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甘岭战役背景概述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取得国内革命战争胜利之后,为着“抗美 援朝,保家卫国”的崇高目的,而进行的一场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也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规模最大和带有国际性质的一次战争。它在中 国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都写下了壮伟的篇章。在这次战争中,突出 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度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的上甘岭战役,以彻底粉碎敌人的“金化攻势”、给以美国军队为首 的“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军以沉痛打击,取得辉煌战绩,而震惊世 界,名扬天下。

一、“联合国军”在朝鲜深陷泥潭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与此同时,美国侵略者公然侵略中国 领土台湾。随后,又悍然无视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联合国军”在总 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指挥下,于9月15日,乘朝鲜人民军主力胶着 于洛东江、后方空虚之际,集中美军和南朝鲜军7万余人,在260余艘 军舰和500多架飞机配合下在仁川登陆。

9月17日(星期天),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

9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批准在“三八线以北采取军事行动”。30日,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电告麦克阿瑟:“我们要让你感到,在向三 八线以北前进时,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战略上你都不会受到妨碍。”麦 克阿瑟回答说:“除非战到敌人停止抵抗,我将把整个朝鲜都视为对我 们的军事行为是开放的。”

同一天,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庆祝国庆节 大会上发表演说,严正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外国的侵 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进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中 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10 月3日,周总理又通过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再次向美国提出严正警 告:“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 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然而,美国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杜鲁门认为中国的警告 是“虚声恫吓”,而不予理睬,坚持向三八线以北大举进犯。10月7日,美国侵略军开始越过三八线,向北进犯,并要求朝鲜人民“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10月15日,杜鲁门带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陆军部长弗兰 克·佩斯、巡回大使艾弗里而·哈里曼等人,专程从华盛顿飞到太平洋中 部的威克岛,同麦克阿瑟讨论朝鲜战争“最后阶段”的战略和中国是否 出兵的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小”,至多也不过

是“象征性出兵”而已。并且坚信“在南北整个朝鲜,抵抗都会在感恩节 前结束”,断言朝鲜战争“是赢定了”。此后他们大大加快了向朝鲜北部 进犯的军事行动。10月19日,美军攻占平壤,并继续向朝中边境鸭绿 江进逼,同时还频繁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公然把战火烧 向中国。10月下旬,麦克阿瑟谎称“剩下的共军(即朝鲜人民军)只剩 4000左右了”,“北朝鲜已经彻底失败”。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也 叫嚷北朝鲜人民军“有组织的抵抗行动似乎已不复存在”。美国骑兵第 一师甚至已经计划撤到东京后举行“凯旋阅兵式”了。他们企图在“圣诞 节(12月25日)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

朝鲜形势十分严峻,中国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10月上旬,中共中央 根据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的请求,根据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了“抗 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 场,同朝鲜人民一起抵抗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10月8日,中国人民革 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 军。同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月19日晚,正当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分东线、中 线、西线三路向北进犯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39军、第 40军和第42军和三个炮兵师、一个高射炮兵团,在彭德怀的率领下,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今集安)等三个方向秘密跨过 鸭绿江,向预定战场开进。为了达成战略、战役上的突然性,入朝各 部队采取严密伪装、昼伏夜行、封锁消息、无线电静默等一系列保密 措施,隐蔽了参战行动和意图。

志愿军渡江后,敌人没有发现,继续冒进,而且兵力分散,特别是中 路态势突出,其东西线之间又敞开着一个80余公里的大缺口。这一形 势,有利于志愿军从运动中实施突然攻击,各个击破敌人。毛泽东主 席抓住这一极好战机,决心出奇制胜,当即于10月21日,电示志愿军 首长立即改变原防御作战计划,而采取在运动中歼敌的方针。

为了适应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10月25日,中共中央作出组成志愿军 领导机构的决定,将第13兵团司令部、政治部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 令部、政治部,并任命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邓华兼副

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中共志愿军委员会由 彭德怀任书记,邓华任副书记。志愿军后勤工作,开始时由东北军区 后勤部前方指挥所(负责人张明远、杜者蘅)负责,1951年5月19日,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成立,洪学智兼司令员,周纯全任政治委员。

1950年10月25日,西线敌军继续冒进,先后进到博川、温井、熙川一 线,其先头部队南朝鲜军第6师第7团已从志愿军翼侧前出至鸭绿江畔 楚山以南的古场洞地区。凌晨,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进至新义州以东 的北镇、温井地区,在第120师的配合下,在预期遭遇战中,全歼南朝 鲜军第6师第2团第3营及一个炮兵连,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接 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举行了五次战役。

为了使中朝两国军队有效地配合作战,经中朝两党协商,于1950年12 月4日,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决定凡属作 战范围及前线一切活动,统由联合司令部指挥。中朝军队联合司令部 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朝鲜人民军方面由金雄任副司令员,朴一禹任副政治委员。

在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的五次战役中,中朝人民军队以 运动战为主,以阵地战、游击战为辅的战略方针,共歼灭敌军23万余 人。中朝部队经过这五次艰苦激烈的战役,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回到 三八线,扭转了朝鲜战局,并把战绩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

从那以后,美军“圣诞节回国”的幻想破灭,美国统治集团所讨论的已 经不再是凯旋,而是不得不承认美国在朝鲜战场上遭到了严重的失 败。美国《时代》杂志毫不隐讳地说:“我们吃了败仗——美国历史上 最惨重的败仗。”《新闻周刊》懊丧地称其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 惨的军事败绩。”而且担心“可能这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军事灾 难”。

美军在五次战役中伤亡11.5万余人,耗费100多亿美元,这两项损耗比 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头一年的损耗多一倍,而战争却毫无胜利的希 望。美国承认:“朝鲜的‘小战争’使美国损失的人员和金钱比1942年对 日本进行的‘大战争’还多。”李奇微哀叹:它在朝鲜战争中取得的“价

值”,“还不如付出的代价”。曾经担任美国驻华军队司令、蒋介石前参 谋长的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魏德迈1951年6月12日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 说:“朝鲜战争是一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合国军有胜利的希望。”

麦克阿瑟指挥下的“联合国军”大遭惨败,触怒了美国总统杜鲁门,随 后麦克阿瑟于1951年3月24日,发表了一个声明:“把我们的军事行动 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区域和内陆基地”。麦克阿瑟的声明,引起了敌 方内部的更大混乱。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言行大为不满,于4月11日下 令,撤销了麦克阿瑟美国远东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改 由在朝鲜的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接任。同时,由詹姆斯·范佛里特 接替李奇微原来的职务。

这时,朝鲜战场上敌我兵力对比已发生变化。敌人投入战场的兵力已 增加到69万人。志愿军参战兵力已增至77万余人,朝鲜人民军增至34 万余人,朝中方面总兵力已达112万余人,是敌方人员的1.6倍。从兵力 对比上看,中朝方面已占据优势。但是,在技术装备方面,仍处于悬 殊的劣势地位。敌人有3560余门大炮,1130余量坦克,1670架飞机,270艘舰艇,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中朝方面仅有少量的坦克、火炮 和飞机。加上朝鲜地形狭长,公路、铁路少且常遭破坏,部队战线拉 长,远离后方,运输补给困难。敌人已经退到坚固阵地转入战略防 御。在此情况下,中朝军队要继续进行战略进攻,一次歼灭美军几个 师或一个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以达到目的。敌军连遭中朝军队五 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已经尝到中朝军队的厉害,加上其国内矛盾尖 锐,士兵厌战,不愿也不能继续进行战略进攻了。但美国在其主力未 被击破前,不会自动退出朝鲜。这样,双方转入战略相持状态,进行 又有军事又有政治的错综复杂的斗争。

能战方能言和。中朝军队五次战役的沉重打击,迫使美国接受停战谈 判的建议。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26日,在 达成谈判议程的协议后,当谈到划定军事界线这一实质性的问题时,朝中方面提出以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的主张,而美方竟以“补偿海空 军优势”为借口,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到中朝军队阵地后方,企图折冲 樽俎,不战而在谈判桌上攫取朝鲜北方1.2万平方公里土地。在遭到朝 中方面的坚决拒绝后,美方叫嚣“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

吧!”显然,美国企图以停战谈判掩护军事进攻,又以军事压力迫使朝 中方面屈服。

为了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中朝军队在战略防御部 署上做了调整:在正面,志愿军展开两个兵团另一个军共八个军,人 民军展开三个兵团。另以志愿军两个军和人民军两个兵团展开于西海 岸,朝鲜人民军一个兵团展开于东海岸,组织海岸防御。此外,志愿 军预备队两个军及第3兵团三个军分别配置于顾川、新谷院等地区。同 时为了贯彻“轮番作战”方针,志愿军第20兵团和预备炮兵五个团已于 六七月间先后入朝参战。这时,中朝军队兵力雄厚,严阵以待。

敌人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对中朝方面施加军事压力,从1951年8月18日 开始,先后以美军两个师、南朝鲜军5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重点进攻东线朝鲜人民军防守的北汉江至东海岸地段。志愿军为配合 朝鲜人民军作战,以4个军各一部兵力在西线发起了战术性反击。至9 月18日,彻底粉碎了“夏季攻势”,歼敌7.8万余人。在这惨败面前,美 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埋怨,范佛里特发动的“这次攻势是没 有选好时机,没有选好地点,没有选好敌人的败仗。”

范佛里特并不甘心其“夏季攻势”的失败,仍企图以军事压力迫使中朝 方面屈服,又很快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进攻重点开始为西线 连川、铁原以西地区,以后转向东线北汉江东西地区。敌军先后动用 了9个师。志愿军防御部队与敌人激战了24天,至10月22日,粉碎敌人 的“秋季攻势”,共歼敌7.9万余人。

“联合国军”发动的夏、秋局部攻势连遭失败、被迫恢复停战谈判以 后,虽然放弃了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荒谬主张,却又提出了将开 城地区调整到美方占领之下,朝中方面让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的无理 要求。志愿军为了促进停战谈判,并收回一些阵地,乘敌人疲惫之 际,自10月30日至11月底止,先后对敌军阵地26个目标进行了34次攻 击,取得了很大成绩,共毙伤俘敌1万余人,使自己在停战谈判斗争中 处于主动地位。

在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美军集中空军力量,乘机发动了以破坏中 朝军队后方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绞杀战”。他们以大量的飞机,成千 上万吨炸弹,日夜不停地对朝鲜北方的铁路、公路、桥梁以及其他重 要设施,持续实施了将近一年的狂轰滥炸,妄图分割我前后方,窒息 中朝军队作战力量。但是,志愿军和人民军在中朝人民的全力支援 下,积极开展反空袭斗争,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巩 固了后方,保证了前线的供应。对于这一点,李奇微不得不承认:“朝 鲜战争充分说明,幻想单靠空军‘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是十分错误 的”,“‘卡断’补给线这类事情根本无法做到”,“如果认为扔炸弹就可以 把敌人打败,那是痴心妄想”。范佛里特还说:“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 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 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准备抗击敌人在优势火力配合下的进 攻,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用了一年时间,投入了大量兵力和物 力,在横贯朝鲜250公里的战线上,筑起了数道防御阵地——地下长 城。这座“地下长城”,成为中朝军队防御作战的坚固依托,也为反击 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积极地组织了连续的反击。

自1951年6月中旬至11月底,共歼灭敌25万余人,超过了五次战役歼敌 数字的总和。敌人不得不再次恢复停战谈判,并放弃了原来的无理要 求,按照朝中方面提出的原则——以双方部队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 线,达成了协议。

美军企图挽回败局,1952年1月开始,竟然不顾国际公法,对朝鲜军民 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实施了细菌战,制造疫区,企图从根本上枯竭朝中 人民的抵抗能力。中朝人民军队及朝鲜人民全面开展了反细菌战的斗 争,中国人民也展开了规模巨大的爱国卫生运动。至1952年底,细菌 战终于被彻底粉碎了。美国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在政治上、道义上遭到了失败。

1952年4月2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李奇微接替艾森豪威尔的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军队最高统帅职务(艾森豪威尔回国竞选总统),由美国 陆军野战部队司令马克·克拉克接替李奇微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及美国

远东军总司令。外电评述:美国政府挑选克拉克,是因为他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曾任美军第5、第15方面军司令,不但有丰富的作战经 验,而且在战后的1945年至1947年任奥地利高级办事官,代表美国国 务卿马歇尔出席奥地利媾和谈判,有同对手谈判的一套手腕。克拉克5 月到任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军事上,对朝鲜北部城市和工业 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空中袭击,轰炸了平壤、水力发电站,公路铁路 运输线、军队集结地域和仓库等重要目标;扩编李承晚的军队,增加 军事力量。在政治上,不顾朝中方面的坚决反对,“就地释放”了一批 北朝鲜被俘人员(实际将这批人员强迫编入南朝鲜军),并且无理中 断停战谈判会议。克拉克以这些“挑衅性的行动”,妄图迫使中朝方面 屈服,达到其“光荣停战”的目的。

面对敌人的种种挑衅,中朝人民军队一方面在谈判中与敌人进行针锋 相对的斗争,一方面保持高度的警惕,加紧进行持久作战的准备。1952年上半年,志愿军进行巩固阵地作战,粉碎敌人小部队的袭扰,同时运用“零敲牛皮糖”的战术,组织小分队主动袭击敌人,开展“冷枪 冷炮”的狙击活动,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敌11.7余万人,攻克 了敌军不少阵地,从而改善了防御态势,使自己逐渐地取得了主动。

1952年秋,朝鲜战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中朝军队以坑道为骨干的 防御体系已基本形成,阵地更加巩固。东西海岸也重点构筑了坑道工 事,增强了翼侧防御。同时由于取得了反“绞杀战”的胜利,前线物资 供应有了很大的改善。志愿军的装备特别是航空兵、高射炮兵和反坦 克火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集中优势 火力支援步兵作战。加之作战人员大大充实,求战情绪格外高涨。这 就不仅可以胜利的进行坚守防御,并且具备了依托阵地实施进攻的有 利条件。8月4日,毛泽东主席作了概括:“现在是方针明确,阵地坚 固,供给有保证,每个战士都懂得要坚持到底。”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技术装备虽然还保持着优势,但美军兵力 不足的弱点日益突出,士兵厌战情绪不断增加,尤其是战争的失败,使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更趋尖锐。

1952年是美国总统竞选的年头,继续进行“朝鲜战争”成了总统竞选的 热点。杜鲁门政府在即将下台之际还“警告赤色中国”,说什么“美国在 朝鲜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情报负责人也认 为:“板门店的谈判不可指望,现作战性质不会有明显改变。”“只要联 合国军不采取攻势,就不可能有结束战争的压力手段。”“联合国军”总 司令克拉克认为,对朝鲜问题的任何其他解决办法都是“美国的严重失 败”。他主张“立即进攻”,并大力使用他的所谓军事、政治措施,企图 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朝鲜人民以压力,以迫使朝中方面接受美方停战 谈判条件。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说:“停战的机会与加予敌人军事 压力的分量成正比例”,“只有施用军事压力,才能获得成功。”美国军 事当局甚至进行原子讹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费科特勒在马尼拉说,美军已把可载原子弹的飞机部署到南朝鲜。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8月 29日在空军协会发表演说时说:美国军队一旦遭到进攻,空军将立即 使用原子弹进行报复。在这种舆论下,美军加紧战备活动,频繁调动 地面部队和海军舰艇,显示出发动新的进攻的迹象。

为了粉碎敌人可能的局部进攻和锻炼我部队,中朝人民军队联合司令 部决定,在第一线的志愿军的第39军、第12军、第68军,分别由第47 军、第67军、第60军于10月底接防之前,每个军选择3至5个有利目 标,对敌进行战术性的反击作战。为配合这3个军作战,其他各军亦选 一至两个目标进行反击。根据前一段作战经验,还提出了“攻克固守、打敌反扑;拉锯式的反复争夺;速打速走抓一把”的三种不同打法。战 术反击作战从1952年9月18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历时44天,分两 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9月18日开始,至10月5日结束。参加反击作战的志愿军 部队有第65军、第40军、第39军、第38军、第12军、第68军等六个 军,人民军有两个兵团。在统一方针和要求下,各军(兵团)不等齐 地陆续发起战斗。总共对18个目标的敌军反击19次,巩固占领敌军阵 地6处,歼敌8300余人。

中朝人民军队的全线性战术反击,使敌人大为震动。9月24日,克拉克 迅即飞抵前线,与范佛里特及各军军长开会研讨对策,并将预备队美 军第45师前调,接替南朝鲜军第8师防务;将预备队南朝鲜军第1师前

调,接替美军第3师的防务。中朝军队联合司令部鉴于敌情没有大的变 化,决定继续发展反击的胜利。

第二阶段,从10月6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10月6日黄昏,志愿军 第一线第65军、第40军、第39军、第15军、第12军、第68军、第38军 等7个军,各以部分兵力,在大量火炮支援下,在180公里的正面上,按统一规定的时间,同时向敌人23处阵地发起攻击。

按计划,10月22日停止反击作战,转入正常防御。因敌人已从14日开 始发动“金化攻势”,进攻上甘岭地区的志愿军第15军阵地,战斗日益 激烈,为了配合上甘岭地区作战,志愿军首长决定将战术反击延续到 10月底。到10月31日,第二阶段战术反击结束。共对敌48个目标反击 58次,巩固地占领敌军阵地11处,歼敌1.89万余人。

中朝人民军队的战术反击,早在1951年9月便已经有个别的发动,而在 这次反击作战中则表现为更有组织和更带全线性,它可以积小胜为大 胜,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战果。1952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中央 军委在给志愿军的贺电中指出:“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 制敌死命,必将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

这时,朝鲜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中朝人民军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1952年10月24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联 合发表两周年战绩公报:朝中部队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2年10月15 日止,共歼敌661034人(其中美军291011人),击落击伤和缴械敌机 7323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坦克2247辆,击毁击伤和缴获各种炮4280 门。同时,中朝军队兵力雄厚,粮弹充足,阵地坚固,供应线畅通,可以粉碎敌人大规模进攻。

二、敌军不甘心失败,发动“金化攻势”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2年9月、10月,在200多公里长 的正面战线上发起的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的战术性反击,获得很大胜利,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进一步掌握了前线作战的主动 权。1952年10月2日至13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37个国家,378位代表和列席代表。会上通过了《关于朝 鲜问题》的决议,号召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全体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尽早 使朝鲜问题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获得解决。对此,以美军为首的“联合 国军”一直至为关注。他们感到自己在国际上日益陷于孤立,认为志愿 军和人民军的全线性战术反击,目的在于迫使“联合国军”接受朝中方 面在谈判中提出的关于战俘遣返的方案。同时发现“联合国军”在中朝 部队的连续打击下,“在作战上丢失先机之利,在战争精神上处于萎靡 状态。”

10月8日,当朝中代表在停战谈判会议上再次表示对和平的诚意,提出 关于在中立国代表监督下对俘虏进行分类并予以遣返的折中方案时,美国代表哈里森却予以无视,并以最后通牒的形式要求接受李承晚扣 留俘虏的条件。他甚至未听及对他的回复,就单方面宣布:停战谈 判“无限期休会”,接着退出会场,使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在美方无理 中断谈判之后的第6天——10月14日联合国第七届大会在纽约召开。会 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大会上发表演说,谈到朝鲜问题时,坚 持强行扣留俘虏的主张,并声称“自由世界要继续战斗”。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大选正进入高潮,执政的民主党极力为其增添声势而摆出了 强硬的立场。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于10月 14日开始,集中兵力火力,向志愿军发动了一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以上 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也就是范佛里特“为扭转目前 局面”而进行的所谓“摊牌作战”。

上甘岭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五 圣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这一三角地区的中央,地势险峻,海拔 1061.7米,是中部地区的最高峰。它西临平康平原,东扼由金化经金城

通往通川至东海岸的公路,南距敌占之金化7公里,可以俯瞰其全纵 深。志愿军控制五圣山,不仅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能给敌人由金化通 平康或金城之交通线以极大威胁。战士们把五圣山称作是“世界和平大 门”。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主峰东南约4公里处,山地绵亘,其东南侧537.7高地 北山,敌人称之为“狙击兵岭”(在该阵地上,志愿军曾以冷枪冷炮杀 伤很多敌人),与敌占之537.7高地共处一条山梁,仅距100余米;其西 南侧为597.9高地,敌人成为“三角形山”,与敌占之金化东北两公里处 的鸡雄山相距不过400米。597.9高地与537.7高地北山在上甘岭左右两 侧,互为犄角,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正面宽2.5公里,山高林密,地 形复杂,是上甘岭的天然屏障,又是志愿军五圣山主要阵地前的两个 连的支撑点,阵地突出,自然楔入敌方,直接威胁着敌军之金化防 线。

担负着五圣山一线防守任务的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师长崔建功,曾形 象地介绍这一阵地的态势。他伸出两只手臂,抱成一个右高左低的圆 圈说:“例如我这个身高是五圣山,从右边延伸出去的那条山梁就能直 通上甘岭主峰597.9高地(他举着右拳比拟着主峰阵地),这条胳膊弯 就是‘零号’阵地;左手从山梁上延伸出去的拳头就是537.7高地。它的 南面由敌人据守着双方都无法筑城防守的青石山,战士们叫它蛤蟆 嘴,因为它活像一只张口望天的蛤蟆。假如上甘岭这两个高地被占,敌人就能直取五圣山,山背后3里的平川就无坚可守,我们就会处于极 为困难的境地。”

“联合国军”发动这次攻势,在军事上的企图是:首先攻占志愿军上甘 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进一步夺取五圣山地区,改善金化地区 的防御态势,破坏志愿军正在整个战线上进行的战术反击作战,以扭 转战局,并借以试探志愿军防御的稳定性。而且,他们还认为在突破 中部防线之后,进而往东可由金城向北配合可能从通川港及元山港登 陆的部队,威胁中朝人民军队整个东部防线;同时也可以向西攻取平 康,直接威胁志愿军的西部防线。敌人声称:“夺取了五圣山,就不愁 夺取平康。”

总之,五圣山是志愿军中部防线的重要屏障。而上甘岭两个高地是守 卫五圣山必不可缺之地,如这两个高地被敌攻占,五圣山就唇亡齿寒 了。五圣山万一失守,那么敌人居高临下,志愿军在平康的一片平原 上便难以立足,朝鲜战局就要发生很不利于我军的变化。对敌军来 说,这是他们守卫金化和补给道路的必争之地。他们称这里是整个战 线的“胸部”。597.9高地左翼和537.7高地北山右翼在敌军方面形成一个 凹形,而且阵地纵深也很浅,这成为他们的弱点,但是,如果敌军夺 取这两个高地阵地,他们的第一线就可以大致成为一条直线,阵地也 会形成一个纵深。同时夺取这两个阵地,不仅可以使志愿军的主抵抗 线完全暴露,而且考虑到这对划定停战线时迫使中朝人民军队后撤两 公里是极为有利的。为了争夺作战主动权,双方都不能退步,而对这 个地区的作战都很重视。因此,交战双方互不示弱,都把力量集中到 前线,大力进行战前准备,决心在这里展开朝鲜战争中一场具有重大 意义的较量。

“金化攻势”,是由美军第8集团司令范佛里特亲自部署和直接指挥的。范佛里特其人,在美军中有段独特的经历。他比四星上将、美国陆军 参谋长劳唐·柯林斯早进入西点军校,同五星上将,美国总统德怀特·德·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恩·布莱德雷是 西点军校同班级的同学。他与艾森豪威尔都是橄榄球场上的明星。

范佛里特在服役期间干得都不错,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却成 了陆军参谋长乔治·科·马歇尔一时糊涂的牺牲品。30年代,马歇尔陆军 中校是贝宁堡步兵学校的助理指挥官,这所学校的一名教官正好也叫 范佛里特,而由于酗酒闹事等原因,马歇尔曾对此人不怀好感。第二 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范佛里特不止一次地被推荐晋升陆军准将,但每 次推荐书都被马歇尔取消了,因为马歇尔以为这个范佛里特就是以前 贝宁堡的那个教官。

1943年1月,柯林斯到英国出任美国第7兵团指挥官时,范佛里特是指 挥第8步兵团的一个上校。这个团是柯林斯属下第四步兵师的突击团。范佛里特曾因作战有功而获得3枚铜十字英勇勋章和一枚英国勋章。柯 林斯第一次视察这个团时,范佛里特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柯林斯 把他的观察告诉了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并说:我们让范佛里特做

团的指挥官,实在是浪费他的才能,他应该指挥一个师。布莱德雷回 答他说:好吧,他在你的兵团,你就看着办吧。柯林斯说:如果范在 大举进攻的开始之日干得很像我想象的那样好,我将立刻推荐他为陆 军准将。

范佛里特没有使柯林斯期望落空。他很快就得到了晋升,成为第90步 兵师的指挥官。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已成为一个兵团指挥 官。在美国国内被称为“山地战专家”。

柯林斯任陆军参谋长后,曾向当时的国务卿马歇尔推荐他去领导了派 往希腊镇压共产党的一个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因此,在李奇微被调往 东京担任远东军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之后,柯林斯就信心十足地 推荐范佛里特接替李奇微的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并与1951年月 14日到职。范佛里特想尽力保持李奇微创造的向前推进的势头。然 而,正当其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4月22日开始进行第五 次战役,对继续向北进犯的敌军发动反攻,至6月10日结束,全役共歼 敌8.2万余人。柯林斯说,在这次战役中,“范佛里特第一次经历了一个 南韩师在受到攻击之后分崩离析的场面”。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的压力 之下,第8集团军被迫后撤差不多20英里。

这位集团军司令、“山地战专家”范佛里特刚刚上任,在多山的朝鲜战 场上遭此惨败,实在觉得有失“体面”。1952年2月,范佛里特曾试图于 4月发起春季攻势,并拟定了“大棒”和“还乡”等一系列进攻计划,但都 被李奇微否定。4月初,范佛里特又制订了“筷子6”和“筷子16”两个方 案,并决定付诸实施。其要点是投入南朝鲜军一个加强师,由美军第9 军正面进攻到平康,将第9军战线推进到金城至平康一线。但由于地形 不利于防御,以及战俘谈判等问题,又将这些作战计划无限期延期实 行。

4月28日,杜鲁门宣布李奇微接任艾森豪威尔的北约盟军总司令职务,由马克·克拉克接替李奇微,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及美国远东军总司 令,并于5月7日抵日本东京,5月12日正式上任。范佛里特对新总司令 克拉克抱有很大希望,于6月中旬再次向马克·克拉克提出建议:在美军 第9军正面由南朝鲜军发起攻势,推进至平康以北新的阵地一线,以全

部控制“铁三角”地带。可是,又由于“该作战的预计损失将超过战果利 益,得不偿失”而被克拉克否决。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秋季发起全线性战术反击后,范佛里 特屡战屡败,实在急不可耐了,为实现初衷,于是在10月5日又再次制 定了一个为“扭转当前战局”的“摊牌作战”计划(即“金化攻势”计划),他在计划中以抱怨的口吻指出:“由于在敌人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固 执消极防御的方针,结果造成了自1951年10月至11月激烈战斗以来付 出最大的血的代价。”他强烈要求克拉克批准这个计划。

虽然克拉克过去曾反对过夺取高地的冒险行动,但是他也终于表 示:“‘摊牌’将可以非同寻常地创造一个好机会,可以不付出过大的牺 牲就能拿下一些阵地。”“假如一切按计划行事,仅美国第7师和南朝鲜 军第2师的两个营就可以圆满完成这一使命。”野战司令官们估计:“此 行动将进行5天,会造成200人的伤亡。由于有多达16个炮兵营的280门 大炮和200多架次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支援,估计步兵不会遇到很大的故 障。”在这种乐观的判断下,1952年10月8日,克拉克批准了“摊牌作 战”计划。

在发动“金化攻势”之前,范佛里特同李承晚先后抵达南朝鲜军第2师,美军第7师阵地视察多次。范佛里特曾三次乘直升机到鸡雄山察看地 形。并于8月间在美军第7师司令部召开了高级军官会议进行策划。同 时,在烟幕掩护下,在金化以南志愿军阵地前进行了多次步兵、航空 兵、炮兵、坦克兵的协同作战演演习。8、9月间,在五圣山前经常释 放烟幕,掩护其大力增设桥梁,修筑道路,构筑仓库,并以大量汽车 运输,囤积物资弹药。还进一步调整了作战部署,决定以美军第7师进 攻597.9高地,以南朝鲜军第2师进攻537.7高地北山。得手后,即在此 建立兵团主抵抗线。鸡雄山原为南朝鲜军第2师一个连的阵地,由美军 第7师第31团接替,作为其进攻集结地区。另将其军预备队第40师由加 平里前调至金化西南芝浦里、云川里地区,将原属美军第1军的第3师 调至铁原西南地区归美军第9军指挥。9月中旬以后,以小部队多次向 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等多处进行试探性的进攻,并连续侦察志愿 军兵力部署、火力配系等情况。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美国陆军参谋长 柯林斯偕“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史密斯等人

先后到达朝鲜,同范佛里特、李承晚进行磋商谋划。10月初,南朝鲜 军第2师师长丁一权亲率其4个团长多次抵达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 前沿勘察地形。同时以侦察飞机反复低空侦察。10月5日,该师一个向 我投诚参谋供称:第2师已下达命令,要求他们配合美军发动攻势,并 特别强调了攻取五圣山的重要性。10月10日后,敌军火炮对志愿军阵 地进行重点试射和破坏射击。

三、志愿军决心粉碎敌人进攻

面对朝鲜的战场形势,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在一次作战会议上明确指 出:敌人在东线连遭惨败,西线我军守备如铜墙铁壁,敌人不会再到 那里碰钉子。敌人的企图是从中线图突破,以拉平战线。志愿军第一 线各军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根据彭德怀司令 员和志愿军司令部关于粉碎敌人可能发动“秋季攻势”,要坚守阵地,寸土必争,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指示,做了在各种情况下进行防御作 战的准备。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军从4月中旬受领西方山、斗流峰、五 圣山一线的防御任务后,制定了在西方山、五圣山方向粉碎敌人三至 四个师进攻的防御计划。1952年9月2日,发出《粉碎敌人秋季攻势作 战方案》,并确定以坚决固守、寸土必争为总的指导思想。基本部署 是:第44师固守发利峰、王在峰、西方山、斗流峰地域;第29师第85 团接替第45师第134团防务,固守芝村(不含)、灵台、安长洞(不 含)地域,第86团接替第85团原阵地,位于安长洞、梅桧里(不 含)、马背岩地域,为军预备队;第45师固守五圣山、忠贤山地区。该师的第135团将主要兵力集中在597.8高地、448高地、菊亭岘地域,阻止敌人从上甘岭、菊亭岘向五圣山方向突破。五圣山为核心阵地,防御正面8公里。该团3个营一线展开,各营成梯次配置。第133团将主 要兵力集中在忠贤山、平沈里地域,阻止敌人向忠贤山、水泰里方向 进攻。第134团位于城岩里、宗铁洞、梅桧里地域,为师二梯队,三个 营分工负责歼灭敌人空降部队或突入之敌,并用于反击方向,必要时 增强守备。军党委和军政治部于9月7日和10日,分别发出《为粉碎敌 人的“秋季攻势”对全体指战员的紧急号召》和政治工作指示。为此,全军上下紧急动员起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他们吸取朝鲜战 场其他地区构筑工事的经验,在军参谋长张蕴珏的主持下,从速开始 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与明暗火力点、堑壕交通壕相结合的筑城作 业,很快构筑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据守上甘岭阵 地的第45师第135团,特别加强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阵地的 兵力、火力。

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以前,第15军的指挥所里摆着从前沿阵地上送来的 一大卷一大卷的信。在这些信里,指战员们一致向军党委、军首长报 告情况,表示战斗决心。他们说:上甘岭前沿的战斗准备工作,都是 按照上级的作战计划准确执行的。在一封信里写着:“要攻,上级指到 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要守,只要我们活着,阵地绝不会让给敌 人!”

第15军防区是志愿军正面防线一个重要的联结部位,非常重要。对于 这次战役的重大意义,全军从上到下都是了解的。彭德怀司令员曾经 指示:“顽强防御,主动出击,反复争夺,寸土必争——守住阵地就是 保卫祖国,守住阵地就是保卫世界和平!”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向第 三兵团领导人电话指示,请他们转告第15军同志:五圣山阵地是我们 的屏障,一定要稳稳地守住。不但准备工作要仔细,还要准备付出巨 大的代价。并表示志愿军司令部将全力予以支援。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也一再指出:“上甘岭这一 仗必须打好!”并且明确地指示:“第45师准备打美军两个师,非把美7 师打垮不可”。

10月6日至12日,第15军分别由第44师第130团和第29师第87团参加全 线的战术反击,先后歼灭了四个据点的敌人,从而改善了防御态势。第45师积极准备反击注字洞南山南朝鲜军第2师一个加强营的阵地。为 此,请领了11万发炮弹和储备了比较充足的作战物资。组成了炮兵前 方指挥所,辖七个炮兵群。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和南韩军队向我发动进攻,持续了43个昼夜的 上甘岭战役爆发。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