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书艺人的惊堂木声里,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能砸裂午门石狮,窦尔敦的护手双钩可斩断铁索连环......让中国传统演义里的英雄更加独特。
当我们较真 "八百斤的锤子是否能举起来"、"三丈高的巨人是否存在" 时,其实踏入了一个融合民间想象、历史记忆与表演程式的文化迷宫。
从兵器重量到人物身高,从暗器神效到饕餮食量,评书里的夸张描写恰是解码了传统英雄观。
一、兵器重量
(一)从实战兵器到神力象征
评书兵器的重量设定
三国兵器:
关羽青龙偃月刀 "重八十二斤"(《三国志平话》),此重量接近汉代环首刀的十倍(考古发现汉代刀最重约8斤);
隋唐兵器:
李元霸锤 "各重四百斤"(清康熙版《说唐》),到道光版增至 "各重八百斤",百年间重量翻倍;
宋代兵器:
岳云锤 "重三百二十斤"(《说岳全传》),低于隋唐兵器,体现 "今不如古" 的叙事逻辑。
这种重量夸张有明确的表演功能。北京曲艺家协会藏 1950 年代《评书口技谱》记载,表演 "锤击" 时,艺人需用 "丹田气" 发出 "嗡隆" 的低频声,重量越大,声效持续时间越长(800 斤锤需持续 3 秒)。
(二)想象神化
评书对兵器材质的描写
铁制时代:
早期评书如《三国》兵器多为 "玄铁"(《武经总要》记载的高碳钢);
仙锻时代:
《说唐》中李元霸锤为 "太阳真火锻造",宇文成都镋能 "引天雷";
玄幻时代:
《封神演义》评书里哪吒火尖枪 "采自天外陨铁",可 "随心意变长"。
这种演进与道教炼丹术发展同步。
明代《封神演义》评书中的兵器锻造,常引用《抱朴子》"金丹术" 术语,如 "九转玄铁"" 六丁神火 " 等。
(三)重量叙事
评书兵器重量暗含民间思维:
忠奸重量差:
《说唐》中李元霸锤800斤,宇文成都镋320斤,重量差象征 "正义神力碾压邪恶";
朝代合法性:
《明英烈》常遇春矛 "重120斤",对应朱元璋 "洪武十二年" 登基;
五行平衡:《水浒》评书关胜刀82斤(金)、林冲枪 28 斤(木),暗含 "金克木" 的五行相克观。
二、暗器
(一)袖箭与口针
评书暗器的 "神奇"
袖箭:
《三侠五义》中展昭 "袖口一扬,袖箭直射咽喉",实际表演时艺人需配合 "唰" 的甩袖声,北京曲艺团藏民国袖箭道具为 "竹筒 + 弹簧" 结构,射程仅3米;
口针:
《小五义》中 "王纪先口吐毒针",艺人需用 "舌颤音" 模拟喷射声,1980 年代录像显示,口针实为藏在舌下的磁石吸附铁片;
梅花镖:
《永庆升平》中 "镖分五叉",表演时需抛出五枚铜钱,配合 "叮当" 的碰撞声。
(二)暗器神效
评书暗器多有历史原型变异:
背弩:源自宋代 "窝弩"(《武经总要》记载的连发弩),但评书演变为 "反手即发";
飞蝗石:实为明代 "鹅卵石暗器"(《手臂录》记载),评书夸张为 "百发百中";
血滴子:原型为清代 "粘杆处" 特务工具,评书神化为 "取人首级于千里"。
(三)暗器的江湖
评书暗器使用有严格 "江湖规矩":
正人君子:
展昭用袖箭必 "先报家门",《三侠五义》评话底本注明 "暗箭伤人非英雄所为";
反派专用:
《白眉大侠》中徐良的 "紧背低头花装弩" 为特例,因徐良属 "亦正亦邪" 角色;
毒性分级:
正派暗器多为 "麻筋药",反派才用 "见血封喉",符合" 邪不压正 " 的叙事原则。
三、身高叙事
(一)度量衡的历史误读
评书身高需放在古代度量衡体系中解读:
商代尺:1尺 = 16.95cm,"三丈三"=55.9m(明显夸张);
秦尺:1尺 = 23.1cm,"九尺"=2.08m(接近项羽 "八尺二寸" 的记载);
明尺:1尺 = 31.1cm,"七尺男儿"=2.18m(仍属高大)。
但评书统一使用 "夸张尺":1尺≈50cm,"丈二金刚"=6m,这种设定源自佛教造像传统(如乐山大佛高 71 米,民间简化为 "丈二")。
(二)身高的象征
评书身高
天神类:李元霸 "身高一丈二"(象征雷神转世);
英雄类:关羽 "九尺"(对应 "九五之尊");
草莽类:李逵 "黑塔般身材"(无具体数字,强调粗壮);
反派类:兀术 "身高八尺"(低于正派,象征 "非正统")。
(三)南北身高
评书对地域身高
北方英雄:杨七郎 "身高九尺"(《杨家将》),符合 "北方人高大" 的民间认知;
南方英雄:展昭 "面如冠玉,七尺身材"(《三侠五义》),强调俊秀而非高大;
番邦人物:金兀术 "身高一丈"(《说岳》),用 "高大" 强化 "非我族类" 的威胁感。
这种处理与明代《三才图会》的 "地域身形论" 一致,该书称 "北人一丈,南人七尺,番人一丈二尺"。
四、食量
(一)酒肉量的历史真实
评书食量需结合古代食物特性理解:
肉类:
《水浒传》中 "二斤牛肉" 实为 "熟肉",古代生肉称重,煮熟后缩水 50%,实际摄入量约1斤;
酒类:
古代酒多为 "酿造酒"(度数 8-15度),《齐民要术》记载 "醉三斗" 相当于现代啤酒12瓶;
主食:
评书常省略 "吃饭",只说 "吃肉喝酒",实为表演简化,如《三国演义》中关羽 "食一斗米"被省略。
(二)食量
评书食量构成 "英雄认证体系":
入门级:武松 "三碗不过冈"(3 碗酒≈1.5L);
进阶级:鲁智深"十斤牛肉 + 一桶酒"(10 斤肉≈5kg,一桶酒≈10L);
神级:李元霸 "一餐斗米十斤肉"(斗米≈12.5kg,10 斤肉≈5kg)。
这种设定源自宋代"瓦舍"饮食文化,《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酒楼按 "食量分级",能吃 "五斤肉+一斗酒" 者可免单,评书对此进行了艺术放大。
(三)食量的性别
评书食量
男性英雄:
必须 "量大",否则被耻笑,《说唐》中秦琼"食量大减" 暗示生病;
女性英雄:
多为 "浅尝辄止",唯《薛家将》樊梨花 "能食五斤肉",因属 "女中丈夫";
反派角色:
常 "暴饮暴食",《白眉大侠》中徐敞"食相难看" 暗示其心术不正。
五、夸张文化
(一)口头文学
评书夸张本质
数字记忆:"八百斤锤"" 三丈身高 " 等大数字易记易传;
声效记忆:"轰隆" 的锤击声、"唰" 的袖箭声便于口技模拟;
视觉记忆:"面如锅底"" 身高如塔 " 的形象便于想象。
(二)民间信仰
夸张描写
力量崇拜:兵器重量满足对超自然力的想象;
安全渴望:暗器神效暗含 "以小制大" 的生存智慧;
英雄情结:高大身材与饕餮食量构建理想人格模型。
(三)表演现场
评书夸张服务于现场效果:
醒木配合:说到 "锤落" 时猛拍醒木,增强冲击力;
观众反应:"八百斤" 的夸张常引发惊呼,形成互动;
节奏调节:大段食量描写可让艺人借机喝水换气。
写在最后:
当我们听到 "丈八蛇矛" 时,不会真信有人能挥舞 5 米长的枪,却愿意沉浸在这种超越现实的想象中,因为这些夸张不是对事实的歪曲,而是对英雄精神的提纯。
来源:灯塔小居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甘肃汉人流民武装集团首领董福祥,剿灭西北伊斯兰叛乱,名震华夏!
同治元年,陕西的回民繁殖的人口越来越多,反叛力量也在加强,于是想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的念头开始萌生。一些回民首领如白彦虎、马化龙等暗中发动回民,“传帖杀人”。... - 6月13日,南方周末发了一篇文章,题为《“根本就没有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黄河清和他眼中的“西方伪史论”》。说实话,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点惊讶,不禁皱了皱眉,——...
- 25岁的浙江人林芳大学毕业已有两年,如今还在为大学期间借的网贷发愁——上学期间,林芳每月生活费1200元,平时日常花销还够,但为了和别人一样买漂亮衣服、化妆品以及外出旅...
-
我之前一直很好奇,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处于第一的位置,但到了近代怎么突然就大幅落后了呢?既错过了工业革命,也错过了发展先机,难度是不努力?不聪明?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才...
- 轰动中国的徐福记,迎来命运拐点。投资家网获悉,食品行业近日突曝大消息,名震两岸三地的中国糖果龙头徐福记剩余股权卖给了全球食品巨头雀巢。至此,雀巢实现对徐福记全资控...
-
在乡村,很多人可能还会有另一重身份。比如,一位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着的果农,可能还会是个经纪人;另一位在路边惬意悠闲地哼着秦腔的老者,说不定是红白喜事上的总管。给...
- 壹非常时期非常之举:万名中央机关干部下基层,毛主席两次做出批示万名干部下放基层发生在共和国史书所称的三年困难时期,是中共中央在非常时期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减...
-
共产党人要执行比百姓更加严格的纪律——延安时期震惊全国的“黄克功案”
逼婚不成 举枪杀人1937年10月6日清晨,陕北公学忽然接到报告,称女学生刘茜彻夜未归,不知去了何处。得知此事,校方非常重视,四处派人寻找。不久,有群众在河边发现刘茜的尸... - 19世纪,印度巴斯人曾经占来华外商的三分之一,巴斯并非国名 ,这个词Par-see是族群名,但是被当时中国人误为“巴斯国”。其在华势力大,影响颇深。巴斯商人在广州有固定的...
-
提及耶稣会的大名,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天主教主要修会之一,耶稣会并不是由教宗或某主教设立,而是由愿意前往未知大陆冒险、投机的一小撮人创立。最初,该组织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