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问题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当前的教育环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和学生都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感到压力重重。
家长、老师和学生都被迫陷入了无休止的折腾和压力之中,最终让整个教育体系陷入了困境。然而,这个话题很沉重,很多人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甚至清楚问题的根源,但很少有人敢于直言批评。
有一位敢言者说,中国只有教化,没有教育。
国家出台的教育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事情却难以控制,人为因素太多,导致现在的教育问题重重。
那么教育的本质是啥?
为什么变了味?
到底有哪些问题呢?
一、变了味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从未如此扭曲教育,正在变成一场荒诞的闹剧。
当我看到孩子们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填满生活,当我听到家长们为"输在起跑线上"而焦虑不已,我不禁想问:这真的是教育吗?
40年前的教育虽然简陋,但至少保留了纯粹。
孩子们可以在操场上奔跑,可以在课堂上天马行空地思考,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时光。而现在呢?教育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受害者。
最让人心痛的是,这场教育乱象的始作俑者,正是打着"为了孩子好"旗号的各路"教育专家"和"创新者"。
他们把教育异化成了一场资本盛宴,把孩子变成了提升升学率的工具,把家长推向了无休止的焦虑深渊。
扭曲的不仅是教育方式,更是价值观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创新教育理念"层出不穷。
但这些所谓的创新,本质上不过是把教育包装成一件件商品。
补习班承诺提分,兴趣班承诺特长,素质教育承诺全面发展——这些花里胡哨的承诺背后,是赤裸裸的商业利益。
40年前的老师,不会用花哨的PPT,不会设计互动小游戏,但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他们用粉笔和黑板,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用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在的教育,却把一切都异化成了数据和指标。
分数成了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升学率成了评判学校优劣的唯一依据。
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下,教育的本质被彻底遗忘。
二、教育的问题出在哪儿?
问题出在不断折腾老师,折腾学生,现在连家长也被卷入其中。
结果就是互相埋怨:老师埋怨家长不配合,家长埋怨老师不负责,而学生夹在中间,承受巨大压力,导致抑郁、休学、躺平等问题频发。
我们的孩子在上了40多分钟的课后,连基本的休息时间都没有。
10分钟的课间时间只能匆匆喝水、上厕所,甚至连透气的机会都没有。
这是在培养人吗?这更像是监狱里的生活。
孩子们吃着满大街的垃圾食品,却要面对高强度的知识教育。这些食品根本提供不了足够的能量,孩子即使想学,身体也支撑不住。
虽然我们强调与世界接轨,培养国际视野是对的,但盲目照搬就不对了。教育需要时间沉淀,草率地做表面功夫,只会劳民伤财,既耽误老师的心力,也浪费了孩子的时间。
领导一句话,累的是一线的老师,尤其是那些追求功绩或职称的领导,他们不仅折腾老师,还把学生当作实验品。
许多政策逻辑不通,却为了名利硬是拼凑出一套体系,结果只会东施效颦。
很多老师苦不堪言,但不得不沉默。
至少有50%的老师面临抑郁症的风险,这个比例绝对不夸张!
大多数老师都在靠意志力强撑,身体机能早已透支。
如果进行情绪荷尔蒙检测,结果一定会让人震惊。
当然,也有真正为了教育而奉献的人,但他们太稀少了。
中国急需一大批真正关心教育的人,而不是将教育产业化,变成赚钱的工具。
现在,许多不懂教育的人来主导教育,将原本不属于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强加给他们。
老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充当安全管理员、心理辅导员、家庭教育咨询师。
家长不仅要上班挣钱,还要全程负责孩子的学习,帮孩子复习老师讲过的内容,看着孩子完成作业。
即便如此,还得额外花钱报补习班。
专家们总是教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但在生活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这怎么可能做到?
目前的教育乱象,既不是家长的问题,也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生态出了问题。
这种状况不仅破坏了教育,也破坏了我们的社会生态。
满大街的加工食品导致孩子体质虚弱,而遍地的培训机构造就了一个个空洞的孩子。
游戏和短视频侵蚀了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对真实世界失去兴趣。
许多孩子连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具备,更谈不上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教育缺失了太多重要的内容。
现在,指望学校和老师已经不现实,家长只能依靠自己,没有其他选择。
三、回归教育本质的呼唤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0年前的教育虽然简陋,但至少没有迷失方向。
40年前的教育给了我们启示:教育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形式,不需要太多商业的包装,需要的是对教育本质的坚守,对育人初心的坚持。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教育改革,而不是表面的形式主义。
我们需要的是回归教育的本质,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创新。
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回归童年,让学习回归纯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这不是倒退,而是进步,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来源:壹品漫谈 ,作者壹哥
本文初摘录于:2024-12-22,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12-22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色色的,无从落笔。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为经典,写活了春风。三河的山河城市绿盈盈,付顺义书记的奇葩审美和怪异的理政思路,却是正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而今,从官方通... 2025-04-20
-
利润越薄,高管越肥”的荒诞剧情,在房产寒冬中显得尤为刺眼。作者 | 深水财经社 韩峻前几日,2024年贝壳财报出炉,这份财报着实惊呆了所有人,2024年净利润暴跌30%,董事... 2025-04-20
- 0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个狂热岁月,除了革命、造反,还有对“鸡血疗法”的狂热追捧。当时的人们,对此深信不疑。1952年11月,江西南平的老中医俞昌时,在工作中偶然发现,鸡... 2025-04-20
- 三河市市委书记的“新衣”有个耳熟能详的丹麦童话,国王光着身子在大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过,要么夸国王的新衣好看,要么不吭一声、噤若寒蝉。最近三河市市委书记(据公开消息... 2025-04-20
-
愚蠢有什么好处没有?当然有,就是每个愚蠢的行为,都可以经历很多轮的复盘,而聪明的做法,往往只被人拿来欣赏。下午咱们聊了三河市主要负责人被免职的问题。有朋友留言问:... 2025-04-18
- 关于河北三河把街头招牌改变颜色的问题讨论,渐渐深入理论层面的分析。有一种分析,认为这个什么小付书记实在是把个人审美强加给大众审美,是一种典型的为官者的任性。果真是... 2025-04-17
- 2025年4月,河北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的商户们陷入了一场无奈的风波。蜜雪冰城那标志性的红底招牌被强行刷成绿色,三河市儿童医院的红十字标识也一度被涂改为灰色。众多商铺只因三... 2025-04-17
-
宏大叙事卢克文,见微知著九边,逻辑鬼才远方青木,爱国八股占豪
关注渔,而非鱼。写作业,而非抄作业。做逻辑思考,非交易指导。教员说,凡事抓主要矛盾,方向写主流文章。教员又说,无论队友还是对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康熙大帝在... 2025-04-17 -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 肖名远在河北廊坊三河市的商户招牌“变色”风波中,有网友注意到,三河市公安局(西院)的警徽颜色也发生了更改。4月16日,三河市相关部门向极目新闻记者... 2025-04-16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座座号称"不夜城"的文旅街区。它们披着"国潮""古风""沉浸式"的外衣,用绚丽的灯光、仿古的建筑、熙攘的人流,营造出一派盛世繁华的景... 2025-04-12
-
在追求丑的过程中,中国美协、画院和江湖术士从来不留余力!作品丑陋、道德丑陋、行为丑陋、心灵丑陋,甚至思想丑陋,伴随着漫天的铜臭气,成为了画坛一道令人惊悚的奇观。奇... 2025-04-12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色色的,无从落笔。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为经典,写活了春风。三河的山河城市绿盈盈,付顺义书记的奇葩审美和怪异的理政思路,却是正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而今,从官方通... 2025-04-20
- 三河市市委书记的“新衣”有个耳熟能详的丹麦童话,国王光着身子在大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过,要么夸国王的新衣好看,要么不吭一声、噤若寒蝉。最近三河市市委书记(据公开消息... 2025-04-20
- 中美经济脱钩断链是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复杂且多维。尽管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已超过40年,但完全“脱钩”的可能,已经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 2025-04-19
-
愚蠢有什么好处没有?当然有,就是每个愚蠢的行为,都可以经历很多轮的复盘,而聪明的做法,往往只被人拿来欣赏。下午咱们聊了三河市主要负责人被免职的问题。有朋友留言问:... 2025-04-18
- 关于河北三河把街头招牌改变颜色的问题讨论,渐渐深入理论层面的分析。有一种分析,认为这个什么小付书记实在是把个人审美强加给大众审美,是一种典型的为官者的任性。果真是...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