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心学”与传统心学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

繁体

共产党人的“心学”与传统心学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

文 / 原音

公众号 / 整体观(zhengtiguan)

在庞鹤鸣先生所著的《中华心学沿革简述》一书中,对共产党人的“心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将其称为“现代心学”,并指出“这标志着中华心学进入了新的里程。”但遗憾的是,该书中对此的论述篇幅非常有限,没有完全展开。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也是庞鹤鸣先生著述的忠实读者,笔者在学习了媒体上共产党人的“心学”相关内容,以及阅读了庞鹤鸣先生的心学著述之后,就一直在思考和探究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说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标志着中华心学进入了新的里程?这个“新”到底新在哪里?共产党人的“心学”与传统心学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因为,如果搞不清这个问题,我们在研讨和践行共产党人的“心学”时,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偏差。

自2015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的“心学”被提出以来,各种围绕共产党人的“心学”以及传统心学的研讨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观察这些研讨成果却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在真正探讨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个新事物、新思想,而只是变了个名词在讨论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修养。这当然没有错,但如果只谈组织、纪律、伦理、心理等层面的建设,不谈对意识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以及理想信念对生命境界的引导作用,则失去了“心学”的关键内核。

还有些人,看似在谈共产党人的“心学”,实则是在着力探讨传统心学(尤其是阳明心学)的内容,言必称陆王,文必论良知,似乎唯有阳明心学才是中华心学之正宗、巅峰和终极形态,其他均应附属于这一心学体系,所谓共产党人的“心学”也只是想复归传统心学而已。

如果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必要倡导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呢?难道只是个简单的政治概念吗?

显然,并非如此。尽管目前直接论述共产党人的“心学”的文献并不多,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大量历史资料中,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献中,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去发现共产党人的“心学”与传统心学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去理解为什么说“这标志着中华心学进入了新的里程。”

传统心学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意义非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其时代局限性,传统心学也不例外。在《中华心学沿革简述》一书中,两次直接谈到传统心学的局限性,现摘录如下:

“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事业,指内圣修持有得后,做的经世济民的种种事业。这其中虽然有诸多有益于民众的举措、事宜,但未改变民众的黎民百姓的地位,即使是被后人称颂的汤、武革命而改朝换代的‘圣王’之举,也无一例外。”

“历史上,心学是学做圣人、追求内圣外王的学问,对陶铸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高尚情操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但未能改变广大劳动民众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地位。”

传统心学尽管成就非凡,但未能改变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由此我们也就能理解提出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新思想的历史必然性了。因为“建成共产主义的人间天堂,使人类获得真正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解放,使传统心学憧憬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成为真正的人间现实,这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担当的伟大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中华心学沿革简述》结束语)是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30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仔细领悟这段话不难发现,总书记对如何看待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给出了深刻而全面的阐释,而共产党人的“心学”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讲话的精神。共产党人的“心学”既有对传统心学优秀因子的传承,又有新时代的革新,而这种传承和革新的最根本点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共产党人的“心学”并不是要简单地复归传统心学,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中华传统心学推进到了新境界。

共产党人的“心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新时代特征:

1. 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心学。

共产党人的“心学”不是以封建伦理、宗教教义、追求成佛修仙的理论,或者其他什么思想为指导的心学,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心学。这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与传统心学最本质的区别,也是因此而开创了中华心学的新里程。共产党人的“心学”是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了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新理论、新思想。

2. 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人民大众的心学。

人民性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最本质特征。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是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正如《中华心学沿革简述》一书中所说:“共产党人的‘心学’是要人人修内圣之德,人人事外王之业,人人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大目标的宏伟之志,人人以德才兼备、身心双优之素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统的‘士希贤、贤希圣’的士大夫心学,将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亿万民众的心学。”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在践行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3. 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心学。

马克思主义者从未否认过意识的物质性,也从未停止过对意识本质的探索。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所说,“辩证法唯物论的物质观,不承认世界有所谓非物质的东西(独立的精神的东西)。”“用彻底的唯物论见地(即唯物论辩证法见地)来看意识这种东西,那末所谓意识不是别的,它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我们区别物质同意识并把二者对立起来是有条件的。就是说,只在认识论的见地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四次①将“意识本质”的研究作为科学问题在一些重大场合提出,这不仅是对科学定义的新扩展,也是哲学思想的新突破,与共产党人的“心学”交相呼应。

4. 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传承与革新相统一的心学。

传承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又一显著特征。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具体体现和优秀成果。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传统心学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的到来得到了扬弃,发展为新时代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现代心学。”(《中华心学沿革简述》P499)

《中华心学沿革简述》中指出:“考诸历史上心学修持有得者,是处处求实、行实的。”“要把学得之理,贯透自己的身心,方能有得。”“心学之修持,无论是初学,还是悟后之修,都必须实实在在地修持,才能有实际的成就。”

直接将党性教育称为共产党人的“心学”,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政治概念的变化,而是将党性教育做实了,将自我革命的过程做实了。因为心学修炼是真正的实学,绝不可能有一丝一毫的虚假造作。

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的过程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过程;是共产党人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跃迁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造自由幸福生活的过程,是探索和揭示意识本质及其规律,将唯物主义贯彻到所有领域的过程……正如《中华心学沿革简述》一书中所说,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响亮的提法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先进思想和传统优秀文化完美的交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心学的新创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将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先进文化在意识领域的革故鼎新,使心学成为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前景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注释:① 四次提到“意识本质”的讲话是指: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微信公众号“整体观”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于后台留言联系授权。链接转发无需授权。)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