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里这篇战略神作,振聋发聩,你一定要读200遍

繁体

点击阅读:毛泽东选集

1930年5月,毛主席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思想,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但是,毛主席同样说过另外一句话,却鲜有人知“不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那么究竟什么是正确的调查研究呢?

毛选里这篇战略神作,振聋发聩,你一定要读200遍

1、“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要想做好调查研究,尤其是正确的调查研究,一定要“有的放矢”。也就是说先明确任务和目标,不能为了调查而调查。主席说不能走马观花,而要下马观花。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到“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一提法观点独到,直陈纲要。

主席当年的《寻乌调查》更是调查研究的模范,他说要定调查纲目,调查纲目要先做准备,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此番读下来,综合观之,就是要有调查目标,明确调查任务是为要点。

2、“亲自出马”,亲力亲为

调查研究不能等秘书、下属来汇报“调查成果”,而要亲力亲为,否则就会信息闭塞,容易被“汇报成果”所左右。调查研究不管怎么做?都没有直接调研来的快、来的准、来的狠。因为“调查权”直接直接决定后续的“决策权”。

转化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做深度思考的话,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想都是问题,走到田间、车间、一线去都是答案。活学活用、横向思考,道理正在此。

毛选里这篇战略神作,振聋发聩,你一定要读200遍

3、“眼睛向下”,深入群众

调查研究不能高高在上,要是和群众有了距离感,和基层有了距离感,和老百姓有了距离感,就没有所谓的“调查研究”了。主席说“眼睛向下”,就是主张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凡好的政策,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还要摆正姿态,耐心倾听,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才能拿到第一手信息和情报,决策才会更准确、更科学。

4、核算数据,具体量化

调查研究千万不能大而化之,千万不能“大概”、“或许”、“可能”。这些都是不够准确、不够具体、不够量化的,也是很难支撑我们决策的。调查研究一定要数据量化,因为我们相信数据是会说话的。

我们有机会阅读下毛主席的《寻乌调查》这篇文章,文章中涉及到里程、岁数、金额、价格等等,都非常具体明确,读完以后,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是真的做了调查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写的报告。这就是“精确”的力量。

如今我们再次阅读主席若干年前文章,感慨颇多,反对本本主义就要注重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就要解决问题,就要深入群众,就要亲力亲为 ……

这篇文章以及这些理念,我们要灵活变通地应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读它个200遍自有体悟,好处多多,妙不可言。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