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顶级处世哲学:外化而内不化

繁体

董宇辉说:“知识和智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知识是关于这个世界运行规律的总结,智慧是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的方法总结。”

我恍然大悟,是啊,我们学得再多,不也是为了过好这一生吗?怎么过好这一生,可能有千千万万的答案,毕竟八万四千法门,法无定法。

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觉得适合我是五个字“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一书八万多字,给人给种各样的启发,几乎包含了人生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但如果要从这八万多字中必须提出一句话作为座右铭,我认为就是“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的顶级处世哲学: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在《知北游》写了一段故事:

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听先生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无有所将,无有所迎),请问先生,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在社会呢?”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内心世界却持守信念、遵从本心,这是‘外化而内不化’。现在的人,内心世界不能遵从本心而外表又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随应外物变化的人,必定内心纯真而不离散游移。对于变化与不变化都能安然听任,悠然自得地跟外在环境相顺应,必定会与外物一道变化而又不会所偏离本心。”

“狶韦氏的苑囿,黄帝的果林,虞舜的宫室,商汤、周武王的房舍,都是他们养心任物的好处所。那些自称君子的人,都会以是非好坏来相互诋毁,何况现时的人呢!”

“圣人与外物相处却不损伤外物。不伤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会伤害他。正因为无所伤害,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山林呢,还是旷野呢?这都使我感到无限欢乐啊!可是欢乐还未消逝,悲哀又接着到来。悲哀与欢乐的到来,我无法阻挡,悲哀与欢乐的离去,我也不可能制止。”

“人类也只不过是外物临时栖息的旅舍罢了。人们知道会遇上了什么,却不知道遇不上什么,能够做自己能做的,而不能做自己做不到的。人人都有不知道的事情,也有做不到的事情,这是避不开的。如果一定要避开自己所不能避开的事,难道不可悲吗!最好的言论是什么也没说,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也没做。要想把每个人所知道的各种认识全都等同起来,那就实在是浅陋了。”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说的:接受你无法改变的,改变你可以改变的,这是一种智慧。

而这个故事中,庄子通过孔子之口,阐述了一种高明的处世哲学,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外化而内不化”。

能顺应外在的环境变化,能接受外在发生的一切变化,同时保持内心坚定,不为外物和欲望所左右,这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也是一种智慧。

看到这么一则有趣的比喻:生活就像是一锅滚烫的沸水,不会因为谁而变为温水。于是,有的人像生鸡蛋,被沸水一煮,流动的蛋清、柔软的蛋黄全都变硬了。没了同理心,没了慈悲心,被生活煮成了铁石心肠;有的人像胡萝卜,被沸水一煮,就煮成了胡萝卜泥。被生活煮了个稀烂,完全没了自我;而有的人像茶叶,经过生活一煮,滋润了、丰满了、舒展了。形态美了,还把水变成了浓郁的茶汤,甘甜可口。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如果处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往往寸步难行。我们如果盲从于大众的价值观,又会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外化而内不化,我们外在,可以去适应一切变化,随着时局的改变而改变。但我们内在,保持着我们内心坚定的信念。

孔子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是小人,就是内心没有坚定的信念,一直变来变去,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长远的追求。外界条件一变,心就变了。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世间万象,不变的是永远在变化,但万象背后的本质不变。人的形态、生活方式、处世方式都可以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但初心不可改,要让心不变,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志。

志向不立,万事皆休。

外化而内不化,这就是庄子给我们的顶级处世哲学。

来源:黑面郎君

(1)
(0)

名著精选