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3页,当前在第3页 | 下页

10月1日这一天,陈毅致电中共中央,作了自我批评,他说:

粟裕所在的华中分局“两次到分局会议,他们战争方针很正确。但我至淮北,战局顾虑太多,决心不够,未能发挥山野力量,有负党与人民的付托。

陈毅还主动表示:

“今后集结张(鼎丞)、邓(子恢)、粟(裕)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

他在电报中还说:准备集中山野、华野主力于宿迁、沭阳之间六塘河以北地区,10月5日前后可集中完毕,如敌东进即歼敌于运河东岸,敌如不进即西渡运河恢复淮北,此部署着重点是集中主力出击并确保和坚持华中地区。

10月1日晚,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三个月总结》的党内指示。此《总结》共分19部分,“详细总结了1946年7月全国规模内战爆发以来的3个月战争的一系列经验,提出了人民解放军在今后的作战方针和作战任务”(引自《毛泽东选集》注释语)。他写道:

“7月20日中央对时局的指示上说:‘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七、八、九3个月的作战,业已证明此项断语是正确的。”

“向解放区进攻的全部正规蒋军,除伪军、保安队、交通警察部队等不计外,共计一百九十几个旅。此数以外,至多再从南方抽调一部分兵力向北增援,此后即再难调。而此一百九十几个旅中,过去3个月内,已被我军歼灭25个旅。今年2月至6月被我军在东北所歼灭者,尚未计算在内。”

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任务,是再歼灭敌军约25个旅。这个任务完成了,即可能停止蒋军的进攻,并可能部分地收复失地。可以预计,在歼灭第2个25个旅这一任务完成的时候,我军必能夺取战略上的主动,由防御转入进攻。那时的任务,是歼灭敌军第3个25个旅。果能如此,就可以收复大部至全部失地,并可以扩大解放区。”

“过去3个月内,我们损失淮阴、菏泽、承德、集宁等几十个中小城市。其中多数是不可避免地要放弃和应当主动暂时放弃的;一部分是仗打得不好被迫放弃的。不管怎样,只要今后仗打得好,失地即可收复。今后还可能有一部分地方,在不得已时被敌占去,但是将来均可收复。各地应检讨过去作战经验,吸引教训,避免重犯错误。”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过去3个月歼敌25个旅时所采用唯一正确作战方法。”

“3个月经验证明:凡坚决和迅速地执行了中央5月4日的指示,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即和我党我军站在一道反对蒋军进攻。”

“今后数月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时期,必须实行全党紧张的动员和精心计划的作战,从根本上转变军事形势。”

10月3日,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主力纵队发起巨野战役。

这一天,毛泽东在给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中关切地询问:

“你们是否已发动对邱、胡的歼灭战?歼灭该敌正是时机。”

10月3日晚,毛泽东又致电陈毅并告张鼎丞、邓子恢、粟裕,他写道:

陈,并告张邓粟:

一、酉东电悉。部署甚好,望坚决执行。二、目前你处与刘邓之任务是集中全力歼灭薛岳10个旅左右,即能转换战局。三、刘邓现正对付邱胡两部举行歼击,如得手,薛岳威势必将减煞。希望你们在淮海方面打几个好胜仗。

中央 酉江

后来在10月7日,巨野战役结束。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主力纵队歼灭国民党军第5军和11师共5000余人,自己也“伤亡4300余人”,不得不退出战斗。

10月4日,陈毅鉴于指战员们情绪很大,在给山野主力8师负责人的信中剖析自己与友邻指挥员刘邓、粟裕、陈赓相比的不足,承担战役失利决策与部署的责任,他在信中说:

“由于3月来战争,山野在淮北未获连续胜利,既未完成截断津浦的任务,内线亦未歼敌,而且丧失5个城;部队撤退多,前进没有转移多,疲困病苦;与各兄弟兵团如刘、邓、粟、陈赓等比较相形见绌……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团干部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一个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决守淮阴……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10月7日,粟裕与张鼎丞、邓子恢联名致电陈毅,建议陈、粟会合在一起,山野与华野指挥机关合并,并说:

“盼军长来此统一指挥”,“统一指挥是今后取胜的基本条件。”

此前陈毅尽管多次作了自我批评,可他如今又改变了主意,不打算按原计划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准备率山东野战军返回山东。

10月9日,陈毅致电毛泽东、粟裕等人说:“我意山野必须迅速回鲁”,并要求“华野派队接替淮海区”。

是日傍晚,华中分局负责人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发给中央一份密电,全文如下:

张邓曾报中央:

陈佳(即陈毅9日——笔者注)电悉。我们对陈此部署决不同意,对陈这几个月在华中指挥亦深表不满。当他大军屯住陇海时,桂系攻占灵城,我们建议山野移灵泗公路间歼灭桂顽,陈不听,后桂顽已占泗城,陈决攻泗城。我们曾两电建议不应攻泗,陈决心不变,又不亲自指挥,而把如此重任给宋一人主持,结果8师、9纵损失甚重,情绪降低。当山野据守众兴,陈拟北撤回山东,我们建议守泗阳,陈决在众兴与淮阴待机,但以后敌情未明,山野主力即撤到六塘河以北,把泗阳防务交给元气未复之9纵把守。以后李延年三军南下泗阳,阵地3天即失。陈尤不守淮阴,虽经中央电示两淮关系全局。但陈始终不重视,把主力控制于渔沟、来安之间,等待桂顽,一无所获。而淮阴方面我守军兵力薄弱,主力未到,我们几次求陈派队南援,终不来。后5旅赶驶顽强,给74军以惨重杀伤,淮阴局面已定,6师亦于皓日可到淮阴,陈亦允派2纵南来增援,并派人来要粟、谭布置出击,巧晚粟、谭遵命布置,将部队摆开,但到皓晨3时半陈又来电,部队不来,此时淮阴守军已摆开,一时收不回来,敌即在此时从我空虚处进入淮阴城。虽经皓日一日巷战,已无可挽救。这完全是由于陈对用兵开玩笑所致。否则,不仅淮阴可保,且可歼灭敌人,改变战局。为什么陈如此动摇,固与宋曾有关,但我们估计与陈之英雄思想亦非无关系。两淮失后,中央决定山野与华野合并,陈、粟、谭统一指挥,命令已公布,但陈始终保持两个机关,拖不合并,陈亦自己行动,不在一起,仍采取临时接头会商方式。我们屡电建议,陈不采纳。此次因敌知我北移,攻宿74军,东攻涟水,决1、6师南下配合5旅、皮旅歼敌,要8师接防徐家溜,峻集防务,保持六塘河防线,但陈又于今天提出山野北返山东,甚至让淮海失掉。如按陈此种布置,则六塘河、沐阳一带可能丧失,则1、6师将无归路,(因要渡黄河、盐河、前后六塘河及沐河),这对华野是极大威胁。同时陈指挥如此踌躇,山野回鲁南后也不一定打胜战,而山野、华野分开行动,对将来战局无法改变,对全国战局亦有害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陈这种布置。我们主张:

一、山野仍应在原地担任后防,候华野10日后北来,再配合作战。

二、陈、粟、谭应会合一起,不宜分开,使粟能助陈下决心,并便统一山野指挥。

三、为了兼顾山东起见,以8师回鲁南,由叶去指挥。并要山东补充叶纵5000人(闻叶纵人数很少)。

四、如陈定要北返,至少应以2纵留下,山野无论如何,要在1、6师北返前确保六塘河与沐阳城,否则前途极坏。

此我们3个人几个月以来观察所识,本知无不言之义,直告中央。是否妥当,请中央决定,但望勿告陈。

酉时 张鼎丞 邓子恢 曾山

10月11日,晋察冀军区主动撤出张家口,转入冀西山区继续作战。

张家口保卫战历时半个月,晋察冀军区解放军在平绥东段和平汉北段给了敌人以有力打击,共歼灭国民党军22550人,其中俘敌13150人,毙伤9400人。但由于对敌人从集宁经尚义、张北迂回张家口的进攻路线估计不足,西线兵力未能部署在能应付各种敌情的机动位置,给了傅作义可乘之隙。

罗瑞卿总结了张家口保卫战失利的教训,他说:“一个是远的,叫和平幻想,备战不足,和的工作做得太多了,备战工作太少了,复员过多直接影响到战争,练兵工作我们没有抓紧,军工建设也没有大力进行,当时张家口那样好的环境,我们连手榴弹、迫击炮弹也没有多准备些。”“近的原因,主要是在军事指导上,初战没打好,因为当时有轻敌思想,对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思想,在战役指导上和战术指挥上均存在问题。”

蒋介石在傅作义部进入张家口的11日下午,兴高采烈地宣布将召开国民大会。国民党高官还骄慢地宣称:“共军已崩溃”,“可在3个月至5个月内,完成以军事解决问题。”

10月12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给晋察冀军区聂荣臻等的指示电,他写道:

聂刘萧罗,张宗逊,并转各纵队、各军区首长:

张垣失守后,傅作义部已极端分散,利于我各个歼灭。但目前我仍应以一部在张垣附近钳制傅军,我主力仍在东面原地依原计划歼敌,以期彻底击破东面之敌。我对16军已给了一个相当严重之打击,如这两天对94军又能给以根本打击,则今后只须对53军以一二个打击及对16军再给一二个打击,便可彻底粉碎东面敌人之进攻。然后我军加以休整即可向西打傅。在几个月内完全可能打破东西两面之敌。目前你区敌人进攻,无论傅作义、李宗仁均已达到顶点,其后备已经用尽,我们方面一城一地之得失无关大局,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望本此方针鼓励士气,团结全党,完成中央给你们的神圣任务。

中央 酉文

10月15日凌晨1时,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致电中共中央说:

“我们商讨共同认为宜速出击淮北。李延年正布置北攻沭阳。已令粟裕率1、6两师北回沭阳集结,可能打几个好仗。如敌东进快,而华野来不及北返时,则就地相机打击敌侧背,山野拟选蒋军一路,从1个团到2个团着手,亦可能打一二个胜仗。故回鲁南的打算已暂缓。”

10月15日晚,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给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并告粟裕、谭震林的指示电,他写道:

陈张邓曾,并告粟谭:

删子电悉。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南京息,蒋方计划,引我去山东,我久不去,乃决心与我在淮北决战。此种情况于我有利。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于二至三个月内务歼薛岳7至10个旅,就一定能转变局势,收复两淮,并准备将来向中原出动。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鲁南方面由叶纵及各警备旅监视该敌,必要时可考虑将滨海警备旅派去。只要淮北胜利,鲁南之敌决不敢深入临沂。总之,转变局势主要依靠你军与刘邓军,而其关键是歼灭薛岳10至15个旅(你们担任歼灭7至10个旅,刘邓担任歼灭3至5个旅),只要不再犯错误,此项目的是能实现的

中央 酉删 亥

10月19日,国民党军中将师长张灵甫率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共4万余人,从淮阴出发,分3路向仅有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成钧的第5旅守卫的涟水城发起攻击。

涟水城西南距淮阴35公里,南距淮安30余公里,是苏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也是联系山东解放区与苏中地区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整编第74师是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之一,自称“天下第一师”,全部美械装备,训练有素,号称蒋介石的“御林军”、“王牌军”。自内战爆发以来,它攻淮南,夺两淮,连战连胜,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10月28日,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全部赶到涟水,粟裕下达了歼灭74师的命令。

10月30日夜,华中野战军全线展开进攻,张灵甫见势头不妙,仓皇逃回淮阴城。

一战涟水,张灵甫不仅未能如愿,还付出了伤亡7000余人的惨重代价。

10月30日这一天,在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到满洲里铁路上的肇东车站,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报请上级批准,将一台精心修理好的报废机车命名为“毛泽东号”。

1946年11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苏中七战七捷的指挥者粟裕将军》的署名文章,文章中说:

“苏中七战七捷的指挥者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将军,最近又参与组织了涟水保卫战的胜利战役。他的军事天才和保卫人民利益卓著的功绩,光辉地照耀着苏皖解放区。”“粟裕将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与人民解放艰苦奋斗的历史。今天,粟裕将军成了苏皖军民胜利的旗帜。战士们说:‘跟粟司令打仗最高兴,从来不会打败仗。’最近泰县人民送给粟司令的匾上写着:‘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11月2日,毛泽东两次为中央军委起草给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指示电,要刘伯承、邓小平他们在11月份“打两三个大仗,打孙震、刘汝明两集团,收复大片失地,孤立邱胡(指邱清泉、胡琏——笔者注)”。

11月3日,毛泽东又为中央军委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强调说:

晋冀鲁豫野战军当前的作战行动,“总以拖住邱、胡不便加入鲁南为原则,……我苏中、苏北现处困难中,如邱、胡加入鲁南,切断陇海,则苏中、苏北难于支持,极为不利。”

11月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加上在此前后与美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国民党统治区进一步置于美国的控制和掠夺之下。

11月10日,毛泽东起草并发表《中共中央发言人廖承志关于揭穿蒋介石继续大打阴谋的声明》,全文如下:

蒋介石氏于11月8日发表声明,决定违背政协决议与全国民意,在一党专政的情形下召开其一手包办的所谓国民大会,以通过其所谓“宪法”。这个非法的分裂的步骤,表明蒋氏长期独裁,长期内战的决心;表明中国的局势已比以前更为严重。蒋氏为了粉饰这个独裁与内战的步骤,同时又宣布了一次所谓“停战令”。可是蒋氏曾亲自下过多次的停战令而又曾亲自一一予以撕毁。此次停战令和历次的一样,不是什么“停战令”,而是继续大打的作战令,全国人民切记不可上当。现在蒋介石的大量军队已侵入解放区,占领解放区120个大小城市,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在全国征兵征,准备长期战,调动军队,准备新的进攻;其中,正从各方面抽调军队准备向陕甘宁边区进攻,即是一例。蒋氏在此次所谓停战令中,将所谓“防守现地所必需者”除外,即是为继续进攻,找好了借口,正如他历次撕毁停战令时所找到的借口一模一样。中共及全国人民均渴望和平,但可惜蒋氏并无丝毫和平诚意。如果蒋氏欲证明他对和平具有诚意,那么,他就应当:(一)下令停开一党包办的所谓国大,按照政协决议的内容和程序在各党派协商的基础上召集民主的国大。(二)将侵入解放区的军队撤出去,并停止调动军队,恢复1月间第一次停战令的位置。只有实行这两点,才能证明蒋氏具有和平的诚意。否则,所谓停战,所谓和平,必定是假的。一方面,召开分裂的御用的国大,一方面,一百个旅打进解放区,如此而欲人们相信蒋氏片面的一纸命令具有诚意,就连小孩子也欺骗不了。中共声明:凡属以真正和平为目的之商谈,我们均愿参加;凡属欺骗行为,我们一概反对。

11月15日,国民党的国民大会正式召开。

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驻南京代表团,要求代表团主要领导人周恩来等人立即返回延安,南京只留下董必武等少数人同国民党继续保持接触。

11月1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了一个党内指示(见《毛泽东选集》中的《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全文如次:

蒋介石日暮途穷,欲以开“国大”、打延安两项办法,打击我党,加强自己。其实,将适得其反。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蒋介石一手包办的分裂的“国民大会”,此会开幕之日,即蒋介石集团开始自取灭亡之时蒋介石军队在被我歼灭了35个旅之后,在其进攻能力快要枯竭之时,即使用突袭方法,占领延安,亦无损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挽救不了蒋介石灭亡的前途。总之,蒋介石自走绝路,开“国大”、打延安两着一做,他的一切欺骗全被揭破,这是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的。各地对于蒋介石开“国大”、打延安两点,应向党内外做充分说明,团结全党全军和全体人民,为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建立民主的中国而奋斗。

欲知国共之间战局如何发展,国民党军能否占领延安?请继续往下看。

东方翁曰:毛泽东心系武战场,关注文战场,由9月27日他写给陆定一的那一封信可见一斑。形势变了,《解放日报》不能随势转笔,还要站在旧码头上弹老调,岂不是长国民党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正如毛泽东在信中所说的那样:“向军民描写美蒋怎么厉害,怎么凶,这在7月以前是必要的。7月以后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毛泽东这一封文字不多的重要信件,后来的政治家、军事家实有一读之必要。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