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明海 繁体
坐禅就是观察我们的心。做这种观察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很多幻觉,居士们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多。有的居士跟我讲,坐禅的时候,耳边听到念佛的声音,或者看见佛菩萨。
凡是在坐禅中所见、所闻,乃至于所触(感触、触觉),都是虚妄。讲到触觉,有的人坐在那里可能突然觉得身体变得很大,像虚空一样;或者突然觉得身体变得很细、很小,这叫触;也有人闻到香味,这些都是虚妄。
我这样讲,可能让一些居士有点失望, 因为他们费了半天劲打坐,好不容易才有了一点佛菩萨的影子,我这儿却说是“虚妄”——我要强调,就是虚妄!
这些虚妄,多半来自于内在的妄想,就是我们的意识。意识的仓库里有这些素材,比如念佛的声音或者佛像,当你静下来时,它们就可能浮现出来。特别是见地不正,打坐的出发点错了,可能想看见一点什么、听见一点什么,就更容易出现这些情况。
内在的因素除了我们的心理,还有身体。说到身体,还稍微复杂一点。你的禅坐要到很深的程度,才会出现身体引起的妄想,身体会影响到意识。我们身体的气血、能量的状态会投射到我们的意识屏幕上。你感觉身体很高大或者变得很细,可能与身体有关。也有来自外在的因素,这种比较少。
有一种情况,如果没有真正地三皈依,出发点不正确,可能招致一些外来邪气的干扰,形成你意识上的妄想。还有一种情况也可能发生——那就是修行到很精进、很深入的状态,才会招致一些外在的魔障。凡此种种,我们一定要抱定这种主见,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样讲了以后,有的居士可能会问,那咱们打坐究竟图什么?这个问题真是应该问一下。我知道,有的居士喜欢以打坐中出现的这种幻相为骄傲,或者作为自己有修行的验证,这就错了。还有的人,可能陶醉在坐禅中出现的这些幻相中,很欢喜,这当然也错,而且更危险。因此,说来说去,发心特别重要,你一定要知道你想干什么。
坐禅干什么呢?就是修定慧,修止观,由止观生起定慧,最终的目的是智慧。智慧有什么用呢?智慧能对治心中的迷惑,能让我们明白,我们明白的时候迷惑就没有了,迷惑没有了就不会犯错误!这就是解脱和自在。
这样讲起来有点抽象,好像不如那些幻觉更真实。其实不抽象,我们修行、坐禅是否得力,可以在生活中自我检验:烦恼是不是减轻,事情能否看透;遇到困难、问题能否放得下、想得开等。心胸开阔,心态调柔;能理解别人,能包容异己;没有怨恨,活得洒脱,这些就是修行好的验证。
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你的心没有挂碍。《心经》里讲:“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挂碍不仅仅会没有恐怖——《心经》是以恐怖为主来讲。恐怖在我们心中是很根深蒂固的,由恐怖我们还派生出了很多其他心理行为,如自我保护,害怕失去什么东西,要抓牢一些东西,这些都来自于恐怖,乃至于生活中的斗争,也来自于恐怖。
心中无挂碍,在生活中就会表现出刚才讲的那些特质,会有满足感,会觉得人生有意义、和三宝有连接感,连接感就是一体。
上和佛菩萨有连接感,下和众生有连接感。和众生有连接感,就意味着你的心量大,有慈悲心,最起码有很深的同情心。你特别能理解跟你情况不同的众生的处境,这来自于一种连接感,感同身受,感同身受提升了就是大悲心,这也是无挂碍带给我们的心态的变化。
然后你觉得生活有意义,即使是平时生活中的小事,也会觉得有滋味。对于未来,没有焦虑、没有担忧,对于过去没有后悔,对于你周遭的环境和人没有抱怨。
这就是你修行得力的正确的验证----不管是念经还是禅坐——而不在于你把眼睛闭上以后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那些都没用。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法都在我们心里,你向心外求那些相,即使那像是佛菩萨的相,也是错的。
有的同修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有观像念佛,虽然现在用这个法门的人并不多。念佛的观像,是在正念的把持、觉照下自主地开展,是能自我做主的。念阿弥陀佛圣号,念得相应,不一定是你一念就能看见阿弥陀佛,而应该是你的心越来越多地具有阿弥陀佛的品质。
阿弥陀佛的品质就是慈、悲、喜、舍,就是无量光明,光明透脱。如果你能在心里体验到阿弥陀佛这种品质的连接,你自然充满信心。你的信心不应该来自于你看到什么相了,或听到什么了,而应该来自于你心态的改变,心力的增强,来自于这种心态改善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高。
河北这个地方,民间信仰很复杂,许多信徒对修行有误解。可能有的人说到佛门里坐禅,实际上他坐的那个禅不一定是佛教的禅,而是那些妄想禅、幻觉禅、弄神弄鬼的禅,这就与佛法完全不相应!佛法是光明正大的,是与世间法圆融无碍的,是非常具有正气、和气的法,不是很神秘、怪异、个别的法。
禅宗里有个公案:有个禅师叫文喜,据说他朝五台山的时候,在路上见到文殊菩萨来接他。他怎么说?他说,不可以有两个文殊。什么意思?他讲的是一种自信----我就是文殊,怎么又跑出个文殊来?其实这样的话才是文殊菩萨爱听的。
后来他回到寺院修行,在大寮里做饭,舀水的时候,水缸里出现文殊菩萨;炒菜的时候,锅里又出现文殊菩萨。要是换了我们,还不得赶紧磕头啊——把舀水的瓢扔下啪啪磕头,肯定会这样。文喜禅师怎么做的呢?水缸里出现他就朝水缸里打,锅里出现就朝锅里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他能做到这一点,乃是因为他见到了自己和文殊菩萨一样的心性,所以他不会再被外面的境界迷惑了。对他来说,这样做就是对文殊菩萨最好的礼敬。水缸里出现了文殊菩萨,或许是文殊菩萨检验他呢,看他还着不着相,心是否为外境所动。
这样的公案故事,在过去大德的修行里有很多。所以我们坐禅,还是要牢牢地把握住心。这个心,应该是平常心,不要求奇求怪,这样开始我们的修行,就不会走弯路。想要做到这一点,发心要正,理路要清,知见要正,这几点最重要。
本文选自明海大和尚《无门关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