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101、先贤格言立身准则 他人行事又作规箴
【原文】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
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注释]
先正:指先圣先贤。规箴:规是画图的器具,箴具有规劝性质的文体。规箴是指可以规正我们行为的道理。
【译文】
多多记住先圣先贤立身处世的训辞,心中才会有正确的主见。旁观他人做事的得失,便可作为自己做事的法则。
【赏析】
先贤的格言,都是经验的累积。虽然时代环境已不有不同,但人心千古相同;虽然社会制度已有改变,但做人的道理不变。因此,多将一些圣贤的言语记入心底,多加以咀嚼、消化,我们内心对行事的对错与法度,便能建立一个正确的准则,不至于被邪说蒙蔽,遇事也能依此来决定取舍之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事情,我们虽不曾经验过,但只看他人已有的得失,便知这件事是好还是不好,值不值得去做。譬如说,看那些嗜赌如命的人如何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就知道赌博不是一件好事,更不值得我们取法了。我们看他人诚实稳重,热心踏实,最后能得到大家的信任;经商能致富,为学有所成,做官更是造福民众,就知道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事实上,只要我们多加留意,格言不仅在书中,也在我们的生活里。
102、身为重臣而精勤 面临大敌犹奕棋
【原文】
陶侃运甓官斋,其精勤可企而及也;
谢安围棋别墅,其镇定非学而能也。
【注释]
陶侃:晋鄱阳人,为人明断果决,任广州刺史时,经常运砖修习精勤。甓:砖的一种。可企而及:能够做至意思。谢安:晋阳夏人,淝水之役,前秦符坚投鞭断流,人心为之惶惶,当时谢安为征讨大都督,丝毫不惊慌,闲时仍与友人在别墅下棋,镇定如常,最后他的侄儿谢玄大破符坚于淝水。
【译文】
晋代的名臣陶侃,在闲暇的时候,仍然运砖修习勤劳,这种精勤的态度,是可以做得到的。晋代名相谢安,面临大敌,仍能与朋友从容奕棋,这种镇定功夫,就不是可以学得来的了。
【赏析】
晋代的陶侃身为广州刺史时,每天仍然运砖来修习勤劳,不使自己有一点怠惰的习惯。他还常常劝人爱惜光阴,珍惜事物,甚至,连不用的竹头木屑,他都会先收藏起来,以备将来急需。不过就光以运砖这件事,便可以见出古时成大事业的人,莫不时时刻刻的鞭策着自己,即使有最舒适的环境让他享受,他也宁愿劳动自己的筋骨,绝不让自己懈怠半分。陶侃后来能成为晋代名臣,实非偶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而且,这种精勤的精神只要我们肯去做,就一定能做得到。
至于谢安,在大军临境时还能安然下棋,这等镇静功夫就教人不得不佩服了。但是,他令人佩服的地方并不在于他视若不睹,而在于他分明看见却能胸有成竹,泰然处之,所以能临危不乱,大破符坚的百万雄师。这种镇定功夫并不是临时学就学得来的,因为,这完全是看个人的胆识。就像练功夫的人,由于长久临敌,知道遇事而乱是最大的忌讳,另一方面也由于功夫已深,对方一拳打来,自己有数十种方法可以化解,自然不觉得有什么好慌张的。因此,镇定能使一个人的头脑保持清醒,慌张只会自乱阵脚;镇定能找出对方的弱点,慌张只有自露弱点。惟有镇定,才能克敌制胜。一棵树之所以不畏风吹雨打,还是因为根札得深啊!
103、以美德感化人 让社会更祥和
【原文】
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
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注释]
济人:救济别人。
【译文】
只怕自己不肯帮助他人,不怕自己没有能力助人。应该使他人不忍心欺侮我,而不是使他人畏惧我而不敢欺负我。
【赏析】
这章讲的,完全是一个“心”字问题。如果真的有心救助他人,并不怕自己能力不够,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毫无能力的。只要有心,任何事情一定可以略尽绵薄。大部分人说自己没有能力助人,总归一句话,还是没有心罢了。帮助他人的方法很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声慰问也可以带给别人满心的温暖。把我们善良的心意,分一些给别人吧!只要你——有心。
别人不敢欺负我那是因为自己厉害,别人惧于威势,所以才不敢。可是“不忍欺我”,就是因自己品德善良,待人诚恳,别人期负我会良心不安,所以才不忍。不过更重要的是要使大家不忍去欺负任何人,不仅是我而已,这就需要感化的功夫了。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与其让人惧怕你,不如让人敬爱你;与其以威势刑名来压制人,不如以美德来感化人,让他们自内心发出亲爱别人的好意,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祥和。
104、幸福可在书中寻求 创家立于教子成才
【原文】
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
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注释]
创家:建立家庭。
【译文】
什么叫做享福的人?有书读并能从中得到慰藉的人就是。什么叫做善于创立家业的人?能够教育出好子弟的人便是。
【赏析】
人间的享乐无数,总要得到内心真正的快乐,才算是有福气。许多人并不明白什么叫快乐,常常误把刺激当作快乐,一旦外界的刺激消失了,自己的心灵反而更加空虚。作者认为,懂得读书的人,才是真正在享福。能安心自在地读书,的确是一种福气。书中有无限的天地,随时在等着你,全看你有没有一把“心灵之钥”可进入书的世界。有许多人一辈子也无法拥有这把钥匙,于是只好由外界去获取种种快乐,他的快乐掌握在别人的手上。能由书中得到喜悦的人,随时都能打开书,聆听心灵最悦耳的音乐。这种人才真正是能享福的人。
什么人才是擅于建立家庭的人呢?应该是那些擅于教育孩子的人吧!就像一个园丁,他的园子里种的树如果都长斜了,长歪了,花不开而杂草丛生,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园丁。若是他种的每一棵树都俊秀挺拔,而且百花怒放,草儿碧绿,这才是一个好园丁。擅于建立家庭的人也是如此,教育出来的都是好子弟,这些好子弟将来又创立了许多好家庭,这岂不是擅于创家吗?
105、教子勿溺爱 子堕莫弃绝
【原文】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爱之能勿劳物),勿溺受以长其自肆之心。子弟习气已坏,教难行也,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
【注释]
未漓:尚未变得浇漓。自肆:自我放纵。
【译文】
当子弟的天性尚未受到社会恶习感染,而变得浇漓时,教导他是不难的,因此应以孔子“爱之能勿劳乎”的方式去教导他,而不要过分溺爱,助长他自我放纵之心。当子弟习性已经败坏不易教导时,要依孟子“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的方式教他,不要轻易地放弃,使他失去了自新的机会。
【赏析】
真正懂得爱的人,是爱之以方,而不是溺爱。因此在子弟还保持着纯朴的心时,要对他要求高些,使他养成刻苦自立的精神,这才是真爱。而溺爱会使他无法离开父母的照顾而生存,反倒害了他,到了放纵成习,便不好教育了。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是指有合乎中道的父兄来教育子弟,使他归于中道;有才的教导无才的,使他自觉自发。子弟就如长偏的小树,要由父兄像直木一般地去矫治他,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使他任意生长,那就更要长偏斜了。就像少年管教所的孩子,只要耐心地教导,给他灌输正确的观念,仍有机会成为有用的人。
106、若成事业 不可无识
【原文】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一也;
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意见多偏也。
【注释]
偾事:败坏事情。
【译文】
如果一个人竭心尽力,虽没有什么才能,只要专心一意,还是可以建功业的;如果一个人竭尽心力,却无什么见识,必定会产生偏见,将事情办坏。
【赏析】
打个比方,要一只乌龟送信上山,虽然它爬得不快,只要方向正确,能专心一志地往上爬,迟早会将信送到山顶。但是如果它不认识路,甚至不知往山顶是向上爬,那么即使它再忠实可靠,再卖力地爬,也许一辈子也送不到这封信。
忠心是好事,但有许多事反被忠心弄坏了。这便是由于认识不清,不知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爱之适足以害之”的情形。
人不可以无识,尤其是不可无正确的判断力。即使力量薄弱,无才能的人还是可以尽一己之力的。因此,无论做什么事,先要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如果什么都不明白,便贸然地介入,鲜有不碍手脚、帮倒忙的。
107、居安思危 脚踏实地
【原文】
人虽无艰难之时,却不可忘艰难之境;
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
【注释]
侥幸:意外获得。
【译文】
人即使处在顺境之中,也不可忘记人生还有逆境的存在。在世上虽然有意外的幸运,但却不可抱不劳而获之心。
【赏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花不会长开,好景不会常在。因此,虽然不在逆境中,也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作一些准备,才不至于事到临头,被击倒而不能爬起。逆境之来,有时是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皆可以造成,只要不对生命绝望,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人生最可爱之点便在于太阳落下,明天会升起,人也应该有这种心境和心情。
说到侥幸,不免让人想起守株待兔的寓言。侥幸是偶然的,一个人心存侥幸,便无法认真地做事。到最后只会像寓言中的农夫一般,把田园都荒芜了。既然是偶然,便不在人的掌握之中,而踏实的努力绝对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偏偏有人一心想不劳而获,放掉手中掌握的钱,在路上寻找别人可能遗落的钱,这是可悲的。人为何要放弃做一个踏实的人的机会,而去做一个愚昧而可怜的人呢?
108、心静则明 品超斯远
【原文】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
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注释]
品超斯远:品格高超则能远离世事的纠缠。
【译文】
内心清静则自然明澈,就像静止的水能倒映事物一样;品格高超便能远离物累,就像浮云飘飞的天空一览无余一样。
【赏析】
心就像一个湖,所谓“寒潭过雁影,雁过影不留”,倘若雁过波兴,雁影便扭曲失真;又若雁过影留,那么后来再有别物掠过,终因雁影滞碍而不现。风就仿佛我们的七情六欲,影便如同外界的种种影象,如果心有所爱恋取舍,就无法见到万物的本相。当湖水混浊不堪,自见不明时,又何能照物呢?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内心澄澈,不执着于一物,才能做到动静如一,因其极动之时实不动。
品格高超的人,由于内心不受情欲爱恋的牵累,因此行事能如天马行空,没有阻碍。亦如云行在天,既不为人间牵绊,又不为天空羁留,偶化为雨,滋润人间花草树木。当它再由水化为云时,更不带走半点尘土。
109、读书人贫乃顺境 种田人俭即丰年
【原文】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
【注释]
丰年:米谷收成丰盛的年头。
【译文】
清高淡泊,即为读书人顺遂的日子;省吃俭用,就是种田者丰收的年景。
【赏析】
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犹不改其乐。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以贫为苦,因为他们的心中仅有读书之乐,而无复他乐。所谓清贫乃是读书人的顺境,倒不是赞美清贫,而是清贫不但足以养廉,亦足以诚心,同时也没有浮华奢靡之事来扰乱身心与道业。而为官与富贵有时反倒会成为读书的障碍。因为为官事务繁冗,无暇读书充实自己;富贵则五欲充心,五声充耳,极易堕落了志气。
节俭是良好的美德,种田人家不能保证年年都有丰收,若是平常俭约,而有所积蓄,即使年成欠收,亦能衣食无虞,岂非与丰年无异?倘若不能节俭,日日浪费,即使年年丰收,又何异于年年欠收?所以开源节流,不要寅吃卯粮,那么任何用度都是永远充足的。
110、讲求正直 莫入浮华
【原文】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
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注释]
迂:不通世故,不切实际。
【译文】
做人太过方正则容易不通世故,行事太过直率则显得有些笨拙,但都不失为正直之人。理想太高有时会成为空想,注重华美有时会变得虚浮,这都难成为高明之人。
【赏析】
正直而迂拙,所怀抱的还是正直的心,根本上不同于那些只求变通而失正直的人,因此既不可笑,亦不可耻,因为这种人有一颗可敬的心。人若不能外圆内方,宁可外方内方。总不要外圆内也圆,一点脚跟都没有,使世间的一切正直、道德、原则,皆被此等人败坏了。
任何想法总要以能实现为准,若是不能实现,便是虚妄。能履践的想法有一定的步骤可以依循,而虚妄的想法则没有这种次第。这种想法即使再美妙,再高明,也只是空想,一无是处。人都喜欢光彩夺目的事物,但是如果因此而走向无意义的浮华,只重形式而不重内容,那么就失去了根本的精神,这种美便是空洞的美。真正的美是内涵而外现,并非外加的。
无论是空洞的理想,或是虚浮的美,都是一种假象,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美好的事物与发自心灵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