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东方直心 繁体
毛泽东大传之
第八卷
乱云飞渡
第1章
“全世界反动派从去年起,咒骂我们,狗血喷头。照我看,好得很!6亿5千万人民的伟大事业而不被帝国主义及其在各国的走狗大骂而特骂,那就是不可理解的了。他们越骂得凶,我就越高兴。让他们骂上半个世纪吧!那时再看,究竟谁败谁胜?”
话说1959年8月18日,张闻天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短信,他在信中写道:
“我这次动了大手术,对我以后的身体健康,定会起良好的影响。我衷心地感谢你和中央其他同志所给予我的帮助。我一定要同昨天的那个反动的我,永远决绝。”“我今天下山,希望能在北京再见到你,并希望你多多指导。”
毛泽东看了张闻天的信,立即批示道:
“印发各同志。印160多份,发给每人一份。走了的,航送或邮送去。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洛甫这封信。”
在庐山会议闭幕后的第4天,毛泽东离开庐山,到了南昌,又从南昌乘专列到了上饶,召集地委、县委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调查研究。
8月21日,中央办公厅通知浙江公安厅厅长王芳说,主席途经金华时,要召集地委、县委负责人座谈一下。王芳立即赶往金华,准备迎接毛泽东,并召集地委和兰溪、永康、金华、诸暨各县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这天下午,跟随王芳来到毛泽东专列上等候接见的5位地委、县委负责人都有点紧张,也非常激动。王芳向他们说明了见到毛泽东时和汇报工作时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5时许,王芳带着他们来到毛泽东办公的车厢,毛泽东已在车厢门边等候了。他见地委、县委的几位同志都傻愣愣地盯着他看,就主动伸过手来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众人落坐后,王芳逐个将这几位地方领导人向毛泽东作了介绍。毛泽东一边在纸上记,一边问每位负责人年龄、籍贯,是在何时南下的?生活是否习惯?大家见毛泽东这样平易近人,紧张了半天的心情这才放松下来。毛泽东问的最多的是农业生产问题,他见大家回答问题有些迟疑,显然感到不满意,就说: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讲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
县委书记们汇报到生产指标过高时,毛泽东说:
“指标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大话,不要吹大牛,不要光听上面那一套。”
有人汇报到基层干部作风时,毛泽东严肃地说:
“千万不可高指标,放空炮,强迫命令假汇报。”
有人汇报说,群众对公社搞一平二调、生产队办食堂有意见,大家从食堂打回去的饭菜回家还要重新烧,浪费人力物力。毛泽东说:
“群众不愿意办食堂,就应当解散。集体的东西不能随意调拨,要按劳分配,等价交换,互通有无。”
他问永康县委书记马蕴山:
“你们永康什么最出名?”
马蕴山搔了一会头,说:
“永康五指岩生姜最出名。”
毛泽东说:
“不是什么生姜最出名,而是你们永康方岩山上的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座谈会结束后,毛泽东带上诸暨县委书记离开金华北上,进入诸暨境内,他又和诸暨县委、萧山县委的负责人们进行了座谈,了解农村和生产方面的情况。
此后,毛泽东到杭州小住,每天工作到凌晨,上午睡觉,下午起床后学习英语,然后到附近的丁家山散步或在亭子间里休息。
8月23日,毛泽东给陈伯达等人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航送伯达、乔木、冷西、家英4同志:
此版右角甘薯问题,很有兴趣,可以一看。这种讨论,是非常之好的。科学讨论,《人民日报》要多起来,要多得占篇幅五分之一左右,岂不是很好吗?请你们于衣食住行用5大要政讨论一下。一塘死水,需要搅动一下了。你们8月21日的信收到,做得好,写得好,我看后非常之高兴。
毛泽东 8月23日上午6时,倚枕
这一天,毛泽东到丁家山散步,他忽然听到啾啾的鸟叫声,循声望去,见道路两旁的树上挂着几个鸟笼子,立刻就明白了,心想,这一定是警卫处处长伍一的特意安排。
原来,杭州的警卫处长伍一为了给毛泽东增添一些雅兴,就在毛泽东经常散步经过的道路旁边和山坡上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又从园林部门借来了几个装有小鸟的鸟笼子,挂在道旁的林子间,以使幽静的山林增添几分悠闲的情调。
毛泽东让林克叫来了伍一,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指着树上的鸟笼说:
“你这个伍一,搞这个干嘛?旧社会玩鸟的都是公子哥儿。今后生活好了,别人搞了消遣消遣,我不反对,反正我不要!你马上把它给我拿走!”
伍一见毛泽东如此生气,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吓得不敢做声。等毛泽东批评完了,他转身就去摘鸟笼子。毛泽东又叫住了他,指着路旁的花木,放缓了口气说:
“伍一呀,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你看这么多的空地多浪费。庭院绿化也不要光考虑到好看,形式的东西,中看不中用。你动动脑子,假如种些蔬菜、果树,既能开花结果,又有经济收入,群众减轻了负担,我们也能改善改善伙食,何乐而不为呢?”
毛泽东一席话说得伍一打心眼里敬佩眼前的这位领袖,他高兴地说:
“主席说的是,我一定照办。”
后来,伍一果真按照毛泽东的指示,领导警卫部队开出了不少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果树,还种上了不少茶树。
8月24日,刘少奇在第17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批评那些对大跃进持怀疑态度的人是“好意不多”,他说:
“这么几千万人上山,几亿人搞大跃进,大家动手搞,这样才会得到经验。我相信,这样我们进步快。这个是出钱买不到的。而我们是在很短的时期内取得这个经验的。我们取得这个经验,那怕是犯很多错误。这个错误我们必须犯,现在不犯将来还得犯。我们犯了,将来就可以不犯或者少犯。即使犯了错误,发生了问题,也要从积极方面看。犯错误也有好处哩。”
8月24日下午,毛泽东就分期分批为右派分子摘帽和赦免一批罪犯的问题,在给刘少奇的信中写道:
少奇同志:
关于全国45万右派分子分期分批摘帽子的问题,据江西省委杨尚奎同志说,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他说,已经向你说过了,你答应回北京统一考虑此问题。我认为,积以时日,至少可以争取70%的右派分子改变过来。例如说,在今后7年中(或更多时间),每年争取转变和摘掉帽子10%左右,是有可能的。请你提向常委和书记处讨论一次,由中央发一个指示,在国庆10周年时机,根据确有改变的情况,给第一批改好了的右派分子,摘掉45000人左右的帽子,即10%,对于教育右派分子,一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将大有作用,他们会感到确有前途。对于目前反右倾、鼓干劲也甚有利。摘去帽子后,旧病复发,再次、三次……右倾,也不要紧,给他再戴上右派帽子就是了。
此外,我想到,今年国庆10年纪念,是否可以赦免一批(不是“大赦”,而是古时所谓“曲赦”,即局部的赦免)确实改恶从善的战犯及一般正在服刑的刑事罪犯。如办此事,离国庆只有30几天时间,是否来得及审查清楚?或者不赶国庆,在秋天办理即可,但仍用国庆10年的名义。此事是否可行,亦请召集有关同志商议一下。
我月底可回。
毛泽东 8月24日于杭州
关于反右问题,《戚本禹回忆录》中说:“右派是有的,辩论一下也是可以的,但用不着搞那么大的反右派运动,搞了几十万人。这个责任,毛主席有,他应该负领导责任,但反右派主要是刘少奇、邓小平他们掌握的,彭真也很积极。彭真那时候左得不得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又那么右?是他们提出要求按比例打右派,主席说百分之一、二、三,他们说5%都不够,有10%。邓小平在中央党校讲话,提出按10%的比例打右派。后来不是每个单位都按10%的指标打右派吗?依据就在这里,这个是当时有文件的。现在有些人把反右扩大化的错误都归到主席身上,这是不对的。就是反右派,主席也没有想那么大规模,按指标打右派不是毛主席说的。”“主席真是好心,刘少奇却不像话,不检讨,还把屎盆子扣在主席头上。‘我是执行者,我是第一线的,负主要责任’,这话刘少奇该说却不说。主席都说了要负责任,他刘少奇就不说一声负责任的话,何况主席不同意打成右派的,他们也打了很多。”
再说8月24日这一天,毛泽东就黄克诚8月22日承认错误的来信,在复信中写道:
克诚同志:
信收到,很高兴。你的那种态度很好。我表示热情欢迎。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改就好了。错而能改,出以真诚老实,就能逐步地见信于人,变为一个好同志。这样一想,忧愁就可以减轻了,顺复。祝你大进一步。
毛泽东 8月24日
此时,毛泽东在杭州已经住了两天,他要乘专列经上海、南京、徐州、济南、天津一路北上回京。由于北京的警卫干部要参加学习班,都提前回了北京,所以就只好由伍一带几个干部随专列护送。
途中,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他见伍一来了,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招呼道:
“这边坐。”
伍一落座后,毛泽东和蔼地说:
“这次警卫人员不巧都回北京了,只好辛苦浙江的同志,你代我向大家表示感谢。”
伍一说:
“主席,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够护送主席回京,同志们都感到很光荣。”
8月25日,印度巡逻队侵入中国西藏马及墩地区南端的朗久村,越过麦克马洪线,向中国部队猛烈开火,挑起中印边界第一次武装冲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还击。
8月27日上午,毛泽东回到了北京,李敏和孔令华一块儿到车站接爸爸回家。
叶子龙受毛泽东的委托,负责招待伍一这几个浙江的护送警卫干部,他对伍一说:
“主席讲,你们中有些同志是第一次到北京来,让我请你们吃顿饭,饭钱主席付。下午再安排去参观。”
这天下午,毛泽东派他的专车送伍一他们去颐和园参观,伍一等人连连谢绝。随车的工作人员跟他们开玩笑说:
“主席安排的,谁敢不坐!”
车子开到颐和园门口停下来,执勤的民警见车子里只下来了几个年轻人,就有些不解,有一位上前问司机说:
“首长没有来?”
司机笑着说:
“首长的客人,也是首长。”
8月28日早饭后,毛泽东把李敏和孔令华叫到面前,商量他们的结婚日期及准备请哪些客人参加婚礼。李敏说,我是一个女孩子,我和令华商量了,只请妈妈们。于是他们决定除了双方家长,要请蔡畅,因为李敏在苏联就见过她,回国后在哈尔滨、沈阳,和她来往多,比较熟悉。要请邓颖超,因为江青多次带李敏到她家里去,李敏自己也曾多次去过她家,比较熟悉。还要请曹轶欧,因为江青曾认为李敏的画画得好,请她给找人帮助辅导了一下。毛泽东又问:
“你是否要请宋庆龄来?”
李敏摇摇头说:
“我是晚辈,请那么多老人不好吧,还是别去麻烦更多人了。”
毛泽东同意了,但他又说:
“我的亲戚王季范在北京,他是一定要请来的!”
他们还决定,要请姐姐毛远志,要请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还要请李敏的同学和朋友。就这样,参加李敏和孔令华婚礼的客人,主要由他们俩提名,毛泽东做主定了下来。
李敏的新房,是由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帮忙布置的。他们把新房布置得既简单、又典雅。房间里有书柜、写字台、桌子,还有3、4把靠背椅子,一张双人床。这些都是李敏从公家的仓库里临时借来的旧家具。床上摆放着两套白色被罩套起来的夹被。褥子是旧的。用白色的大床单盖着。毛泽东的工作人员把被褥摆放整齐,又把地面打扫干净,把桌椅摆好。这就是毛泽东的大女儿李敏的新房。
8月28日,中共中央军委为了在军队中贯彻八届八中全会“反右倾”斗争的精神,在北京举行了军委扩大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揭发批判彭德怀、黄克诚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清查“反党俱乐部”,清除其影响。
8月29日午后,李敏和孔令华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举行了婚礼。
李敏的公公孔从洲正在北京开会,毛泽东一早就叫秘书把他接到了中南海丰泽园内的颐年堂。
下午,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了亲家孔从洲,紧紧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
“今天是两个孩子结婚,请你来坐一坐,叙一叙。”
孔从洲以前还从来没有单独见过毛泽东。他见毛泽东如此平易近人,初次见面的拘谨很快就消除了。
毛泽东一向不主张大操大办,他委托生活管理员张国兴帮忙采办了3桌酒席,每桌规定8个菜,除了鸡鸭鱼肉和几个素菜,没有别的。
此时,江青在广州休养,李讷也没有在家。参加婚礼的客人除了孔从洲外,还有蔡畅、邓颖超、曹轶欧和姐姐毛远志,还有毛泽东的表兄王季范,王季范的孙子王启华、孙女王海容,还有毛泽东身边的机要处处长叶子龙、卫士长李银桥、机要秘书罗光禄等工作人员以及罗光禄的爱人刘若风等,一共30多人。
新娘穿的是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白色的皮凉鞋。新郎穿的是白色衬衫,深蓝色西裤。他们的服装都是前些天一起做好的。
毛泽东拉着孔从洲向在座的客人们介绍说:
“这是李敏的公公,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同志。”
毛泽东亲自为女儿主持婚礼。他特别高兴,举着酒杯为女儿和女婿祝福,说:
“你们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他还特意对女婿孔令华说:
“不用忧来不用愁,二人心意两相投。”
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毛泽东还举着酒杯向参加婚礼的客人表示谢意,为大家劝酒。
李敏和孔令华双双举着酒杯,走到爸爸跟前,想说什么,可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深深地向爸爸鞠躬,表达做晚辈的深深的谢意。毛泽东笑着,喝了好几杯酒。
李敏和孔令华又举着酒杯,走到孔从洲跟前,向他敬酒,献上儿女的敬意。
毛泽东和工作人员、客人们一起,共同举杯,为新人祝福。
新娘李敏、新郎孔令华一左一右拉着毛泽东的手,与参加婚礼的所有人一起在颐年堂门口合影留念。毛泽东又单独与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合影留念。
饭后,毛泽东请大家在春藕斋看了一场电影,婚礼就这样结束了。
毛泽东留下孔从洲和王季范,到他书房里谈话。毛泽东问孔从洲现在哪里工作?孔从洲说:
“在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担任校长。”
毛泽东对王季范介绍说:
“高级炮兵学校是炮兵的最高学府。”
他又转向孔从洲问道:
“你在工作上有什么困难没有?”
孔从洲说:
“没有什么困难。就是文化水平低,这个任务重。”
王季范问:
“炮兵要用数学的吧?”
“是的,我数学很差。”
毛泽东说:
“你的先人是孔子。他老人家提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6门学科就有数学。你应当学好数学。”
孔从洲说:
“主要是过去学习基础不好。今后我一定努力学。”
毛泽东又问到孔从洲的经历,说:
“你什么时候到杨虎城那个部队的?”
孔从洲说:
“1924年就去了。这支部队的前身是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建立的靖国军。我是慕名而去的。”
毛泽东向王季范介绍说:
“孔从洲同志参加过西安事变,当时是警备2旅旅长兼城防司令。”
王季范笑着说:
“噢,官还不小哩!”
毛泽东说:
“杨主任对你很信任啊,抓蒋介石前一天晚上,别人不知道,就跟你说了,保密啰!假使走漏消息了不得。做得很好嘛。杨主任对你很赏识嘛。”
孔从洲说:
“杨主任是我的老上级,他把我一手培养大,看着我长大的。”
“你十几岁出去的?”
“18岁,我上不起学,高小毕业后考取中学,读了一个月,生活很困难。我家住在渭河边上,往往大水一冲,生活就成问题。民国十三年是最苦的困难最大的一年,没办法,上不起学,我就当了兵。”
“噢,是这样。你工作上还有什么要求?”
“没有什么要求,因为我是干炮兵的,对炮兵最有感情。”
王季范对毛泽东说:
“这个人是老实人。”
“哦,他是个老实人。”毛泽东接过话头说:“他教育子女很严格哟!孔令华很好嘛。今后两个孩子婚后一定会相处好的。”
李敏婚后,和丈夫孔令华就住在爸爸家里。毛泽东时常到女儿的屋里坐坐,说说学习,问寒问暖。有时候,毛泽东还让女儿、女婿陪自己在院子里散散步。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疼爱着自己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