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高僧传》中记载,“薪灭形碎,惟舌不坏。”这说的正是鸠摩罗什大师。
作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鸠摩罗什简直就是为佛而生,他宣扬佛法,广收弟子,让佛光照耀四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得道高僧,却被人苦苦囚禁17年之久,更可怕的是,他被逼娶妻,被人下药迷惑,最终破了戒。
或许人们会有疑问,破了戒的僧人,怎么还会称为高僧?他在圆寂后,又怎么可以保持舌头不烂化为舍利呢?而且,为什么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对这位大师怀着尊崇与铭记之心呢?
01
被囚禁的高僧
公元379年,前秦皇帝苻坚通过僧人僧纯、昙充之口,听闻到了鸠摩罗什的大名。原来,当时这二名僧人从龟兹游学刚刚归来,他们有幸跟其学习大乘佛法,并对他大力称赞,直称其为佛法天才。
对佛法坚信不疑的苻坚,当即也就对他们口中的高僧鸠摩罗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就想要邀请这位高僧到中原长安弘扬佛法。
只是考虑诸多因素,最终也就放下了这份执念。
然而,没想到在三年后,为了抢夺鸠摩罗什,苻坚直接动用了“暴力”。他派出了骁骑将军吕光,并让其带领了整整十万大军,为了能够将鸠摩罗什“请”来,可谓下了血本。
而这个骁勇善战的将军也的确没有让君主失望,一路过关斩将,终于率领大军到达龟兹国。随之,他开启了疯狂残虐的屠杀,也成功地抓到了鸠摩罗什。
和苻坚截然不同的是,将军吕光对佛法不仅一窍不通,甚至他还相当鄙视,认为这些僧人是在装模作样,所以他对待鸠摩罗什也就毫无尊重。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吕光得到了一个惊天噩耗,他所效忠的前秦君主苻坚被杀。君主死了,政权自然也就不复存在,身为将军的吕光更是不知道效命于谁。于是,他也就留在凉州,自行称王了。
而鸠摩罗什在凉州的消息也就四处传扬,各地的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不论世事如何改变,鸠摩罗什始终认真宣扬佛法,不受外界纷扰。本来吕光就很不待见僧人,这下子鸠摩罗什吸引了无数佛教子弟,又被奉为“神明”一般的存在,更是惹急了他。
不怀好意的吕光想到了一个馊主意,他逼迫鸠摩罗什和龟兹国的公主圆房。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僧人破了戒,那就不会再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了,更就不会继续惺惺作态,假模假样了。
被逼无奈的鸠摩罗什只好娶了龟兹国公主,而这可让吕光大为兴奋,他认为自己让一个高高在上的僧人破了戒,成了俗人一个,他更认为自己打败了所谓的佛法。
殊不知,娶妻以后的鸠摩罗什依然没有改变初心,也仅仅是维持表现仪式而已。无论陷入怎样的困境,鸠摩罗什始终坚持着讲经传道,让更多的人受到佛法的洗礼。
而在凉州这个地方,他一待就是17年,在被囚禁的漫长岁月里,他并没有觉得有任何的苦楚,反而认为这是修行路上的考验。不管是残暴的吕光,还是被强行塞给自己的龟兹国公主,都是种种考验的具体形态而已,而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当被迫和女子龟兹国公主时待在一起的时候,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佛法之路。
因为此时的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明白佛法之路上必然少不了这样的磨难。
那么,鸠摩罗什的父亲是何人?为什么会对他有这么大的的影响呢?
02
生于“佛法之家”
鸠摩罗什的父亲名为鸠摩罗炎,是天竺国宰相的儿子,只是他对从政没有丝毫的兴趣,反而从年幼的时候就对佛法十分热忱。有的时候,出身会让一个人失去自由,无法做真正热爱的事儿,而为了可以彻底走上佛法之路,鸠摩罗炎只好选择远离天竺国。就这样,鸠摩罗炎成为一名佛教的虔诚信徒以后,便开始了四处游历。
他将传播佛法当做了自己的终身事业,为之孜孜不倦地奋斗。
即便食不果腹,无法安眠,贫困的生活也没有将他击倒,他反而更加向往前面未知的旅行。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到达了一个叫做龟兹国的地方以后,他的佛法之路竟然遭受重创。
看到鸠摩罗炎在佛法上造诣颇深,龟兹国的国王很是欣喜,因为他的国家恰好就缺乏这样的人才。但是,像是鸠摩罗炎这样的僧人是四海为家的,定然不会只停留在一个地方宣扬佛法。
于是,这个国王就出了一个损招,他给鸠摩罗炎安排了一个“美娇妻”。而关于鸠摩罗炎的妻子人选,他更是直接钦点了自己的妹妹耆婆,这不就“亲上加亲”了吗?就这样,鸠摩罗炎被世俗所累,最终破了戒。不久,耆婆就怀孕了,而本来对经书丝毫不感兴趣的耆婆突然就提起了兴致,每天研读经书,甚至到了手不离卷的地步。
这样的现象让人称奇,人们纷纷认为她肚子里所孕育的孩子一定是佛学奇才,而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
公元343年,耆婆顺利产下一个男婴,他就是鸠摩罗什。
据说,他5、6个月的时候就开口讲话,等到成为3岁孩童时,他就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读写能力,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已经读过了数不胜数的书籍。
小小的鸠摩罗什同样对佛法表现出了强烈的喜爱,恰好他的母亲耆婆也早就爱上了佛法,于是,她就带着鸠摩罗什出家了。
二人自此开始四处游历,到其它的地方遍寻高僧,希望习得更深的佛学。也是在漫长的游学之中,天资聪颖的鸠摩罗什在佛法上有了很深的造诣,而他的名字也开始在佛教信徒中广泛散播,人们对他生出了敬仰之心。
而大家对鸠摩罗什的推崇与尊敬到了何种程度呢?传闻在其传道讲经时,西域不同国家的“国王”都会低下高贵的头颅,双膝跪倒在地,而他们只为了让鸠摩罗什脚踏他们的背部走过去。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根据三果罗汉的预言,鸠摩罗什成为“佛陀第二”的可能性是极强的。
但三果罗汉同样也提出了一个“先天条件”,那就是不破戒。如果鸠摩罗什像是他的父亲一样破戒娶妻成亲,那么他也就不会成为“佛陀第二”了。
而没想到的是,鸠摩罗什最终还是在世人的强行压迫之下,破了戒。
03
破戒在心不在身
公元401年,鸠摩罗什结束了自己十多年的囚禁生涯,以为可以重新获得自由,去各地继续宣扬心中所念的佛法。
然而,他没有想到,向佛路上的磨难仍然没有结束。随着后秦国主姚兴拿下了凉州,他也将鸠摩罗什立刻带回了长安。起初,鸠摩罗什得以大肆弘扬佛法,甚至还组织佛教弟子们一起翻译经文,将此时的佛法带入了鼎盛时期。但眼看鸠摩罗什的信徒们从各地纷纷赶来,人们对他无限敬仰,姚兴起了歪心思,他害怕国家君主地位不保。
于是,为了让万人敬仰的高僧变成一个再世俗不过的普通人,他将数名女子送给了鸠摩罗什。姚兴自然知道,鸠摩罗什肯定是可以经受得住诱惑的,所以他下了“猛药”,偷偷给鸠摩罗什服下了迷药。
就这样,迷迷糊糊之中,鸠摩罗什破了戒。
这下子,姚兴可是高兴坏了,他开始出去跟大家大肆渲染:鸠摩罗什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他也只是一个无法自控的男人而已,自己都不遵守清规戒律,还装模做样给人家宣扬佛法呢!
而佛教的子弟们也是对他大失所望,甚至不少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子弟们也认为,既然师父可以随意破坏戒律,那么大家是不是都可以任意妄为了呢?面对众人的非议,鸠摩罗什内心痛苦,但是并无反驳或是解释,但听到弟子们意图打破戒律的话,他沉不住气了。
为此,他将许多银针放入一个碗里,随即将这些银针全部吞下,然后对大家说:如果你可以做到,你就可以不守佛教的戒律。
也正是他的这番行为,让弟子们对他再度生起敬佩之意,再也不敢妄议。鸠摩罗什虽然破了戒,但于内心深处,他却始终坚守住了。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也许终其一生也无法成为佛教中的真正“高人”,但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将弘扬佛法当做了一生的要义,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给众多弟子们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待我死后,一定要火葬。如果我这一生坚守内心深处的清明,如果我译经没有错误,那么,我的舌头会最终化为舍利子。
舍利子,代表的是一个僧人已经得道,是无数苦修得来的“成果”。如果鸠摩罗什真的留下了舍利子,那么,他这一生必然坚守住了信仰。果然,他的遗体被火花以后,出现了一颗舍利子,而它竟然是鸠摩罗什的舌头。
结语
作为我国佛教发展中重要的“助推手”,鸠摩罗什在我国的佛教历史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便他的身上有世俗的污点,也曾经遭受过人们的猜疑与非议,但都无法磨灭他在佛学上的造诣与成就,他用漫漫人生的苦修与坚定不移的信仰证明了自己。
鸠摩罗什是一位值得人们尊重与铭记的高僧,他在无数磨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与顽强,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来源:趣事情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