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第一夜

朝鲜战争爆发,全民掀起参加志愿军热潮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我们已经彻底把蒋介石打败 了,并把国民党靠美国装备起来的那一百多万部队,连同他的美式装 备、60亿美元的援助和日本投降时交出的主要装备,统统照单全收 了。

在全国人民欢庆建国,开始建设新国家之际,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 争爆发。后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出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鸭 绿江边,直接威胁我国东北地区。

【美军态势】

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一直担心在朝鲜与苏联和中国发生军事冲 突。由于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出兵后在外交上一直持低调的态 度,使美国断定苏联不大可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预。但对中国是否会 参战,则尚无把握确定。特别是当1950年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之 后,中国的态度对美国在朝鲜的行动至关重要。为此,杜鲁门决定亲 自会晤麦克阿瑟,以彻底了解朝鲜战争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参战的可能 性,并提醒麦克阿瑟美国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不能深陷朝鲜。

15日,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在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举行了会谈,这是两 人在美入侵朝鲜后的第一次会面。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想会见 麦克阿瑟将军的最重要的最简单的原因,是我们从未有过任何私人的 接触,我认为他应该了解他的总司令,而我也应该了解在远东战场上 的高级指挥官。……”二人首先单独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然后陆 军部长佩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雷德 福、驻南朝鲜大使穆乔、总统特别助理哈里曼、助理国务卿腊斯克等

人也参加进来,进行“技术性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在判断中国 是否会介入朝鲜战局。

麦克阿瑟在回答杜鲁门最关心的这个问题时说:“我认为中国介入的可 能性极小。”“因为中国会判断,如果中国介入,美国作为报复措施,可能就要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及中国本土同东北地区的交通线,所以 它不会冒这样的危险而介入。如果在关键的7月至8月的釜山防御时及 仁川登陆时介入,还可能取得效果,可是如今已经晚了,现在,虽有 30万中国军队集结在中国东北地区,但在鸭绿江北岸展开的只有10至 12.5万人,其中可以使用到朝鲜的,大概不超过5至6万人。中国没有空 军,万一中国军队南下保卫平壤,那也只能成为被彻底歼灭的目 标。”这就是说,中国介入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介入也不过是缺乏空军 支援的5至6万人,容易击败。

麦克阿瑟的判断是从战场的军事角度做出的,参加会议的人没人提出 异议。因此杜鲁门认为国内决策层从政治角度的判断与战地指挥官的 判断是一致的,这使杜鲁门对他所执行的政策更加自信了。麦克阿瑟 还向杜鲁门保证:“抵抗都将会在感恩节前结束,”断言美国在这场战 争中“是赢定了”。

威克岛会谈后,杜鲁门的担忧已被彻底打消了。两天后他在旧金山发 表演说,表示与麦克阿瑟的会谈增强了他的信心,“联合国军不久将恢 复朝鲜的和平”。19日,“联合国军”攻占平壤。24日,麦克阿瑟下令取 消有关不准南朝鲜的军队在朝鲜北部边境地区作战的限制,指示美军 和南朝鲜军队可以一鼓作气打到鸭绿江边,美、伪军大大加快了向朝 中边境进犯的速度。与此同时,美国空军频繁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 镇,把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党中央、毛主席、中央军委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资料补充】

联合国军正式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即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 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令:

(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 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 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 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辖第13兵团及所属之38军、39军、40军、42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第1师、2师、8师。上述各部须立 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三)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 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宜,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 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五)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 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即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 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 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基础。

(六)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 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 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 要我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 就是我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1950年10月8日于北京

【战略部署】

1950年10月2日,军委发出指示,把准备参战的部队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批,沿主要战略方向成梯次部署,区分了任务。又指出,在目前情况下,将预调至辽南地区的12个师于10月15日出动(后改为 19日出动),位于朝北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一面和敢于进 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开始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 人,弄清各方面情况。一面争取时间,对参战部队进行改装和训练,完成以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军。

另调24个师位于陇海铁路徐州以西,津浦线徐州以北及北宁线,作为援朝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预计到1951年春季或夏季,按照当 时情况,逐步投入作战。

第一批部署的12个师包括,第38军辖112师、113师、114师位于风 城地区。第39军辖115师、116师、117师位于辽阳地区。第40军辖118 师、120师位于安东地区。第42军辖124师、125师、126师位于通北地 区。

准备用于第二批和第三批参战的部队包括:

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明,共9个师。第63军辖 187师、188师、189师,第64军辖190师、191师、192师,第65军辖193 师、194师、195师。

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共12个师。第20军辖58师、59 师、60师、89师,第26军辖76师、77师、78师、90师,第27军辖70 师、80师、81师、94师。

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以第66军作为机动部队,辖196师、197师、198师。

这些部队受命后,主要抓紧补充兵员,调整装备和建制,进行以 抗美援朝为中心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组织在寒区的山岳从林 地和近战夜战的训练。

根据美军1个军编成内通常是2个步兵师、1个机械化师的情况,其 地面机动快,火力强,有制空权、制海权,军委设定:战斗打响后志 愿军没有把握一次作战歼灭美军1个军,依据朝鲜战场的容量和美军的 能力,可能在一次战役中以1~2个军与我军作战,如果敌人以1个军出 现在战场,志愿军需要以4个军和1倍半至2倍的炮兵火力,即以2200门 至3000门火炮,去对付敌人1个军的1500门左右的火炮,就能比较有把 握地歼灭敌人。但是要达到炮兵火力的优势,需要装备、训练等一个 过程,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基于这些情况,开始作战不能操之过 急,歼敌规模不宜过大,战斗行动的目的在于迟滞敌人,争取时间。

当时,四野1和三野2的部队首先组成了志愿军,入朝以后,和朝鲜人民 军并肩作战,打了“一”“二”“三”三次战役,把美国人从鸭绿江边一直赶 过三八线。与此同时,国内自上而下地掀起了报名参加志愿军的热 潮。

【资料补充】首批入朝的志愿军兵力

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表(1950年10月)

第38军

第39军

志愿军司令部第40军

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第42军

副司令员邓华第50军

洪学智第66军

韩先楚东北军区后勤部前方指挥所

副政委邓华炮兵司令部(炮1、2、8师)

参谋长解方工兵指挥所 

政治部主任杜平 

第9兵团第20军 

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第26军 

第27军

西南局势稳定迅速,二野15军获准备战

当时,我所在的15军3,还在西南担负着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任务。与此同时,在西昌的部队,之后担负了进军西藏的任务,而在西北的 部队,也在解放兰州以后开始了和平解放新疆的进程。这些部队都主 动愿意参加抗美援朝。

当配备着美国装备的国民党被我们打败时,从干部到战士,从工人到 农民,从领导到群众,就已经对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得很清楚了——当时打的是蒋介石,实际上是打在美帝国主义的身上。军民上下 对蒋介石的仇恨,实际上是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而现在,美国又要 侵略我们的兄弟邻邦——朝鲜。

朝鲜是在1945年苏联出兵以后解放的,它比我们解放得早。此后,按 照波茨坦会议4的议定,以三八线为界,朝鲜被分成了北朝鲜和南朝鲜 两个国家。

朝鲜的问题应该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北朝鲜、南朝鲜他们自己想和 平统一,虽然内部有矛盾,但就算是打起仗来,也是他们自身的问 题,并不涉及其他的国家。可是这个时候美国插手了,它打着联合国 的旗号出兵,不光是打朝鲜人民军,它的飞机轰炸了我们的丹东,把 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这些消息公布以后,更加激励解放军各部队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包括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剿匪、建立新政权。各项工作都进一 步加快了完成速度。

15军进军西南以后,我们不仅解决了胡宗南5的残余部队,连同西南其 他地区的一些国民党部队,也很快一并解决了。

可以这么说,美国侵略朝鲜以后,反而加快了我们国内解放战争的进 程——因为人民觉悟了,包括国民党的残余部队——一打他就起义,

像云南的龙云、卢汉,都是和平起义的。有一些土匪还想着垂死挣扎 一下,但经过半年多的剿匪工作,也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云南是13军6、14军7、15军三个军打的。15军打了两广战役、解放广东 以后,到广西消灭了白崇禧8之后就过年了。1950年过年之后,15军就 进军云南。因为是和平解放,15军进到云南以后,除了到西昌打胡宗 南,其他大的战斗就不多了。于是,当时15军的三个师中,一个师留 在云南执行任务,一个师参加西昌会战,解放当时的西康省,还有一 个师在贵州执行任务。

总之,1950年的作战任务进行得很快。与此同时在朝鲜,中国人民志 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打响了第一次战役9,接着连续打到第三次战 役,这就到了1951年初。

这时候西南的剿匪任务虽然还很重,因为还有个进军西藏的任务,但 即使这样,刘邓(——刘伯承、邓小平)还是从大局出发,要求参加 抗美援朝。当时,刘伯承(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 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参与过护国战 争、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经历长征。抗日期间参加“百团大战”。抗 战胜利后,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1948年任中 原野战军司令员。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解放南京、上 海、苏、浙、皖、赣等广大地区)到南京办军事学院去了;贺龙(1896-1969,湖南省桑植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红三 方面军领导人,参加长征。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时期,战功卓著。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 席等重要职务)刚到西南军区。邓小平(邓小平(1904-1997),四川 广安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国家主要领导人,邓小平理论的 创立者。参加过长征,抗战期间和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 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3年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 军总部的工作。同刘伯承一起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千里跃进大 别山、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所率部队被称为“刘邓大军”)就报名抽 部队去抗美援朝。他也分析了一下:18军10有进军西藏的任务;贺老总

带的华北一个军,也就是胡耀邦带的一个部队,到成都以后还有其他 的任务;12军11,还有其他的部队,都有任务。

从1950年10月开始,15军军长秦基伟(1914-1997,湖北黄安人。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原部长。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军 长。1951年3月,秦基伟率领被改编入志愿军第三兵团的十五军参加抗 美援朝战争,历经第五次战役、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反击作 战等,并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主动向邓小平政委请缨,报 名去参加抗美援朝,于1950年12月份正式得到批准。因为入朝的部队 是“志愿军”,需要在华北再组建志愿军兵团,随即15军被调到华北,接着西南还有其他部队相继出来。可以说,正因为西南形势稳定得很 快,故而后来15军、12军都要抽调出来。简言之,15军所属部队完成 了解放战争的作战任务后没有休息,西南就把这支部队送出来了。

15军北调的时候,其45师12在贵州,而位于云南昭通的43师13因为在当 地还有其他的任务抽不出来,当抗美援朝时,其他部队就顶替了这个 师。于是29师14就参加了15军北上的行列。

当时15军进军四川以后的任务主要是打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剿匪和建 立政权,接下去就是土改,为此我们还投入了一些干部到地方去发动 群众。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

在云贵川康,人民长期受国民党的压制,他们亲眼看到解放军解放了 自己家乡,自然觉悟很高。15军出川的时候报名参加志愿军的人特别 多,不仅如此,地方还送出一些骨干补充到部队里头,其中年轻的比 较多,结婚的很少,优中选优,因此四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 雄人物就特别多。

29师这支部队也是老部队了,经过了渡江战役15,从华北、华中、华 南,一直打到西南。这个部队的老骨干里头,有翻身农民、老工人,还有打国民党过程中被补充进来的起义战士。那时候蒋介石的正规部 队已经垮得差不多了,这些起义战士实际上是在解放战争后期被国民 党抓进去的,像在渡江作战的时候,国民党残兵败将就抓了一些农民 做补充。后来在抗美援朝中,45师、29师里有些成为战斗英雄的人,

就是在打淮海战役16的时候,从国民党的部队里头“解放”过来的,他们 军装、帽子都没有换,经过忆苦和动员,很快就愿意参加作战。这些 战士中的好多人很快都立了功,像45师134团8连的王学志,就是在淮 海战役解放以后,帽子都没有换就参战了的,仗打得很好,被评为战 斗英雄,而且是全国知名的战斗英雄!

渡江以后再行军作战就都是在新区了。新兵不断补充进来,机关成天 想着怎么尽快把这些“旧”士兵改造成为革命战士。在这一方面有些干 部的工作就搞得很突出,他们立的是发动群众这一方面的功。

这样一来,15军部队里各个时期的人都有了,尤其是一些从红军时 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过来的老骨干,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过各 个时期的战争的,对日本帝国主义以及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有深刻 认识。如果从历史上讲,这些干部骨干又是半部中国革命史,比如像 29师这个部队的老领导陈再道(1909-1993,湖北麻城人。1955年被授 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 章。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并于1935年任红军第四军军长。抗日战 争时期任冀南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 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后挺进大别山,并在淮海战役配合兄 弟部队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他是参加了大革命 的;像当时组建这个部队,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 级解放勋章。参加过南昌起义、长征。抗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太岳纵 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 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 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要职)就积极地要求带部队出来。他们都 是大革命时期的。如果把这个部队纵着看,也可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几十年。所以部队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部队的组成可以说 是全国优秀儿女的集合。

15军在华北集结参加抗美援朝

15军在接受任务以后,部队出四川基本上是两路:一路是坐火车——从成都、贵州到西安这么出来;但主要是另一路,乘坐轮船从重庆到 武汉,然后坐火车再上河北。

当志愿军出发时,从部队所在地的县、专署到重庆大区,从上到下,包括西南的党、政、军领导都来欢送。那个时候四川还分四个地区——川南、川北、川东、川西。

我们从重庆开始上船,什么样的船都有,包括从国民党那里缴获的登 陆艇,总之送志愿军调用的都是最好的。上船后,无论白天黑夜,两 岸都是又是锣又是鼓地欢送,当时没有电灯,人们就用汽灯沿途照 明,大家都知道,这是去抗美援朝的,谁先出去谁最光荣!15军出来 的时候虽然装备是旧的,但武器都是缴获美国的、日本的,所以也算 是最好的装备了,而且衣服都是新衣服,大家满脸笑容。

轮船走了很久才出了四川地区,到了湖北江面就宽了,那比在四川时 就看得远了,再一到武汉,那又比成都热闹多了,在长江船上就听说 到武汉后还要坐火车都很兴奋,好多人坐火车还是第一次呀。

从武汉坐火车,目的地是在冀南,15军29师要坐到邢台,而45师在沙 河那一带集结。到华北以后沿途也都一样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慰问,从吃的到文艺节目是样样都有。各个师也从贵州、云南、四川带出来 一些文工队。文工队演的都是少数民族的舞蹈。路上组成临时宣传 队,走到什么地方就感谢当地的人民和地方政府。真是走一路唱一 路;走一路歌声一路;走一路拥军一路。

到了华北就进入老解放区了。从新解放区、半老解放区到老解放区这 一路走来,老解放区的老子弟又回到了老家——华北老解放区。按常 理讲,谁看见自家的家门不眼馋呢?许多人跟随部队出四川到华北都 要经过自己的家乡,可当时就有那么个劲头——很多战士、干部都 是“过家门而不入”。

那时候,包括我们这些人在内,都没有见过大城市。虽然解放西南时 路过一些大城市,但由于纪律性很强,谁也没有进去过。比如像解放 广州,我们打到广州以后陈赓就规定:“四纵的所有的干部、战士都不 准进广州。广州的任务是四野的。15军的人都不可以进广州!”所以不 仅广州,包括我们驻扎过许久的西南的一些大城市,比如昆明,战士 们、基层干部也都很少去。这次是因为要去抗美援朝,我们才首次进 了重庆、武汉、北京以及天津这些大城市。

那个时候我们在天津、北京见到什么都是新鲜事物。我们第一次坐有 轨电车,居然坐反了方向。在见识过这些以后,我们抗美援朝的决心 就更大了:好不容易才把全国解放了,这么好的地方建设起来可不容 易啊,绝对不允许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进我们国内来!

15军驻地在泸州,有一个师驻云南;45师后来在纳溪集中;29师是驻 在内江——川东,重庆附近。10军也是抽它最好的部队当第一批志愿 军。确实是最好的部队!

15军历史渊源及入朝装备概况

当时15军在整个二野17得到的评价是个“新部队”,它原先是9纵,后改 建叫15军,在几个纵队里它最年轻。那时二野组建了三个纵队,以后 编兵团,相当三个兵团。二野比一野18的部队多一点。9纵是1948年组 建的,比较迟,纵队司令员是秦基伟,政治委员是黄镇(著名红军漫 画家、外交家,1948年曾任二野9纵政治委员)属于后期组建的纵队。它组建起来后就过黄河,解放河南——解放郑州,参加淮海战役,一 直打到了西南。开封战役是三野打的。

入朝作战的任务一下达,二野就等于是和渡江作战中作三野的预备队 一样,在朝鲜和美国打开了。这就暗合了“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老话——早在解放战争中,二野的部队就已经做好要和美国交手的准备。

本来解放南京和上海,光一个三野就够了,为什么二野还参加呢?因 为渡江战役时,蒋介石就要求美国出兵援助,所以二野是准备在美国 出兵后,作为三野的预备队顶上的。这一点骨干们都很清楚,因为我 们在渡江作战前都做了动员,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可是渡江作战后,国民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被打败,垮得那么快。这时美国看到势头不 对,虽然并不死心,却也没敢出兵,当然他也来不及出兵。我们很快 地解放了南京、上海、浙江、江西、福建,一直打到广州,然后把国 民党西南的部队也都消灭掉了,最后解放了全中国,至此,美国更不 可能出兵了。这样一来,二野这个预备队也就没机会出战。

而这一次抗美援朝战争,二野实际就再次当了预备队。当时我们和苏 联的关系比较好,东北背靠苏联属于我们的后方,还是比较安全的,尽管大家有要打美国这个思想准备,但却没有想到美国会围到东北那 边,而二野和美军的这一仗还是要在朝鲜打。

美国出兵朝鲜,打的是“联合国军19”的旗号,实际主要还是用他本国的 部队。因为那时候“联合国军”说是由十六个国家出兵组成,但由于美 国是“世界宪兵”,所以其实那些国家也是在它的强迫下参加的,而且 这些国家也就是出点援兵,像英国和加拿大各出了一个旅,而其他国

家都是象征性的出点部队,而且也是做些诸如后方、运输之类的象征 性工作。

当时美国国内的、朝鲜的,尤其是国际上的形势,对它都很不利。因 为那个时候,麦克阿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著名 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 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说 要在圣诞节前解决整个朝鲜问题,准备要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甚 至要和中国开战。这样一来,美国的真面目在世界上就大暴露了——“出兵前你说的是要以波茨坦会议确定的“三八线”为界,作为军事 行动目标,可现在却把战火烧到北朝鲜,甚至烧到中国的边境!”美国 这样干,国际舆论也是不允许的,所以它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孤立的。

尽管朝鲜局势很不稳定,但当时包括苏联在内,各方对于中方“要不要 打?”、“能不能打?”这些问题,都有一些顾虑:“美国这么强大,你中 国能打赢吗?而且他还盗用了联合国的旗号。”

苏联并不怎么支持北朝鲜,所以最后也没出兵。但是对于这一点,我 们中国共产党是从大局出发的:像美国这样一个横行霸道的国家,它 会顾什么国际法呀?它也不会顾及什么信义的。唇亡齿寒,所以你不 打他是不行的!

【背景资料】

苏联对朝鲜的态度

实际情况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兼朝鲜人民军司令官 金日成,是在得到斯大林的认可后,才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 对南韩的突然进攻,导致朝鲜战争爆发。

我们出兵以后,苏联人——也就是当时执政的斯大林(1879—1953,原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马克思主义者,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政治家。此外,斯大林还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缔造者之一,以及共产主义五大人物之一(其他四位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东),其所创立的苏联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对20世纪的世界产生了影响),答应说我们可以买 他一些武器和装备,他也好以这一方面作为支援。可实际上,赫鲁晓 夫(1894-1971,前苏联领导人。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后来破坏了和我们的关 系,苏联的这些武器装备我们最终都给了钱。

【资料补充】

中国出兵援朝是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打的一场前哨战,以后牺牲 的十几万战士,消耗的巨大军费,贫穷的中国全部独自承担,所有的 民族牺牲和对朝鲜的人力物力援助都是无偿的。没让朝鲜出一分钱。而中国去打仗,苏联却贷款让中国买军火。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为此 总共欠下了30亿人民币军火款。以后在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咬着牙全 部还清。

但是,等到苏联那些装备到我们手里头,都是以后的事了。在战争初 期,实际上就是靠我们现有的家当打的,四野、三野入朝进行抗美援 朝作战时,用的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那些旧装备。直到1951年,此时 入朝的志愿军像12军、15军,它们才是第一批换装的部队。所谓换 装,其实也就是苏联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个装备,大概和当时美国的步 兵装备差不很多,并不是很先进的,而且我们的炮兵才刚组建,困难 很多,但当时所有进步国家,包括苏联,基本都是给些道义上的支持——给的装备极少,弹药也好贵。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条件进行抗美援 朝的。

但当我们15军这个预备队入朝的时候,已经经过了一、二、三、四次 战役,解放了汉城,还把美国打回到“三八线”以南。所以说,此时朝 鲜战争的形势背景已经处在对我们比较好的时期了。

15军入编第3兵团,细做战前准备工作

1951年初,15军抵达华北以后很想立即出国作战,但军委并不着急将 我们派出去,而是打算把我们和华北的其他部队组成一个兵团。一开 始时预备把15军和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人。中国人民解放 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 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29年加入闽西红军,曾任八路军第115师独 立团团长,冀中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过平津、太原战役。1951年参 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的部队编在 一起,但最后还是另组了一个“3兵团20”。

那时原预备由陈赓作为司令带领“3兵团”到朝鲜去作战,但由于陈赓是 志愿军的副司令,同时他还是“哈工大”的领导,比较忙碌,所以实际 上他并没有到职。

在部队抵达华北之后,经过各级会议,将上级的各项指示做了系统传 达,最终,15军、12军和60军在天津组成了“3兵团”。

第3兵团集结成以后就要做去朝鲜的准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政治教育。我们的部队从开始就一直在关注着国际上、国内 的舆论以及我军在朝鲜取得的胜利消息。虽然大家觉悟那么高,但还 是要系统地讲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它和中国人民的深仇大恨,以及对朝鲜的残暴屠杀。当时正是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最欢欣鼓舞时 候,此时美国却打了过来,所以全国人民仇视美帝国主义是很自然 的。

还有一方面就是练兵。要打美帝国主义了,虽然从战略上来讲他是一 只纸老虎,但从实际上却要当真老虎一样对待。所以,首先干部要研 究老志愿军打仗的经验,学习吸收他们的经验,避免在初战里可能出 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干部、战士集中地研究敌人,根据敌人的情况 练杀敌本领,准备打大仗、打硬仗。我们在国内打的仗虽然也不小,但那时我们总是想着没有打过美帝国主义,与它这一仗是个大仗,起

码比国内的仗大而且多,所以做了充分准备。要想获得“首战必胜”,就必须建筑在这个认识基础上。

第3兵团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

入朝之前的这段准备时间,作为领导来讲还是比较充分的:我们1951 年1月从西南出发,经过三个月的准备直到4月,作为志愿军将要到朝 鲜参加第五次战役。

1951年3月,第3兵团辖第15、12、60军入朝作战。1951年3月24日,15 军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随即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