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本来不想再写太平天国,但今天整理了一些合集标签,发现太平天国系列还是不太完整,之前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点乱,有空还补充完整吧。

太平天国西征其实问题很大,地盘占了不少,物资抢了不少,但面对湘军,败多胜少,要不是石达开力挽狂澜,估计太平天国就直接完了。在西征军稍有起色的时候,紧接着就爆发了天京事变,西征就彻底终止了。

1853年,太平军浩浩荡荡,沿着长江,连续攻克各大城市,最终定都南京。此时太平军占领的地盘并不多,只有南京、扬州、镇江,之前攻克的城市随手就丢弃了。这说明当时太平天国的战略的迷茫。直到他们定都南京之后,才又决定回头重新占领上游。

此时南京附近有江南、江北大营,为什么太平军放着近处的敌人不打,反而进行北伐西征呢?江南、江北大营这俩名字听起来挺霸气,其实都是歪瓜裂枣。

特别是江南大营,从广西一路尾随而来,太平军与其交手多次,知道对方水平,所以并不担心南京的安危。这个策略是没啥毛病,南京城高墙厚,吸引敌人围城,能够分担北伐西征的压力。太平军总数十多万人,只留下4万多人守卫南京,其余的大部分派去北伐西征了。

北伐和西征是同时进行的,北伐的目的很简单,推翻清廷。这里其实没必要宣扬太多的阴谋论,阴谋论可以吸引眼球,但没啥意思。有一种说法是,北伐是杨秀清为了清理萧朝贵的势力。但萧朝贵已经死了,一个死人有啥威胁?常理上也说不过去。

再说杨秀清对北伐是非常上心的,最后七拼八凑的的北伐援军,家底都派去了。不存在杨秀清主动让北伐军去送死的心理。我虽然也不喜欢杨秀清,但杨秀清也不至于腹黑、愚蠢到这种程度。

西征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占据江西,解决南京的粮草问题。第二个,就是向北打,到时候跟北伐会合,一举拿下京师,天下大定。

这就是太平天国当时的总体战略,盲目乐观,没做好困难准备。跟很多体育比赛一样,赛前运动员要做好困难准备,以免赛场上慌乱。太平天国这基本上等于没有战略,幻想能一路碾压对手。

北伐是失败的,全军覆没了,大家都知道。(《一文讲清太平军北伐:杀戮能力是生存的终极考验》文章写过,不再赘述。)西征总体上来说,也是失败的,至少不能算是圆满成功。下面说说西征的过程。

1853年6月,太平军船只陆陆续续往上游航行,南京上游第一座大城市是安庆。安庆这座城市有点搞笑,4个月前,太平军不战而克安庆,但是没守,获取财物后就去打南京了。之后太平军来,清军走;太平军一走,清军又回来,这样三番两次,最后安庆成为西征军的指挥地。

太平军继续沿着长江往上,来到了鄱阳湖,进了鄱阳湖,最大的城市就是江西的省会南昌。太平军要拿下南昌。为什么不沿江而上,继续占领长江上游,开疆拓土呢?还是回到上文,太平军西征第一目标,是解决南京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

江西物产丰富,是太平军极为重视的产粮地,江西战祸较少(直到南京城即将被湘军攻破时,太平军仍派人去江西征粮。)江忠源得知太平军要攻打南昌的意图之后,率领1000楚勇,急行400里支援南昌。

江忠源是湖南人,比曾国藩小一岁,25岁中举人,后多年屡试不中,曾在京师拜曾国藩为师。后来他回家办团练,脾气暴躁,作战勇猛,短的两年从一个小知县,迅速被提拔为封疆大吏,在湘军崛起之前,是太平军的主要对手。

江忠源、曾国藩、李鸿章,他们仨分别是太平军前、中、后期,3个最主要对手。江忠源名气没有后两者大,是因为死的太早的原因。

太平军自从武昌以来,攻无不克。江忠源一到南昌,稳住了人心,也中止了太平军的扩张步伐。为了防止太平军利用城外民房做掩护,南昌守军下令焚烧城外民房,大火三天不灭,著名的滕王阁也被付之一炬。

一文讲清太平天国西征

太平军这边南昌前线统帅是赖汉英,此人是洪秀全小舅子,人称赖国舅,他原本是小买卖人,顺便也做走方郎中,打仗不怎么样。湘军等清军源源不断地到南昌支援。

其中就有湘军第一支出省作战的队伍,由当地名师罗泽南率领,一千多人,队伍骨干就是罗泽南的学生,老师带着学生去打仗,见到太平军不怂就是干。这一仗失败了,损失了80多人,4个学生战死,曾国藩对他们的英勇大加赞赏。

我们有时候看历史,很容易被自己的好恶干扰,自然会认为这些人是坏人。其实他们是一群脱下长衫的书生,是乱世让他们拿起武器,是正是邪,也不好妄下定论,只能说他们跟太平天国是理念不同的一群人。

太平军围困3个月,曾4次用地穴炸破南昌城墙,但都无法攻入城内,由此可见守城的人是很猛的。由于西征军迟迟无法打开局面,杨秀清就派石达开负责西征。

太平军由此撤围南昌,兵分两路:一路向西,打武昌,这里我就称之为西路军吧;一路向北,打合肥,就叫北路军;

江忠源不屈不挠,一路跟随西路军到达武汉。但石达开突然调动主力,向北攻打合肥,清廷大震。湘军虽然强,但曾国藩这个人不太听话,咸丰这时候最依靠的只有江忠源,提拔其为安徽巡抚。

这个职位看似实权,其实安徽这时候已经被打得差不多了,前省会安庆陷落,临时省会合肥也岌岌可危,等于空头支票。好不容易员工里出个牛人,老板就把一个人往死里用,江忠源又得从武昌,狂奔近800里到合肥守城。

由于旅途劳累,他中途感染风寒,扛着病每天还能急行80里,实在熬不住了,才停下来养病。太平军离合肥只有120里,江忠源抱病在床,不能赴新任,急得痛哭。

休息几天之后,江忠源日夜兼程,比太平军早2天到达合肥。但合肥这座城,缺兵缺饷缺弹药,什么都缺,岌岌可危。咸丰很慌,一旦合肥有失,西征军掉头向北,跟北伐军汇合就更难办了。

1854年1月,太平军围困合肥一个多月,在一个大雾天,炸毁城墙,内应将城墙上的灯一一熄灭,城头秩序大乱。江忠源见大势已去,自刎未遂,被亲兵扛出城外,他咬那个人的脖子和耳朵,鲜血淋漓,挣脱后投水自尽。

太平天国的3个主要对手之一,就这么死了。首先这跟性格有关系。

但我又想想,也可能跟咸丰的激励太猛有关,给一个人晋升太快,他实在太想立功,太想证明自己了吧。看来有时候员工也不能太实在,该摸鱼摸鱼,项目搞砸了就砸了,天也没塌。合肥丢了,对清廷来说未必是坏事,下文再说。先继续说江忠源的死。

江忠源的死,其实跟曾国藩也有关。曾国藩自从建立湘军开始,就摆出一副不争不抢的样子,几次三番地说以后湘军给江忠源带。

说了好几年,但始终没给,自己带兵打得不亦乐乎。在给江忠源的信中,他也说:自九月一来,我每次想到把6000兵,都交给阁下带,以求平定中原,这事屡次写信跟阁下提及。

这话说得,估计曾国藩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在合肥困守的江忠源也多次向曾国藩求救,咸丰也催促他去救,但他始终没有去。曾国藩的理由是:托人购买的洋炮还没到,水师还没成。

这明显就是借口,曾国藩也承认这一点,他说:就算军队练成了,也得先收复湖北一带,大局所在,只论要害,不能顾及朋友之私谊,就算是皇上所命,我也不敢拘泥听命。

时人都说他嫉贤妒能,刻薄阴险,咸丰骂他丧尽天良。曾国藩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我就不多做揣测了,不管啥理由吧,确实有点心口不一。

另一方面也看得出,都说曾国藩又笨又慢,好像是忠厚长者,其实他为人处事,绝不是一个老好人风格。曾国藩为人刚猛,在湘军羽翼未丰时,就敢违抗君命,一般人很难做到。

太平军占领合肥之后,大施报复,居民自尽者十之三四,直到次日中午才封刀。(这段事情有详细记载,下文单独来写吧。)1854年初,攻克合肥之后,石达开就被调回南京。

为什么说攻克合肥未必是好事呢?当时的战争理念,主要就是攻城抢地盘,而忽视歼灭地方有生力量。合肥虽然攻下来了,但周围的清军没有消灭,越聚越多,占据合肥的太平军反而成为瓮中之鳖。

杨秀清多次派兵去救,都没有成功。一直坚持了近2年时间,同样由于内应里应外合,合肥最终失守,这是后话。

上文说了兵分两路,刚说的是北路军。现在说下向西进攻武昌的西路军。

在攻打合肥期间,西路军没什么大动作。1842年初,北路军攻克合肥之后,西路军才继续攻打武昌,但也没打下来,于是分兵向湖南挺进。

湖南是湘军的大本营,这一路太平军跟湘军硬碰硬,结果是一败再败。湘军是近代新式军队的鼻祖,采取知识分子领导农民的模式,人才济济。这年春天,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鼓动孔子门徒向拜上帝教教徒宣战。

进攻湖南的太平军由石祥祯和林绍璋率领。石祥祯是石达开的哥哥(一说堂哥),打仗还行,人比较勇猛,外号铁公鸡。这个外号不是形容抠门,古代人喜欢斗鸡,铁公鸡形容其战斗力很强,大概是公鸡中的战斗机的意思。

林绍璋就是个草包,最初只是个小兵。之前写北伐军在六合军中失火,各部损失惨重,唯独他带全军返还,杨秀清大喜,直接封其为丞相。

林绍璋占据湘潭,石祥祯占据靖港,一南一北,准备围攻长沙。下面是地图,看这个图就一目了然,湘潭和靖港分别在长沙的南北边。这是太平军的惯用战术,先扫周边,再攻主要城市。

一文讲清太平天国西征

曾国藩派猛将塔齐布,主攻湘潭。湘军猛将对阵太平军草包林绍璋。太平军短短几天之内,十战十败,甚至军中相互指责,内讧自相残杀,一万多人全军覆没,林绍璋仅率四骑,逃至靖港。

曾国藩多年后回忆,仍记得林绍璋这个人并无本领。为什么曾国藩对他印象这么深刻呢?从某个角度来说,林绍璋也算曾国藩的“救命恩人”。

在另一边,曾国藩亲自带队,进攻靖港。驻守靖港的是石祥祯,曾国藩求胜心切,甚至派纤夫在岸上拉船,逆流而上进攻。石祥祯先杀纤夫,再乘风纵火,湘军大溃败。

曾国藩拔剑督阵,命人在岸上立旗杆,说“过旗者斩”,但大家都绕过旗子跑了。曾国藩急得要自杀,被人救起,被救起后心如死灰,不吃不喝,写好遗书,准备明日再死。

结果第二天,湘潭的捷报传来,曾国藩这才笑说:生死大概命中注定吧。如果湘潭也失败了,林绍璋的草包,让曾国藩起死回生。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历史因为倾向于喜欢太平军,所以总对太平军的失利一笔带过,对太平军的胜利大书特书。虽然太平军在靖港胜利,但湘军也最多损失了1/3到1/4,而太平军在湘潭却全军覆没。所以综合来看,太平军仍然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虽然胜利,但也只好退出靖港。

接着湘军又大举进攻岳州,岳州是曾天养驻守。曾天养是员老将,五十多岁,人很实诚,又有威望,打仗能力也不差,但跟湘军作战5战5败,屡败屡战。在一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在与湘军将领的近身缠斗中,惨遭卫兵杀害。

太平军全军非常悲痛,吃斋6日,以示悼念。多年后,曾国藩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这一战太平军又是大败,至此太平军彻底退出湖南。

同时,武昌久攻不下,杨秀清严令限期攻破武昌。1854年6月,陈玉成率500勇士缒城而上,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武昌,陈玉成名声大噪。湘军依靠强大的水师,在武汉附近的江面上,大败太平军。

但武昌只守了4个月就不得不放弃,但在撤退时,水师又被湘军截击,全军覆没。杨秀清惊闻武汉失守,将西征军权从一个饭桶,交给另一位饭桶——秦日纲。

秦日纲没啥本事,只会埋头哼哧哼哧布置防守工程,在长江上挂铁锁,又挂木筏,架枪炮,力图打造一个铜墙铁壁。当一个将领把希望寄托于防御工事的时候,敌人往往会给他惊喜。

湘军焚烧木筏和太平军的4000多艘战船,巨大铁锁也被湘军用先炉子加热融化,再用大斧头砍断了。秦日纲在田家镇大败,水师全军覆没。(太平军每次都是几千艘,几千艘地损失战船,其实这些不过都是民船改装的,质量非常差。太平军征用这些船都付钱了吗?……)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一系列失败中,太平军比较会打仗的将领,比如韦俊、石祥祯、石达开,都没亲临现场指挥,都被杨秀清叫回南京去了。很多将领都是“南京——西征”来回奔波,其实也没啥大事,也不知道杨秀清是啥心里。我猜可能是为了服从性测试。

杨秀清不断让前线优秀将领回南京,又连续任命草包饭桶当统帅。由此可见,杨秀清的水平也就那么回事,有小聪明,却无大智慧。

我们总结一下,在石达开不在西征的大半年里,太平军一败再败,一败湘潭,二败岳州,三败武汉,四败田家镇,水师几乎损失殆尽,陆军也受重创。太平军武器比不上湘军,杨秀清比不上曾国藩,太平军将领整体素质,也比不上湘军将领。这就是太平军的问题,跟湘军确实有实力差距,对太平军的少数胜利大肆渲染,也没啥意义。

当然打仗不全靠将领的个人能力,其他像后勤,兵员素质,队友配合都很重要,比如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在太平军没有怎么发挥。但他投降湘军之后,却屡立奇功,打仗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比的是全面能力,比的是没有短板。

1854年10月,太平军北伐几近失败,西征事业也坠入低谷。这个时候没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那么湘军顺江而下,太平天国就完了。所幸太平军还有石达开。

西征了一年半,太平军又败退回九江,差不多是西征军刚开始的地方。曾国藩已经宣布等肃清完江面,就直捣金陵了。西征战役的上半场打完,现在是下半场。

石达开坐镇湖口,林启容力守九江,罗大纲守长江对岸,这三个人都是比较会打仗的将领,林启容这个人很神奇,忍耐力一流,湘军猛人罗泽南无奈地说:九江城跟斗一样大,敌人坚壁以劳我师,夜里寂静好像没人,城墙上也没有灯火,我军一到城下,就炮弹齐发,林启容如此善守,真是人才。

曾国藩见无法在九江占便宜,就去对面进攻罗大纲。罗大纲之前是天地会的,当过海盗,擅长打仗,守得也是滴水不漏,屡次进攻总是吃亏。最后,曾国藩决定柿子捡软的捏,先取石达开坐镇的湖口,结果捏到最硬的那颗。

曾国藩目的是消灭鄱阳湖内的太平军水师。之前不是说太平军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了吗?怎么还有水师。石达开一到安庆,就建立规模巨大的造船厂,日夜赶制战船,造了几十艘大船,又在鄱阳湖缴获了一百多艘清军战船,所以水师又有了一些。

石达开不断骚扰敌人,坚守不出。1855年1月底,曾国藩对湖口发动攻击,战斗非常激烈,最终湘军的一百多小船冲入鄱阳湖。石达开封堵湖口,使其无法再回长江。

在湖口外侧的都是湘军的笨重大船,没有小船护卫,难以独立作战。石达开两次火烧敌船,打得湘军水师辎重尽失,溃不成军,甚至俘获了曾国藩的旗舰座驾船。曾国藩乘小船逃到陆军处,看着水中熊熊大火,愤不欲生。

太平军陆军也发起反击,收复失地,第三次攻占武昌。跟攻占合肥一样,武昌的太平军也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在各个战场,双方再次进入拉锯战,这对太平军是不利的。

按军事实力来说,清方实力更强,但有个问题是,他需要处处防守。所以,只要太平军进攻敌人薄弱地区,就能有较大战果。石达开打算开辟新战场,到底选择江西,还是湖南呢?石达开没有头铁,选择了江西。

1855年底,石达开率大军进入江西,攻敌所必救,不到半年时间,攻占江西八府四十二县,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另一方面,湘军2员悍将死了,一个是满人塔齐布,被林启容气死了。上面说了林启容,擅长防守,坚守不出,弹丸小城九江久攻不下,塔齐布吐血毙命。历史都说他是被气死的,我估计他也有基础病的原因吧。

另一个是湘军悍将罗泽南,上文也说了,他能文能武,可惜运气不好,在武昌被流弹击中要害而死。石达开在江西接受了广东天地会等起义军,队伍迅速膨胀到10万人(包括妇孺)。

湘军悍将凋零,曾国藩做困南昌城,无法于湘军联系,呼救无从,魂梦屡惊。石达开如果进攻南昌,能否一举攻破,活捉曾国藩?实话实说,南昌不容易攻下,它三面滨河,无法合围,湘军在南昌城外仍有战船200多艘。

我们也不能因为同情太平军就说,假如石达开进攻南昌,曾国藩就完了,不能做这样吸引眼球的假设。不过,石达开战略目的也达到了,逼其他战场上的湘军回救南昌,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1856年3月,杨秀清再次一纸调令,让石达开回南京,打江南大营。江南大营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吗?并没有。

太平军与湘军拉扯了一年,酝酿了一年,重头戏即将登场。但太平军西征突然就这样戛然而止了。石达开率领主力撤离,西征战果拱手让人。(上文的林启容守九江5年,1858年湘军进攻九江,他弹尽粮绝,与城俱亡)。

1856年4月,江南大营确实被攻破了。但5个月后,就爆发天京事变,南京城内2万将士莫名其妙地被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同时,太平天国失去了石达开。

历史有必然性,但也有偶然性,比如太平天国出了个石达开,这种自产的牛人,就好比打牌起手牌,就看谁抓拍运气好。但打牌靠实力,太平天国的头脑指挥中心(洪杨二人的结合体),是一个不稳定系统,有点精神分裂,很多好牌都被乱打出去了。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