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明海 繁体
坐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调的过程。这个调的意思是指调整、调节、调伏。佛教里有一些比喻,揭示了修行的过程就是这种不断调整的过程。当然调的意思还包括训练,就是不断地重复。
佛教里有时比喻说我们修行就像调象,可能在古代印度有很多野象,野象要为人所利用掌握,必须要有一些人来调服。这个调,就是调伏、训练。专门做这个工作的人叫调象师,调象师的工作就是把野象调到听话。
也有比喻说修行的过程就像琴师调琴弦,弦绷太紧,弹的时候会绷断,弦太松弛,弹的时候就不会出声,所以应该是不松也不紧,适度,中道。
在禅宗的祖师语录中,也有这样的比喻:“如人习射,久久方中”——就像一个人学习射箭,久了自然就中那个靶心。
从祖师语录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是古代的大祖师,也是经过了长时间、多次的自我训练、调整、调伏,最后才入道。入道就是射中靶心了。可能在射的过程中箭偏左了,偏右了,偏上了,偏下了,甚至射飞了或者接近靶心了,但是最后终有一箭直中靶的中心。
宋朝也有禅师用另外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的修行,就是牧牛。牛是有野性的,牧牛,就是怎样把牛的鼻头掌握在手,让它听话,不要去吃别人地里的庄稼,直到有一天人牛双忘,浑然一体。总共有十个步骤,所以叫牧牛图。这个图是专门用来比喻我们修行中的调心。
之所以讲这些,就是要大家懂得,整个修行过程既要锲而不舍,又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调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要经常反省自己,觉察自己现在的状态。
关于修行禅定,古人讲要调五事:第一要调饮食,第二要调睡眠,第三要调身,第四要调呼吸,第五要调心。
调睡眠,很显然,打坐是需要精力的。睡眠不够会昏沉、疲惫;睡眠太多,也会没有精神,提不起阳气来,所以刚坐禅的人睡眠要适度。随着坐禅深入,你会发现对睡眠的需求量会减少。
在禅七中诸位应该有体会,睡眠不是那么多了,但你仍会感觉精神很足。睡眠实际上是一个中性的法,但有的时候它也是个烦恼,在五盖中就有睡眠盖,可以成为一个障碍禅定生起的缘。在禅坐中的昏沉其实就是一种睡眠。
欲界众生是有睡眠的,但不同的人对睡眠需求的量不同,如果我们排除神经和健康出问题这种情形,可以说睡眠越少的人生命境界越高。特别依赖睡眠的人,心智暗昧。坐禅相应了以后,真正有禅悦和法喜的时候,睡眠自然会减少,而且睡眠质量会提高。在那个时候,可能会感觉睡眠是一种负担,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入睡的时候希望早早地醒过来。
饮食也是身体所必须。但如果对饮食、口味特别贪求,那也是障碍修行的。昨天讲到,在坐禅中的饮食,不要吃得太饱,会昏沉,当然也不要饥饿,可能会精力不够。
同时在坐禅中不要吃刺激性、辛辣的东西。我们汉地的出家人不吃葱、蒜、韭菜,因为这几样东西是刺激性的,让我们血热,刺激人的情欲。在坐禅中,对这些有刺激性的东西要回避。对居士们来讲,如果长时间禅修,吃素是最好的。因为素比较清淡,不浑浊。
最重要的,当然是调身、调息和调心。
调身,身体要放松。穿的服装要宽松,不要太紧,太紧容易造成身体血液循环不畅,活动也不方便,盘腿有障碍。
坐禅通常是要跏趺坐,单跏趺就是单盘,也可以双跏趺(双盘),实在坐不了,散盘也可以。我们汉地的禅堂是一个特别专业的禅修的地方,对出家人来说,对于坐禅的姿势,还是很重视采用单跏趺和双跏趺的。不过很多现代人接受不了。
我们去年(2009年)6月去德国,那里的禅堂垫子形形色色,有统一的可以跏趺坐的垫子,还有非常高的垫子,像个小板凳一样,坐到那里,腿不用盘,甚至也有凳子,可以垂腿坐在上面。可能是因为你让这些外国人来坐禅,如果上来就腿痛不已的话,他会畏难而退。
实际上跏趺坐的姿势,和我们静坐中身体能量的运行和心态是相关联的,这个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等你深入了就会明白,其实这个姿势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们知道最好的是双盘(双跏趺)的状态,身体非常之稳,又叫降魔坐。在双盘时,身体的能量特别积聚,能归于身体的通道、经脉里,比较容易专注。
在双跏趺和单跏趺的情况下,大家想一下,下面是个三角形,上面是头,整个人体是一个什么形状呢?是个金字塔。科学家做过实验,金字塔的形状聚集宇宙的能量最强。他们用种子做实验,把一个种子放在金字塔形状的东西里,长得非常好。我们汉地古代建筑的房顶其实也有点类似于金字塔,也有聚集能量这种意思。
静坐中的人在跏趺坐的情况下,后面应该垫高。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们人身体的重心在躯干上,前面的腿盘着,人容易后仰。为了避免往后仰,你本能地会勾腰,以身体前倾来避免身体往后仰,这样你的躯干就不能挺直。在后面垫高的情况下,人体的重心前移,差不多会移到腿中间的位置,坐得更稳,人体的躯干会自然挺直,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脊柱的尾端在人体里是一个重要部位,在后面垫高的情况下,脊柱的尾端很容易放松,不会死死地被压住。这个部位放松有助于人体的热能沿着脊柱向上。
这个部位是人体全身阳气的一个枢纽,如果你把这个部位压得很紧、很死,那静坐的时候就不容易做到清明专注。只有在这里放松的情况下,脊柱自然挺直,气血上下通畅,你大脑的状态才可能是清明专注的,所以身体跏趺坐有很深的道理在。
手呢,就要在前面的腹部结定印,两个拇指相扣,和鼻端相对。舌头轻抵上颚。眼睛是闭七分、开三分。通常我很提倡刚坐禅的人要学会睁开眼睛静坐。睁开眼睛静坐第一个好处,就是不容易昏沉。
我们额头这个地方,有一个视神经交叉的地方,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这个地方会形成一个视觉屏幕,这个屏幕会放很多电影,我们心里的很多杂念和原来你取著的那些景象就会放出来。当你睁开眼睛注目于鼻端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容易避免。
养成睁开眼睛静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你在静坐中得到了定力,由于静坐的时候是睁开眼睛的,你就比较容易把这种体会带到日常生活中。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你不可能是闭上眼睛过日子的,而你静坐中是睁开眼睛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提起那种静坐中的境界和感受。
很多人,特别是女居士,闭上眼睛打坐的时候,前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其实都是心里的妄想投射在前面。对于这种问题比较严重的人,睁开眼睛就没问题了。还有的人闭上眼睛打坐很容易昏沉,那么只要你睁开眼睛,昏沉就会少。昏沉的时候要观,首先你要把眼睛睁开来看。
但是如果你们要试一试的话,可能会有一个问题,睁开眼睛打坐的时候会感觉眼睛很累,老要眨,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睁开眼睛可以一直不眨的,当你垂目于鼻端的时候,并不是死死地盯着某一个点,你们可以试一下,这样其实可以长时间不眨。
或者这样说吧,在打坐中,眨和不眨对你来说不是问题,你根本不在意,已经忘记这个问题了。所以大家可以训练一下,就是微睁眼睛随目凝视这种状态。
上面是讲调身。
在静坐中身体会有很多变化。有的人问,我静坐中脚心为什么会冒寒气?通常长时间静坐,我们身体会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原来生过的病,身体以前积累的疲劳,情绪波动造成心胸部位的堵塞,受的风寒等,当你一静下来,这些东西会在调整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有的同修写条子说坐在那里一直哆嗦,这个也是很自然的,可能是你以前受寒了,或者你的神经系统平时有些紧张,你放松的时候它就哆嗦了呗!有的人说某个部位一直发热,或者有的部位一直发麻、发冷,这些都是在静坐中身体调整的表现。
我的建议是一概不管它。如果身体有动的状态,只要没有动到影响别人就随它去,但是你不要放纵它动,有的人夸张,本来是小小的动,结果他一夸张,变成大动,有的人还以为神上到他身上来了,那就完了,那你就出偏了。很简单的问题,没有那么神秘,有时候就是你身体气血的调整,所以要稍微地做一个观照和控制。
注意!静坐有一个精神,就是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中,任何时候都不要失控。只要失控,一定是你有问题。现在我们讲的是身体,有的人非常夸张地让身体动,还有人做一些姿势,这些都是偏差、不正确的现象,所以禅修中的一切动态一定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本文选自明海大和尚《无门关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