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许多人信奉社会主义。但是,他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却懵懵懂懂,知之甚少。关于社会主义问题,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巨大贡献。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既然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深入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
伟人的思想都有渊源——理论之源和实践之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源于马列主义,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彻底决裂”思想、列宁的“十月革命”思想,等等。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所谓“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主要是指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私有观念。
“两个彻底决裂”,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核心内容。这给社会主义革命指明的方向和目标——消灭私有制、消除私有观念,简单地讲,就是“破私立公”。当然,实现“两个彻底决裂”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列宁的“十月革命”思想,重点在于用武装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这并不是列宁偏爱暴力,而是资产阶级不会心甘情愿放下武器、放弃政权。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无法和平解决时,无产阶级被迫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理所当然。
毛泽东接受了“十月革命”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枪杆里面出政权”的精辟论断,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毛泽东不是好武之人,能够不用武力而取得胜利,当然是最好的结局。北京的和平解放,就是范例。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采取“赎买”政策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更是经典。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在中国的最初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主要革命对象是“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就消灭官僚资本而论,也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二步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最初的内容是“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基本完成。革命的方向和道路符合“两个彻底决裂”的思想、符合中国实际。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的伟大贡献主要是:
其一,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推进。
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要务是改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在变革生产关系的同时,毛泽东十分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国家工业化。这就是“一化三改造”的基本路线。
毛泽东发展中国生产力的伟大构想是:第一,必须以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主体,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第二,必须尽快地把我国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中国经济必须以工业为主导。1956年,中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目标。虽然是低水平的工业化,但是,这已经改变了中国数千年农业国的历史。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
其二,坚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对私营工商业者的改造同步推进。
采取“赎买”政策改造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这是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列宁曾经有过设想,但没有能付诸实施。
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私有制的同时,我国还对私营工商业者进行“人”的改造,使他们从过去的剥削者,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使他们从过去为个人私利而经营,变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企业做贡献。他们中有不少人还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者。
其三,坚持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与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改造同步推进。
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逐步推进。这是毛泽东的又一重要贡献。生产资料从私有制逐步转变到完全的公有制,人们对新的社会制度也逐步适应。这样,农民和手工业者,就从旧式的个体劳动者,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化的新型劳动者。
其四,坚持所有制的变革与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同步推进。
人类社会的进步,经历了两次大飞跃。第一次大飞跃,是从原始共产主义的公有制进入私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最终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第二次大飞跃,是从私有制社会进入公有制社会。这次社会变革不是私有制社会中的改朝换代或者政权更替,也不是一种私有制社会取代另一种私有制社会。我国在1956年初步实现了埋葬私有制社会的伟大工程,跨入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的大门。这一步跨越的历史意义,不管如何评价都不为过。毛泽东是这一伟大的社会巨变的开创者、领路人。
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革命思想及其实践
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全国人民都感到无比喜悦。但是,有些领导者骄傲了。他们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剥削阶级被消灭了,阶级斗争没有了,革命到头了。毛泽东没有骄傲,他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仅仅迈出第一步,远远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资本主义还可能复辟,社会主义革命还需要深入推进。
其一,毛泽东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只是基本完成,并没有彻底完成。刚刚建立起来的公有制,很不巩固。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企图恢复私有制的势力和思潮。
其二,毛泽东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仅仅在生产关系领域取得初步胜利,而在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人民有了当家作主的地位,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还不完善。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着唯心主义思想、自私自利思想,甚至想回到私有制社会的思想。这种状况会给公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带来极大危害。
其三,毛泽东认为,阶级斗争依然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在当时,除了国际上存在着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势力之外,在国内至少存在着三股反社会主义的势力:一是少数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分子。他们并不甘心失去政权,也不甘心失去私有的生产资料。二是党内和政府内有少数人贪图剥削阶级生活方式。他们当了官、有了权,自以为是“功臣”,就应该过上“帝王将相”的生活。因此争抢待遇,贪图享乐,脱离群众,官僚主义,贪污受贿,欺压群众等。他们开始蜕化变质,很容易成为复辟资本主义势力的代理人。三是少数思想反动的文化人。建国初期,中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改造,大多数人都成了为新社会服务的知识分子。但是,也有少数人拒绝思想改造,拒绝为新中国服务,甚至以各种名目反对人民政权、反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
其四,在党内,有些人并没有继续推进“两个彻底决裂”的思想准备。他们企图维护既得利益,不想再进行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之后,千方百计地阻扰“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基本胜利之后,他们又千方百计地阻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革命。有些人甚至鼓吹私有化、推行私有制。
毛泽东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沿着“两个彻底决裂”的方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为着这个目标,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开展整风运动。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首先从党内开始统一思想,引领全国人民前进。整风,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清除党内存在的阴暗面。诸如,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享乐主义等坏思想、坏作风。
第二,在基层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重在“教育”,让人们分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在运动中,对于犯有错误的干部,也要“清算”,主要是“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所以,这场运动也称之为“四清”运动。由于坚持了“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原则,团结了绝大多数干部。这样,大大巩固了社会基层的社会主义阵地。
第三,开展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批判运动。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向企图复辟资本主义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999年,吴冷西在评述《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这篇文章时说,它“是1956年的反修防修斗争中积累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这篇文章挖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根,揭了他的底,在国际上震动很大。从积极意义上讲,它在全世界共产党人面前,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面前,提出了怎么样防修,怎么样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怎么样防止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这第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790、791页)在这场批判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多篇重要文章。它们是极其珍贵的理论遗产,值得学习研究、继承发扬。
第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两个彻底决裂”,特别是“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既要靠思想理论引领、制度引领,也要靠社会主义新人的榜样作用来引领。毛泽东向中国人民推荐了一大批先进工作者和先进群体。诸如,王进喜(王铁人)、雷锋、钱学森、焦裕䘵、邢燕子、王杰、麦贤得、蔡永祥、赵梦桃、吴桂贤等先进人物,还有南京路上好八连、大庆油田、大寨大队等先进群体。
这些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都具有大公无私的思想,具有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精神,他们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个年代,中国人民的心灵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洗礼——丢弃私心杂念,坚持为公为民。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迅速成长。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其发展征途中充满着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挑战。社会主义制度生死存亡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我国内部,在我们党内部。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完成,需要继续奋斗。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党校教授,已退休;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