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3页,当前在第3页 | 下页

10月25日,毛泽东给唐家圫的表侄文九明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九明同志:

10月2日的信收到。你有关于乡间的意见告我,可以来京一行,自备路费,由我补发。毛泽荣,小名宋五,是我的兄弟,住在杨林,他多次来信想来京一行,请你找他一路同来。他没有出过门,请你帮忙他。他的路费亦由自备,由我补发。你们来时如可以不找省统战部则不找,如无路费,可以持此信找统战部同志帮忙。路上冷,每人要带一条薄棉被。不要带任何礼物,至嘱。其他的人不要来。

毛泽东 10月25日

能于11月上旬到京为好。

文九明接到毛泽东的信,就去找毛泽荣,和将要进京的毛月秋、文东仙一起,怀揣毛泽东的亲笔信及韶山、石城两处乡政府的书面材料,准备上京。

10月26日,中央农村工作部在北京召开了第3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会议传达了毛泽东在10月15日和陈伯达、廖鲁言关于建立农村合作社的第一次谈话内容。与会者经过讨论,很快接受了毛泽东的谈话精神。

这次会议一直开到11月5日才结束。

1953年11月初,毛月秋、毛泽荣、文东仙、文九明一行4人抵达北京,住在一个宾馆里。

两天后,毛泽东派秘书到招待所,通知毛月秋等人去中南海会见。他们来到丰泽园门口下车时,毛泽东从屋里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他的姨表兄王季范。

“主席,您好!”

毛月秋等人见毛泽东迎上来,纷纷向毛泽东问好。毛泽荣则一口一个“主席三哥”的叫着,毛泽东也一口一个“逊五老弟”的回应着。亲人们20多年未见,今日一见面,显得格外的亲热激动。毛泽东客气地说:

“你们这么远来了,真是不容易啊!快进屋坐。”

说着,他把客人迎进会客室。毛月秋刚坐下,便问道:

“主席,您还认得我吗?”

毛泽东说:

“认得。你给我写过信,你是月秋同志嘛。”

“您写给我的信,我收到了,今天还带来了。”毛月秋亮了亮手中的信,兴奋地说:“要不是您的御书,我们可来不了啰!”

“噢!”毛泽东若有所思,问道:“你是什么字派?”

“我是贻字派。”

“那你还是叔老子啰!”

毛月秋连忙说:

“不敢不敢!你是一国之君,我是一介草民。”

这一天,毛泽东没有办公,专门同毛月秋等人叙说家常。他问道:

“钟鼎夷、毛吉臣、毛明德、毛棠困、毛鸿初那几个人还在吗?”

毛月秋说:

“有的还在,有的死了。”

毛泽东又问了这几个士绅后人的情况,接着向担任农业初级社社长的文九明问起了家乡的生产和建设情况。他还特地把秘书叶子龙叫来做记录。文九明汇报说:

“土改结束了,区里、乡里,干部们没有好多事做了,说要发展生产,这样,从县到区,由区到乡,再到村,发下来许多表格。表格内容无所不包。比如,种了多少菜,萝卜多少,白菜多少。养了多少猪,肥猪多少,架子猪多少。积了多少肥,土肥多少,人粪畜粪多少,到来年春插还能积多少。区干部催乡干部,乡干部催村干部,干部们捧着表格,一户一户追着填。我说,这么多表格要填,我每天就守着尿桶茅厕房,还有猪屁股牛屁股,什么也别想干啦!这话传到区干部的耳朵里,他们就找上门来批评我,说我讲怪话,是骄傲自大。”

毛泽东越听越生气,说道:

“不是你骄傲,是他们骄傲,连中央的指示都不听,不是骄傲是什么!”

他说的中央指示,就是3月19日他为中央起草的专门解决“五多”问题的文件。他指着叶子龙说:

“你要中央办公厅查一下,在对待中央文件上,看哪些人当了耳旁风!”

中午,毛泽东设便宴招待客人,嘱咐厨师按韶山家乡风味办了8大碗,有扣肉、肉卷子、清蒸鱼和茄子等,还有文九明从家乡带来的火焙鱼。毛泽东叫毛月秋坐上座,毛月秋不肯,他说:

“天地君亲师,除了父母就是皇帝为大。你是主席,好比皇帝老子,我们是小小老百姓,哪有老百姓坐上席,‘皇帝’反坐下席的道理!”

毛泽东说:

“那是封建社会,是旧习俗,现在新社会了。老规矩要改啊!”

毛月秋说:

“那你平日开会,出席宴席,又总是坐上席呢!”

“那是国家大事。在公开场合,我当然要坐上席。如今是在我屋里,你们是客,我是主,哪有主人坐上席,客人坐下席的道理!”毛泽东说罢,又抑扬顿挫地念道:“‘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你们看,连《增广贤文》上面都讲了,还不坐上头?”

毛月秋拗不过毛泽东,只得勉强坐了上席。毛泽东不停地给客人敬菜,他把扣肉一片一片地夹到客人碗里,说:

“这扣肉烂了,多吃几块啰!”

毛泽东爱梳头,饭后拿着梳子梳头,一边梳一边对毛泽荣说:

“逊五,梳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你们也要保护身体,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酒不能过量。”

毛泽荣本来以为三哥当了国家主席,生活一定很奢华,衣食住行都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哪知道他的生活十分简朴,穿的是褪了色的布衣,衬衣还打了补丁;住的房子里面陈设简单,没有什么花草和书画;吃的也是粗茶淡饭,没有什么美味佳肴。他有些不理解,他说:

“三哥,你当了主席,时时要考虑国家大事,要保重身体,生活要过得好一点。”

毛泽东笑着说:

“我的身体不是很好吗?生活也算不错,够得了中上水平了。”

毛泽荣不以为然,他说:

“听说当年慈禧太后的一顿饭要吃去800两银子,那当然要不得。不过,你也不要太刻薄了自己。”

毛泽东严肃地说:

“我们国家底子薄,人民生活很不富裕,我们当干部的是人民的公仆,要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不能贪图安逸和享受呀!现在和将来,我们都摆不起阔气。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两句诗警醒世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你想想,我们能不养成一种勤俭节约的风气吗?全党、全国各级机关,各级干部,都要厉行增产节约,国家才能建设好。”

下午,李敏、李讷放学回来了,毛泽东把两个女儿唤到跟前,吩咐道:

“娇娇、李讷,快过来见见长辈。”

李敏、李讷朝客人鞠了一躬,就进房间里面去了。毛月秋、文东仙等人很高兴,问起毛泽东的妻室。毛泽东用家乡话说:

“如今咯个堂客叫江青,她身体不好,长期在医院养病。”

“那你原来的爱人叫什么名字?”

“原来的堂客姓贺,名子珍,在延安时患病,去了苏联,一直在那里治疗,解放前回国。如今住在上海。她走了以后,中央考虑我身体不能长期没有人照料生活,便批准我跟现在的这个堂客结婚。”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招呼表兄王季范与毛月秋等4人合影留念。当天晚上,毛泽东留几位客人在家里歇宿。

第二天早晨,毛月秋等人吃了饭,才回到招待所。

文东仙的眼睛患了一种怪病,眼睫毛往里长,乡下人称之为“红领锁眼”。毛泽东安排他到医院治疗,开了刀,剪除了睫毛。他住院一星期,病就痊愈了。出院这天,毛泽东把他接到丰泽园菊香书屋,寒暄过后,问道:

“二十五表弟,还记得当年围炉向火的事情吗?”

“记得。”文东仙说:“当然记得!”

那还是在1921年正月初八晚上的事情。毛泽东和两个弟弟、弟媳王淑兰、妹妹毛泽建在老家韶山冲围炉谈话,决定毁家兴邦,投身革命。那时候,表哥文南松和堂表弟文东仙当时也在场。毛泽东又问起乡下的生产和医疗卫生情况,他说:

“韶山那边的情况我了解一些,唐家圫的情况怎么样?”

文东仙回答说:

“有您和共产党的领导,贫苦农民翻了身,乡下的情况比起过去好多了。”

“乡下还有闹粮荒的没有?”

“基本上没有了。”

“不,我看有。”毛泽东摇摇头说:“乡下还有缺粮户。湘乡平均每人有1亩2分田,韶山才只有9分,产量不高,面积又小,除完成国家征购外,留下的粮食就不多了。怎么没有缺粮的呢?我们要想办法提高产量,解决好吃饭问题。我们有五六亿人口,吃饭是一件大事,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人民就要饿肚皮,我们就面临危机。

文东仙认真地听着,他感到毛泽东身居高位,心系人民,体恤百姓疾苦,真是令人钦佩。只听毛泽东又加重语气说:

除了解决吃饭问题外,我们还要解决一个医疗问题。现在,据说农民生了病请郎中,要称肉打酒,送情送礼,花了四五块钱,药还没进口,还要花钱,这怎么行?今后,个区要建个医院,个乡要有几个流动医师。

毛月秋等人在北京的日子里,毛泽东多次陪他们,或者派人陪他们游览长城、十三陵、故宫、历史博物馆,北京的名胜、风景差不多都游到了。他们住了几天,觉得心满意足了,便去向毛泽东辞行。毛泽东歉意地说:

“对不住,我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你们。”

毛月秋连忙说:

“快莫这么讲!我们住了咯样久,您咯里招待既热情又周到,我们都领受不起了。耽误了您许多时间,还花费您不少,我们真不好意思!”

“我没有什么好的东西送你们,就送点衣服和日用品,还有一点零钱。”

毛泽东说完,叫秘书拿来礼物,送给每人100万元,一套新棉衣裤,还有内衣、鞋帽、蚊帐;另外送给毛月秋一件呢子大衣,一支钢笔、一副眼镜;送给毛泽荣青蓝色呢子大衣。

毛泽东最后对文九明说:

“这次你给我送来两份厚礼。一是唐家圫的火焙鱼很香,我感谢你。二是你那条好意见,更是金不换。这样的意见我如今难得听到,你要常来。”

秘书在送毛月秋等人回招待所的路上对他们说:

“你们这次来北京,食宿和添置衣服,都是主席自己出的钱。他的钱并不多,这个月还用亏了哩。”

不久,毛月秋、文东仙、毛泽荣、文九明4人回到了家乡。

欲知毛泽东与家乡父老乡亲们以后的交往,请继续往下看。

东方翁曰:毛泽东在1953年10月15日及下一章将要说到的11月4日召见陈伯达、廖鲁言的两次谈话,是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只要认真读一读,就会感觉到他的思虑是多么的缜密,预见性是多么的准确!一个大国领袖若无此种胸襟、智慧和才能,谈何治国强国?倘若再胸无点墨,夜郎自大,甚而至于炫耀皇帝的新装,那就只会徒留笑柄耳!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