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东方直心 繁体
柯仲平是在1947年夏季奉命来到西柏坡参加全国土地会议的。会议结束后,他被留在华北局主持编辑《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此时的编辑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柯仲平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有点伤风的毛泽东正躺在床上,见他来了,就下了床,问道:
“你在这里是扛长工还是打短工?”
柯仲平回答说:
“打短工。”
“你把短工打完到哪里去?”
“到你呆过13年的地方去。”
柯仲平说的就是陕北。
“实际只有12年半。”毛泽东纠正后又说出了心中的疑团:“还回去?打算干什么?”
柯仲平就把自己酝酿多年,准备创作一部长诗歌颂刘志丹在井冈山道路影响下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打算说了一遍。毛泽东说:
“很好,希望你能写出一部好作品。你到陕北以后,要多做调查研究,花上10年8年,真正了解一个根据地。人的一生,能写出一部《红楼梦》那样的作品就很不错了。”
5月29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粟裕等关于许谭兵团作战任务的指示,他写道:
粟,并告许谭,刘邓,陈邓(指陈毅、邓子恢——笔者注),华东局:
俭午电悉。
一、许谭以执行你们俭电第一方案为好,即第一步占领泰安、泗水、大汶口、曲阜,第二步相机攻占汶上、济宁、兖州3点中之一点,并求得调动他点之敌增援而歼灭之,逐次攻占汶、济、兖3点。第三步,相机攻占邹、滕、临、韩。执行这一方针,对于许谭兵团的供应,对于割断津浦孤立济徐,对于打通鲁中与鲁西南交通,对于有力配合粟部作战,均是有利的。如果汶、济、兖3点之敌难攻,而邹、滕,临、韩较为易攻时,亦可先攻邹、滕、临、韩,后攻汶、济、兖,或于汶、济、兖、邹、滕、临、韩7点中选择其较易者先攻,较难者后攻,总之许谭任务是逐一攻占7点,准备以4、5个月完成此一项任务。
二、俭电中关于粟陈唐6个纵队以歼灭5军为中心之部署是很好的。
三、粟陈唐兵团之作战与许谭兵团之作战必须各作独立作战之计划,即两兵团只作战略上之配合,不要企图作战役上之配合,以免互相牵累依赖,失去独立部署之战机。此点甚为重要,望你们预先计及。
军委 辰艳
5月31日中午,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告东北局指示电:
林罗刘,并告东北局:
一、为准备东北主力出至锦、榆、津、平线及平、张、绥、包线作战,你们必须精心筹划由东北运输粮食至该两线之各项技术问题,至少有由通辽至赤峰,由赤峰至察北绥东,由赤峰至平张线,由赤峰至冀东之几条较好的汽车路。修复通辽至义县,义县至承德的铁路线则更加重要。以上各公路铁路情况如何,望查告。必须估计到敌人集中到几个大据点,我军须旷日持久和他斗争,待其粮尽援绝,发生变化,方能最后夺取这些据点这样一种持久战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我军必须保持粮食的充分接济,方能取得胜利。而热河、冀东尤其是察北、绥东出产之粮食,不足供给大军长期需要,必须准备由东北加以充分之接济。4月间,我杨罗杨军两个纵队出至绥东,因当地无粮,不能久留,丧失良好之歼敌机会,你们必须引为教训。
二、29日23时半关于行动方案电已收到,正在研究中。
军委 31日12时
接着,毛泽东起草了中央关于三三制仍应执行的指示,他写道:
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西北局,中原局,晋绥分局,冀察热辽分局并告各前委:
中央去年2月1日指示三三制仍应执行,废除三三制的意见是错误的,但自去年“二·一”至今的一年多时间内很多解放区不得中央同意,擅自修改这一指示,从政治上及组织上打击三三制党外人士,其中除少数是有罪应得者外,大多数的打击是过左的错误行动。而各地对于此项重大问题,事前既不向中央请示,至今亦很少甚至没有向中央反映情况,兹特责成各局于电到后半月至一月内,将当地地委一级,区党委一级,中央局或分局一级,共3级的党外知名人士列一总名单,注明简历现状及我党对他的待遇意见,电告中央。和此项名单调查报告之同时,由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工作委员会(如华中工委)负责将自己对统一战线三三制及党外人士问题对中央作一总结报告。是为至要。
中央 辰世
1948年6月1日晨,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指示电:
林罗刘:
请回答下列问题:一、你们对长春使用几个纵队,是否已展开全力攻击。二、8天作战我军伤亡多少。三、长春外围工事是否均已夺取。四、是否已和60军接触,该军战力如何。五、部队打堡垒战术是否已由集团冲击的老办法,改变为小组攻击的新办法。六、8天作战中是否已采用坑道爆炸方法。七、是否已实行军事民主,即遇到困难时,由连队指战员在火线上开会,反复研究攻克敌阵的方法(大家想办法)。八、现在是否已停止攻击,或者还在继续攻击。九、你们指挥所在何处,是否已召集纵师干部开会,详细检讨经验。最前线是否有你们的代表执行阵地指挥职务。十、沈阳方面反应如何,有无准备增援意图。十一、徐向前同志指挥之临汾作战,我以9个旅(其中只有两个旅有攻城经验)攻敌两个正规旅及其他杂部共约两万人,费去72天时间,付出15000人的伤亡,终于攻克。我军9个旅(约7万人)都取得攻坚城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强。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如果我军不惜伤亡,以两个月时间夺取长春,你们估计是否有此可能,局势将会怎样。
军委 1日7时
6月初的一天下午,毛泽东起床后说:
“阎排长,到村外散散步去吧。”
阎长林感到毛泽东一直顾不上散步,现在提出来了,真是难得,就问:
“好的,要汽车吗?”
“不要了,就到附近走走吧。”
村外的田野里,麦子、水稻的长势都很好,老乡们正忙着在稻田里施肥、拔草、浇水。毛泽东说:
“这里的庄稼比阜平城南庄的庄稼长势好,看起来这一带可能富裕些。”
他站在滹沱河岸边,一会儿朝上游望望,一会儿朝下游看看。此时的滹沱河,河床很宽,河水却很少,河滩上到处是石头和沙土。毛泽东不时咬咬嘴唇,皱一下眉头。他见村里的农民阎志清在稻田里拔草、浇水,就过去一边帮阎志清干活,一边问:
“一亩地能打多少斤稻子?”
阎志清回答说:
“好年景不缺水,可以产到四五百斤,要是遇上天旱缺水,那就收不了这么多了,二三百斤也有,一二百斤也有。”
毛泽东问起这里水稻的种植办法。阎志清说,这里的农民种稻子都是采用直播的办法。毛泽东说:
“直播是古老的耕种方法,产量太少了。陕北乡亲们守旧,也是习惯直播,不习惯插秧。湖南都是插秧,1亩田能收个1000多斤,你们可以试试,今后也插秧种稻吧。”
他又问:
“河里的水这么少,浇地够不够用?”
阎志清说:
“够浇地用的。别看现在水少,到雨季河里的水就多了。”
“那不成水灾了吗?你敢不敢下河?”
“我水性不好,发大水时不敢下河,平时水少的时候,我敢下去游泳,还可以到河底石头洞里抓鱼,有时还能抓到一二斤重的鱼呢。”
“这么说,你们这一带还不错嘛,有大米吃,有鱼吃,再多种些青菜,就和我们南方差不多了。”
说罢,他告别了阎志清,对卫士们说:
“北方种地不像我们南方那样。在南方,是很讲究精耕细作的。”
来到一块玉米地头,毛泽东指着玉米问:
“你们说,玉米头上长须丝起什么作用?”
卫士们对玉米太熟悉了,纷纷说:
“玉米须丝对玉米不起什么作用,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有一个卫士猜测说:
“须丝是为帮助玉米通空气的。”
毛泽东说:
“你们都是农民出身,既见过又吃过,也种过,怎么种才能多收,你们有经验。但你们的经验还没有上升到理论。植物和动物一样,什么东西既然存在就有用途,没有用途也就被自然淘汰了。玉米形成以后,上头长出的尖上要开花,花粉落在胡须上,胡须再与玉米粒联系起来,就起到授粉交配的作用。这就叫传宗接代。”
这一番道理让卫士们听得一个个目瞪口呆,种玉米长玉米是玉米的传宗接代,这是他们可以接受的,但要说玉米还需要授粉交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真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走到一个小水塘边,毛泽东问王振海:
“你说,这池塘里有没有鱼?”
王振海看着池塘里的水比较清,就不假思索地说:
“这土水塘里没有鱼。滹沱河拐弯处有石头的水塘里有鱼,鱼喜欢在水中的石头缝里生活。如果天旱,在河流中挖沟改道,把水掏出,一个水坑可以捞出很多鱼。”
毛泽东打赌说:
“咱两个下去捞鱼,如果捞出鱼来,说明你的经验不全面。如果这个水塘里真的没有鱼,说明你的经验还有普遍性。”
毛泽东说着就要脱外衣下水,阎长林赶忙劝阻,说:
“在这里下水,衣服湿了不好换。”
孙勇已经脱下外衣跳进了水中,说:
“主席你不要下,我只要走一走,就知道里面有没有鱼。如果有鱼,我一定能抓住。”
接着,王振海几个人也下到了水中。突然有人“噢”了一声,说是鱼碰到腿了。说话间,孙勇已经抓出了一条1斤多重的鱼,王振海也抓住了一条,其他人却眼巴巴地捞不出来。毛泽东说:
“你们现在用劲把水搅浑,这叫浑水摸鱼嘛。”
站在水中的卫士们闻言手脚并用,不多时就把个不大的清水塘搅成了浑水塘,鱼儿被呛得浮在水面上,张着大嘴喘气。众人一会儿功夫就抓了十几条。毛泽东说了声:
“好了,够你们美餐一顿了。”
众人上了岸,收拾好东西跟着毛泽东往前走。毛泽东边走边指指旁边的渠道,讲出了一番道理:
“你们看,进水的渠道水深,鱼容易顺水而来,向稻田灌水的水道浅,鱼不容易随水流出,时间长了,一个夏季水塘里的鱼就长大了。”
马汉荣说:
“主席从小就在稻田、水边摸鱼,一看就知道哪里有鱼,哪里没有鱼。我们北方河流少,很少摸过鱼,陕北人还不吃鱼呢。”
毛泽东“噢”了一声,问道:
“你们陕北老乡还不吃鱼吗?”
马汉荣说:
“不是不吃,是没有吃鱼的习惯,我吃着鱼也是怪香的。陕北人不仅不吃鱼,就是海参、对虾也不吃。”
毛泽东问:
“为什么?我在延安这么多年,还没有发现陕北人不吃鱼虾呢。你们说一说是因为它不好吃,还是信迷信,以为它是神不能吃?”
马汉荣解释说:
“主要是不习惯吃。我参加革命后,什么鱼呀虾呀都吃。不是忌讳鱼虾,是不知道鱼虾营养丰富,吃了对人的身体有那么多好处。如果鱼虾多了,大家都知道好吃,慢慢就习惯吃了。”
毛泽东到了东柏坡收发室前,问收发室的老关:
“收发室都管些什么工作呀?”
老关说:
“主要收外边送给中央机关的报纸、刊物、信件和负责来客接待工作。”
毛泽东问:
“东柏坡住的是什么单位呀?”
老关说是干部文化学校,毛泽东就问阎长林:
“你们警卫排去学习文化的同志都在那里吗?”
阎长林说:
“都在那里。还有从延安迁来的洛杉矶幼儿园。”
毛泽东说:
“这些娃娃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也是经风雨见世面啊!”
阎长林看看天要变了,说:
“要下雨了,汽车就在东柏坡,让老周开车把咱们送回去吧?”
毛泽东说:
“就这么一道墙远,不要坐汽车了,散步就是要走路嘛。我们的部队从来都是风雨无阻嘛。在陕北时,下那么大的雨,不也是照常上路吗?散步是锻炼身体,下雨走路更是锻炼身体,也能锻炼意志。”
说话间,真的下雨了,毛泽东说:
“它下它的雨,咱们走咱们的路。不能因为下了一点雨,就干扰了我们的散步计划。以后就像今天这样,走这么远的路。有时还可以到远处去,也可以先走路,回来坐汽车;也可以先坐汽车,回来时走路。今后散步也安排个计划,不能有点干扰就放弃了计划。出来转了转,了解到不少情况。以后咱们多找几个散步的地方,这样可以到处都看看。”
回到西柏坡大门口,毛泽东看到张瑞岐正在放哨,想起了他在离开杨家沟时说的话,就笑着走过去问:
“张瑞岐同志,你不是说过把我送到目的地后,就回陕北吗?现在我已经到达这个目的地了,你是不是要回陕北工作呢?”
张瑞岐认真地说:
“现在全国都在大反攻,等全国解放了,我把主席送到北平后再回陕北工作。去北平才是主席的目的地呢。”
毛泽东一高兴就开起了玩笑:
“要是那样的话,你讨老婆的时间可就要推迟了。”
“革命头等重要,讨老婆没有革命重要。”
“好,有志气!到北平看看也很好,那里过去是皇帝住的地方。到那里看看,回陕北也好给乡亲们讲讲故事呀。进北平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到那个时候,咱们一起去北平,看完了北平的名胜古迹你再回去。”
“是,坚决按主席的指示办。”
毛泽东走进大门还交代阎长林说:
“今天散步很好,走的路远,看到的事情也多。你们提醒我,以后咱们多去外边走走,多接近群众。”
欲知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的其它活动,请继续往下看。
东方翁曰:毛泽东时代有一句名言,叫作军民鱼水情。就本章内容来看,毛泽东与部下的关系,与农民的关系,这种鱼和水的关系,正是后来社会上那种军民鱼水情的源头。和部下一起泡温泉,安排14个卫士离职去学习,和农民阎志清谈水稻的直播与插秧的区别,和阎长林等人谈玉米传宗接代的道理等等,这样的小故事一一读来,还真的让人体会到了毛公那种非同寻常的品格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