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杂言诗 八连颂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

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

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

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82年12月26日《解放军报》。

【注 释】

〔杂言诗〕杂言诗是旧体诗的一种格式,全诗句数和每句字数不固定。这首诗除末两句是七言外,都是每句三言。

〔好八连〕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批准授予驻守上海某部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1949年5月,这个连队进驻上海南京路。经过14年,连队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热爱人民,助人为乐。作者因此写诗赞美他们。

〔魅(mèi妹)〕古代传说中的鬼怪。

【考 辨】

这首诗最早正式发表在1982年12月26日《解放军报》,是根据作者审定的铅印件刊印的。在这以前,曾非正式地发表在内部刊物《文献和研究》1982年第5期。

此诗有论者认为是一首民歌体的新诗。其实,这属古体诗中的杂言诗,深受汉乐府民歌《盘中诗》(苏伯玉妻作)的影响。《盘中诗》全诗大都为三言,并有几句七言。《八连颂》只有两句七言,其余都是三言,与《盘中诗》相类似。毛泽东读过《盘中诗》,还批注“熟读”二字。

作者在1963年主持编辑《毛主席诗词》时,原拟将此诗收入集中,并已印出清样。在付梓前夕,于同年12月5日,给田家英作批示说:“《八连颂》另印,在内部流传,不入集中。”

【赏 析】

八连精神的热情礼赞——《杂言诗·八连颂》赏析

张 晶

《杂言诗·八连颂》,是毛泽东为“南京路上好八连”写下的热情礼赞,也是人民军队的颂歌。它一直警策着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和平建设时期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本色。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批准授予驻守上海的某部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1949年5月,这个连队进驻上海南京路。经过了14年,连队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勤俭奉公,热爱人民,助人为乐,深受人民的赞颂与爱戴。八连精神对全军官兵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人民军队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没有滋生腐败的土壤,艰苦奋斗并不是难于做到的事。胜利了,部队进驻了大城市,周围是灯红酒绿的环境,当时的资产阶级不甘心失败,用“糖衣炮弹”向我们进攻。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拒腐蚀,永不沾”,对我们党、我们军队都是一份严肃的考卷。“好八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毛泽东在1963年“八一”建军节挥笔写下《八连颂》这首诗,号召全国都来学习八连精神。

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杂言诗。所谓杂言诗是旧体诗的一种格式,全诗每句字数不固定。这首诗除最后两句是七言外,都是每句三言。

从“好八连”至“因此叫,好八连”,是诗的第一层,概括地赞颂了“好八连”的事迹与精神实质,诗人一开篇便吟唱道:“好八连,天下传”,说明八连美名远播,传遍华夏神州。“为什么?意志坚。”通过设问,突出了八连的根本特点。“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表现了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八连之所以能够“拒腐蚀,永不沾”,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好八连”官兵乃至整个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所在。“拒腐蚀,永不沾”,这六个字,十分凝练精警地概括了八连精神的真谛,也是“好八连”最为闪光之处。毛泽东热情赞颂八连精神,号召全国军民学习八连的主要之点也在于此。因而,这两句成为流传甚广的名言警句。“因此叫,好八连”,总括前面所写,说明“好八连”光荣称号的由来。

“解放军,要学习”至“不怕帝,不怕贼”,是诗的第二层,发出了“全军民,要自立”的号召。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要求全国军民挺起脊骨,傲然自立,不怕任何敌人。下面连写了八个“不怕”,用铺排的手法,鼓舞军民不怕任何困难、艰险、敌人。“奇儿女,如松柏”,用松柏的意象来比拟中华儿女的坚强意志。《论语》中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名言。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柏意象来表现人的坚贞高洁的品格。如“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在其《赠从弟》诗中便写道:“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以松柏比喻其从弟的坚贞品格,实际上是对其勉励。陶渊明在《饮酒》第八首中也以青松比喻自己的高洁志趣:“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陈毅元帅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名句,来表现革命者的崇高气节。毛泽东在这首诗中以松柏的意象,来比喻中华民族的坚强性格。“上参天,傲霜雪”,是就松柏的意象再加生发,意谓中华儿女高大、坚强,不畏一切压力。

“纪律好,如坚壁”至“试看天下谁能敌。”是本诗的第三层,对全体军民提出了具体要求。纪律严明,如同坚强堡垒;军事过硬,如同霹雳贯下。这两句相当形象、具体。“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要求全体军民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有分析能力。“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要求人们通过分辨是非,明确方向来加强团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两句铿锵有力,势如泰山,又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缩。前面都是三言句,结尾处连用两个七言句,使诗人那种特有的宏大气魄与雄毅的信心得以迸发。

这首诗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以明快斩截为风格特征。诗人的意向突出而鲜明,毫无含混之处,它是那种充满力量、鼓舞人民、教育人民的政治诗。如果要用“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的古典诗教来衡量它,恐怕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这首诗是以三言为主体的杂言诗,音节促迫,铿锵有力,有如急促的鼓点,又显得活泼亢奋。

在表现方法上,这首诗有很浓的民歌情调。杂言体与生俱来地与民歌有不解之缘,杂言体的产生便在民歌之中。汉乐府民歌多为杂言体。毛泽东作为诗人,对古典诗词的体裁特征十分熟悉,善于选用适当的词牌或诗体来表现特定的题材与情感。《八连颂》这类诗,并不是自娱性的,而是写给全国军民看的。诗人用通俗浅切的笔调来写,这种以三言为主的杂言体相当适宜。诗人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如后半部顶真修辞格的运用,再如八个“不怕”、五个“好”,既是排比、又是铺陈,都颇有民歌之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毛泽东在古典文学方面有高深的修养,尤以古体诗词造诣为高。他的诗词或气象万千,或高屋建瓴,或含蕴深婉,风格是多样化的,但都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从古典诗学的“当行本色”来衡量,作为古体诗词的作家,毛泽东不愧为一代大师。这首《八连颂》,以其通俗浅切、铿锵有力的风格,明白如话的民歌情调,鲜明的政治倾向,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应。在毛泽东诗词中,它是较为特殊的,可说是一种“变体”。

这首诗虽以通俗浅切为风格特征,虽然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却不妨碍其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其中如“拒腐蚀,永不沾”等名句,在今天尤有警策作用。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