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35

“很好嘛。敌人没有什么好怕的,丢了几颗炸弹就跑了,才炸坏了两间平房,连个哨兵也没有炸到,这说明他们确实没有办法了,只能等着我们去收拾他们了。”

话说1948年4月18日,粟裕将一封近3000字的电文发给中央军委和华东局,提出了3个纵队暂时不过长江的意见。

原来,陈毅从2月初开始,在归途路上向晋绥、晋察冀、山东渤海等地传达中央前委“十二月会议”精神,4月初才回到了河南濮阳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他兴致勃勃地把毛泽东与他商量的第1兵团南下计划,绘声绘色告诉了粟裕。没想到此时的粟裕看到国民党军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已经出现裂痕,解放军在中原大量歼灭其有生力量的可能性已经有所增长,又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设想:第1兵团暂不过江,集中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主力,背靠解放区,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另外以一小部分兵力组成多支游击队,深入江南,扰乱敌人后方,破坏敌人支援战争的力量。

陈毅觉得粟裕的设想太过大胆,完全否定了毛泽东原来的战略部署。这样重大的问题,自己不敢贸然表示同意,就提议召开华东野战军前委会议,让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在前委会议上,与会者就华东野战军第1兵团是迅速渡江争取把国民党军主力一部牵到江南去有利?还是先集中兵力尽可能多的歼其主力于长江以北,然后再渡江更为有利?进行了反复研究。大家都认为,粟裕的设想虽然不无道理,但却与毛泽东要第1兵团过江的战略计划正好相反,谁也不肯公然支持粟裕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粟裕只好征得陈毅及大家的同意,于4月16日以个人的名义把他的设想电告给刘伯承、邓小平,而后又在4月18日把这一设想报告给中央军委和华东局。他在电文中是这样写的:

“职对目前战局,虽经月余之考虑,但不成熟,恐有不周,致未敢轻率呈述。兹特呈报如下:

一、自去年七、八两月,先后转入外线以来,粉碎了敌人全面战略进攻,使我军转入了反攻,将战争拖向蒋管区,保卫了基本解放区,减少了解放区受战争的直接摧残。当时我军不依靠后方,大胆转入敌后,是完全正确的,是必要的,因此取得了极大的胜利,使敌我形势完全改变,而且前进了一大步,造成今后向前发展更有利的条件。但自去冬迄今,中原地区(包括豫皖苏及陕豫鄂)战局已形成疲惫而频繁的拉锯形势,我军固然予敌人以极大的困难,给敌人的人力物力以极大缩减与损耗,但由于敌人尚拥有相当机动兵力,占有某些交通线和所有交通中心、战略要地及运输工具、技术条件等,在兵力转运军需补给上较我军便利,亦增加我们歼敌困难。

二、我大兵团进入新区,远离后方作战,不仅在群众与地方工作上,得不到较好的配合,行动上不易保守秘密,往往丧失战机,而且由于补给困难与不及时,以及伤病员之安插,亦大大影响各级指挥员决心的贯彻和下级指战员战斗勇气的发挥。但敌人则因控有要点而可收容其伤病员,我之伤病员则大部被敌残杀或落入敌手。

三、华野现有装备在无正常补给情况下,不仅不能发挥其作战能力,且在某种情况下重装备却变成了拖累。如不要这些重武器,则在敌人筑城能力较强的现状下(敌人4小时即可完成地堡群),不仅难以速决,甚至不可能攻克。在今后战局发展趋势下,攻坚将成为今后作战的中心问题,则又不能不装备与学习使用重武器。近数月来本有许多战机,但以补给不正常,战斗不能速决与持续,在敌各路增援情况下被迫退出战斗,如是既增人员弹药之消耗,亦复影响部队情绪,且在某种情况下予敌某种程度的鼓励。虽然我军能于运动中疲劳消耗敌人,但自己已减员不少(伤病人员无较安定后方多遭损失或不能归队),长此以往似不合算。如以兜圈子中付出的巨大减员,作为有后方依托打歼灭战的伤亡,则每一万人的减员,至少可歼灭敌人一个主力师,如是对战局较有利。

四、大兵团在新区运动,最严重的事为粮食问题。敌我往返拉锯,双方均须寻求大量粮食,形成与民争食(新区地方工作很难供给大军粮草)。如是每个连队每天都向群众要粮(因情况等关系,很难完全做到统筹),侵犯了群众利益,更影响到群众之发动。回忆我军1945年在天目山时不足两万人,控制纵横近500里地区,仅3个月之久,已弄得民穷财尽。在战斗最紧张时(孝丰战斗)连贫雇农之粮食也取之殆尽,至今在该地人民中尚留下极深刻之不良影响。今后以10万之众进入江南山区,渡江固为一极大困难(只要能渡江,军事上其他困难尚易克服),但粮食补给则是长期的严重问题。此番南去,固可调动敌较多部队,打乱敌人之深远后方与推进战局。但双方大军往返拉锯,直接与民争食,也同样将自己弄乱(那些新区不久将是解放区,因与民争食而障碍群众之发动),这对发动新区群众又是极大的障碍,这问题可说是我军南渡后能否完成中央所给任务之关键

五、我们南渡后估计能调动的敌人为25、28、83、63、20师等部及留华南各地之后调旅。至于桂顾之7师、48师等部,蒋不至纵虎归山,仍可能留于大别山;5军及11师则因系美械重装备,亦可能留中原,以发挥其作用。此4个整编师战力最强,为中原敌人骨干,如我军南进仍未能调动,或未能予该4个师中之12个师以歼灭,则中原局势将成较长期僵持局面。果如是,既难减轻老解放区之负担,亦难于中原地区得到新的人力物资的补充(因不能较安定的发展新的力量),甚至会使这一地区遭到残酷的摧残而难于恢复(敌人在此区大抓壮丁,仅鲁西南一个分区即捕走数千人,拉走大批妇女,普遍抢粮,破坏生产),如是则将造成今后更大困难。

六、根据上述理由,对今后作战特作如下建议:

1、以刘邓、陈谢及华野主力,依托后方(陇海路北)作战,以便得到足够的炮弹、炸药、手榴弹之补给(新区因情况不能生产),发挥现有装备之作用而大量歼灭敌人(现在的敌人处于交通便利的中原,如无相当炮火,难于歼灭),并求得雨季与夏收前在中原地区(主要战场应在豫皖苏及淮北路东、路西)打几个较大歼灭仗,使这一地区人民能较安定的得以夏收,才能使我军尔后有粮食等供应与得到人民积极支援。如中原3大野战军不能于最近有效地打几个歼灭仗,则将增加其他野战军的负担,待敌后调旅及新训师完成后,则又将增加我们的困难。

2、对敌人近后方(淮河以南包括淮南和苏中南线直到江边),则派出数路强有力的游击兵团(每路多则一旅,少则一个团)辗转广泛游击,配合正面主力作战,协助该区地武游击坚持。只要正面打得很好,则敌有如下两个可能,即或者放弃淮河以北而退守淮河以南直至江边,或者将淮河以南之兵北调而减轻淮河南及大别山之兵力。不论敌采取何者,对我均有利,至少敌人要让出多数中小城市给我们。

3、对敌人深远后方(长江南苏浙皖赣闽及湘黔),则派出多路坚强的远征游击队(每路至多3000人,少则1000即可),配成犄角之势,采取广大范围辗转游击。军事上以歼灭敌人地方武装,摧毁其反动政权,破坏敌人兵源、粮弹及其他战争资源为任务;政治上则宣传党的政策,发动与团结广大人民并支持人民的民变运动。这样,派出的远征游击队因人数不多,不致与民争食,且可与当地人民武装融合而更大的发挥人民武装的力量(因人民武装战斗力较差,必须由主力派远征游击队加强;而主力派出之部队,则因与当地人民无联系又易孤立,因此必须与当地人民结合,才能发挥威力),二者如能结合得好,是能大量的调动敌人的。现我们已派出7个加强营分路出发,侦察布置渡江,如能先行,则他们先渡,以便两岸策应。

4、以上3线武装部队(野战军主力、游击兵团及远征游击队),依战局之进展向前推移,如能密切配合,则可能使战局得到较快与较大之发展。至于炮弹的供应,依我们所知,华东军工生产足够供给华野全军。如能有阵地作战,则缴获之物资弹药亦可有秩序地搬运,达到以战养战之目的(据报前在许昌、漯河所缴获汽油3000余桶及其他物资交给军区后,因情况紧张,几已全部为敌抢回,洛阳物资亦多未搬出)。

七、如中央认为上述意见可行,则建议集中华野之大部佯攻(或真攻)济南,以吸引5军北援而歼灭之。尔后除以一部相机攻占济南外,主力则可进逼徐州,与刘邓会师,寻求第二个歼灭战。对苏浙皖赣闽地区,则由华野派两旅兵力分路前往即可。同时建议刘邓、陈谢能各抽出一个旅进入湘鄂赣和湘鄂西地区。

八、以上是职个人不成熟的意见,加以对政局方面情况了解太少,斗胆直呈,是否正确尚祈指示。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松懈。”

4月18日,林彪、彭真、高岗等人以东北局、东北军区及东北野战军的名义致电中央军委,强调先打长春的有利条件,并吸引沈阳之国民党军北上增援,而东北野战军以主力南下,在四平附近歼灭之;如果国民党军不增援,则对长春发动全面进攻,“计划在10天半月的时间内全部结束战斗”。

电文中还说,打沈阳、打锦州以及入关作战,都有很多困难,“我军主力如南下,长春之敌必能乘机撤至沈阳,打通锦沈线,使我军陷于被动的地位。”

4月21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第二天,新华社广播电台发布新闻说:

“延安消息:英勇的西北人民解放军已经收复延安。困踞延安的蒋胡匪军整编17师,在人民解放军日益扩展的强大春季攻势的震慑下,在21日早晨,全部仓惶弃城向南逃窜。我围城部队正乘胜跟踪追击中。我陕甘宁边区延属专员公署,中共延属地委,已经在今天进驻延安市办公。延安是去年3月19号我军主动撤离的,到现在1年1个月零3天,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4月21日,毛泽东对粟裕提出的暂不过江的意见极为重视,电召陈毅、粟裕于4月25日至4月30日数日内到城南庄参加会议,要听粟裕当面汇报这一战略构想。

4月22日,毛泽东因为蒋介石尚未下定最后决心从东北撤退,就同意林彪等人先打长春,他在复电中写道:

林罗高陈李刘谭(指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笔者注):

巧电悉。

一、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意见。

二、我们可令杨罗杨(正在商量中)以3个纵队出至承德、北平之线以东地区,或者可能出至承德以东地区,起配合作战之作用。望令该地区准备8万人的粮食及其他协助事项,该3纵到达时间可能在辰删以前,亦可能在辰删至辰哿之间。但你们主要不要依靠杨罗杨。

三、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打沈阳附近之困难,打锦州附近之困难,打榆锦段之困难,以及入关作战之困难等,有些只是设想的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有些是实际的困难,在你们打开长春南下作战时会要遇着的,特别在万一长春不能攻克的情况之下要遇着的。因此,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毛泽东 卯养

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46人由城南庄到达西柏坡,与朱德、刘少奇会合。

4月27日,毛泽东就邀请张东荪等民主人士到解放区一事,在给刘仁的信中写道:

刘仁同志:

去年张东荪、符定一两先生有信给我,我本想回信给他们,又怕落入敌手,妨碍他们的安全,今年张东荪先生又想和我们联络,现在请你经过妥善办法告诉张、符两先生,我很感谢他们的来信,他们及平津各位文化界民主战士的一切爱国民主活动,我们是热烈同情的。此外请经妥人告诉张、符两先生,我党准备邀请他们两位及许德珩、吴晗、曾昭抡及其他民主人士来解放区开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会议,讨论:(甲)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问题;(乙)关于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我党中央认为各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例如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会商此项问题的时机业已成熟,但须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他们是否亦认为时机业已成熟及是否愿意自己或派代表来解放区开会。会议的名称拟称为政治协商会议。会议的参加者,一切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均可派遣代表。会议的决议必须参加会议的每一单位自愿同意不得强制。开会地点在哈尔滨,开会时间在今年秋季

上述各点请首先告知张东荪先生,并和他商量应告知和应邀请的是些什么人。

毛泽东 卯感

4月29日,毛泽东给在山东阳信县搞土改工作的长子毛岸英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岸英儿:

我们到了石家庄。岸青有信给你,是俄文,原文临行掉了,兹将译文附上。

祝你工作顺利

毛泽东

4月30日,几辆吉普车从西柏坡来到城南庄军区大院,从车上下来的有周恩来、任弼时、朱德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还有李先念和副政委张际春,以及军委作战部副部长李涛。毛泽东和聂荣臻、薄一波上前迎候。朱德握着毛泽东的手说:

“听说你的身体很好,现在看来,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毛泽东说:

“总司令的身体也比以前好啊!”

周恩来说:

“大家听说你的情况都放心了,急着见你领受任务。”

陈毅操着四川话说:

“我们都研究好了,愿意接受中央交给最艰巨的任务,对于打败蒋介石,还是满有信心的啰。”

毛泽东说:

“很好,很好!”

毛泽东握着粟裕的手说:

“你们打了那么多漂亮的大胜仗,我们很高兴呀,你们辛苦了。这次要好好听听你的意见哩。”

粟裕自1934年7月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参谋长以来,已经14年没有见到毛泽东了。他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眼睛有些湿润了。

阎长林是第一次见到粟裕。他虽然知道苏皖地区的七战七捷是粟裕指挥的,还听说粟裕不仅在解放区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在国民党统治区甚至在国外也很有名气,但他没有想到粟裕的年龄才刚刚40出头。

李先念是在1946年率领部队中原突围到达黄河以北整训时,曾和陈少敏到延安枣园向毛泽东汇报过工作。毛泽东当时说,突围出来就是胜利,有机会了再打出去嘛。只隔一年多时间,他的部队不仅打出去了,还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毛泽东见他脸上包了一块纱布,就问:

“这是怎么回事?”

李先念说:

“没有事,擦破了一块皮。”

陈毅接口说:

“没有事?好险噢!就是因为我和李涛几个大胖子把汽车给压翻了。还好,沟不深,翻了车,我们没有伤筋,也没有断骨,不误开会。如果沟再深一些,搞不好,我们就要见马克思去了。”

毛泽东笑了笑说:

“不打倒蒋介石,完不成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谁也不能去见马克思。马克思在天之灵,会保佑我们的。”

众人稍事休息,毛泽东便主持召开中央与中央工委会合后的第一次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又称为“城南庄会议”。

会议议程主要有3项:一是讨论把战争引向国统区;二是讨论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三是讨论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状态,适当缩小地方权力。

毛泽东首先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3条方针:

一、“军队向前进”,即必须坚持1947年9月中央提出的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方针,打到外线去。毛泽东说,北线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离不开南线去年以来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南线的进攻,减轻了华北、西北、山东的压力,造成了北线历次胜利的机会。如无南线的进攻,北线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南线部队虽部分削弱,但战略上的胜利是极其巨大的。因此,南线的部队与地方要克服困难,继续将战争引向国统区。毛泽东还说,为了保证在新解放区打开军事局面,应该充分利用抗战时期的经验,以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反对美蒋反动派为总方针,可以考虑先施行3年的减租减息,然后再进入土地改革。

二、“生产长一寸”即老解放区要把工业、农业生产推向前进。毛泽东说,要强调生产节约,地方党政部门应以一半以上的时间搞生产,其余时间搞土改、整党和支前。不如此,将使老解放区走到人力物力枯竭的地步,造成整个的失败。如能生产长一寸,才有了强大的支前力量,才能夺取全国的胜利。特别是华北地区,应以生产为新的工作方向。

三、“加强纪律性”。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无组织、无纪律、破坏政策、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等错误倾向,提出必须在全党全军反对无政府主义。毛泽东说,全党必须讲纪律,讲政策,服从统一领导,进行正规建设。

会议讨论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内容多达23条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一、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致敬!庆祝各路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

二、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

三、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觉悟空前成熟的日子。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和开展!庆祝全国青年和全国知识分子争自由运动的前进!

四、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下略)

会议还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倡议。

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在《晋察冀日报》上全文发表。

5月1日夜晚,城南庄万籁俱寂。村东的一个院落里,灯火悠悠。毛泽东伏案疾书,他以个人名义致函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民盟中央常委沈钧儒。他写道:

任潮、衡山两先生:

在目前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国内广大民主人士业已有了此种要求,想二兄必有同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上述问题。此项会议似宜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反美帝反蒋党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均可派代表参加。不属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反美帝反蒋党的某些社会贤达,亦可被邀参加此项会议。此项会议的决定,必须求得到会各主要民主党派及各人民团体的共同一致,并尽可能求得全体一致。会议的地点,提议在哈尔滨。会议的时间,提议在今年秋季。提议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本月内发出三党联合声明,以为号召。此项联合声明,弟已拟了一个草案,另件奉陈。以上诸点是否适当,敬请二兄详加考虑,予以指教。三党联合声明内容文字是否适当,抑或不限于三党,加入其它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联署发表,究以何者适宜,统祈赐示。兹托潘汉年同志进谒二兄。二兄有所指示,请交汉年转达,不胜感幸。

谨致民主革命敬礼!

毛泽东

接着,毛泽东又起草了中央关于邀请各民主党派代表来解放区协商召开新政协问题给沪局港分局的指示,他写道:

沪局、港分局:

一、我党准备邀请各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的代表来解放区开会讨论:(甲)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乙)关于在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及蒋介石卖国政府的斗争中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

二、我党认为召开此项会议讨论上述问题的时机业已成熟,但须征求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即他们是否亦认为时机业已成熟及他们是否愿意派遣代表来解放区。

三、会议的名称拟称为政治协商会议。会议的参加者一切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例如职教社,民主建国会,学生联合会)均可派遣代表。会议的决议必须参加会议的每一单位自愿同意,不得强制。开会地点拟在哈尔滨。开会时期拟在今年秋季。会议拟由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主同盟及中共联名发起。

四、为着上述目的,我党拟邀请李济深、冯玉祥、何香凝、李章达、柳亚子、谭平山、沈钧儒、章伯钧、彭泽民、史良、邓初民、沙千里、郭沫若、茅盾、马叙伦、章乃器、张絅伯、陈嘉庚、简玉阶、施存统、黄炎培、张澜、罗隆基、张东荪、许德珩、吴晗、曾昭抡、符定一、雷洁琼及其他民主人士来解放区开会。其中有被敌监视不能来者,可派遣本人的代表。

五、上述各点,请你们征询各人意见,首先征询李济深、沈钧儒二先生意见电告。

六、你们对于上述各点有何意见,各民主人士来解放区有何困难,亦望电告。

中央 辰东

毛泽东在上述信函及指示中,对于蒋介石的老冤家李济深先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本传前面已经说到了李济深与蒋介石几十年的恩恩怨怨,但他被蒋介石3次永远开除国民党党籍的事,在这里还有必要补叙一下。

李济深第一次被永久开除国民党党籍是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那时,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军阀,联合李济深同蒋介石进行了争权夺利的斗争。蒋介石便以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扣押起来,撤销其党内和军内一切职务,并开除其党籍。“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被释放出狱,蒋介石许诺给他以高官厚禄,希望获得他的支持。但李济深不为所动,对蒋介石在党内的独裁公开表示质疑和反对。1933年10月23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将他第二次“永远开除党籍”。抗战开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主张结束内战,建立统一战线,进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李济深对这一主张非常认同和拥护。蒋介石也不得不顺应形势,恢复了李济深在党内和军内的一系列职务。日本投降后,国共走到了内战的边缘。李济深不仅当面劝诫蒋介石不要进行内战,而且在党内积极联系爱国的重要人物,共同推进国家的和平和稳定。他公开发表文章,号召国民党内部每一个有爱国思想的人,都要站出来勇敢地反对内战。1947年5月,蒋介石操纵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第3次“永远开除党籍”,并下令“全国通缉”。

再说5月2日,城南庄会议继续进行,首先听取了粟裕关于3个纵队暂不过江意见的详细陈述。在分析了盘踞在中原地区的国民党4个主力军的情况后,粟裕着重强调说:

“我军渡江南进,不一定能达到吸引敌人主力回防江南、减轻中原我军压力的目的,相反,如果我10万大军过江,则减少了中原我军的力量。”“我军应该利用中原解放区已经逐渐巩固的有利形势,集中兵力打大仗,大量歼灭敌人,从而改变整个战局。”

毛泽东觉得粟裕的分析很有道理,就说:

“粟裕副司令从前线来,比我们了解情况。他提出的意见很好,很有价值,你们几个再谈谈。”

在座的人见毛泽东已经下了结论,都表示同意,于是决定3个纵队暂不过江,由粟裕率领,在中原地区寻机歼敌主力。

会议决定,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陇海路以北的老根据地为依托,互相配合,集中力量歼灭敌人。毛泽东对粟裕说:

“陈毅同志不再回华东野战军去了,今后华东野战军就由你来搞。”

粟裕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坚辞不受,再三要求陈毅仍回华东野战军。这是粟裕在他的军事生涯中第2次推让司令员职务。毛泽东说:

“中央已经决定了,陈毅同志和邓子恢同志回中原军区中原局工作。华野还是你来搞。”

粟裕又提出,陈毅在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职务要保留。毛泽东沉吟了一会儿,这才说:

“那好吧,陈毅同志仍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但是那边工作很需要他,现在必须马上去。”

他随即宣布粟裕以副司令员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组成一个由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参谋长张震、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参加的作战指挥班子。

这正是:辨才七年期,为时尚未晚。德才已兼备,粟郎犹自谦。

粟裕此一去也有分教:好一似手脚释放,立如那烈马之脱缰。

提兵调将得心应手,南北驰骋英勇顽强。

管教他八十万江北蒋家军,鬼哭狼嚎一梦成黄梁。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