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东方直心 繁体
11月15日下午,毛泽东阅邓小平的来信。邓小平在信中说“洪文同志已经回到北京。7月份洪文同志到外地时,经主席批准,由我暂时代替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现洪文同志已回,按例,从即日起,中央日常工作仍请洪文同志主持。近日召开的17人会议,亦应请洪文同志主持。请主席批示(由东兴同志通知)。”
毛泽东批示道:
“暂时仍由小平同志主持,过一会儿再说。”
接着,毛泽东又在王洪文11月14日报送的《关于上海召开大型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情况简报》中作了批示。
王洪文在简报中说:最近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召开了一次大型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传达了毛主席关于《诗刊》复刊的重要批示,宣读了文元同志给主席的信。最近听到下面有些人在传抄主席与江青同志7月14日的谈话内容。因此我建议是否可以将主席这次谈话精神传达给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及有关文化单位,以便使全党重视文艺创作,进一步落实党的政策。
毛泽东在批示中写道:
“印发政治局各同志。请讨论一次。我讲的不完全,至少应该提到鲁迅提倡削烂苹果一篇,请文元同志找出此文印发,以供讨论之用。”
他所说的鲁迅的文章,是指《准风月谈》中《关于翻译(下)》一文。鲁迅在文章中以有烂疤的苹果作比喻,批评那种金要足赤、人要完人,在文学批评中对作者、作品、译作求全责备的做法,希望批评家不要因为苹果有烂疤就一下子抛掉,而应做些削烂苹果的工作。
毛泽东是借用鲁迅提倡的对那些“不是穿心烂”、仅是“有着烂疤”的苹果应该削着吃的比喻,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为一个人有点毛病就丢开的道理。
11月16日下午,毛泽东阅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李维汉的来信。李维汉在信中说:盼望得到审查结论,希望留在党内,并尽可能做一点有益工作。毛泽东批示:
“请汪查一下此人审查情况,结论如何,告我为盼。”
11月16日晚,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胡耀邦、胡乔木、周荣鑫、李昌、刘冰列席了会议。毛远新传达了毛泽东对刘冰等来信的批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人对胡耀邦、周荣鑫等进行了批评。
11月17日晚,邓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胡耀邦、胡乔木、周荣鑫、李昌、刘冰列席了会议。毛远新传达毛泽东听了16日会议情况汇报后的指示。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等人继续对胡乔木、周荣鑫等进行批评。
11月18日,毛泽东阅文化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天津市革委会副主任王曼恬的来信。王曼恬在信中提出辞去文化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一职。毛泽东批示:
“请汪酌处。我看可以同意她回天津。”
11月19日,毛泽东阅国防科委资料研究所干部张伯恒11月10日来信。来信中说:最近国防科委常委恢复了我的党组织生活,我对审查报告的结论部分基本上同意,但对批示部分有意见。不宜先入为主的下结论。如康生同志的批示中说我“肯定与苏修是有关系的”,我认为像这样的结论式文字,倘无充分根据,最好不这样写。
毛泽东批示:
“此类事件应归何处处理,请汪酌处。”
后来在21日,汪东兴将张伯恒的来信和毛泽东的批示送叶剑英。22日,叶剑英批示:“建议请总政复查酌处。”
11月20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17人会议,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由邓小平主持作一个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总的看法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邓小平以自己在文革中长期“靠边站”为由,予以拒绝了。他说:
“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
他还借用毛泽东13日关于打招呼指示中的话说:
“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关于这件事,《人民网》2011年12月8日发表有署名刘丽丽的《周恩来: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力荐邓小平接班》一文,交代得比较清楚,内中是这样写的:
“毛泽东利用一次会见外宾结束后的机会,正式‘考验’邓小平:‘小平同志呀,趁我还健在,由你主持一个政治局会议,把文化大革命的结论做一下。还是那句老话:功过三七开。’邓小平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作违心之举,因此他回告毛泽东说:‘主席呀,文化大革命的结论我做不合适,我是桃花源中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上述谈话过后不久,小平同志就匆匆赶来305医院,心事重重地向周总理谈了上述事情的前后经过。这时的周恩来已是骨瘦如柴,他的生命已到了油干灯枯的最后尽头。可是,当他听完邓小平的汇报后,仍然瞪着眼对小平同志说:‘你就不能忍一忍?’周恩来说完这句话后还把脸转向墙壁,表情十分痛苦。过了一会儿两人才又小声地亲切交谈起来。周恩来当时的意图很明显,是想让邓小平在毛泽东面前隐忍一下。因为他和毛泽东都将不久于人世,等你邓小平平稳地接过这副担子后,你再去处理有关事情不迟。未来的中国是需要你邓小平的。周恩来和邓小平两人在对待‘文化大革命’的态度上基本是一致的,在如何富民强国的思路上也是基本相同的。但这两位伟人的性格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所采取的斗争方略也就有着明显的差异。”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也曾说到了这件事,她说:“毛泽东让邓小平主持做这个决议,一是让邓小平这样对‘文革’有看法的人来作这个决议,可以堵住对‘文革’持异议人的嘴,让人不敢再唱反调。二是毛泽东再给邓小平一个机会,让邓小平改变观点。毛泽东对邓小平,真应该说是‘仁至义尽’了。分析毛泽东的内心,他既真心赏识邓小平的才干和品格,又恼恨邓小平对‘文革’的态度。他对邓小平一再留情,是希望邓小平能够就此妥协,顺从了他这一个最后的心愿。……在毛泽东这样殷切的期望下,邓小平没有接受毛泽东的这个建议。……邓小平这种完全不让步的态度,使得毛泽东下决心进行‘批邓’。在毛泽东政治生命的最后关头,他要坚定不移地捍卫‘文化大革命’,他不容许任何人对此存有非议,更不容许任何人翻‘文革’的案。这是他所坚持的最后原则。”
再说11月22日下午,毛泽东审阅邓小平11月21日报送的关于打招呼会议问题的请示报告。报告中说:“遵照主席指示,向一些同志打个招呼,免犯错误。现拟了一个136人的名单,并拟了一个打招呼的谈话要点,都是由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了的,现送上,请审阅批示。打招呼的方法是,把大家召集到一块谈,政治局同志都出席。政治局商量,准备把谈话要点发给各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以及省市委第一书记,也给他们打个招呼。此点也请主席批准。”
邓小平附送的《打招呼的讲话要点》中写道:中央认为,毛主席对刘冰等人来信的指示非常重要。清华大学出现的问题绝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这是一股右倾翻案风。清华大学的这场大辩论必然影响全国。毛主席指示,要向一些同志打个招呼,以免这些同志犯新的错误。
毛泽东阅后批示道:
“很好。但不仅只是老同志,要有中年、青年各一人同听同议,如同此次17人会议那样。即也要对青年人打招呼,否则青年人也会犯错误。请政治局再议一次,或者分两次开,或者先分后合。”
11月22日晚,毛泽东在中央专案审查小组提交的李维汉审查结论报告上批示:
“印发政治局,讨论确定。”
11月23日,毛泽东考虑到如果让青年人参加打招呼会议,可能增加许多复杂因素,就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还是你们议的好,先给老同志打招呼。青年问题暂缓。因有的还未结合,有的在打派仗(如七机部),有的貌合神离(如清华),召集不起来。”
11月24日,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由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有136名党政军机关负责人参加的“打招呼”会议。邓小平宣读了毛泽东批准的《打招呼的讲话要点》:
1、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人,于1975年8月、10月两次写信给毛主席,他们用造谣诬蔑、颠倒黑白的手段,诬告于1968年7月带领工人宣传队进驻清华、现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迟群、副书记谢静宜两同志,他们的矛头实际上是对着毛主席的。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清华大学党委自11月3日起,召开常委扩大会,就刘冰等同志的信展开了大辩论。这个会逐步扩大,现在已经在全校师生中进行辩论。
2、毛主席指出:“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中央认为,毛主席的指示非常重要。清华大学出现的问题,绝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这是一股右倾翻案风。尽管党的“九大”、“十大”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作了总结。有些人总是对这次文化大革命不满意,总是要算文化大革命的账,总是要翻案。根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辩论,弄清思想,团结同志,是完全必要的。
3、清华大学的这场大辩论必然影响全国。毛主席指示,要向一些同志打个招呼,以免这些同志犯新的错误。中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同广大干部、广大群众团结在一起,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各项工作做好。
参加会议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张震见邓小平宣读完《讲话要点》以后,在分组讨论中沉默寡言,就问他:
“你身体好吗?”
邓小平说:
“还好。”
张震说:
“你多保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邓小平沉思着,没有吭声。
王洪文在分组讨论时,对上海的代表们说:
“邓小平是还乡团的总团长,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是还乡团的分团长。”
原来早在1975年9、10月间,邓小平曾多次在谈话中说:
“这样做,无非有人讲‘还乡团’回来了,复辟了。”“不管它那一套,他说他的。”“让他们骂好了。打着反复辟旗号的人自己要复辟,打着反倒退的人自己要倒退。”“老干部要横下一条心,拼老命,‘敢’字当头,不怕,无非是第2次再被打倒,不要怕第2次被打倒。把工作做好了,打倒了也不要紧,也是个贡献。”
那时候,赵紫阳被派去四川工作时,邓小平和他谈话时也说过:
“要大刀阔斧的干,不要怕人说你是还乡团。”
贾启允被派往云南工作时,邓小平也和他说过同样内容的话。后来,在批邓运动中,贾启允慌了手脚,沉不住气了,于是他就把邓小平的话端了出来。这就是“还乡团”一说成为邓小平一条罪状的由来。
11月24日晚,毛泽东阅农林科学家乐天宇11月18日来信。来信反映说,原林业系统有派性的人要开除他的党籍,而自己的全部历史已于1972年经农林科学院派专人核实,并无任何问题,要求返回原借用单位(由中国科学院借调到林业部)工作。
毛泽东批示:
“请汪查一下此人情况。”
1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各大军区党委常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常委或领导小组或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兵种党委常委,发出了一个 ,通知中写道: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央最近在北京召开了一次打招呼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是党、政、军机关一些负责的老同志,共130余人。会上宣读了毛主席审阅批准的《打招呼的讲话要点》,会后进行分组座谈讨论。
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将《打招呼的讲话要点》转发给你们,希望你们在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大军区党委常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党委常委或领导小组,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常委中进行传达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报告中央。”
后来在12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将这个文件的传达范围逐步扩大到基层。
11月26日这一天,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正常运转后,按预定计划于12月2日安全返回地面,标志着中国已经成功地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在宇航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成为美苏之后第3个可以回收卫星的国家。
1975年12月1日,《红旗》杂志第12期发表北大、清华大批判组撰写的《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一文。这是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有影响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文章。文章中写道:
“资产阶级每次搞翻案复辟活动,总是跳出来猖狂反对工人阶级领导的。”“现在,教育界的奇谈怪论就是企图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翻案,进而否定文化大革命,改变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修正主义仍然是当前的主要危险。”
后来在12月4日,《人民日报》转载了《红旗》杂志发表的《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