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4月28日的提议,在延长县交口大相寺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他说:

“现在反日反法西斯的运动如暴风雨般的发展,工农商学兵各界都要抗日救亡。他们不愿当亡国奴,要反抗,要斗争;群众运动发展到不怕统治阶级压迫的地步!中间分子的态度也转变过来了,落后分子也一天天觉醒了。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不同方面的对群众的争取十分紧张,我党提出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已经被许多人所接受。我们的任务,总的是建立全国人民的统一战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具体的政治任务,在目前是建立西北国防政府。口号是争取直接对日作战,以红军做先锋。可以转到同东北军一齐去干。对南京的态度,在我们方面是发一个回师宣言,主张停战议和。红军东征抗日,蒋阎阻止,红军自动停战,要求议和。不和,那么你就是卖国贼,我们就要打卖国贼。在山西立足,从目前我们的力量来看,还有困难,或是不可能的。东边的路,是将来必走的,是长时期内战略进攻方向。”

毛泽东就下一步的行动方向说:

“要在陕南、甘肃、陕北、宁夏四中择一,方向在一个时期中只能一个。陕北没有饭吃,地域狭小,不能去。宁夏,黄河南岸不大,虽有金马池,但从政治、经济观点着眼不应去,因为马鸿逵可能争取或受中立,军事上此地不能去,绥远亦然。陕南是重要的战略区域,又有红军,但须注意,或者去时容易回时难,或者国民党军队在西安、襄阳间筑堡垒,不能出东方。甘肃是上述几条路的必由之路,地方虽不好,但有极重要的意义。再在三边及甘北弄它一块,地广人稀,敌人以后进攻困难,这是这一时期的任务。最好的路,是得到炮兵,向南去。否则,只有把蒋调到甘肃,乘其疲而击之,粮食有了,再往东边。”

关于干部的培养问题,毛泽东说:

“要弄西北局面及全国大局面,没有大批干部是不行的,现在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来会犯罪。要首先看明天,再来看今天;不看今天,是空谈;不看明天,就是政治上的近视眼。我们有责任引导同志们看得远,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张闻天和彭德怀也在扩大会议上讲了话。

经过讨论,会议一致同意毛泽东提出的意见,决定红1方面军主力西征;并决定在瓦窑堡创办红军大学。

就在此时,受毛泽东委派的王世英电告中共中央说,他已经和杨虎城就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建立交通电讯联络,帮助红军运送物资,红军帮助改造第17路军等问题达成了协议。

从此以后,杨虎城的第17路军在陕北宜川至富县一线的部队,与红军之间处于休战状态,再未发生实际上的冲突。不久,杨虎城在西安、富县建立了交通站,为红军转运了大批军用物资,双方率先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

5月13日,毛泽东在交口大相寺主持召开红1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东征,动员西征。

毛泽东作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任务的报告,他说,这次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财物。他还批评了红1军团不愿调出新兵补充红15军团的本位主义。

聂荣臻代表红1军团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

毛泽东接着说明西征的3大任务是:扩大新根据地,扩大红军;打击马鸿逵、马鸿宾的封建势力;促进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与东北军、西北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林育英出席了会议;吴亮平、李德列席会议。

毛泽东在会议报告中提出了红军大学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学校的组织等问题。会议批准了毛泽东的报告。

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林彪、罗瑞卿、杨尚昆5人组成红军大学教育委员会。由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周恩来等担任教员。

毛泽东推荐林彪为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周子昆为校务部主任,袁国平为副主任。

罗瑞卿是在第4次反“围剿”结束后,受“左”倾路线的排挤,被免去红4军政委职务,调到红1军团部担任保卫局局长。

毛泽东知人善任,他选择林彪出任红军大学校长是因为他最了解林彪。林彪也确实是最佳人选,因为林彪对部队对下级指挥员的教育独具特色。据杨成武回忆说:

“第3次反‘围剿’结束后,我应召跑了七八十里去见林彪,他要搞‘围点打援’和‘网开一面’的教学课。我到了那里,也没课本,只有十几个战士。一个战士是‘白军’,几个红军各代表一支部队迂回包围,而后‘攻打白军’。‘白军’叫喊救命,另一个‘白军’开始出动增援,另几名红军埋伏出击,将‘援军’在旷野里一举歼灭。接着是‘网开一面’。3名红军包围‘白军’,留下一条路,路上几名红军埋伏于两侧。红军攻击得猛烈,‘白军’只好弃城逃跑,在路上一下子就被歼灭掉了。这时林彪说:‘今天演习完了,下去多想想这堂课内容。’这一课真胜读10年书。”

林彪的这一课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史上的第一次军事演习。杨成武后来还曾经回忆说:

“还有件事印象深。我从‘红大’毕业后,中央军委任命我为红1师师长,林彪同我谈话,教我‘怎样当师长’。我有记录的习惯,从当兵到现在,开会或同上级谈话,全记录。这次林彪的谈话我做了详细记录,共9条内容,厚厚一本。陈光、罗瑞卿、刘亚楼当时都知道,并且都拿去看过,认为对部队建设很有价值。后来我将这个记录发表了,题目是《林彪军团长教我怎样当师长》。”

5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成立陕甘宁省委”的电令,与此同时,成立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由李富春任省委书记,马锡五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机关由甘泉下寺湾移至甘肃环县河连湾。

苏维埃政府下设财政部、国民经济部、土地部、裁判部、内务部、粮食部、教育部及保卫局等。先后下辖定边、安边、赤安、华池、赤庆、环县、曲子、静宁、盐池、豫旺、豫海、固北、定环等13个县苏维埃政府。其中豫海县是回民自治政府,它是中国苏维埃政权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回族自治政府。

5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在大相寺联名发布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征战役计划》:

以红1方面军红1、红15军团和红81师、骑兵师等共17000人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刘晓任政治部主任,聂鹤亭任副参谋长。

全军共分为3路:以红1军团为左路军,由左权代理军团长,聂荣臻任政委,下辖红1、红2、红4师,另有1个骑兵团,1个炮兵连,1个工兵连,约8000人。以红15军团为右路军,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下辖红73、红75、红78师,另有1个骑兵团,1个炮兵连,1个工兵连,约6000人。中路军由聂鹤亭指挥,下辖红28、红29、红81师和军委直属骑兵团。

《西征战役计划》中另以红29军主力、红30军和陕北地方部队、游击队,留在苏区南线、东线,牵制蒋介石的中央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和原在陕西的其它国民党军。以红28军出陕南,会同在陕南坚持斗争的红74师在鄂豫陕边开展斗争。

战役计划颁布后,毛泽东去看望电台工作人员,他说: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知道它的重要性,你们是革命的千里眼顺风耳嘛!红军缺少了电台,就好比缺了一块鲁班石一样。你们知道‘鲁班石’的故事吗?”

接着,他讲起了鲁班石的故事,他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条河上要修一座石桥,招聘了不少能工巧匠,连夜开山取石。他们辛辛苦苦干了好多天,桥身修好了,拱形桥洞也砌得差不多了,只是桥洞的脊梁处,还缺少一块既坚固又合适的石头嵌进去。这块石头很重要,没有它,桥就砌不成了。于是,匠人们便四处寻找,不知找过多少山,涉过多少河,才在一个打草鞋的老公公家里发现了那块垫着捶草的石头。搬去一试,大小正好合适。一打听才知道,这块石头是鲁班留下来的。原来,鲁班从此路过时,量了桥身,又看了看准备的石料,就知道缺少这样大小的一块石头。于是,他就悄悄按照规格尺码凿好了这块石头,然后扬长而去。从此,人们就给这块石头起了个名字,叫作‘鲁班石’。”

故事讲完了,毛泽东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

“红军今后要大发展,这里要点火种,那里要点火种,一块块被分割的革命根据地,要靠你们从空中架起一座桥连接起来。大家想一想,你们不是红军中的‘鲁班石’吗?”

毛泽东知道有一些工作人员不安心工作,不愿待在后方,想到前线去,他就说:

“我们干革命的,就要听党的话。党需要我们在哪里工作,就要到哪里去。革命的事业总要有个分工嘛,不能随个人挑挑拣拣。如果有人对革命工作还有贵贱之分的想法,这是不对的。”

5月19日,西方野战军兵分两路,相继从延长、延川地区西进。后来,左路军红1军团经蟠龙、安塞到达吴起镇集结;右路军红15军团经永坪、蟠龙之间到达新城堡集结。

毛泽东也准备离开延川县交口大相寺了,他交代警卫员贺清华等人说:

“我们走的时候,要认真检查群众纪律,把老乡的窑洞、院子打扫干净,把东西放整齐,把水缸挑满水。”

5月20日,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林育英、邓发、王稼祥、凯丰、彭德怀、林彪、徐海东、程子华等人联名致电正在长征途中的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徐向前、陈昌浩、任弼时、贺龙、萧克、关向应、夏曦等人,告之以目前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红1方面军与东北军的合作情况,欢迎红2、红6军团和红4方面军北上。电文中说:

“红军的东征,引起了华北、华中民众的狂热赞助,上海许多抗日团体及鲁迅、茅盾、宋庆龄、覃振等均有来信,表示拥护党与苏维埃中央的主张。”“弟等与国焘同志之间,现在已经没有政治上和战略上的分歧。过去的分歧不必谈,唯一任务是全党全军团结一致,反对日帝与蒋介石。”“为求革命胜利,应改变过去一切不适合的观点与关系,抛弃任何成见,而以和协团结努力奋斗为目标。”

5月20日这一天,大相寺的老乡们有的站在窑畔上,有的站在山坡、沟旁、路边,等候欢送毛泽东。毛泽东一走出院门,老乡们就排成了长长的欢送队伍。毛泽东一边走,一边向老乡们挥手告别。

这是一支小小的队伍,和毛泽东同行的只有贺清华几个警卫员及挑夫班和马夫。挑夫班挑着毛泽东的铁皮文件箱和简单的行李,马夫牵着毛泽东的小黄马,警卫员们就护卫在毛泽东身前身后,形影不离。

毛泽东的小黄马是在长征路上一次战斗中的战利品,它体形很好,身长适中,高矮相宜,身上除了脊背上的长毛是黑色以外,通身上下都黄得闪光。小黄马走起路来稳似行船,跋山涉水不费劲,枪炮轰鸣不受惊,的确是一匹好战马。毛泽东每到一处宿营,都要嘱咐工作人员好好照料它。

陕北的5月天,一早一晚寒气袭人,当午的太阳却是火辣辣的。毛泽东行军时一般都不骑马,而是和大家一起步行。贺清华跟在他身边,看见他脸上已经冒出了汗珠,就把身上背着的伞递给他。毛泽东抬头看看太阳,说:

“我不用,你打上吧。”

贺清华说:

“主席,你刚到陕北不久,我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早就习惯了,还是你打上吧。”

毛泽东仍然没有接伞,微笑着摇摇头,迈开大步往前赶路了。这一天,他们一行人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才在一个小村庄里住下来。毛泽东吃过饭就在小油灯下办公。

第二天一早,毛泽东一行人又开始赶路了。这一天天气凉爽,毛泽东一路上给贺清华等人讲了不少有趣的事情。眼看快到永坪了,他对贺清华说:

“一会儿路过永坪的时候,你可以回家去看看。”

贺清华说:

“永坪离我家还有十好几里呢。”

毛泽东“噢”了一声,说:

“那等咱们到了瓦窑堡之后,给你几天假吧。你不是到过瓦窑堡吗?”

贺清华说:

“到过,在城里二道街给一个杂货铺老板当过小伙计。”

毛泽东初到瓦窑堡时就住在二道街,那里他熟悉,就问道:

“你对瓦窑堡很熟悉嘛!给那个老板干活好不好哇?”

贺清华就把他在杂货铺挨打挨骂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以及家乡“闹红”,自己如何参加红军的情况说了一遍。说话间,众人已经过了永坪,到了源流湾。这里是川道,比较开阔。突然,从远处传来了飞机的嗡嗡声,警卫员们喊道:

“敌机!”

毛泽东抬头看看飞机来的方向,说:

“找个地方歇一歇,不要让它发现。”

贺清华跑进路旁的一孔废窑洞,看看没有坍塌的危险,就请毛泽东到里面隐蔽,留几个人在外边担任警戒。毛泽东坐在地上喝了几口水,飞机的轰鸣声逐渐小了,就走出窑洞,说:

“敌机飞走了,我们也歇好了,继续上路吧。”

走过新寨河,翻过黑山子梁,就是瓦窑堡。毛泽东一行人走进枣树梁,远远看见有骑兵列队迎候。毛泽东检阅了骑兵,就向山下走去。先期从大相寺回到瓦窑堡的周恩来与董必武、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林伯渠等人一起,在山下迎候毛泽东。毛泽东和他们一一握手问好。路两边站满了欢迎的群众和部队,学生们敲着洋鼓,吹着洋号,欢迎口号此起彼伏。毛泽东微笑着向群众和部队指战员们招手示意,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了南门。

欲知毛泽东回到瓦窑堡后有何重要活动,请看下一章内容便知。

东方翁曰:毛泽东起草的《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是一篇难得的政治文告类之佳作。可以说,像这样义正词严而又极其精辟的通电,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请看:《通电》向全国昭示,我红军东征,师出有名,名在抗日救国。意思是我要抗日,你要卖国,我就不得不打你!《通电》同时又昭示红军回师有因:我们要去直接同日军开战,你却以重兵拦路。为了顾全救亡大局,为保存“国防实力”,为不损伤“违反自己良心”而进攻红军的“爱国军人们”,红军不得不主动回师,以示诚意。接下来,毛泽东在通电“进言”里,不再称蒋介石、阎锡山为卖国贼,而改称为“蒋介石氏”、“阎锡山氏”;不再称国民党军为反动军队,而改称其有不少是“爱国军人”;不再称蒋介石集团为反动派,而改称其为“南京政府当局诸公”。且不说他以“千夫所指,不病而死”相警告,单就这种称谓上的重大变化,就已经是高妙之极了。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