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昨天我们讲到调身体,讲到打坐的姿势,其中有个要点忘了说,就是我们的颈椎,我们颈部的姿势相当重要。

我们的颈部应该是个什么形状呢?颈部和整个脊椎这个形状,注意啊,它不是板直的,不是一个绝对的直线,如果是这样就有问题了。我们的脊椎是有生理弯曲的,它是S形的,所以静坐的所谓坐直,是自然直,自然直的意思是在保持生理自然弯曲、身体曲线情况下的直。

那么在颈部和肩这一带,是略微有一点前倾,这个实际上是放松状态,因为你使劲地板直是用力。我们看佛像就知道,放松是颈部和肩部有点略微前倾。怎样找这个感觉呢?

当你脊柱自然坐直以后,略收下巴,就是略微地收下颌。还有另外一个用意念的部位,就是头顶。当你略收下颌的时候,你感觉头顶好像从上往下有根线,这根线往上抽了一下,调直了一下,有这样一种感觉。

在练武里讲,这种情况下头顶可以放碗水。它实际上是把脊柱做了一个轻微的调整。所以在入座以后,要观照头部,因为头部涉及到颈部。如果长时间养成不良习惯,搞不好颈部就会出问题。颈部还要注意防风寒,在静坐中如果颈椎入了风寒就很麻烦。这是调身里的一个点。

还有一个点是关于我们的两只手。有的人静坐以后,两手结定印,静坐一会儿后手会发热。基本上每个人都是这样,手的温度会升高。在冬天温度升高,一般人能够接受,但也有特殊的人,他的手温度迅速升高,升到很燥热的情况,像普通人夏天一样,这时可以把两手放在两个膝盖上,手心朝下,这样做有散热的作用。

在南方寺院的禅堂里,每个禅和子都有一个竹子做的禅板,夏天坐禅会把这个禅板放在腿上、腹前,当两手结定印,温度太高、太热的时候,就会把手心朝下扶在竹子做的禅板上。因为竹子是凉快的,就会达到散热的目的。这也是与身体有关的一个情况,昨天没有讲到。

今天我们要讲讲调呼吸。

呼吸是最难调的,为什么呢?呼吸是我们的身体和心态以及意念之间的一个桥梁,是个连接。呼吸对一般人来说,是我们生命正在进行的表征,会反映我们的身体状态。我们身体的疾病、哪里通畅哪里不通畅,会反映到呼吸的质量上。呼吸同时也反映我们的情绪和意念,我们情绪波动会反映在呼吸上,意识波动也会反映在呼吸上。

前面我们讲到,静坐中把呼吸当作专注的对象,它不仅仅是一个专注对象,还有一个就是,当你专注于呼吸的时候,呼吸能得到自然的调整。

所谓的调呼吸,不是要人为地去控制、去调,而是当你专注于呼吸、心静下来的时候,呼吸自然调畅。有时候刻意去调,反而会累。其他外道也有用呼吸法来静坐的,佛教与之不一样在哪里呢?佛教一般对呼吸的专注是自然的,没有人为刻意地去调。

呼吸有几个情形属于问题。比如出声,呼吸能听到声音;或者沉重,就是在胸部;或者呼吸有阻碍;或者呼吸感觉很粗;或者呼吸感觉不深、很浅……凡是上述现象都是呼吸没有调柔。当呼吸没有调柔的时候,你说我马上把它弄好,不可能,有时候好几天你也弄不好。

刚才我讲了,呼吸既然是反映身体以及意识、情绪的状态,就不可能马上能调好。当你发现这几个问题的时候,就更加用心地专注于它,让它自然变深、变匀、变细,自然地得到调畅。

当呼吸真正调柔的时候,你会发现意念要专注在鼻端的呼吸上非常容易,那个时候,呼吸好像清晰可见,不是散的,很容易被把握住,很深、很匀,与心念息息相依,这个就叫息(呼吸的息相),这时候你基本上能沉静下来。

有的人说,我静坐时呼吸能停住。告诉你们,初学静坐的人呼吸不可能停住,只有达到色界禅定的人才可能。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他的心很粗、很昏沉,不够敏锐,自己觉察不到呼吸;

第二个可能是他的呼吸很细、很微弱,呼吸很慢,由于静下来,人体的代谢变慢,需要的氧气减少,呼吸变慢、变得非常细,可能吸一点点就能管很长时间,于是他就错误地认为能停住呼吸,这是错觉,不太可能。有人可能在静坐中有意地控制呼吸,把它拉长或是在呼和吸转换之间停顿,对于初学坐禅的人,都不要这样做。

调心当然是我们禅修的根本目的。调心的原则是让心不要浮、但也不要太沉。心浮的时候会散乱,心沉的时候会昏沉。不要让心特别警觉,特别警觉的时候会紧张;不要让心特别松散,特别松散的时候会掉举。所以调心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是一种不调之调。

所谓“不调之调”,是说你特别刻意地调本身就是错的——刻意本身就是心念上的问题,浑然不调又不是修行。所以你要有一个观照,又不能死死地观照、刻意地观照,这个分寸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会。

在佛教的修行方法中,“七觉支”都是讲调心的。我们的心在禅修之中,需要喜悦、轻安,也需要观照、安稳、平等。这些都是互相对待的情况,特别喜悦就会浮,特别安稳就会沉,特别定就会死、呆板,特别敏锐就会散乱,都是两个方向,所以调心就是在两个方向之间,以正念为工具去调和。就是昨天我讲的“如人习射,久久方中”,就像射箭一样,开始时会偏左偏右、偏上偏下,最后射中靶心。当心真正调的时候呼吸也会调柔。

禅修就是要调,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从前面所讲的我们能知道:所有这些调都要取中道,不要走极端。

我们也能得到一个印象,禅修是世界上最精细的工作之一,不是粗心大意就能办的,不是光苦干、蛮干就可以办的,既要苦干又要巧干。表面上坐到那里不动,实际上有很多的分寸在其中,希望大家体会。如果体会得到,那他在生活中一定是一个很有智慧、很有分寸感的人,不会是一个呆呆木木的人,这是由禅修所训练出来的一种心理素质。

本文选自明海大和尚《无门关夜话》。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