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在中国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韦昌辉这种人,他积极站队,无底线地隐忍,然后疯狂地报复。我称这种人为太监型人格,在他的理解里,永远只有要么我臣服你,要么你臣服我,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平等呢?

而石达开却大不一样——我反对你,并不为了个人利益,而是因为你做的事不对。

在之前文章中,我称石达开是一位具有独立人格和贵族精神的现代军事家,他超越了时代。

历史上绝大多数“清君侧”都是幌子,而石达开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清君侧”的人,光凭这一点就足以名垂青史。

历史上我还没有见过哪位将领,能像石达开一样,光明磊落,面对人性的黑暗,敢于反抗,大仁大勇。

石达开才气无双,多次吊打湘军,却为何离开后,逐渐没落,兵败大渡河?今天我们试着展开石达开的一生。

石达开出生于1831年,比洪秀全小16岁,比李秀成(李秀成和杨秀清同岁)小8岁,比陈玉成大6岁。

石达开家境富裕,父母早故,有1个姐姐,2个妹妹,没有兄弟。

想象中的石达开应该很帅,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史书记载他身材高大,面孔黝黑,颧骨高,十二三岁就长成大人了。

石达开年纪虽小,但喜欢行侠仗义,名声在外。

1847年,冯云山和洪秀全一起去,寻访一个名叫“石相公”的人,路上遇到16岁的石达开,冯云山向他打听石相公的住处。

石达开说:我就是。

二人大吃一惊,没想到他这么年轻。这段历史叫访石相公,据说记载在太平天国官方史书中。

石达开因此而加入了拜上帝会,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他在当地发展会众到几千人,成为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力。

1851年金田起义,家族堂兄等几十个人,都随石达开参加起义。

石达开跟萧朝贵一起,负责开路先锋,后来萧朝贵战死,21岁的石达开独自担任前敌指挥的重任。

石达开年纪轻轻,一路上攻克武昌、南京,吊打大自己几十岁的对手,可见打仗一大半都是靠天赋。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等诸王都毁坏民居,建造豪华王府。在时人记述中,只有说石达开“未毁民居”,并不追求奢华的生活。

定都后的太平天国,很快发动了北伐和西征。

但一开始石达开并没有负责西征,而是被杨秀清安排一些行政和守卫南京的工作。

此时,湘军已经初步成立,敌人的战斗力大增,所以西征军队并不顺利。

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石达开一半时间都呆在南京,这是杨秀清用人失策的地方。

北伐属于锦上添花,而西征则性命攸关,北伐派菜鸟去也就算了,没有让石达开始终负责西征是杨秀清的一大失误。

这段时间里,石达开的时间安排如下:

1853年6月太平军西征;

9月底,石达开才负责西征;

1854年初,石达开又被调回南京。

直到当年10月,石达开才回到西征战场。

这两年时间里,石达开每年都有半年时间在南京,而不是在西征战场。

由此可见,杨秀清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运筹帷幄。太平天国之所以前期势如破竹,也是因为对手太弱,这种巧胜掩盖了真实水平的低下。

1853年9月底,石达开被派去西征前线,此时西征已经进行不下去了。

石达开一到,战局马上改观,他先撤围久攻不下的南昌,又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攻下皖南皖北大片土地,包括临时省会合肥。

石达开提出了“照旧交粮纳税”的办法,别看只是照旧,比之前的明抢要好很多倍,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从这一点来看,石达开是李秀成和陈玉成的结合体——既会打仗,又懂得地方管理。

天京每月消耗30万石大米,一直处于饥饿的边缘,可见社会运转出了问题。太平天国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没有提出一个更先进的治世方案。

石达开到安庆不久就运送16万石漕米回京,后续物资源源不断接济天京和前线,天京没有再发生严重的缺粮现象。

1854年初,石达开只负责西征几个月,又被调回天京。

为什么要把石达开从西征战场上调回来呢?

有一种说法是,任务完成了,所以要回来;或者说,调回天京有更重要的任务。

而在时人记述《金陵癸甲纪事略》中说,石达开在前线威望日益升高,杨秀清忌惮他,所以让他回来。

我觉得这种解释,比前两种解释都更有说服力,因为很显然,西征任务没有完成,守卫天京也并不紧急。

图片

1854年初,石达开回到天京,主要担任一些行政、军事和外交事务。

而这一年又是太平天国急剧衰落的一年:

1.北伐军将近覆灭;

2.在石达开离开后,西征在湘军的打击下,遭受重创。

为了对抗石达开率领的西征军,曾国藩命人日夜赶工,建好了造船厂,湘军水师初步成立,有战船4、500艘,又购买很多洋炮,炮位千计,水手、工匠、粮食弹药供应一应俱全。

清廷心急火燎地催促曾国藩,赶紧上战场。

曾国藩也志得意满,发了那篇著名的檄文《讨粤匪檄》。

湘军水师在1854年初出山,而石达开刚好于1854年初回到天京。

一头猛虎刚刚成年,需要将其扼杀,而在此关键时刻,杨秀清却让石达开回天京,派废物林绍璋去湖南跟湘军硬碰硬。

林绍璋当然是打不过湘军的,在湘潭大败而归,这一用人策略被李秀成称作是太平天国十大失误之一。

接下来,太平军又在武昌损失上千艘战船。

在石达开离开的半年里,太平军败退千里,水师船只被焚毁几千艘,九江以上水师全军覆没。

终于直到当年10月,石达开再次被任命主持西征军事。

1854年10月,23岁的石达开又回来了。

石达开敏锐地意识到水师的重要性,一到安庆,就设立规模巨大的造船厂,星夜赶制战船,终于赶在湘军水师逼近之前,造出几十艘战船。

湘军沿江而下,开始进攻九江。

石达开避其锋芒,坚守不战,严阵以待,湘军大举进攻,却没捞到便宜。

高手过招,见微知著,曾国藩见到太平军防守森严,隐约感到“局势为之一变”。

曾国藩从江西拿了不少军费,九江却久攻不下,觉得很没面子,越发急躁。

之前接连的胜利让曾国藩骄傲自满,九江在上游,湖口在下游,曾国藩等不及拿下九江,就分兵进攻湖口。

石达开利用黑夜,派小船去湘军营地放火,大声呼喊,湘军昼夜戒严,不敢安枕。

曾国藩说这段时间,湘军的锐气都被消磨殆尽了。

这么拖下去,湘军的粮饷就出了问题,江西人捐的粮饷在南昌,曾国藩急于拿下湖口,这样才能保证粮道畅通。

湖口顾名思义是湖的入口,外面是长江,里面是鄱阳湖。

1855年1月,湘军发起猛攻,经过8小时血战,最终湖口被湘军部分攻破。

石达开诱敌深入,几天后,湘军小船都从湖口,全部进入鄱阳湖,而大船没有来得及进入。

石达开立即命人封住入口,湘军的大船负责运输,小船负责战斗,这样湘军大船缺乏小船的保护,只能当活靶子。

半夜三更,太平军派几十艘满载引火物船,冲击湘军大船,烟焰蔽天,江水变色,湘军被焚毁40多艘大船。

冲入湖中的那100多艘小船,得知大本营战败,急忙试图冲出鄱阳湖,却被太平军挡住,从此这100多艘小船在内河,游荡了2、3年之久。

湘军水师撤退50里,退到了九江,这是太平军半年来的首次胜利。

10天后,石达开又偷袭湘军水师,火箭、喷筒齐发,湘军水师溃不成军,又烧毁湘军水师30多条船,就连曾国藩的座船被缴获,曾国藩欲投水自杀,被左右救出,上岸逃入陆军营中。

太平军陆军也大胜湘军,湘军陆军头目塔齐布逃到一个老百姓家的稻草堆里躲起来,才侥幸保住性命。

至此,西征军在石达开主持的4个月时间里,水陆军连获大胜,全线反攻。

1855年,这一年石达开24岁,曾国藩44岁。

湘军水师溃不成军,而太平军则重新建立水师,掌控长江千里水路。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说:

太平军水战之法,都是仿造湘军所为,船的大小、浆的疏密、炮的远近,都跟我军一样。贼船的火炮没有我军打的远,但他们的船行得更快。

之后的一年,双方处于相持状态,湘军多次进攻毫无成效。

湘军陆军首领塔齐布,久攻九江不下,愤恨呕血,死于军中。

时间来到1855年底,石达开表现出军事战略家的眼光,率3万人,选择进军江西。

4个多月,石达开席卷江西,十三府有八府都被攻陷,南昌周边皆被占领,曾国藩坐困南昌,哀叹呼救无从,屡屡噩梦惊醒。

当时南昌守备很弱,自由2000城防部队,加上民兵1万多人,没有作战经验,曾国藩已成瓮中之鳖。

一旦攻破南昌,活捉曾国藩,太平天国拿下整个江西,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南昌震动,百姓争相逃出城外,竟发生踩踏事件,江西人对湘军失望透顶,为湘军筹集巨额经费,却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对曾国藩冷嘲热讽。

曾国藩说,被困江西是一生最大的厄运。

正此关键时刻,1856年4月,杨秀清却调石达开回南京,打江南大营。

杨秀清对手下将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嚣张跋扈,很多时候无非是为了测试手中的权力而已。

到现在,杨秀清可能都没有明白真正的对手是谁。

让石达开率领太平天国的绝对主力,回来打江南大营,实在是杀鸡用牛刀。

石达开抽调江西战场上一半兵力,奔袭千里,与陈玉成、李秀成一起,破江南大营。

这一败招让曾国藩有了绝处逢生的机会。

图片

虽然湘军隐患未除,但太平军迎来了纸面上的鼎盛时期。

破江南大营之后,韦昌辉被派去极为重要的江西战场,等于西征军再次易主;明知韦昌辉不会打仗,而杨秀清突然派他去打仗,这种行为是很可疑的。

韦昌辉被打得大败,连轿子和黄绸伞盖都被清军夺去,他逃到乡间,深夜才回营。

不久,洪秀全密令韦昌辉诛杀杨秀清,天京事变爆发。

此时,石达开正在武昌节节胜利,得知消息后,却不得不让部队后退,坚守阵地,自己带少量随从赶回天京。

根据当时人至少6处记载:洪秀全并没有密诏石达开去诛杀杨秀清。

石达开是听说京城杀害许多人的消息后,才决定回南京调解,这就是石达开为什么回来很晚的原因。

1856年9月26日,天京事变已经爆发26天,石达开回到天京,天京各门紧闭,城内群魔乱舞。

石达开进城后,面见洪秀全要求停止屠杀,洪秀全将责任推给韦昌辉。

石达开又去韦府,劝说韦昌辉停止屠杀,指责他:竟然胡作非为屠戮兄弟也!

韦昌辉反怀疑他偏袒杨秀清,石达开回府后意识到危险,连夜缒绳而出。

果然,第二天韦昌辉包围翼王府,搜捕石达开,并屠其满门,同时下令秦日纲率领1.5万人追击石达开。

石达开悲痛万分,调集4万兵马,声讨韦昌辉,并声明如果洪秀全不答应,就攻破天京。

天京城内人知道翼王的靖难大军就要到来,全城欢呼。

这是石达开个人悲剧时刻,却也是石达开荣耀的顶点。

我们的历史上可能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将领,他敢跟皇帝对着干,不求篡位,不为个人利益,不扩大杀戮,只求追责一人。

后来,洪秀全将韦昌辉的人头用盐水浸泡,送到石达开大营,请其查验,并委婉地向石达开谢罪,请他回京辅政。

石达开率大军进入天京,却没有动洪秀全的宝座,不争名位,历史罕见。

石达开再次挽救了太平天国,却以全家性命作为代价。当年洪秀全给石达开封翼王,意思是羽翼天国,事实证明石达开确实像太平天国的大天使。

回京辅政的石达开没有扩大杀戮。

韦昌辉杀了他全家,他却没有要求杀韦昌辉全家,韦昌辉在外族人,包括亲弟弟继续带兵打仗,石达开没有打击报复。

石达开继续住在打扫干净的翼王府,形单影只,痛苦不可名状,凡事文书请示,他夜间批示,第二天张贴在王府外墙上。

同时令各将固守城池,重用陈玉成,稳住局面。

石达开主政合朝欢悦,但唯有洪秀全不开心,始终不肯封石达开为军师,并封两个傻哥哥为王,处处针对石达开。

在此情形下,石达开的谋士请求他除掉洪秀全,取而代之,并举韩信的例子,认为机不可失。

石达开拒绝了,他不忍再次屠戮兄弟,那么唯一的一条路就是离开。

有人不去指责阴谋家洪秀全,却反而指责石达开搞分裂,这是不公平的。

也许没有比离开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有人说,那难道石达开不能解甲归田,独自找个地方老死吗?这种以无限高的境界要求他人,就更不公平了。更何况石达开作为当时名人,普天之下他又能躲到哪里呢?

1857年6月,石达开辅政半年后,仅率部下几千人,从天京离开,后来各部队不断归附,迅速壮大到几万人。

石达开驻扎在安庆,清军又大举进攻天京,洪秀全情词惨迫地向石达开求救。

石达开派出水师2000多人,增援镇江,并将自己的西征计划告知洪秀全,自己率军赴援江西。

此时的江西已经不同往日,在石达开不再的这一年里,湘军大举反扑,江西战场发生根本逆转,丢失大部分城池,只剩最后3坐城池岌岌可危。

石达开率大军去救,却被赣江水路隔绝,石达开亲自督战,大战17天,仍无法渡江。

最终江西最后的两三个城池,粮食吃尽,战马吃完,最后悲壮陷落。

1858年2月,江西战场已经不可挽回,石达开决定进入浙江。

进入浙江拿下一些地盘,但没有攻克特别大的城市,围攻衢州三月不克。

1858年7月,在得到杨辅清入闽战事顺利的消息后,石达开决定转战福建。

杨辅清人称“七麻子”,跟杨秀清攀上本家,成为国宗,杨秀清死后,虽然跟石达开一起出走,但一直打着东王杨秀清的旗号。

洪秀全派使者以高官厚禄承诺,请杨辅清回去,他就决定与石达开决裂,回到洪秀全那一边。

石达开的族弟先来与杨辅清会合,结果却被杨辅清攻击,伤亡几千人(清军记载数字可能有所夸大)。

当石达开紧接着到达福建后,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

这半年时间里,石达开转战2省,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石达开的部队变成了一支孤军。

长途远征人生地不熟,是很困难的。在福建又遇到瘟疫流行,加上灾荒军粮难以征集,很多部下就想再回到江西。

图片

这里我们需要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石达开出走后,没怎么打出成绩呢?

可能原因如下:

1、 太平天国大部分名将如陈玉成、李秀成、黄文金、林启容等都不同意出走,石达开带走的都是些二三流将领;

2、 在那个年代,运输非常困难,远征军的弹药、粮草无以为继。

3、 石达开战略犹豫不定,可能与其情绪失望有关。

从事后李秀成拿下苏浙的过程来看,打浙江应该没那么难。

石达开曾在出走的时候,发布告示中说,自己以后将归隐山林,从后来石达开的行为来看,石达开似乎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可能是天京事变等一系列惨剧,导致他有些心灰意冷。

历史人物不是神,我们对其分析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其心理,被屠戮满门(包括妻子和儿子),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更何况石达开又重情重义。

此时石达开才27岁,但悲惨的经历,让这位耿直善良的小伙,变成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了。

曾国藩在信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石达开军队士兵死于饥饿和瘟疫的很多,无人掩埋。查看这些福建之贼,杂乱无纪,气势散漫,不像往年那样。

石达开在浙江不敢逼杭州、宁波、绍兴,贼无悍志,无远略。

石达开在福建呆了2个多月,没有打过硬仗,又匆匆离开了福建,转战江西。

来到江西南部,休整过年,讨论未来去向,最终决定经过湖南,进入四川。

1个多个月后,石达开进入湖南,打算攻占宝庆,作为进川的中转站。

图片

宝庆在湖南中部,是湘军的老家,湘军将士得知后惶惶不安,清廷大震。

左宗棠作为湖南巡抚的幕僚,急忙奔走张罗,号召退伍和请假归家的湘军士兵,站出来保卫家乡,1个月时间里,竟然筹集了4万多战斗经验丰富的湘军老兵。

曾国藩得知石达开到达自己家乡附近,也十分担心,派2员悍将率军助守。

这是石达开准备打的第一场大战,得知敌人兵力大增,他先是调动敌人,声东击西,接着大军围住了宝庆,但敌人增援军队也很快到达,封锁石达开部队的粮道。

石达开大军每天要消耗巨额军粮,石达开命全军只带3天粮食,破釜沉舟,一定要攻下援军封锁。

石达开为了鼓舞士气,乘白马,张黄绸伞盖,亲临前线督战。

大战3天不利,第4天,全军要求决一死战,猛扑湘军营地,有进无退,但最终因弹药不继而失利。

攻城失败,这不是因为石达开菜,当时大家都一样。

在当时科技条件下,大家拿城墙基本没什么办法。守城将领只要不是草包,粮食够吃,守城士兵人数别太少,基本都能守个两三年。

而攻城主要靠挖地道,用火药炸,但挖地道动则需要几个月,所以双方比拼的还是粮草供应。

在太平天国时期,很多城池的攻破,都是靠长期围困饿的,这是客观规律,石达开也无法违背。

宝庆会战失利之后,大家商量下一步去哪里,老战士们想回家乡广西。

之后,石达开亲自断后,大军顺利退入广西。

曾国藩得知后,一语中的,说石达开必败:

无老巢以为粮台,粮米须掳,弹药须搬,且自疲于山谷之间,有流贼的气象。

石达开在广西也没有打开局面,而且湘军一直在尾随支援,石达开越来越困难了。

1859年,石达开占领庆远,一直呆了8个月之久,在当地治理的比较好,民间流传着赞美石达开的民歌。

敌人坚壁清野,加上广西多年来起义众多,不事生产,军粮筹集越来越困难;有时候长途跋涉,跟当地团练激战,只为取得一点粮食,因此军心散乱。

此时天京,李秀成攻破苏常,出现中兴迹象,不少队伍脱离石达开,回到天京;还有的投降了清廷。

石达开面临众叛亲离的境地,再次有隐居山林的念头。

1861年7月,石达开回到阔别11年的故乡贵县,并宴请父老乡亲,并重游幼时垂钓之地,再次表达将来重归山林之意。

当一个将领有思乡之情,说明心气就没了。

此时附近大成国起义吸引了清军的注意力,石达开暂时无事,但大成国很快将抵挡不住,战火将很快燃烧到家乡。

那石达开为什么不跟大成国联合作战呢?

也不是不想,曾尝试过,但对方不接受封号,没谈拢。

随着大成国即将被灭国,石达开需要思考未来去向。

1861年10月,石达开率领仅存的部队,试图再次入川,终于在四个月后,进入四川地界。

这里河流多,地形复杂,生存环境更恶劣了。

剩下的时间里,石达开一直都在为渡河犯愁,敌人在对岸采取竞走模式,沿着河流比赛行军,又把船只搜集到对岸,死守江防,石达开没有水军,毫无办法。

这一年的时间里,石达开两次渡江未果,这里的江是长江或其支流,入川必须要渡河,河水急,险滩多,大军难以渡过。

而且对面是湘军精锐,跟石达开部队公平战斗也不落下风,依靠天险防守绰绰有余。

石达开决定与部下兵分两路渡江,企图让敌人首尾不能兼顾。

经过惨烈的战斗,石达开渡江失败,只好退回云南。

但分兵之后,茫茫大山,杳无音讯,部下不知道石达开已经渡江失败,撤退回去了。

这位忠诚的部下为了接应石达开渡江,以急行军的速度,一天一夜,狂奔一百几十里,甩掉敌人的追击,却在一个羊肠小道,山峰陡峭之地,被当地土司埋伏,被滚木滚石砸死。

1863年4月,石达开不知部下已死,想依靠部下先头部队,走小路抢渡大渡河。

石达开事先送礼给土司买路,大军通过了极为险峻的羊肠小道,进入大渡河畔,但清军又以1000两银子收买了土司,并承诺破贼之后,所有资财都归他所有。

当地土司违背承诺,用放倒千年古树等方式,把所有的退路都封死了。

清军又迁走所有的居民,石达开的大军无粮、无船、无路可退,由于上游雪水融化,河水暴涨。

经过2个多月的抢渡,都没有成功。

6月10日,石达开率几千残部,本来想决一死战,失败则投河自尽。但为了部下的生命,石达开决定牺牲自己,保全部众。

图片

石达开与家人诀别,妻子已前几日服毒自尽,另外几个妻子和孩子,也都在当夜投河而死,妻子刘氏和儿子石定基由两名士兵护卫逃走。

石达开只留一个5岁儿子石定忠在身边。

第二天,清军派来说客,指天发誓,赦免他的下属。

石达开自投清营,后被押解成都,2000放下武器的部众仍被屠杀,刘氏母子也被搜出,未能幸免,5岁儿子石定忠也被处死。

具体石达开的部众有多少生还,史学界仍有争议,大部分认为石达开的部众已经基本被杀光;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石达开部众先遣散了4000人,除去路上被埋伏杀害的,可能会有一部分生还。

石达开一共6000部众,是有可能有大约3000人脱险的,据调查当地黎族地区有几千太平军后裔,说明石达开的舍命,还是起了一些作用的。

1863年6月25日,石达开被押到成都凌迟,年仅32岁。

石达开的投降是一生的黑点吗?

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是人性的光辉顶点,舍命保三军,比北伐军食人负隅顽抗强太多,后者毫无意义。

为什么石达开一定要入川?

四川富裕且军事力量薄弱,在其他大部分省份被打坏的情况下,四川的粮食和川盐的盐税是清政府极为重要的收入,胡林翼称:

西蜀之富,五倍于两准,十倍于江西,二十倍于湖北。

石达开的军事能力到底怎么样?

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石达开的失败只比太平天国少一年,堪称奇迹,如果是一般的将领可能2年就完了。

如果不是最后信息判断失误,石达开还能坚持几年。

有个细节很值得关注:

石达开在进攻一个城的时候,清军丧心病狂地将近城房屋全部烧毁,取砖块修墙筑垒。

石达开看到清军烧城外民房的大火未灭,居民流离失所,石达开愤怒地写了一篇告示,有这样的句子:

无心失火,为官者尚奔救恐迟;有意延烧,抚民者何凶残至此?

我写历史不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总结了2000年,又如何呢?

总结经验教训带来的只是悲剧的循环——关键时刻的背信弃义和事后的卸磨杀驴可以极大地降低风险。

我们历史中有太多杀戮,而石达开是中国历史上军人的异类——他敢于反抗、爱护百姓与舍命保三军,是其人性的光辉顶点,这种人千年罕见。

如果能多一些石达开这样的人,我们很多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将不会那么黑暗。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