。加之与法王路易十四交战正酣,威廉一世四处筹措资金,几近饥不择食。值此关头,以威廉・帕特森(William Paterson)为首的银行家向国王进献源自荷兰的全新概念:创建一家私有中央银行 —— 英格兰银行,为国王的巨额开支提供资金支持。

这家私有银行向政府提供 120 万英镑现金,作为政府的 “永久债务”(Perpetual Loan),年利率设定为 8%,每年管理费为 4000 英镑。如此一来,政府每年仅需支出 10 万英镑,便可即刻筹得 120 万英镑现金,且本金无需偿还!自然,政府亦需给予更多 “回报”,即准许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获国家认可的银行券(Bank Note)。

长期以来,人们深知金匠银行家最为盈利的业务当属发行银行券。这些银行券本质上是储户存放于金匠处保管金币的收据。因携带大量金币多有不便,人们逐渐开始使用金币收据进行交易,后续再前往金匠处兑换相应金币。久而久之,人们认为没必要频繁存取金币,于是这些收据逐渐演变为货币形式。聪慧的金匠银行家们渐渐留意到,每日前来支取金币的人寥寥无几,他们便悄然增发部分收据,放贷给资金需求者并收取利息。待借款者连本带息还清欠款,金匠银行家们收回借据并悄然销毁,仿若一切未曾发生,而利息已然稳稳落入自家钱袋。一家金匠银行的收据流通范围越广、接受程度越高,所获利润便越丰厚。相较之下,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其流通范围与接受程度远非其他银行可比,这些获国家认可的银行券,实则等同于国家货币。

英格兰银行面向社会招募现金股本,认购金额达 2000 英镑及以上者,具备成为英格兰银行董事(Governor)的资格。最终,共有 1330 人成为英格兰银行股东,14 人出任银行董事,威廉・帕特森亦在其中 。

1694 年,英王威廉一世颁布英格兰银行的皇家特许执照(Royal Charter),史上首家现代银行就此诞生。

英格兰银行的核心要义在于,将国王及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永久债务,以全民税收作为抵押,由英格兰银行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如此操作之下,国王得以拥有资金用于战争或享受奢靡生活,政府亦有财力去推进各项事务,银行家们则成功放出梦寐以求的巨额贷款,斩获可观利息收益,看似各方皆大欢喜,唯独民众的税收沦为抵押品。得益于这一强大的新型金融工具,英国政府赤字急剧攀升。从 1670 年至 1685 年,英国政府财政收入为 2480 万英镑;而 1685 年至 1700 年期间,政府收入虽增长一倍有余,达到 5570 万英镑,但同期英国政府从英格兰银行的借贷数额却暴增 17 倍之多,从 80 万英镑飙升至 1380 万英镑。

更为精妙之处在于,这一设计将国家货币发行与永久国债紧密捆绑。欲新增货币,必须增发国债;而一旦偿清国债,便等同于摧毁国家货币体系,市场将陷入无货币流通的困境,故而政府永远无法清偿债务。出于偿还利息以及经济发展需求,必然催生对货币的更大需求,资金仍需向银行借贷,国债规模也只能持续扩张。如此一来,债务所产生的利息收益尽数落入银行家囊中,而利息支出则由民众税收负担!

果不其然,自此之后,英国政府再未偿清债务。

由此可见,面对如此巨额财富,倘若有人胆敢阻碍私有化国家银行之路,那么即便冒砍国王头颅、刺杀若干总统之风险,在某些人眼中,似乎也在所不惜。

隐秘财富王朝---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家史

1744 年 2 月 23 日,梅耶・鲍尔诞生于法兰克福的犹太人聚居区。其父亲摩西身为流动金匠兼放贷人,常年于东欧各地奔波谋生。梅耶出生后,摩西毅然决定定居法兰克福。自幼,梅耶便展露超乎常人的智商,摩西因而对他悉心栽培,倾尽全力系统传授金钱借贷与贸易知识。数年后,摩西不幸离世,年仅 13 岁的梅耶在亲戚的激励下,前往汉诺威的欧本海默家族银行,开启银行学徒生涯。

梅耶凭借过人的悟性与勤奋,迅速掌握银行运作的各类专业技能。在长达 7 年的时光里,他如海绵吸水一般,全力汲取源自英国的各类金融业创新理念。因工作表现卓越,他获提拔为低级合伙人。在此期间,他结识诸多背景不凡的客户,其中冯・伊斯托弗将军对他日后发展助力颇大。也正是在此处,梅耶敏锐洞察到,向政府与国王放贷相较个人放贷,利润更为丰厚,保险系数更高,不仅贷款额度巨大,更有政府税收作抵押。这种源自英国的全新金融理念,令梅耶的思维焕然一新。

若干年后,年轻的梅耶重返法兰克福,继承父亲的放贷生意,并将姓氏改为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Rot 在德文中意为红色,Schild 意为盾牌)。得知冯・伊斯托弗将军回到法兰克福且任职于威廉王子宫廷,梅耶当即决定利用这层关系。重逢之际,将军见梅耶对几代祖传的钱币研究造诣颇深,谈起古代钱币如数家珍,欣喜不已。梅耶更以极低折扣向将军出售数枚罕见金币,将军遂将他引为知己。梅耶工于心计,不久便与宫廷多位重要人物熟络起来。终于,经将军引荐,威廉王子召见梅耶。王子同样热衷金币收藏,梅耶如法炮制,迅速赢得王子青睐。

数次低价售予王子稀世金币后,王子自觉不妥,询问梅耶所需协助。梅耶抓住时机,请求成为宫廷正式代理人,终得偿所愿。1769 年 9 月 21 日,梅耶在自家招牌镶上王室盾徽,旁附金字:“M.A. 罗斯柴尔德,威廉王子殿下指定代理人”。刹那间,梅耶信誉飙升,生意愈发兴隆。威廉王子在历史上以嗜财如命著称,18 世纪的欧洲,他凭借 “租借军队” 给他国 “维护和平” 声名远扬,与欧洲各王室往来密切,尤其热衷于同英国王室做生意。彼时英国海外利益众多,用兵频繁,自身军队数量不足,出价优厚且极少拖欠,二者一拍即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所对抗的德国士兵数量甚至超过英国士兵。威廉王子借此积攒下欧洲王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遗产,约合 2 亿美元,故而被称为 “欧洲最冷血的贷款鲨鱼”。

投身威廉王子麾下后,梅耶诸事皆全力以赴,力求尽善尽美,深得王子信任。不久,1789 - 1799 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革命浪潮迅速向周边君主制国家蔓延。威廉王子忧心忡忡,唯恐德国受革命波及,财富遭暴徒洗劫。与王子的恐慌相反,梅耶对法国革命满怀兴奋,因恐慌情绪致使他的金币生意量激增。当革命矛头指向神圣罗马帝国,德英贸易中断,进口商品价格飞涨,梅耶通过从英国贩运商品至德国贩卖,获利颇丰。

梅耶一直是犹太社区极为活跃的领袖人物。“每逢周六夜晚,犹太教堂的礼拜结束后,梅耶总会邀请一众睿智的犹太学者前往家中,众人围坐,一边悠然品酌葡萄酒,一边深入探讨诸多事务的推进次序,直至深夜。”

梅耶有句名言:“共同祈祷的家庭将紧密凝聚。” 后世之人始终费解,究竟是何种力量,驱使罗斯柴尔德家族执着于征服与权力。

至 1800 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已跻身法兰克福最富有的犹太家族之列。同年,梅耶荣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授予的 “帝国皇家代理” 称号。这一殊荣使其得以畅行帝国各地,免除其他犹太人需承担的各类赋税,其公司职员还获准配备武器。

1803 年,梅耶与威廉王子关系愈发紧密,助力梅耶势力大幅跃升。彼时,威廉王子的一位表兄 —— 丹麦国王,向王子借款,王子因怕暴露财富不愿应允。梅耶得知后,认为机不可失,向王子提议:由王子出资,梅耶出面协商,以罗斯柴尔德之名向丹麦国王放贷,梅耶抽取利息提成。王子斟酌后,深感此计甚妙,既能放贷盈利又可隐匿财富。对梅耶而言,向国王放贷乃梦寐以求之事,既能收获稳定回报,又可极大提升声誉。此次贷款大获成功,紧接着,又有 6 笔丹麦王室贷款经梅耶促成。罗斯柴尔德家族声名远扬,其与皇室的紧密联系开始在欧洲广为人知。

拿破仑掌权后,试图拉拢威廉王子,王子持观望态度,不愿过早表态。拿破仑见状,宣称 “要将赫思-凯瑟(威廉王子家族)逐出欧洲统治者行列”,旋即法军压境,威廉王子仓皇逃往丹麦。出逃前夕,王子将一笔价值 300 万美元的现金托付给梅耶保管。正是这笔巨款,为梅耶带来前所未有的权势与财富,成为他构筑金融帝国的第一桶金。

梅耶怀有比创立英格兰银行更为宏大的雄心壮志!得到威廉王子这笔巨资后,他开始调兵遣将。他的 5 个儿子仿若 5 支利箭,射向欧洲 5 个关键地区。长子阿姆斯洛镇守法兰克福总部;次子所罗门奔赴维也纳开疆拓土;三子内森被派往英国掌控大局;四子卡尔前往意大利那不勒斯建立据点,并充当兄弟间的信使往来奔忙;五子詹姆斯执掌巴黎业务。

至此,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金融帝国拉开序幕。

隐秘财富王朝---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家史

罗斯柴尔德家族堪称世界金钱市场的主宰,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主宰着几乎一切其他事物。他们实际掌控着以南意大利地区财政收入作抵押的庞大资产,彼时欧洲各国的国王与部长们,皆对其言听计从。—— 本杰明。迪斯雷利,英国首相,1844 年

伦敦金融城位于大伦敦地区中心,占地仅数平方公里,自 18 世纪起便一直是英国乃至全球的金融核心地带。此地拥有独立司法系统,仿若 “国中之国”,与梵蒂冈颇有几分相似。在这方寸之地,云集着包括英格兰银行总部在内的诸多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其创造的产值竟占当今英国 GDP 的六分之一。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控了伦敦金融城,谁就掌控了英国。

内森初抵英国之际,正值法英两国对峙,双方贸易封锁,英国货物在欧洲大陆售价高昂。内森瞅准商机,与身处法国的弟弟詹姆斯携手,秘密将英国货物偷运至法国转手倒卖,借此获利颇丰。此后,内森结识了英国财政部官员约翰。哈里斯,由此探听到英军在西班牙的艰难处境。彼时,威灵顿公爵麾下的英军已做好进攻法军的准备,然而唯一棘手的问题便是军饷短缺。尽管有英国政府担保,威灵顿公爵费尽唇舌,却依旧难以说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银行家接受他手中的银行券,其麾下雄师急需黄金补给。

内森脑筋一转,决意从中大捞一笔。他四处寻觅黄金货源,恰逢东印度公司有一批刚从印度运来的黄金待售,而英国政府虽有意购买,却因嫌价格过高,欲等金价回落再行购进。内森精准拿捏形势,果断将威廉王子托付的 300 万美元现金以及自己走私所赚的巨额资金倾囊而出,抢先与东印度公司达成交易,购入价值 80 万英镑的黄金,随后迅速抬高金价。英国政府眼见金价居高不下,前方军情又十万火急,无奈之下只得从内森手中高价购入这批黄金。经此一役,内森赚得盆满钵满。

但内森的 “算盘” 远不止于此,他紧接着又祭出连环妙计。他主动提出护送这批黄金至威灵顿公爵军中。彼时,法国对英国实施严密的陆上封锁,此行风险极高,英国政府自然愿出高价雇人运送。接下这一差事后,内森委派年仅 19 岁的弟弟詹姆斯知会法国政府,称内森有意运送黄金至法国,英国政府必定对此怒不可遏,毕竟黄金流入法国将极大削弱英国财政实力。法国方面一听,顿觉是天赐良机,当即下令沿途军警全力保护,一路放行。个别识破其中玄机的法国官员,也在重金贿赂下佯装不知。

就这样,在内森等人的押送下,这批黄金得到英法两国政府的 “保驾护航”,浩浩荡荡、大摇大摆地运抵巴黎银行。内森一面出席法国政府的欢迎宴会,一面悄然派人将黄金兑换成威灵顿公爵能够接受的金币,再经由罗斯柴尔德家族密织的运输网络,神不知鬼不觉地运至西班牙英军手中。其手段之精妙,直追现代好莱坞的精彩电影情节。

一位普鲁士驻英外交官曾感慨道:“罗斯柴尔德家族对伦敦的金融事务影响力惊人,他们全然掌控着伦敦金融城的外汇交易价格。身为银行家,他们的权势令人咋舌。一旦内森动怒,英格兰银行都要颤栗三分。”

曾有一回,内森手持其兄长阿姆斯洛从法兰克福罗斯柴尔德银行开具的支票,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兑换现金,却遭银行以只兑换本行支票为由拒绝。内森勃然大怒,次日清晨,他率领 9 名银行职员,携大批英格兰银行支票要求兑现黄金,仅一日便令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锐减。次日,内森带来更多支票,一名银行高级主管颤抖着询问内森还要兑换几日,内森冷冷回应:“英格兰银行拒绝接受我的支票,我又何必用它的?” 英格兰银行见状,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随后银行高级主管极为客气地告知内森,今后英格兰银行将荣幸地兑换所有罗斯柴尔德银行的支票。

内森在滑铁卢战役中一举斩获伦敦金融城的主导权,进而牢牢握住英国的经济命脉。自此,诸如货币发行、黄金价格等关键决定权,长久以来皆被罗斯柴尔德家族牢牢把控。

来源:凡凡道山学海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