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024搜狐财经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
搜狐财经年度论坛,已成长为搜狐年度品牌活动。多年来,论坛始终秉持前瞻视野,汇聚智慧力量,记录并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每一次飞跃。
本届论坛集结了二十余位商界精英和学术领袖。他们倾诚把脉经济形势,探讨世界秩序;剖析房地产市场格局,展望资本市场投资机遇;聚焦全球视野下的产业革新与市场拓展,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在11月28日下午的论坛中,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围绕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发表了演讲。
对于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吴晓求表示,现在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要正视困难,正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问题包括宏观经济趋势下行、财政收入结构的矛盾、M1和M2呈现处越来越多明显的剪刀差、社会消费需求和意愿在下降等。
吴晓求呼吁到,对企业的罚没收入,要保持高度警惕。“我们一定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市场的信心,维护企业家的信心。”
他还提到,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意愿在下降,应该是信心和预期出现了问题。“预期来自于稳定的制度架构,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如果不稳定的话,人们的预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吴晓求强调,要找到忧虑的根源在哪,根源就是完善的法纪,就是稳定的制度体系,这个非常重要。
他认为,目前通过提高收入来扩大消费不太可能,但可以通过让存量财富止跌回稳,为中国经济提供消费需求的扩张,同时需要改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中国社会的居民部门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吴晓求认为,未来将告别过去动不动到3000点以下的时代。“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是开放的市场,央行可以创造无穷的流动性,这会给市场一个充分的信心。我不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还会跌跌不休,长时间在3000点以下会很难。”
以下是演讲全文:
非常荣幸受搜狐财经和张朝阳博士的邀请,来到这个论坛,我看到很多朋友。我今天主要讲一讲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展望,我讲三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经济的现状,如何看待经济的下行;第二个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能够让中国经济止跌回稳;第三,在这个大环境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是什么样的状态。
第一个是中国经济的问题,中国经济过去取得辉煌的成就,现在我们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越来越多的问题,正视困难,正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经济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从宏观数据看,前三季度是4.8%的增长。今年从这个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是不差的,在前十大经济体里面,超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没有几个。
从趋势来看,是下行的,一季度是5.3%,二季度是4.8%,三季度是4.7%,四季度应该说形势更加严峻,否则的话,也不会在9月24日以后国务院各部门出台一系列的重要政策。三季度乃至于明年的经济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从结构化的数据来看,主要体现在财政和金融的数据,财政数据主要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我们前三季度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下降了2.3%,其中税收收入下降5.3%,非税收入增长了13.5%。这种财政收入结构让我非常忧虑,一方面我们的税收收入下降了5.3%,我们经济增长又是4.8%,这两个数据如何平衡如何理解。
更让我忧虑的是非税收入出现大幅度增加,非税收入主要是由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利润上缴,还有国有的政府基金,以及房地产收入等等,这些都构成非税收入的一部分。前面几部分也没有多大的增长,因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是大幅度的减少,所以我后来得出非税收入里面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增加的很快,事业单位收入也不好,企业也不好,事业单位也好不到哪里去,房地产收入也不会好,得出的结论非税收入当中的罚没增长很快,我们必须要严厉惩处腐败行为。
对于罚没收入,特别是对企业的罚没收入,要保持高度警惕,我们一定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市场的信心,维护企业家的信心。这两者之间,我们要高度的关注,如何维护经济和信心,如何维护秩序,我无意为违法行为说辞,从中国经济发展角度,来构建我们的市场经济秩序。
从金融数据来看,金融数据主要是两种,一种是M2增长及其结构的变化。10月底,中国M2是204万亿,M1比M2是货币供给流动性在下降,其中1-9月份,前三季度,M2增长是7.3%,M1是增长负的6.3%,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呈现了越来越多明显的剪刀差,大家知道M0、M1、M2,乃至于M3货币结构的划分,是以流动性为标准的。
当货币供给流动性出现下降的时候,表明这个社会的消费需求,消费意愿在下降,也表明这个社会的投资需求,投资欲望也在下降,也就是说,人们的需求总体上都在收缩。我们当然要研究需求收缩背后的原因,这个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应该是信心和预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预期来自于稳定的制度架构,这个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是相对稳定,如果不稳定的话,人们的预期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从这个序列来看,中国经济的问题,下行是比较明显的,更重要的是信心有所缺失,预期比较偏弱,所以我们就要解决人们心中的这些忧虑,现在人们的忧虑比较多,我到各地去调研,各行各业都会讲到忧虑,我们要找到忧虑的根源在哪,根源就是完善的法纪,就是稳定的制度体系,这个非常重要。
如何找到这些,我们还要找到直接影响需求的影响变量。消费需求它是收入的函数,也是财富的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长了,消费是能扩张的。如果收入没有增长,消费是难以扩张的,但是在今天,如果要提高人们的收入很困难,因为经济在下行,就业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收入目前很困难,但是这是未来长远的目标。也就是说,通过提高收入来扩大消费应该说不太可能。
第二个,消费需求也是财富的函数,居民财富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房地产,占据了中国居民部门财富的60%,高的时候到达70%,第二部分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中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居民储蓄存款,到今年为止大概是150万亿,这部分存量财富没有缩水,在银行体系是稳健的,没有什么风险。
另外一部分,以股票债券为基础的一系列的证券化金融资产,这部分资产构成居民部门流动性很强的一个存量财富,这部分一个时期以来都在缩水和减持。可以看得到,这两部分能够扩张收入去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通过让存量财富止跌回稳止跌回升来为中国经济提供消费需求的扩张,还是有基础的。
理论上还有一部分,就是中国社会的居民部门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是在医疗保健,我们中国人要储蓄,要储蓄不是说他不愿意花,是因为他内心有忧虑,他的忧虑就是未来如果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我怎么办,特别是生病。在中国人最怕生病,除了要找好医生要住院,要开刀,更重要的是要付高昂的费用,特别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他赚到一些钱,必须有足够的储备,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我们在想,我们应该是改善调整我们的财政支出结构,应该把这部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扩张的保障机器要完善起来,中国的财政收入,已经非常巨大,我们有能力去完善中国居民部分,14亿中国人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甚至我们还可以把中国的义务教育扩展到12年,从9年到12年,中国正在迈向发达国家,我们已经在发达国家的门槛,我们教育是个战略,这部分国家应该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需求扩张就有了长足的动力。
对于第三个保障,必须优化我们的支出结构,有些支出可以减少。我们必须把中国的问题做好,我不认为中国经济外部是主要因素,特朗普总统上任以后,对中国加征60%关税,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加,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我不相信一个关税壁垒能让一个国家发展不起来,多数是开放,多数是低税,从来没说高税国家能发展起来,我也不相信他的目标能达到。对于中国来说,要做好这件事情,包括优化支付结构,把后忧解决掉,同样把存量资产维稳止跌回升,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怎么应对,要解决眼前的问题,眼前的问题,刚才说的影响居民部门消费扩张的存量资产,不应该再下跌了。所以我想认识到这个问题,中央从9月24日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让存量资产止跌回升,或者止跌回升,从而才有房地产一系列政策,房地产政策是非常充分的,应该说也初步达到了效果,因为这部分占到中国居民部分的60%的存量资产,这部分稳定了,至少未来居民消费不会收缩,当然房地产资产流动性比较差,对消费扩张是有限的,但是它未来消费不至于收缩这是可以做到的。
有一种存量资产很重要,流动性很强,它可以有效的扩大需求,这就是证券化金融资产,突出表现在资本市场,从而才有9月24日,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以及后来的财政部、发改委一系列的政策发布会,这其中除了稳定经济,稳定房地产,一个特别重要的目标是稳定中国的资本市场。
稳定中国资本市场央行这次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次不在于降息和降准,降息降准是常规性货币政策,这次历史性创造一个货币政策工具,就是基于资本市场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一种是互换便利,第二个是基于回购和增值。中央银行只对商业银行,对其他非商业银行机构不提供再贷款,同时中央银行,以前有各种便利,有借贷便利,中期便利,都是基于实体经济的,比如说支持扩张性企业,支持小微企业,要发展普惠金融,创设了一系列结构化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次破天荒的对资本市场,这两个工具只对资本市场。
在这个条件下,证监会推进了一系列制度变革,这个制度改革正在取得一定的效果,制度改革需要很长的过程,很难指望一两个月完成,大概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完成,中国证监会改革的核心,一个是把财富漏出机制补上,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没有边界的IPO,我们过去的IPO应该说天使化倾向非常严重,要不天使化,要么ICU化,这是我们财富重要的漏出,这类企业不可能创造财富,我至少在一个可以看到的未来,不能创造财富。
同时还有减持规则,过去减持规则是中国市场最严重的财富漏出机制,过去持有3年就可以减持,现在加了4个约束条件,这大约有70%到75%公司难以达到,他们再减持非常困难,这个财富漏出机制是证监会改革的核心。
第二个改革是严刑峻法,虚假上市披露将会严厉处罚,我们告别未来300万罚款时代,我们将会有千万处罚和亿级处罚。同时也把监管的重心做了转移,透明度监管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金融监管总局做了很好的梳理,把所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向资本市场的通道打通了,过去都受到指标的约束,考核的约束,不敢进入,通过资本市场非常狭窄,流量很小,现在都打开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资本市场开始止跌回升。对房地产用的是止跌回稳,房地产再回到疯狂的年代也不现实,回稳很重要,资本市场是止跌回升,从2700到3300,应该是慢慢回稳了,这是政策实施的重点。
第三个是资本市场未来将呈现什么样的状况,首先将告别过去动不动到3000点以下的时代,告别那个时代了,这两个工具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是开放的市场,它和央行已经有某种的关系,也就是央行是可以创造无穷的流动性,我们这个市场是95万亿的市场,如果和央行一嫁接,上面有一个很大的引水渠,或者说运河,所以央行给了市场一个充分的信心。我不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还会跌跌不休,它长时间在3000点以下,这个会很难的。
因为央行已经进入,我们的市场有一个四边形变成五边形,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者和中介机构,现在加了一个央行,市场结构是一个五边形的市场,关键五边形市场和央行连在一起,央行和市场的中间有一个闸门,这个大运河的闸门这个很重要。这一改变将会发生三种变化:第一个中国的央行由此由传统走向现代,中国央行已经是现代央行。第二个全面的修复中国社会的资产负债表,有利于消费需求和投资的扩张。第三个将是中国资本市场会有一个四边形走向五边形,让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长期的发展。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有两个元素很重要,一个是要有足够的流动性,流动性枯竭是没有办法的,第二个中国上市公司一定要有竞争力,所以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和源源不断的流动性,这是市场化发展的两要素,我们源源不断的流动性正在构建,下面的任务,必须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是调整上市公司的结构。谢谢各位!
来源:搜狐网
本文初摘录于:2024-11-29,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11-29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4月1日,税务部门公布5起偷逃税款被处罚案件。悬殊的纳税申报背后隐藏的“玄机”——揭秘网络主播乐传曲偷税案近期,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依法查处了一起网络主... 2025-04-03
-
内蒙古党委书记:口头汇报能说清的,不用费时费力制作PPT、小视频
3月1日,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举行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自治区党委书记、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校长(院长)孙绍骋出席并讲话。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办的《实践... 2025-04-02 - 上任两个月以来,特朗普不断向俄罗斯发射“甜蜜”讯号。普京感受到了。但他表面上说愿意和特朗普携手解决俄乌冲突,实际上却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让步。乌克兰斯拉夫扬斯克被的一... 2025-04-02
- 王毅谈中美贸易战:若美继续搞各种讹诈 中方必将坚决反制当地时间2025年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应邀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接受了“今日俄罗斯”国际... 2025-04-02
- 从4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海空火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4月1日表示,4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军... 2025-04-02
- 特朗普:普京可能在拖延,谋求西方更多让步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26日报道,特朗普总统承认,他推动的快速结束俄乌冲突的行动遇到了障碍。他说... 2025-03-31
- 本文是蒋纬国先生的札记体文章(选自《蒋纬国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6),记录了从抗日战争时期到内战后国民党退居统治台湾其本人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从中可以... 2025-03-29
-
新华社马尼拉3月27日电(记者张怡晟 聂晓阳)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菲总统马科斯的姐姐伊梅·马科斯在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前总统杜特尔特在本月11日被逮... 2025-03-29
-
泽连斯基:乌克兰不会将以往美国军援视为债务,但可为未来援助提供补偿
【环球网报道】据《乌克兰真理报》援引《欧洲真理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3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乌克兰不准备在与美国达成的矿产协议框架内,将过去几年美... 2025-03-29 - 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质疑,一纸检测报告引发的食品安全风暴正在经历戏剧性转折。0113家送检,为何仅1家幸免2025年3月,《消费者报道》对市售13款“零添加”酱油的突击检测...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