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121、为人须有主见 做事应知权变

【原文】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

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

【注释】

矩度:规矩法度。傀儡:木偶。章程:书面订定的办事规则。权变:通权达变。

【译文】

为人如果只知依着规矩行事,而不知规矩的精神所在,那么就和戏台上的木偶没有两样;做事如果只知墨守成规,而不知通权达变,那么只不过是照样模枋罢了。

【赏析】

规矩是人订的,一个规矩的订立,必有其意义存在,如果徒知规矩而不知本意,往往本意扭曲了。所谓“礼教吃人”,其罪岂在于礼?实在是死执教条,失去了礼的本来精神。

傀儡是用线牵动的,只能登场唱几句词,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它永远不能像活人一般,具有生命和自然的表现。任何一种规矩都有其自然的弹性,能随外在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否则只能如同木偶一般,失去了真正的生命,徒具外壳而已。

墨守成规也是如此。天下事纷纷扰扰,不是任何章程所能概括和适用的。只要在不失大原则的前提下,去完成任务,章程原也不过是为了行事方便。每见有人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反复讨论如何才能合于章程的会议上,事实上利用这些讨论时间,早可将事情完成了。这就像照着葫芦画葫芦,叫他画个柿子就不会了。其实真正懂得画法和线条的人,有什么不能画的呢?

122、文章是山水化境  富贵乃烟云幻形

【原文】

山水是文章化境,烟云乃富贵幻形。

【注释】

化境:变化之境。

【译文】

文章就如同山水一般,是幻化境界;而富贵就如同烟云一样,是虚无的影象。

【赏析】

山水是实景,烟云是幻境,山水不移不变,烟云转瞬即逝。以现实的眼光来看,文章既摸不到,也看不到,不如富贵那般,可触可及。然而以山水比文章,烟云比富贵,确是看到了文章和富贵的本质。

就时间而言,美好的文章,在数千年后仍能唤起人们心灵的感动,就如山水一般,千年不变。而富贵再长久,亦不过百年,即烟消云散,垣残瓦摧。就空间而言,文章可以纳无尽的山水于一篇,使我们如临胜境,如历耳目。而富贵却只能给我们一方小小的空间,又须费力去维持,不像文章能让人徜徉其中,而自得其乐,甚至体会到无尽的智慧与生命的契机。所以,以山水比文章,烟云比富贵,实在是恰到好处。

123、察伦常留心细微  化乡风道义为本

【原文】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

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

【注释】

郭林宗:郭太,字林宗,东汉介休人。范滂谓其“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生平好品题人物,而不为危言骇论,故党锢之祸得以独免。王彦方:王烈,东汉太原人,字彦字。平居以德行感化乡里,凡有争讼者,多趋而请教之,以判曲直。

【译文】

郭林宗妯察伦常之理,往往在人们不易注意之处留心;而王彦方教化乡里之风,总是以道德与正义为根本。

【赏析】

伦是一种关系,一种相处之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五种人伦的关系。在现代,君臣则是指国家和个人而言。伦必须出之于内心,因此,必须由细微处着手,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虽有至诚,行之犹恐不及,或不尽合度,何况心有未诚,难免失之乖违。所以,细审内心之至诚,而外不失于细行,方可以敦睦人伦而无所失。

德以立己,也以达人。教化一事,首先在于己身足以为人师,己身之德足以感化人,己身之义足以教人育人。在王彦方的乡里,有一个人因盗牛被捕而说道:“刑戮所甘,但勿使王彦方知之。”可见王彦方之德已足以使盗匪深具惭心。因此,真正感化人的,不以口,而以行;不由外,而由内。

124、骗人如骗己     人苦我也苦

【原文】

天下无憨人,岂可妄行欺诈;

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

【注释】

憨人:愚笨的人。

【译文】

天下没有真正愚笨之人,哪能任意欺负诈骗他人?世上之人都在吃苦,怎能独自安享闲适的生活?

【赏析】

天下没有真正的白痴,既然如此,有谁肯甘心受骗呢?又有谁会连续受骗呢?其实骗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愚人,因为他已自绝于社会,自毁其人格信誉,甚至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若说世上有愚人,那么除了他还会是谁呢?

“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世间的苦,有身苦,有心苦。鳏寡孤独病老饿死是身苦,而心苦则非身苦所能涵盖,且为一切痛苦的根源。人间种种苦难,无非起于人心的愚痴,人心的贪欲。想到有许多人生活在痛苦中,谁又忍心独享奢华安适的生活呢?只要每个人少几分贪欲心、憎恨心、自私心,多几分同情心、亲善心、布施心,这个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和谐了。

125、弱者非弱    智者非智

【原文】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

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注释】

懦弱:胆怯怕事。

【译文】

甘愿受人欺侮的人,一定不是懦弱的人;自认为聪明的人,终究是糊涂的人。

【赏析】

所谓“泥菩萨还有几分土性”,天下没有愿受人欺侮的人,懦弱的人在背后还会讲两句气话。真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除去无知无觉的人不论之外,大概只有圣人和胸怀大志的人了。

圣人如耶稣,人打其左脸,他把右脸也一并送上,因为在他心中早无计较之意。佛家的偈中曾云:“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到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是何等的修为和胸襟,换了平常人,早就打得头破血流,闹出人命了。至于韩信受胯下之辱,全身而退,而不用在无意义的争斗中,正是其大智大勇之处,他能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岂是偶然的?

事实上,自谓聪明的人,往往见不到自己的糊涂处,因为他太过自信;而自谓糊涂的人,往往比那些自称聪明的人要聪明得多,因为他们看得到自己的糊涂处。因此,杨修若能在曹操面前装糊涂,也就不致招来杀身之祸了。

    126、功德文章传后世,史官记载忠与奸

【原文】

漫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

任教声名煊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史官。

【注释】

漫夸:胡乱地夸大。煊赫:盛大显赫。

【译文】

只知夸耀财富和地位,也该有留于后世的功业或文章。尽管声名盛大显赫,而个人的品行和居心是无法欺骗史官的。

【赏析】

一个人的富贵显荣,仅及于身;而功德文章,却能泽及后世。仅及于身的事,即使再显达,也不过是一种小把戏,于他人而言,与草木何异?因此,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在于富贵显荣,而在于生是否益于世,死是否教于后。中山之生,解三千年之桎梏;孔子之教,开后世平民教育之先声,诚然生命的价值在此而不在彼。

秦始皇之为帝,声威岂不煊赫?并六国,焚书坑儒,杀人无数,其暴虐岂能逃过史官之笔?声威不过一时,逾时而消;史笔所载千古,无人能瞒。活时能阻悠悠众口,死后又岂能挡千夫所指?声威是外在的,人品心术是内在的,便王莽虚伪过人,亦见真章;即周公死于辅政之时,心不难明。

127、目闭可观心     口合以防祸

【原文】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

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

【注释】

胞:上下眼皮。

【译文】

人的精神往往由眼睛来传出,而眼睛则有上下眼皮,合起来就可以修养精神。祸事常常由说话造成,而嘴巴则有两片嘴唇,闭起来就可以避免祸端。

【赏析】

天下有些事看得,有些事看了徒然扰乱我们的心,这个时候,倒不如把眼闭上,来得清静些。开眼看外界,要能见人所不能见,闭眼是看心灵,要见自之身种种缺失,这些就已经够费神了,那还有精神去接受五光十色,徒乱心思呢?

嘴可以为福为祸。该讲的话张嘴便是福,不该讲的话闭嘴便是福,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却讲,那便是祸了。言所以传心,该讲不该讲,要由自己的心来判断。

有一种玩偶,是三只猴子,一只蒙眼;一只蒙耳;一只蒙嘴,十分有意思。虽然它的原意也许十分深奥,但是也可以告诉我们,五官的运用是经过选择的,怎样才能达到一种清净无妄的运用,这便在于我们的心了。

128、富贵人家多败子  贫穷子弟多成材

【原文】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

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注释】

寒士:贫穷的读书人。

【译文】

有钱人习惯奢侈浮华,教导子弟便成为困难的事;贫穷的读书人要谋生活,还是要靠读书。

【赏析】

富家人教孩子,不如平常人家来得容易。因为富家人过惯骄奢的生活,一来子孙并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二来外界的引诱多,一旦染上恶习惯,要他读书简直比登天还难。尤其以为富贵是长久的人,认为子孙只要衣食无缺便够了,殊不知这样只养活他的身体,却闷死了他的心灵。所以富贵人家多败子,这和其对教育的态度很有关系。

读书人往往是穷的,因为他不妄求非分之财,不愿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金钱。然而读书人的穷只限于开始,因为书读了是要用的,在用的当中自然能挣得一己酬劳。尤其现在是重知识的社会,知识就是力量,书读得愈好的人,往往生活也过得愈好,因为他所能付出的愈多。在现代社会,只要有真正的内涵,迟早总会成功的,就怕没有内涵,即使成功也不长久。

129、苟且不能振     庸俗不可医

【原文】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

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

【注释】

苟:随便。

【译文】

一个人有了随便的毛病,便无法振作了。一个人只要趋于流俗,就不可救药了。

【赏析】

苟且是一种怠惰的心,这和生命到了一种境界,对某些无意义的事情不去计较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生命的浪费,而不计较无意义的事则是生命的精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苟且又是一种生命的低能,因为他活在生命的最差的糟粕之中,而不知改进。在苟且当中,我们可以断定一个人生命境界的低落、与生命价值的丧失。

所谓俗,指一个人精神的境界不高,甚至无精神生活可言。人活在世上,除了物质的生活,还有精神的生活,然而许多人却只活了一半。只活一半的人,其精神生活是空洞的,这不是别人或是用医药可以治的,必须由他自己的内心去觉醒,去发出要求。物质生活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惟有精神生活是动物缺乏的,然而许多人却只知追求物质生活而舍弃精神生活,活得像动物而不像人。

130、志不立则功不成  错不纠终遗大祸

【原文】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注释】

不忍言:发现错误而不忍去指责、纠正。

【译文】

一个人有他人所不能企及的志向,必然能建立他人所不能及的功业。对人对事若发现错误而不忍心指正,那就会因不忍心指正而造成祸患。

【赏析】

同样是立志,也有大小之分。就像是登山,有的人发愿要登上最高的山,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登高山固然辛苦,只要坚持到底,必能如愿,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岂是登上丘陵的人所能了解的?有些人怕自己达不到目标,所以选择了小志。其实许多事不去做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何况人的潜力是开发出来的,现在不能,在面对问题时未必不能。所以,在拿破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这是他给自己的信心和期许。

爱之能勿责乎?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无论对人对事都是如此。所以古代的君主要有谏臣,因为国家大事稍有差池,便足以酿成巨祸。而一般人在待人处事,乃至于教育子女士也是如此,切不可碍于情面或疼爱子女而不言,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船微裂而不补必至沉溺。要完美就要指出缺点,要毁坏便隐忍不言。为人子女以及父母者不妨三思。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